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辰图书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 财经人物传记书籍中国民营企业名人餐饮企业小食品创业经商

三辰图书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 财经人物传记书籍中国民营企业名人餐饮企业小食品创业经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老干妈
  • 陶华碧
  • 财经人物
  • 传记
  • 民营企业
  • 创业
  • 经商
  • 餐饮
  • 小食品
  • 中国名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三辰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44510
商品编码:12654402002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一个只会剁辣椒卖辣椒的老太,50岁开始创业,却把一瓶辣椒酱卖了全世界。

★她70岁身家过亿,好地诠释了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坚强”就是她的人生信念,就是她战胜困难战胜自己的武器。

★她的企业从来不欠别人的钱,也从来不需要融资,更不需要上市,她有什么经营诀窍?

★本书层层讲透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人生中的关键细节和重要决定。从商人士必读。

  《陶华碧: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一个只懂得剁辣椒、炒辣椒的老太,把一瓶辣椒酱卖到了全世界。她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不逃税,却成就了70亿的身价。

     陶华碧名字连续数年被列入胡润富豪榜。是什么信念支撑着她具有如此强大的正能量呢?她说:“人的一生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但是我不怕。别人眼里可能认为我孤儿寡母的,能做什么,但是我就要拼下去。否则,你吃不上饭,人家笑话你……”

    命运给了陶华碧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就是想大声告诉她,让她用自己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强。

你要尽快,就要接受挑战

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 003

练摊,这事儿也曾干过  / 007

逼自己一把,才能知道自己有多  / 011

只有“实惠”,才是店面做赢的根本  / 017

命运总会在艰难的时候惠顾你  / 021

第二章营销,是企业的命脉

口头传播,不花钱的广告疗效好  / 029

创业之初,走街串巷的阵痛  / 035

有舌尖的诱惑,才会有舌尖的回报  / 039

“饥饿营销”,小米、苹果都曾干过  / 044

香、辣、咸,舌尖就爱这一口  / 051

第三章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非上流人的上游商业链  / 057

比我价高你没市场,比我便宜你白忙活  / 062

品牌,就是保证!  / 067

出口,平凡也是  / 071

食品安全,任重道远  / 074

第四章左手八大印象,右手“老干妈”

“老干妈”=香辣酱  / 081

商业模式后紧随着的小弟们  / 085

瓶子还是那个瓶子  / 090

头像还是那个头像  / 094

从调味品到开胃菜的辗转定位  / 098

吃饭拿出来,饭后拿下去  / 103

发明要向发现致敬  / 107

香浓,油多,鲜明的商品特色  / 110

第五章“老干妈”管理企业,并不婆婆妈妈

优的企业文化:低调,忠诚,勤勉  / 117

不能偷懒,人性禁不住考验  / 121

有情有爱,“老干妈”的人脉杠杠的  / 125

狗肉会餐,一年就盼这一次  / 129

暗示,老板也应懂点心理学  / 132

第六章“老干妈”,就这么任性

欠我的钱,没门!欠别人的钱,我也不做  / 139

霸气侧漏,平生就贷了一次款  / 143

做生意,就要对数字有极强的心算能力  / 148

不熟悉的领域我不干  / 153

上市圈钱论,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 157

第七章霸道女总裁的率性人生

自尝试,放低姿态取得胜利  / 163

我卖的是味道,不是包装  / 166

做事不过夜,得什么也得不了拖延症  / 171

奖你一辆轿车,说到做到  / 175

我是给你们打工的  / 179

第八章陶华碧,一个商人的头脑风暴

能不能当老板,就看你有没有商业直觉  / 187

不欠税,不欠钱,不上市,“老干妈”潇洒指点江山  / 192

治大国如烹小菜,做企业如做辣酱  / 196

签名,企业家的脸蛋  / 200

一杯水卖出天价,不是“老干妈”的风格  / 206

第九章“老干妈”就是正能量

从来没有一种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  / 213

不被资本捆绑,赢得市场尊重  / 217

企业的目的是制造顾客  / 220

行走商业,必有一两门独门绝技  / 226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  / 231

参考文献  / 236

第六章 “老干妈”,就这么任性

人生就像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上的。困难的就是在向上走的过程中, 你还是不是原来的你。你想得越多,顾虑就越多;什么都不想的时候反而能一往直前。你害怕得越多,困难就越多;什么都不怕的时候一切反而没那么难。

这世界就是这样,当你勇敢地去坚持自我、坚持追梦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欠我的钱,没门!欠别人的钱,我也不做

    一个女子的一生,总会有许许多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旅途中,有的人停滞了,享受家好月圆,挥洒人生的美满与幸福;有的人不停地越过那些温柔的陷阱,她们走得艰苦,却也走出了自己美丽的一生。

