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开本--陈立夫大传
原价:57元
作者: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801307613
字数:560000
页码:416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
编辑推荐
陈立夫是旧中国“四大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其兄陈果夫主管蒋介石政权的党务、特务、司法、文化教育兼及金融经济,许多惊心动魄的重大政治斗争、政治事件,他都担当了重要角色,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坛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陈立夫引咎离台赴美,开始自食其力的养鸡生涯,并开始潜心研究中国文化,直至晚年仍殷殷期盼中华文化的复兴……
内容提要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在100年的漫长生涯中,以50岁为界,正好分前后两个50年。 前50年,他是政治人物。他曾是蒋介石的秘书,国民党特务的创始人,“中央俱乐部”CC系的总司令。他经历过无数的党系斗争,是中统特工反共刺杀行动的后台老板。他曾夸口仿共进行教育大改革,发动御用文人围剿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却因各方舆论压力终以失败告终。他曾是制宪行宪国大闹剧中的主角,却终沦为国民党内战失败的替罪羔羊。后50年,他潜心于研究中国文化,著述数十种,成为著作等身的一家。他的文化观及其具体的阐述,容或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他对中华文化的挚爱以及期盼中华文化复兴的殷切情怀,却不能不让每个中国人为之感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家世与求学之路
一、一个三代同堂的传统大家庭
二、从北洋大学到匹兹堡大学
三、在美国的留学生活
第二章 从政之初
一、从蒋介石的机要秘书做起
二、平生得意的“历史性建言”
三、提升机要科科长献反共“高招”
第三章 蒋家天下陈家党
一、施计扳倒中央特别委员会
二、二届四中全会二陈兄弟争夺党权
三、陈氏兄弟铲除“丁家党”
四、组织“青天白日团”和“中国国民党忠实同志会”
五、陈氏兄弟矢口否认CC之谜 前言
第一章 家世与求学之路
一、一个三代同堂的传统大家庭
二、从北洋大学到匹兹堡大学
三、在美国的留学生活
第二章 从政之初
一、从蒋介石的机要秘书做起
二、平生得意的“历史性建言”
三、提升机要科科长献反共“高招”
第三章 蒋家天下陈家党
一、施计扳倒中央特别委员会
二、二届四中全会二陈兄弟争夺党权
三、陈氏兄弟铲除“丁家党”
四、组织“青天白日团”和“中国国民党忠实同志会”
五、陈氏兄弟矢口否认CC之谜
第四章 穷追猛打改组派
一、拥汪精卫为领袖的“改组派”粉墨登场
二、CC派与改组派短兵相接
三、刺杀王乐平改组派受到致命打击
第五章 无穷无尽的派系斗争
一、CC系与政学系的明争暗斗
二、新旧CC系的内争
三、CC与财经巨头的矛盾斗争
四、CC系与黄埔系的争斗
五、CC与“太子”蒋经国的矛盾冲突
六、中统与军统的矛盾冲突
七、CC内部的矛盾斗争
第六章 国民党中统特工的后台老板
一、中统特务系统的演变
二、中统两大杀手:徐恩增与叶秀峰
三、“中央调查科”与“中央特科”的生死较量
四、国共内战时期中统的反共总“成绩”
第七章 CC文化活动的总司令
一、炮制国民党的哲学——“唯生论”
二、所谓“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及其批评与论战
三、中国文化建设协会的成立
四、“统治阶级对于文艺也并非没有积极的建设”
五、文化“围剿”的总司令
六、CC向教育界扩张
七、向新闻出版界扩张
八、插手并垄断中国电影事业
第八章 从联苏联共到溶共反共
一、参与《中苏友好互助条约》的谈判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牵线人
三、西安事变后退居国共谈判的幕后
四、抗日态度有反复真相内幕有待证明
五、“溶共”企图完全落了空
第九章 战时教育部长:教育大改革
一、出任教育部长的背景
二、战时教育思想与教育方针
三、维持与发展战时教育的措施
第十章 战时教育部长:教育大统制
一、所谓收回“文化的租界”
二、思想统制与组织控制
三、全面统制的实际效果
四、教育统治的失败
第十一章 国民党内的极右派首领
一、“对党外只有一手执棒一手执肉”
二、在重庆与毛泽东唇枪舌剑
三、发动御用文人“围剿”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四、政协会议上受到中共和民盟代表的驳斥
五、为破坏政协指挥中统大打出手
六、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CC与复兴社少壮派全面反扑
七、司徒雷登、马歇尔斥之为国民党极右派首领
第十二章 制宪行宪国大闹剧中的要角
一、力主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制宪国民大会
二、行宪国代名额的幕后交易
三、应付国民党、三青团退让国大代表的反击
四、蒋介石说:李宗仁当选副总统犹如—把刀插到胸内
五、与傅斯年争夺立法院副院长
六、力阻张群蝉联行政院长结果开罪了蒋介石
七、逼迫民盟解散:“文件的文字一个字也不许更动”
第十三章 国民党内战失败的替罪羔羊
一、插手美国总统选举却押错了宝
二、在战犯名单里陈立夫位列第八位
三、全力阻止居正组阁
四、一路惊险逃往台湾
五、陈诚公开说:我们不要政治垃圾再来到台湾
六、国民党显要下台以养鸡糊口惟陈立夫一人
第十四章 探索阐述孔孟传统文化
一、应蒋介石、蒋经国父子邀请回台北定居
二、著《四书道贯》系统诠释孔孟思想
三、“文复会”副会长与孔孟学会会长
四、对以美国为样板的西方文明持严厉的批判立场
五、期盼中华文化复兴认为文化复兴的希望在大陆
六、一生著述可观真知与谬误并存
第十五章 台湾中医中药事业的守护神
一、从清末与民国时期全盘否定中医思潮说起
二、担任台湾“中国医药学院”董事长年
三、促进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
四、大力推进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
第十六章 为海峡两岸统一大业鼓与呼
一、所谓“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二、倡导“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
三、“护宪”失败认清李登辉“台独”本质
四、倡议国共第三次合作反对“台独”
第十七章 和睦家庭生活及长寿之谜
一、美满家庭与夫妇相处之道
二、“立夫养生学”及字箴言
三、“蒋家天下陈家党”成为历史
四、魂归故乡指日可待
后记
