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民商法导论

德国民商法导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楚建 著
图书标签:
  • 德国法
  • 民商法
  • 法律导论
  • 法学
  • 德国
  • 法律
  • 商业法
  • 民法
  • 法理学
  • 欧洲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9787500057918
商品编码:149407967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1996-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德国民商法导论

原价:16.50元

作者:楚建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12-01

ISBN:9787500057918

字数:310000

页码:38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以德国历史、德国法律史和德国整个法律制度为背景来论述德国民商法,使读者对德国民商法能够有较深入的了解。著者将德国法与英国法相比较,使本书不失为一本出色的比较法著作。此外,本书不仅介绍了德国民商法中的制定法,还大量地引用了德国法院的判决来说明法律的实际运用和发展。

内容提要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一、本书把德国民商法放在德国历史、德国法制史和德国整个法律制度的大背景前讲述,使读者对德国民商法得到深入的了解。二、著者随时将德国法与英国法比较讲述,所以本书又是一部很好的比较法著作。三、本书不仅介绍了]德国民商法中的制定法,还大量地引用了德国法院的判决以说明法律的实际运用和发展。四、本书不仅介绍了民商法的现在情况,还在必要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情况。

目录


外国法律文库序
著者序
译校者序
第一章 历史概说
第一节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第二节 德国的工业和贸易
第三节 作为大陆法国家的德国
第二章 宪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政府制度
第三节 联邦宪法法院
第四节 基本权利
第三章 司法
第一节 法院系统
第二节 法官、律师和公证人
第三节 民事诉讼程序的要点
第四节 诉讼费用和法律救助
第四章 法律渊源、法律文献和法典
第一节 法律渊源:主要法律部门的划分及其法典化
第二节 法律的寻查
第三节 制定法、法典和法律解释
第四节 德国民法典及其结构
第五章 契约:能力、契约的成立和契约自由
第一节 人
第二节 意思表示和契约的成立
第三节 意思瑕疵和契约的无效
第四节 契约自由和一般交易条款
第六章 违约
第一节 订约的目的在于履行
第二节 违反履行义务
第三节 履行不能
第四节 迟延
第五节 积极违约和缔约过失
第六节 违约救济
第七节 过错原则和为契约辅助人的责任
第七章 买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出卖人的义务:对买受人的一般救济方法
第三节 出卖人的义务:买受人享有的特殊救济方法
第四节 买受人的义务:出卖人享有的救济方法
第五节 特种买卖
第八章 诚信原则:《德国民法典》第242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明确契约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对行使权利的限制
第九章 侵权行为法
第一节 关于侵权责任的主要条款
第二节 雇佣人责任
第三节 严格责任
第四节 对荣誉、名誉和隐私的保护
第十章 物权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所有权
第三节 动产
第四节 土地
第五节 担保权
第十一章 亲属法和继承法
第一节 亲属法
第二节 继承法
第十二章 国籍法和法律冲突
第一节 国籍
第二节 国际私法
第三节 司法管辖和程序法中的问题
第十三章 商法
第一节 商人及其法律:商法典
第二节 商业名称(商号)和商事登记
第三节 民法和商法中的代理
第四节 信贷与担保
第十四章 合伙和公司:商业组织
第一节 比较综述
第二节 普通商事合伙
第三节 有限合伙
第四节 隐名合伙
第五节 有限责任公司
第六节 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节 联合企业(康采恩)
第八节 职工的参与决定制度
第九节 税收制度
第十五章 竞争法
第一节 反对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节 反对限制竞争法
第十六章 劳动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集体协议和劳资诉讼
第三节 工厂委员会
第四节 雇用契约
附录一:本书中的德国法律名称简表
附录二:本书中的重要词语中德文对照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德国合同法研究:基础、发展与前沿 导言:合同法在现代民商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合同法,作为规范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合致而产生法律约束力的规则体系,无疑是私法领域,尤其是民商法体系中最具活力和实践意义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市场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石,也是个人权利得以实现和风险得以分配的基本框架。本书并非对德国民法典(BGB)中合同法总则的全面导读,而是聚焦于当代德国合同法理论和实践中的若干关键性、前沿性的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探讨。我们旨在超越对基本概念的机械罗列,力求揭示德国合同法在面对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技术革新以及欧盟法律统一化浪潮时所展现出的深刻理论思辨和灵活的司法适应。 第一部分:合同自由与限制的再审视——从意思表示到信赖保护 本部分深入探讨合同法哲学的核心张力:个体意思自治的绝对性与社会公共利益、公平原则之间的平衡。 一、意思表示的能动性与局限性 传统民法将合同视为当事人自由意志的纯粹投射。然而,在现代法律框架下,尤其是在《德国民法典》第116条及其后的条款中,意思表示的形成、传达与解释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详细分析了“隐藏的保留”(verdeckte Einigung)与“表示的错误”(Erklärungsirrtum)的界限。重点考察了在格式条款(AGB-Kontrolle)背景下,意思表示的“标准化”过程如何侵蚀了传统的个性化合同自由。