     陶华碧就是一个一次次主动抛弃了幸福的女子,在她开办工厂之时,她主动肩负起所有职工的住宿和吃饭问题。在当时她一没有多大财力,二产品没有名气之时,她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具有风险的,可是她依然做到了。在20世纪90年代,平常城市的普通工人,月薪几百元就属于很不错的了,即使彼时的物价并不高,可是几百元除了吃饭所剩无几。在那个年代,能够负担职工的吃饭,还发工资,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陶华碧就单单愿意做这样一个傻人,职工的工资她一分也没拖欠过,吃的饭更是不敢有马虎敷衍之意。

     我相信,世间有些女子,她的磊落风情,她的决断英明,她的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一定是有着其因果或者天分的。在这个世界上,有的女子温婉如水,娇小可人,她们适应生活在温室里,生活在别人为她筑就的安乐窝里,活得舒适优雅,一阵风吹过,对于她们就如同晴天霹雳,势必摇摇欲坠,盼望得到更强有力的爱护;有的女人就活得爽利刚毅,办事绝不拖泥带水,行事磊落光明,说一不二。

     一直觉得,这类刚强果敢的女子,是前世种下的因。她们的聪明美丽,携带着前生的宿命。这类女子,在遥遥不可知的前世,一定是一位江湖或者武林女子,她们眉梢凌厉,她们眼睛极富神采。这样的女子,让我想起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陶华碧,她也说过,近代喜欢吴仪,古代喜欢花木兰。

      古代只有花木兰一样果敢英勇的女子,才能得到陶华碧的赞赏。而陶华碧在商场上的爽利,也如花木兰一样,从不畏惧世俗的封建禁锢,更不会因循其他生意人的经验规律,她勇敢地打破了当时“三角债”在商业上的惯行,她讨厌商业上拖款欠债成死账呆账的行为,她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陶华碧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女人,当年和婆婆一家居住在一起,她爱人去世后,婆家的日子也不宽裕,由于爱人的病拉下的饥荒,婆婆担心债主上门讨债,和她断绝了来往。那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日子,曾让陶华碧痛不欲生。戚们都各有各的难处,谁也不会帮助这一家孤儿寡母。那些债务,是陶华碧后来做生意一笔笔还完的,此后,她就暗暗发誓,以后不论多苦多难,都不欠别人一分钱。她对记者说,我欠别人的钱,我过意不去,不还钱也睡不着,所以,我不论到了何等境地,我都不欠钱,当然,我也要求别人不能欠我的钱。

她就是这么一个说一不二的人,她认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欠了钱,日子过得不踏实。曾经有过欠债还钱的压力,她尝到了里面的苦,她这辈子都不想过那种被人索债的日子了。

     此后,她的这一思维用到了“老干妈”的经销上,不论是面对上游供货商还是面对下游经销商,她都当仁不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把钱当面点清。初有些商家觉得她有点农民思维,商业上欠款是常有的事。陶华碧依然固执自我,这种独立自我不畏惧世俗的行为,在商界实属有个性,有担当。

      彼时,国内各个企业互相拖欠成风,“三角债”不论在私企还是国企都成为常见现象。

据悉,20世纪80年代末统计,全国工业企业不正常的拖欠大体在四五百亿元左右,到了90年代,拖欠猛增至2000亿元,而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8000多亿元。两个数据一对比,就可以发现那时候三角债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为此,国家专门召开了会议,准备清理特殊而复杂的任务“三角债”。当时的人士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积压过多,如果再不清理三角债,将会成为经济低迷的块多米诺骨牌。

     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三角债”危机的人应该记得,当年国家为了肃清三角债,特意选择了工业基地东北。调研的站即是鞍山钢铁厂,这家国内的企业已经被三角债拖累的即将垮掉。例如鞍钢卖给沈阳电缆厂3000万元的钢材,货款要不回来。因为没钱,鞍钢支付不了炼钢所需的煤炭钱,以致当时的煤矿已经不给鞍钢发煤了。但是煤矿的煤不能往外卖,就发不出工资,煤矿职工的生活就很困难。在调研组去之前,鞍钢正面临锅炉停产的风险。

     煤矿、鞍钢、沈阳电缆厂的“三角债”问题,是当时“三角债”危机的缩影。据当年的一个老职工说:“那时候很多企业都不再生产了。彼时火车、汽车上出现了一群特殊的乘客,他们被称为‘讨债大军’。当时有些中小企业甚至有一半的人被派出去讨债。”

     “在全民讨债的背景下,造人都没有信用,谁也不讲信用,能拖就拖,都向国家银行伸手要钱。”至今的老职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唏嘘不已。

      就在“三角债”盛行的20世纪90年代,陶华碧却一心坚持自己的主意,对上游她绝不拖欠,让辣椒农拿着钞票高兴地回家;对下游她绝不手软,绝不容忍对方拖欠。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她不打交道。如此一个爽利耿直的人,有人夸她掏钱爽快,是个能打交道的商人;也有人说她太倔,一点也不让步。

