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南方草地研究
原价:88.00元
作者:李向林,万里强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030284792
字数:525000
页码:4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多年来在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三峡地区山原草地畜牧业高效发展模式研究”、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研究重大专项“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建植管理利用技术”等项目的基础上将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集成与凝练。全书共分10章,系统介绍了牧草引种和评价、一年生牧草高效生产系统、牧草混播互补、人工草地种群生态学变化、灌丛草地利用、南方亚热带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最后从区域环境特点对草地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案例分析,对南方典型区域不同类型草地生产系统的持续利用对策及其高效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议。
本书内容涉及面较广,可供从事生态学、草地科学、土壤学、植物学、畜牧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与生产部门的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牧草资源与引种评价
第二章 一年生牧草高效生产系统
第三章 扁穗牛鞭草与红三叶混生草地研究
第四章 温带型多年生牧草混播研究
第五章 暖季多年生牧草与冷季一年生牧草的互补效应研究
第六章 人工草地种群生态学研究
第七章 亚热带地区放牧型人工草地群落研究
第八章 灌丛草地利用研究
第九章 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研究
第十章 南方草地资源评价——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读序言,我便被作者那种近乎“偏执”的研究精神所深深吸引。他/她对于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展现了一种令人敬佩的学术严谨性,仿佛每一个数据点、每一个引文的背后,都有着无数个日夜的田野调查和图书馆里的枯坐。书中对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该区域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论述,结构异常清晰,逻辑链条层层递进,从宏观的政策导向,到微观的个体农耕习惯的调整,无一不被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争议性观点时所采取的审慎态度,并非一味地给出结论,而是搭建起一个平台,让不同的学术声音得以展现,然后才给出自己基于现有证据的最优解释。这种辩证性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文本的深度和可信度,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和自我修正,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这种写作风格,既保留了严谨的学术规范,又避免了许多专业书籍常见的枯燥感,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尽管主题偏向专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有品味,那种带着微微磨砂质感的封面,触感温润,仿佛能从指尖感受到一种沉淀了岁月的厚重感。我拿到手时,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字体排版的考究,行距和字号的选择,都透露出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内页的纸张并非那种光滑得反光的类型,而是略带米黄色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惫,这对于一本需要细细品读的学术性书籍来说,无疑是加分项。更值得称道的是,书中配图的质量极高,无论是早期的历史地图的拓印,还是后期学者们绘制的生态结构图,都清晰锐利,色彩还原度极佳。尤其是那些跨页展示的野生动物速写,笔触精准而富有灵气,让那些抽象的生物学描述瞬间具象化,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特有的泥土和植物的气息。整体来看,这本书从物理层面就营造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氛围,让人愿意放下手机,静下心来,去探索书页里所承载的知识海洋。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远超普通出版物的水准,让人对接下来内容的期待值飙升。
评分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再出发”的冲动。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扎实的基础框架,它不仅回答了许多已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在我心中激起了更多尚未被提出的疑问。作者在结语中提出的未来研究方向,清晰而富有启发性,让我对于该领域后续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的视角始终保持着一种面向未来的关怀,它并非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记录或总结,而是将历史的教训与当下的挑战紧密结合起来,探讨如何在保护现有生态平衡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的人类发展。这种对当下和未来的责任感,使得这部作品的价值超越了纯粹的学术讨论,上升到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高度。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过去经验与未来行动的桥梁,促使读者以一种更加负责和审慎的态度去审视我们与我们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评分书中对于区域生态演化历史的梳理,展现出一种跨学科整合的惊人能力。它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地理学或历史学的范畴,而是将地质变迁、气候记录、人类活动痕迹,乃至于区域性的民间传说和宗教信仰的变迁,都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中。我被作者对于不同时间尺度上因素相互作用的细致剖析所震撼。例如,它如何解释一个持续了数百年的古老灌溉系统,在面对近几十年突发的气候异常时,其韧性(或脆弱性)是如何体现的,这种从千年尺度到十年尺度的无缝切换,要求研究者必须具备极其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精妙的分析工具。书中对这些复杂因果关系的梳理,没有采用简单的线性叙事,而是通过多维度的图表和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辅助说明,虽然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完全理解其精髓,但这种对复杂性的尊重和如实呈现,恰恰体现了这部作品应有的重量感和权威性。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掌握得非常出色,尽管它本质上是一部严肃的论著,但在叙事结构上却有着小说般的张力。在探讨某一阶段环境压力对当地居民生活模式的冲击时,作者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口述史的片段,这些第一人称的叙述,如同在厚重的理论分析中突然打开了一扇通往生活的窗户,带着浓烈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情感波动。我仿佛能听到那些老人们在夕阳下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他们的喜悦、挣扎与坚韧,使得那些枯燥的统计数据瞬间有了温度。这种叙事策略有效地平衡了学术的深度和阅读的流畅性,让读者在被复杂的理论模型吸引的同时,也与书中所描绘的人群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可以说,作者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研究者,更是一位高明的“故事讲述者”,懂得如何通过精妙的结构布局,引导读者的情绪和注意力,使得即便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阅读过程也充满了吸引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