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 ||
| 定价 | 36.00 |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07月 | |
| 开本 | ||
| 作者 | ||
| 装帧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kf20160922 | |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论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
| ISBN: | 9787550243507 |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定 价: | 12 元 |
| 作 者: | 王,译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5-07-01 | 版次:1 | 页数:160 |
| 印刷时间:2015-07-01 | 印次:1 | 字数:130千 |
| 主编** | |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论语》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文化等学说的很重要的资料。“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古至今,《论语》都是一部不能忽视的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论语》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 |
| 内容简介 | |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论语》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文化等学说的很重要的资料。“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古至今,《论语》都是一部不能忽视的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论语》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 |
| 目 录 | |
学而篇di一…………………005 为政篇di二……………………011 八佾篇di三……………………019 里仁篇di四……………………027 公冶长篇di五…………………033 雍也篇di六……………………042 述而篇di七……………………051 泰伯篇di八……………………062 子罕篇di九…………………068 乡党篇di十……………………077 先进篇di十一…………………086 颜渊篇di十二…………………095 子路篇di十三…………………103 宪问篇di十四………………… 111 卫灵公篇di十五………………123 季氏篇di十六…………………132 阳货篇di十七…………………137 微子篇di十八…………………145 子张篇di十九…………………150 尧曰篇di二十…………………156 |
| 精彩书摘 | |
学而篇di一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以di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是《论语》di一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十六章,涉及很多内容。
【原文】 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③乎?有朋④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一书中“子曰”的“子”均指孔子。 ②时: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③说(yuè): 同“悦”,愉快、高兴。 ④有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⑤愠(yùn ):恼怒,怨恨。 ⑥君子: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原文】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③者,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⑦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⑧与!”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 ②弟:同“悌(tì)”,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③犯:冒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鲜(xiǎn): 少的意思。 ⑤未之有也:倒装句,应为“未有之也”。 ⑥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⑦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 ⑧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zui高范畴,也是伦理道德的准则。
【译文】 有子说:“为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触犯上级,这样的人很少。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这样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仁道就有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矣仁。” 【注释】 ①巧言令色: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②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作和颜悦色,这种人,仁心很少。”
【原文】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⑤乎?”
【注释】 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 ②省(xǐng ):检查,察看。 ③忠: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④信:诚实。 ⑤习:指温习、演练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数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已温习?” |
老实说,市面上很多“国学经典精粹”类书籍,往往只是挑选了一些最耳熟能详的段落,充数了事。然而,这本著作给我的感觉是“精”而“不漏”。它收录的内容范围之广,远超我的预期。特别是对于《五经》中一些相对冷门但实则蕴含深刻哲理的篇章,也进行了详尽的收录和解读,这显示出编纂者并非只是追求畅销爆款,而是真正致力于展现中华文化的全貌。我特别留意了它对某些历史典故的注解,这些注解非常扎实,引经据典,考证严谨,让我对某些历史背景下的行为动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全景式的覆盖,加上严谨细致的解析,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本”,更是一部可以随时翻阅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它经得起反复推敲,每一次重读,都会带来新的领悟,显示出其作为中华国学经典汇编的深厚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国学爱好者,我时常在寻找那种能够兼顾学术严谨性和大众可读性的作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的翻译部分,绝非是那种机械地逐字翻译,而是充满了对文气的把握和对意境的重塑。译者显然深谙“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对于一些充满韵律感的句子,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几乎可以当做一篇独立的美文来欣赏,完全没有现代白话文翻译的“翻译腔”或“味同嚼蜡”之感。而最让我称赞的是,它在保持译文流畅性的同时,对原文的精髓抓得极准,没有出现为了追求文采而歪曲原意的现象。这种高质量的转译工作,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最好的入门向导,因为它让你在轻松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经典的精神内核,而不是被拗口的文字劝退。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对古代先哲思想的系统性梳理,手头也囤了不少相关的读物,但真正能让我一口气读完并感到酣畅淋漓的,寥寥无几。这本书的编纂体例,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它并非简单地将原文和译文堆砌在一起,而是加入了非常精妙的“注释”环节。这些注释的处理方式,深得我心。它们不是那种生硬的词语解释,而是结合了历代大家对这段文字的不同解读侧重,进行了融会贯通的阐释。比如,对于一些关键的哲学概念,它会引用朱熹、王阳明等不同流派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同一句话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内涵的理解深度。这种多角度的透视,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古义变得立体而鲜活,不再是僵硬的教条,而是可以思辨的活水源头。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现代读者通往古代智慧的桥梁,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和编排顺序,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清晰的教学思路。它将“四书”和“五经”进行整合,并非是简单的按部就班罗列,而是似乎在遵循某种内在的逻辑脉络进行推进。阅读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一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知识结构。它似乎在引导读者,如何从个人修身的起点(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逐步扩展到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如《孟子》中的王道),最终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对于想要系统性构建知识体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像零散的论文集,而是像一幅精心绘制的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路径。这种体系化的编排,极大地帮助我理清了不同经典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一绝,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文化底蕴。封面选用了那种略带纹理的米白色纸张,上面烫金的字体在光线下低调地闪耀着,既有古典的雅致,又不失现代的简洁。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触感温润,墨色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布局上的匠心独运。每一页的排版都留有足够的空白,让文字有了呼吸的空间,而不是被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古文原文和白话译文采用了清晰的左右分栏或者上下对照的方式,行距和字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读者在对照研读时,能够非常顺畅地在两种语言之间切换,不会产生阅读上的滞涩感。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无疑提升了阅读体验,让我想起那些真正用心制作的传统古籍,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就仿佛完成了一次对古人的精神致敬。装订方面,采用了精装锁线工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担心散页,足见出版方在制作上的投入和对经典的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