时局的生意:霍英东自述

时局的生意:霍英东自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霍英东,冷夏 著
图书标签:
  • 霍英东
  • 自传
  • 香港史
  • 商界领袖
  • 时代变迁
  • 个人回忆
  • 企业家
  • 政治经济
  • 传记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耕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16929
商品编码:1265426285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时局的生意:霍英东自述

定价:46.00元

作者:霍英东,冷夏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50616929

字数:246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霍英东自传,中国大陆首次出版。 ★不回避,不隐瞒,看这个传奇巨商,坦率讲述自己与时局共舞的一生。 ★本书真实、详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霍英东对亲历往事的追忆,对敏感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 ★内容涵盖东亚近几十年几乎每次重大变化的细节内幕,亦处处流露出霍英东一生洞察时局、捕捉商机的大格局、大智慧。

内容提要


霍英东的一生,伴随着东亚政局数十年的风云变幻。
1945年,抗战胜利后,港英政府拍卖剩余物资,22岁的霍英东借了100元参与投标,转手赚了2.2万元。从此,他的生意就与时局勾连在了一起。
朝鲜战争期间,欧美对中国实行封锁,霍英东冲破禁运为大陆运送物资,不但为自己挣得桶金,也为日后布局大陆打下人脉基础,甚至早在1960年代就得到邓小平亲自接见。
1950年代,香港步入稳定繁荣,经济“花繁叶茂”,霍英东进入地产业,通过“售楼说明书”“卖楼花”等发明,成为盛极一时的“楼市大王”。
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霍英东时间读出其中的微妙讯息,成为个到大陆投资的香港巨商;此后,霍英东不断正确解读时局,“看裸画辨政策风标”,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实现了新的起飞。1990年代大国崛起、香港回归的大局之下,霍英东再次将投资重心转向体育、慈善,及家乡的基础建设;在中国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中,以拳拳爱国之心,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书真实、详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霍英东对亲历往事的追忆,对敏感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内容涵盖东亚近几十年几乎每次重大变化的细节内幕,亦处处流露出霍英东一生洞察时局、捕捉商机的大格局、大智慧。

目录


作者介绍


霍英东(1923年5月~2006年10月)
香港20世纪罕有的商业奇才,出色的华人体育社会活动家,广为人知的慈善家;位晋身国家领导人的“红色资本家”,“率先支持改革开放事业的爱国者”(杨尚昆题)。
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曾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霍英东幼年丧父,因战争辍学后,当过船上的烧煤工、糖厂的学徒、修建机场的苦力,开过小杂货店。后从事海上驳运业务。朝鲜战争期间他冲破英美禁运,对中国大陆运送物资,赢得桶金。1953年创立地产公司,用“卖楼花”“售楼说明书”等创新手段,短时间内聚集了惊人财富。
改革开放后,霍英东是早在大陆进行投资开发的香港商人之一。晚年,他致力于南沙的建设,并活跃于政治、体育、社会公益领域。
1995年获得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银质勋章。1997年7月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的大紫荆勋章。
冷夏,港澳政治问题学者,曾担任霍英东先生私人顾问。2002年起至今,担任香港某智囊机构首席研究员,就港澳未来政治制度发展、中央与港澳特区关系等问题向有关决策层提供意见。已出版专著超过20部,被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特聘为客座教授或博士生导师。