      陶华碧从来不会商人间的勾心斗角,她也不是那种阴险狡诈的人。都说好人、耿直的人、不够灵活的人不能成大事,陶华碧作为一个诚实的好人却成了大事,她的“老干妈”由于现金流充裕,没有呆账坏账,有生产就会有盈余,虽然利润微薄,但禁不住积水成河,她终于成功地成为国内销量大的首屈一指的辣酱品牌。

      据说陶华碧的公司账目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简单的收入支出,没有一分钱的赊欠和应收账款。她不愿意花费时间用在讨账上,她宁愿便宜一些提供给经销商,也不答应个别经销商高价收货却不现金结账。她用简单的方法做到了别人“巧设账目”都应付不过来的追讨拿要。      她直截了当,放弃了高价收货的诱惑,她看起来有点牛气,用消费者的说法就是一根筋,可是人们都乐意和她打交道,都说和“老干妈”陶华碧做交易,省心、放心。

      当“老干妈”越做越大时,数不清的代理商找上门来,准备借着“老干妈”的东风发一笔财。陶华碧也终于有了底气面对各路来的代理商。她审时度势,决定自己挣了钱的同时,也让代理商挣钱,于是她决心实行“保证金”制,即一个省设立一个代理商,上海北京二市设立一个代理商,并且规定,谁代理“老干妈”必须缴纳1千万到2千万的保证金。

      这个保证金吓退了好多的代理商。彼时已经21世纪初,经济的发展使得很多人富裕起来。即使如此,一千万对于这些商人来说,也是个类似天方夜谭的大数目。陶华碧这么做,就是探探各路代理商的底细,因为“老干妈”的销量之大,需要现货现金交易,如果没有资本的代理商,很有可能成为三角债的关系。可以说,陶华碧的这一招用对了,有这个能力的,在以后的交易中,都做到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省去了赊欠的恶习。

