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学及其社会学 港台原版 联经出版 The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of Capitalism
作者:Joseph A. Schumpeter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6/09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570847109
规格:精装 / 592页 / 17 x 23 cm / 普通级 / 单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湾
本书分类:商业理财> 经济/趋势> 经济学
内容简介
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熊彼德智慧深邃,历久弥新。
与凯因斯齐名、深受现代管理学之父杜拉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海耶克推崇
提倡「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20世纪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德
深入剖析资本主义危机、探讨私人企业的未来
美国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社会系教授理察?6?4斯威德柏格(Richard Swedberg)选辑了二十世纪的经济学天才暨现代企业思想之父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在经济专论以外所着的文献或演讲内容,呈现出熊彼德如何尝试由其他社会科学(如社会学)或人文科学(如历史)的角度思考经济学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学及其社会学》的重心,主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熊彼德的经济学作品,因而也将他一些社会学和史学方面重要的作品,一併收入本书。书中主题均涉及资本主义的衰落,对于民主理论、马克思的分析以及社会、阶级间的社会流动性等对现在经济仍有重大影响并值得借镜的理论。
熊彼德深受韦伯影响、马克斯启发,注意到资本主义是个永不休止、不安定的动态系统,而核心便是具备「创新」功能的企业家,他们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唯有能筹组「新的组合」──新商品、新市场、新生产技术等,成功的创新者,才得以于残酷竞争中胜出。其提倡的「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商业週期」、「企业家精神」、「创新」与「菁英民主理论」等重要概念,于今成了主流经济学的基本架构,和现代经济学用以理解创新与技术的工具。
主流经济学看似已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切割开来,然而熊彼德的研究提醒我们,经济学始终与历史、社会学、政治科学相通,而这正是他得以与世代进行永恆而关键对话的主要原因。
国际赞誉
(熊彼德)是提倡「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先驱创新。──《经济学人》
凯因斯才气纵横,横扫当代;熊彼德智慧深邃,历久弥新。──管理学之父彼得?6?4杜拉克(Peter Drucker)
熊彼德古往今来深谙资本主义者,他能窥见他人无法预见处。──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汤玛斯?6?4麦可罗(Thomas K. McCraw)
两位我认为相谈一晚将会为有趣的人,就是凯因斯与熊彼德,这两位经济学家都是的谈话对象,也是我所知博学多闻的人物──两人之间的差异就是,熊彼德深谙经济学的历史,凯因斯则无。──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作者简介
约瑟夫.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
生于奥匈帝国晚期,曾于次世界大战后甫建国的奥地利担任财政首长。在波昂大学待了数年后移居美国,成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且为位以非美国人身分被选为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会长的经济学家。熊彼德影响后世众多经济学家与管理学者,包括现代管理学之父杜拉克(Peter Drucker)、联准会前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洛(Robert Solow)等。着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分析史》等书。
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简直是高水准的典范,这一点非常难得。很多社会科学的经典译本,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复杂的经济学和哲学概念时,常常会显得生硬或者晦涩难懂,结果就是读者需要不断地在原文和译文之间来回对照。但这本书的译者显然对原著的语境和深层含义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他们的文字流畅、精准,没有那种翻译腔的别扭感。读起来像是用中文写成的原著一样自然,很多原本可能拗口的术语,都被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学术的严谨性,又照顾到了非专业读者的理解需求。这种高质量的翻译工作,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复杂的理论能够更顺畅地被大脑吸收,避免了阅读过程中因为理解困难而产生的挫败感,这对于一部涉及深刻理论的著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成功要素。
评分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章节安排和行文节奏掌握得相当巧妙。尽管内容本身是宏大而抽象的,但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在关键转折点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案例或者历史回溯,来帮助读者“接地气”。这种宏观理论与微观实例的穿插叙事,有效避免了理论阐述的枯燥化,让复杂的社会学推论变得更加生动和可感。每读完一个核心部分的论述,作者总能用一段精炼的总结性文字收尾,既巩固了刚刚学到的知识点,又自然地引向下一个议题。这种清晰的结构引导,使得即便是面对如此庞杂的议题,读者也能保持清晰的思路,不至于在浩瀚的理论海洋中迷失方向,整体的阅读节奏把握得非常流畅且富有张力。
评分这本书的引用和参考资料部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阔的知识视野。当我翻到那些注释和延伸阅读的清单时,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构建其理论大厦时所投入的巨大心血。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堆文献,更像是构建了一个思想的谱系图,让你能够清晰地看到,作者的思考是如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又如何巧妙地进行批判性继承与超越的。对于希望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个领域的读者来说,这部分资料的价值甚至不亚于正文本身。它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可追溯的研究路径,让读者能够系统地追踪这些核心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这对于学术研究者或者渴望进行系统学习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评分我必须承认,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它要求读者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和批判性思维。它不像那些流行的畅销书那样提供立即可用的结论或简化的模型,而是深入挖掘了资本主义体系背后的结构性矛盾和社会演变逻辑。它没有给我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标签,而是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去审视这个我们身处其中却又时常感到困惑的经济现象。书中的论述层层递进,逻辑链条非常严密,有时候甚至需要停下来,在脑海中反复梳理作者提出的每一个前提和推理步骤。这种强迫思维参与的阅读体验,虽然累人,但回报是巨大的,它真正地拓宽了我对宏观社会运作机制的理解深度,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经济新闻解读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真的让人眼前一亮,那种老派的、扎实的质感,不像现在很多出版社为了追求轻薄而牺牲了耐读性。我特意去留意了一下封面的设计,那种朴素中带着厚重感的排版,似乎在暗示着里面内容的深度和分量。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很有阅读的仪式感。我个人比较看重书籍的物理体验,一本好书不仅是内容的载体,其外在形态也应该与之匹配。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从书脊的牢固程度到内页的油墨均匀度,都体现出一种对品质的坚持。翻阅的过程中,那种纸张摩擦发出的轻微沙沙声,总是能让人一下子沉浸进去,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印刷技术尚未被过度数字化的时代,让人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味每一个字句。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在我看来,是出版方对读者最基本的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