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由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三位现代文学“泰斗”撰述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已成为经典的现代文学史著作。该书既注意吸收前人关于作家、作品和文体研究的成果,又服了以往文学史的叙事模式与狭窄格局,拓宽了研究领域,在“文学现代化”这一命题下,形成了浓厚的独异的学术特色。首先,在结构布局上,全书按照1917-1949年的历史分期分为三编,但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只作简约的交代,着重阐释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从文学演进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其次,书中虽然也按文体分类,却注重突出各种文体的性质、走向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并对某些代表艺术高峰的作家作品作专章论述,每章还附录了年表。再次,在对重要作家的评论中,该书力避对作家生平的罗列和对作品情节冗长的复述,而是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很后,对于文学流派,该书不只是强调主流等 钱理群 等 著 钱理群,1939年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1948:天地玄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与鲁迅相遇》《鲁迅作品十五讲》《我的精神自传》《语文教育门外谈》《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合著)等。 初版序言王瑶 这是一本由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三位青年研究工作者撰写的有特色的现代文学史著作。这个事实本身就是令人振奋的。从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末一节“略讲文学革命的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开始,六十多年来在不同时期出版的各种有关现代文学史的著作,已经相当多了;它已构成了一部关于现代文学的学术研究史,记录了这门学科在艰难曲折中跋涉前进的历史足迹。其中较早的著作,无论是前述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1922年),还是陈子展《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1929年出版,其中有“十年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一节,详述晚清以后的文学),或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1932年),都是着眼于新文学与传统文学、特别是与近代文学的历史变迁关系的梳理,这固然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定的观察角度,同时也显示了现代文学尚未从中国文学整体研究中分等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有质感,硬壳封面,纸张也挺厚实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这份分量就让人觉得内容肯定不一般。我一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很感兴趣,但总是感觉零散,找不到一条清晰的线索。之前也看过一些介绍性的书籍,但总觉得不够深入,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流于表面。这本书光看名字就觉得很有分量,而且“修订本”三个字也暗示了内容的更新和完善,这对于研究历史和文学作品来说至关重要。封面上的字体和排版都很简洁大气,没有花哨的装饰,反而透出一种沉静的力量,让人一看就想翻开它,去探寻书页里蕴藏的知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高,希望它能为我梳理出一段清晰的文学史,让我能够更系统地理解那个时代文学的演变和发展,以及那些重要作家和作品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浮、闪耀的。
评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了解一直停留在一些经典作品上,但对于这些作品是如何在历史背景下产生、又如何相互影响,总觉得缺乏一个宏观的视角。这本书的题目,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想要“鸟瞰”中国现代文学全貌的需求。我期待它能以一种比较系统的方式,梳理出这三十年间文学发展的脉络,介绍重要的文学流派、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甚至探讨不同时期文学创作的特点和成就。我希望这本书的文字风格能够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让我能够轻松地阅读,并且从中获得深刻的理解和启发。我非常看重它“修订本”的身份,这意味着内容可能会更加精炼和充实,能够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阅读冲动。我一直觉得,三十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时间长度,它足够让一种文化现象经历孕育、发展、成熟甚至面临挑战。而“中国现代文学”这个主题,更是我一直以来着迷的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详尽的视角,让我能够了解在这三十年间,中国的文学是如何演变的,有哪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这个时期涌现,以及他们的作品是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思想状况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填补我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知识空白,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并对文学史的发展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
评分我一直觉得,读文学史就像是穿越历史的隧道,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百态。这本书的题目很吸引我,因为它直接点明了时间跨度,“三十年”这个数字本身就意味着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阶段,足以承载一段重要的文学转型。我特别好奇,在这三十年里,中国的现代文学是如何从萌芽走向成熟,又经历了哪些曲折和创新。这本书的出版,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史书,更能通过对作品和作家的解读,让我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生命力,理解那些文学思潮的形成和演变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进入那个充满变革和激情的时代,去体验文学的脉动,去感受文字的力量。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变迁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文学无疑是承载和反映这种变迁的重要载体。这本书的名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直接触及了我关注的核心。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作品和作家,而是能够深入剖析三十年间中国现代文学在时代洪流中的发展轨迹,比如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西方文学思潮的引入,以及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更具洞察力的视角,去解读那些经典作品背后的社会现实,理解作家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创作选择和思想挣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这段文学史的整体认知,并引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