拿到《大开本--陈立夫大传》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其分量十足。它的尺寸之大,纸张之厚,都暗示着这是一部内容扎实、信息量巨大的作品。作为一名对近代史略有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总觉得对于像陈立夫先生这样在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我们了解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这本“大传”,正是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窗口。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会如何呈现陈立夫先生的“人”的一面,而非仅仅是历史符号。他是否有过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的决策背后,是否也有过挣扎和考量?“团结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立场和风格有了一定的预期,我希望它能做到客观公正,既有深刻的洞察,又不失人文关怀。我期待它能引领我走进陈立夫先生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的思想演变,去感受他的人生起伏,从而更立体地认识这位复杂而又重要的历史人物。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能够“厚积薄发”的书籍情有独钟,《大开本--陈立夫大传》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它的装帧设计,那种沉甸甸的触感,都透露着一股沉静的力量,让人觉得里面蕴藏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作为一个对历史人物传记有着挑剔眼光的读者,我最看重的是传记的深度和广度。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梳理陈立夫先生的个人经历,更能将他置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历史大背景下,去考察他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又如何影响了历史的走向。“团结出版社”这几个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有了信心。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超越表面信息、深入剖析的视角,去解读陈立夫先生复杂的政治生涯、教育理念以及晚年的思考。这本书,对我而言,不单单是了解一个人物,更是通过一个人物,去理解一个时代,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去寻找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陈立夫大传》,就为它的厚重和大气所震撼。大开本的设计,本身就预示着内容的分量,而“团结出版社”这个名字,也总能让人联想到一种稳重和深厚的底蕴。我虽然还没深入细读,但光是触感和视觉上的冲击,就已经足够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封面上的陈立夫先生,神态安详,目光睿智,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又像一位运筹帷幄的智者,让人不禁想要一探他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随手翻动几页,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排版疏朗,阅读起来应该会非常舒适。这本书的体量一看就知道是非同小可,绝非那种速食的读物,它更像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史诗。我尤其关注的是,这样一本“大传”,必然要涉及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那些影响深远的事件,以及陈立夫先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在历史的洪流中,他究竟是如何走过来的?他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对国家和社会又有着怎样的贡献和影响?这不仅仅是一本人物传记,更是一扇了解那个时代、理解历史进程的窗口,充满了探索的价值。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大开本--陈立夫大传》这本书时,我就被它恢弘的气势所吸引。它不像市面上许多轻飘飘的读物,而是散发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仿佛一本沉甸甸的往事被缓缓展开。“团结出版社”这几个字,也增添了一种庄重与可靠的意味。我平时喜欢阅读一些能够引人深思的人物传记,尤其是那些能够展现时代变迁和人物命运交织的作品。陈立夫先生的名字,在我脑海中一直与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事件联系在一起,但我总觉得,对于他本人,尤其是他的思想、他的决策过程,以及他对历史的真实影响,我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大开本--陈立夫大传》这本书,正是我渴望去深入探索的。我期待它能以一种详实而不失人文关怀的笔触,为我勾勒出陈立夫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他在历史洪流中的位置,以及他对中国近代史留下的深刻印记,从中获得更多关于历史和人生的洞见。
评分坦白说,我并不是一个对历史人物传记特别热衷的读者,但《大开本--陈立夫大传》这本书,却在不经意间吸引了我。它没有采用那种煽情或过于八卦的叙事方式,而是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去呈现陈立夫先生的生平和时代。那种“大开本”的厚实感,本身就传递出一种严谨和权威,让人觉得内容一定经过了深厚的考证和梳理。我之前对陈立夫先生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历史片段,知道他是一位在国民党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具体到他的个人经历、思想深度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作为,却知之甚少。这本传记,似乎正是填补我这方面知识空白的绝佳选择。我期待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年代的复杂与多变,去理解一个伟大时代背后,那些关键人物的抉择与担当。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是讲述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民族奋斗的篇章,我想从这本书中找到历史的脉络,以及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定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