      陶华碧成功了,她的成功密码既简单又不简单,她做到的别人也能做到,只要不搞赊欠,不搞人情交易,对上游交钱爽快,对下游要账铁面无私,这样的企业,才是做大的根本。

……


《创新之径:探寻现代商业的制胜法则》 一、 破茧成蝶: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特定企业家的个人奋斗史,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过去数十年间,中国经济浪潮中涌现出的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推动行业变革的“弄潮儿”群体。我们深入剖析了不同行业背景下,一批具有前瞻性思维的企业家是如何在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阶段,准确捕捉到时代脉搏,并将其转化为颠覆性的商业模式。 我们关注的是驱动企业成长的底层逻辑:是精准的市场定位?是持续的技术迭代?还是对用户需求近乎偏执的洞察力?书中通过对多个成功案例的交叉对比分析,揭示了在经济转型期,成功绝非偶然,而是遵循着一套内在的、可被理解的商业规律。例如,我们探讨了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如何从“产品为王”转向“体验至上”的心态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对供应链管理、品牌塑造乃至企业文化带来的系统性影响。 二、 商业模式的进化论:从效率驱动到价值创造 本书的核心章节,着重于剖析现代商业模式的迭代与进化。我们系统梳理了中国企业从最初的“成本领先”战略,到后期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再到如今强调“生态构建”与“平台化”思维的演进路径。 其中,我们详细拆解了在不同商业周期内,企业家们在资源整合、风险控制和资本运作方面的策略选择。比如,在早期资源稀缺的环境下,企业家们如何通过灵活的民间借贷和人脉网络实现资金的“滚雪球”效应;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后,他们如何平衡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失控风险与市场占有的紧迫性。我们摒弃了对成功神话的简单颂扬,而是着重于分析那些决策背后的博弈、取舍与权衡。 三、 组织力的重塑:从人治到科学化管理的长征 任何宏大的商业构想,最终都需要依靠坚实的组织架构去实现。本书的第三部分深入探讨了中国企业在管理学上的自我革新过程。我们探讨了民营企业如何从最初依赖创始人个人魅力与经验的“人治”模式,逐步过渡到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引入科学管理流程的艰难历程。 书中分析了不同阶段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与培养机制的变化:初创期对“能打胜仗”的“多面手”的依赖,成长期对专业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成熟期对全球化视野与跨文化管理能力的要求。我们特别关注了企业文化在这一转型中的核心作用——它如何在保证企业效率的同时,又能有效凝聚员工的向心力与创新力。对于股权激励机制的设计、接班人计划的制定,这些关乎企业生命周期的关键议题,本书也进行了客观而深入的呈现。 四、 产业边界的消融与跨界整合的艺术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产业间的传统界限正在迅速模糊。本书的后半部分,聚焦于那些敢于打破行业壁垒、进行跨界整合的实践者。我们探讨了“互联网+”思维如何渗透到传统制造业、零售业乃至服务业,催生出全新的商业形态。 成功的跨界整合,不仅仅是技术或渠道的简单叠加,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重构。它要求企业家具备极强的抽象能力,能够从一个行业的成功经验中提炼出可迁移的通用法则,并应用到完全陌生的领域。书中通过具体的案例解析了这种“生态化”竞争的本质:如何通过构建伙伴关系、开放平台接口,实现从“单打独斗”到“网络协同”的战略升级,从而在更广阔的维度上建立起竞争壁垒。 五、 时代的企业家精神:责任、远见与社会担当 最后,本书回归到企业家个体精神层面的探讨。我们试图描绘出,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背景下,优秀的企业家所展现出的独特精神气质。这不仅包括对商业成功的强烈渴望,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技术进步的推动、对就业的贡献、对社会公平的思考,以及在应对突发性危机时所展现出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考察了企业家如何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平衡好股东利益、员工福祉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复杂关系。远见不仅仅是对未来趋势的预判,更在于其对风险的提前预警与系统性的风险规避能力。这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去神化的视角,审视中国当代商业领袖群体的集体画像,为未来的商业探索者提供一份具有深度与广度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关于陶华碧女士的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的生动刻画。书中不仅聚焦于陶华碧个人的奋斗史,更将她置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中,展现了无数个体如何在时代机遇的推动下,勇敢地闯荡,创造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老干妈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成功,更是中国制造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一个缩影。作者深入挖掘了当时的市场环境、政策变化以及社会风貌,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陶华碧女士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顺应了时代潮流,抓住了历史机遇,并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书中对老干妈产品从最初单一的辣酱,如何一步步拓展品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品质,有着细致的分析。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餐饮品牌的成长,更是关于中国饮食文化如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个生动案例。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那些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的企业家们充满了敬意。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一个辣椒酱品牌的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它让我看到,即使没有光鲜的背景,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一个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造出非凡的成就。陶华碧女士的经历,就像是一部励志电影,充满了艰辛、挫折,但最终走向了成功。书中对她创业初期的描写,充满了烟火气,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创业者的不易。她可能也会遇到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甚至被人质疑,但她从未放弃,而是咬牙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壮大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书中也展现了她对员工的关怀,对产品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的回馈。她没有让自己的成功变得冷冰冰,而是始终保持着一份淳朴和善良。这本书让我思考,作为一名创业者,或者说在任何一个行业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或许,除了专业知识和商业头脑,更重要的是那份对事业的热爱,对品质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品尝一瓶精心酿制的老干妈,越品越有味,越品越有深度。它并没有刻意去拔高陶华碧女士的形象,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呈现了她作为一位企业家的成长轨迹,以及她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商业智慧。书中对她精打细算、注重细节的经营方式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个“接地气”的企业家形象。她对待产品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选材到生产,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不容许一丝马虎。这种“小作坊”式的精细管理,在大型企业中似乎已经不多见,但正是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才让老干妈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书中也探讨了老干妈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方面的策略,虽然不像一些高科技企业那样炫目,但却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和韧性。例如,她没有请明星代言,而是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口碑相传,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这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朴素理念,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难能可贵。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商业成功,往往源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评分

我之前对老干妈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它是一瓶美味的调味品,而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它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它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案例,更是一个关于女性力量、中国制造和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动写照。陶华碧女士的故事,打破了许多刻板印象,证明了女性在商业世界中同样可以大放异彩,甚至成为行业的引领者。书中对她如何将一种传统的手工食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精益求精的生产流程,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企业,有着非常详尽的阐述。她并非高高在上的企业家,而是那个亲自下田地、亲自下车间,对产品有着最直接了解的“操盘手”。这种“深入骨髓”的管理方式,让老干妈的产品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喜爱。书中也探讨了老干妈如何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成为中国食品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代表。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成功,更是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提升的一个有力证明。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真正的成功,是能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并始终坚守初心,不断前行。

评分

这本书以一个非常贴近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陶华碧女士从一个普通家庭妇女,如何一步步摸索、坚持,最终创立并壮大老干妈这个国民品牌的传奇故事。它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商业理论,更多的是关于生活、关于坚持、关于一点点积累的真实写照。我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自己身边那些辛勤付出的长辈,他们可能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大学的学历,但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和对产品近乎苛刻的追求,一步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身边的人。书中对陶华碧女士早年创业的艰辛描写尤为真实,从摆地摊卖辣椒酱,到寻求更好的食材,再到产品包装的改进,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她对品质的执着。这种“慢”而“稳”的经营哲学,在如今追求快速迭代的商业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思考,真正的成功,或许并不在于一时的爆发,而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对本真的守护。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故事,更像是一碗热腾腾的辣椒酱,温暖而有力量,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也给了我一种“只要肯努力,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信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