文摘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现代中国商业史的著作的简介,完全不涉及霍英东先生的自述内容。 --- 《风起云涌: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商业变迁》 内容简介 《风起云涌: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商业变迁》是一部深入剖析特定历史时期(约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中国大陆商业环境剧烈转型与个体企业家群体崛起的重要著作。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人物的宏大叙事,而是通过对多个关键行业、新兴经济特区以及涌现出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群像刻画,力图还原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脉络。 全书结构宏大,分为“破冰”、“试验田”与“裂变”三个主要部分,全面展示了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复杂过程中的商业实践与思维碰撞。 第一部分:破冰——壁垒之下的萌芽(1978-1984) 本部分详述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松动后,个体经济与“三来一补”模式在沿海及特区地带的初始形态。作者首先考察了深圳、珠海等地的早期“拾遗补缺”现象,描述了第一批敢于“下海”的个体户如何利用信息差和体制边缘地带的政策空白,构建起最初的商业网络。 重点关注了轻工业品贸易的兴起,特别是对当时紧缺物资(如电子元件、日用小商品)的流通路径的细致描摹。书中收录了多位早期商贩的口述资料,他们如何应对物资匮乏、审批困难以及社会观念的巨大阻力。例如,对于电子产品装配业的早期探索,书中详细分析了他们如何从香港、日本等地获取二手设备,并在大陆进行组装和销售,这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一种对既有经济体系的无声挑战。 此外,本部分也探讨了国家对“投机倒把”行为的初期治理模式,以及地方政府在摸索中对新兴商业力量的初步接纳过程。通过对早期物资交易会、工业品展销会的记录,读者可以直观感受到市场经济的初期形态是如何在计划经济的土壤上艰难地破土而出。 第二部分:试验田——特区模式与制度竞争(1985-1990) 随着改革深入,经济特区的角色愈发关键。本部分将焦点转移到制度创新如何催生出更具规模化的商业实体。作者并未将特区视为铁板一块的成功典范,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充满“制度竞争”的动态实验室。 重点分析了“价格双轨制”下,国有企业与新兴合资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定价上的博弈。书中详细剖析了“批文经济”的运作逻辑,以及民营企业如何通过合资、联营等形式,巧妙地搭上政策的顺风车,获取发展空间。例如,对早期房地产开发的初期探索,描述了在土地使用权尚未完全明确的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复杂的合作协议和地方关系来保障项目落地。 这一阶段的商业活动开始与国际接轨。书中对“三资企业”(外商、港澳台商、合资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技术引进策略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所有制结构下的管理效率与创新能力,本书展现了市场化要素是如何逐步渗透到中国企业的DNA之中。对沿海港口城市(如厦门、宁波)的对外贸易扩张,以及它们如何从简单的加工基地转型为区域性的贸易枢纽,都有详实的案例支撑。 第三部分:裂变——多元化与风险初现(1991-1994) 1992年南巡之后,市场化进程加速,商业活动进入“裂变期”。本部分关注的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行业结构的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风险积累。 书中深入探讨了新兴的股份制改造热潮,分析了早期“闯关东”式的企业如何通过股份合作制实现资本的迅速积累。对浦东开发初期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的民间资本参与,以及它们在项目融资、风险分散方面的尝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商业环境的成熟也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和更复杂的监管问题。本部分详述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萌芽,以及在商品经济大潮下,商业伦理与投机行为的界限日益模糊的现象。通过对南方制造业集群(如家电、服装)的案例分析,本书揭示了中国制造业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产能爆发,以及这种爆发如何反过来推动了原材料和金融市场的深化。 结语:商业的韧性与时代的脚注 全书最后总结了这一时期商业实践对中国未来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它强调了中国商业的独特韧性——即在不确定性极高的环境下,企业家们如何凭借灵活的应变能力、对机会的敏锐嗅觉以及强烈的生存欲望,塑造出一条有别于西方成熟市场的商业发展道路。 《风起云涌》以扎实的史料和多维度的分析,为理解当代中国经济的起点,提供了一幅生动、细致且充满张力的历史画卷。它描绘的不是抽象的宏观政策,而是那些在时代浪潮中摸爬滚打、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第一批市场果实的商界群像。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时局的生意:霍英东自述》这本书,我抱有的期待是,能够从中窥见一个企业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意经”,以及他对“时局”的深刻理解。我预想,这本书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或许会带着一种历经沧桑的从容和睿智。我想象着,霍英东先生的讲述,不会是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会深入到决策的背后,去剖析当时的心境,去探讨那些艰难的选择。我特别想了解,他作为一个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商人,是如何预判和应对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商业上的优势。这本书,对我而言,将是一次对“大时代”下“小人物”或“关键人物”命运的探索,看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乘风破浪,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做出最符合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决定。这本书,我相信会是一本充满智慧和人生哲理的读物,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

这本《时局的生意:霍英东自述》,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我一直对那些在变革年代里,凭借着非凡的眼光和不懈的努力,塑造了行业格局,甚至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人物充满好奇。霍英东先生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我预期这本书会带我走进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霍英东。我想象着,他或许会娓娓道来,从最初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讲述他如何一步步摸索、学习,如何在时代的缝隙中找到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我期待的不仅仅是那些宏大的商业战略和辉煌的成就,更希望看到那些支撑起这一切的细节:他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和勇气,以及他对未来的洞察力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我想会是一面镜子,映射出那个时代的特征,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奋斗者们所共有的精神内核,让我们在阅读中,重新审视“成功”的定义,理解“时势造英雄”的真谛,并从中获得深刻的人生启迪。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一直想找机会读读看。听名字就觉得分量很足,一个“时局”就道尽了多少风云变幻,再加上“生意”二字,更是勾勒出一个时代经济脉络的缩影。霍英东先生的名字,在很多人心中早已是一个传奇,是那个年代敢于吃螃蟹、勇于开拓的代表。我想,通过他的自述,我们不仅能窥见一个商业巨头的崛起之路,更能从中体会到那个时代大背景下,个人奋斗与时代浪潮如何交织,如何相互成就。我想象着,翻开书页,就像推开了一扇尘封的门,里面会是怎样的故事?是初涉商海的青涩与大胆?是面对挑战的智慧与坚韧?还是在时代变迁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抉择与牺牲?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他如何看待“生意”与“时局”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捕捉机遇,又如何规避风险。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商业帝国,更可能是关于一个时代的发展印记,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里面一定蕴含着无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评分

我之所以对《时局的生意:霍英东自述》如此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指向的那个宏大而又具体的时代背景。能够亲身经历并深刻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的企业家,他们的视角是弥足珍贵的。我预感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商业运作层面,而是会更深入地探讨,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充满挑战的时期,个人如何在政策变化、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做出关键性的商业决策。我想象着,霍英东先生可能会分享他与政府部门的沟通经历,他如何理解并把握政策导向,以及他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判断。这种视角,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演进脉络,以及企业如何在政策环境中生存与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份珍贵的档案,记录着那个特殊时期,商业如何与政治、社会相互作用,如何共同推动着一个国家的进步。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加清晰地勾勒出那个年代的经济图景,以及其中那些关键的驱动因素。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能够触及到时代精神,并且带有鲜明个人印记的著作。《时局的生意:霍英东自述》这个书名,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暗示着,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财富积累的故事,更是一段关于如何在时代变迁中把握机遇、实现价值的探索。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在那个剧烈变化的年代,个人如何不仅仅是时代的被动接受者,更是能够主动塑造和引领时代发展的一股力量。我想象着,霍英东先生在书中会展现出他对风险的敏锐嗅觉,以及他如何在高压和不确定性中做出明智的决策。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揭示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及他对国家发展所怀有的深厚情怀。这种情怀,我想会贯穿在他所有的商业活动之中,让他的“生意”不仅仅是为了利润,更是为了某种更宏大的目标。这本书,我相信会是一部鼓舞人心、发人深省的篇章,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商业巨子是如何在时代的舞台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深刻烙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