本章通过对判例法(尤其是联邦最高法院BGH的典型判例)的系统梳理,阐释了“诚实信用原则”(Treu und Glauben, § 242 BGB)在填补意思表示漏洞、限制合同自由边界方面的能动作用。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意思表示的有效性,更是其背后的社会伦理诉求。 二、信赖保护原则在合同法中的扩张 信赖保护(Vertrauensschutz)已成为德国合同法不可或缺的基石,其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越了纯粹的意思表示理论。本书详细剖析了前合同关系(vorvertragliche Pflichten)中,信赖保护如何转化为损害赔偿责任(Culpa in contrahendo, c.i.c., § 311 Abs. 2, § 280 Abs. 1 BGB)。特别地,我们引入了“信赖损害赔偿”(Vertrauensschaden)与“履行利益”(Erfüllungsinteresse)的区分,并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日益加剧的商业环境中,受保护的信赖范围的扩大趋势。这包括对“轻率缔约”(leichte Fahrlässigkeit)和“信息披露义务”的深度研究。 第二部分:合同的内容与履行——义务的生成与风险分配 合同的生命力在于其内容的确定性与履行的可实现性。本部分聚焦于合同义务的具体化和情势变更下的风险再分配机制。 三、合同解释学的深化:从文义到目的 合同条款的解释是司法实践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本书摒弃了将解释等同于寻找当事人“共同意思”的传统观点,转而深入探究了“规范性解释”(normative Auslegung)的现代路径。我们详细论述了如何运用客观标准,结合合同的类型、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来确定条款的客观意义。特别是,对于涉及长期合同(Dauerschuldverhältnisse)和复杂技术合同的解释,我们将重点分析“补充解释”(ergänzende Auslegung)在填补规范性漏洞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四、情势变更与不可预见性风险的司法重塑 § 313 BGB(情势变更原则)是应对社会剧变,维护合同公平性的重要工具。本章不仅复习了其基本构成要件(基础的丧失、不能容忍性),更侧重于分析其在能源危机、全球供应链中断等当代重大事件中的实际应用。我们对比了不同法院在衡量“不能容忍性”时所采用的严苛标准,并探讨了在合同履行成本显著增加时,法院倾向于进行“合同内容调整”而非直接解除合同的司法倾向。风险的分配不再是缔约时的静态考量,而是贯穿合同生命周期的动态平衡过程。 第三部分:合同的终结与救济——违约责任的现代化应对 合同的终结形态多样,既有圆满履行,也有因违约或情势变化而导致的解除或变更。本部分关注现代救济手段的有效性。 五、新颖的违约救济模式:履行替代与替代性履行 传统的违约救济围绕着损害赔偿和合同解除展开。然而,在许多特定合同(如知识产权许可、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合同)中,金钱赔偿往往难以弥补损失。本书探讨了德国法中“替代性履行”(Ersatzvornahme)和“强制履行”的界限,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如何通过判决迫使债务人进行特定行为的履行。我们关注了特定物买卖中,买方对“次级补救”(Nacherfüllung)的权利的行使方式,以及德国法对“瑕疵履行”(mangelfolgt Leistung)与“不履行”(Nichtleistung)的细致区分在救济选择上的影响。 六、不当得利作为合同救济的补充机制 在合同被宣告无效、被撤销或因情势变更而被终止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已经给付的标的物成为关键。本章深入分析了《德国民法典》第812条(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在合同法领域的补充和回溯功能。我们着重研究了“有法律原因的给付”(Leistung)与“其他方式取得”(sonstiger Erwerb)的界限,以及在“共同基础的丧失”(Wegfall der Geschäftsgrundlage)情形下,不当得利规则如何接替情势变更原则,实现返还义务的确定。这体现了债法救济的整体性和逻辑连贯性。 结论:德国合同法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理论贡献 本书的分析表明,德国合同法并非静止不变的教条体系,而是通过精妙的法律概念工具,不断地应对复杂的社会现实。从对意思表示的精细化解构,到对信赖保护的积极运用,再到在长期合同中对风险的动态再分配,德国法提供了一套既强调个体自由又注重社会正义的合同规范模型。这些理论探索和司法实践的经验,对于任何试图构建或深化理解现代商事合同法体系的读者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深入、批判性、且高度聚焦于理论前沿的视角,而非对整个合同法领域的概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硬核”。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翻阅、快速吸收的“导论”,更像是为有一定法学基础或者准备进行深度学术研究的读者量身打造的。书中对于德国民法典(BGB)和商法典(HGB)的条文引用非常密集,并且常常会深入到一些非常细致的条款和解释。我发现,作者在解释每一个概念时,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会引用不同学者的观点,也会对比不同法院的判决,试图呈现出一个最全面、最准确的法律图景。然而,这种严谨到了极致的论证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显得有些过于艰涩。我经常需要反复推敲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含义,才能勉强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有时候,甚至会因为一个细微的法律术语的差异,导致我对整个段落的理解发生偏差。虽然阅读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不得不说,它确实让我感受到了德国民商法严谨、理性、注重逻辑的独特魅力。

评分

拿到《德国民商法导论》这本书,我原本期待的是能有一位领路人,带我轻车熟路地游览德国民商法的全景。然而,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精心绘制的地图,但地图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无比详尽,以至于我有时会迷失在其中,而忽略了宏观的景象。它似乎更倾向于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深入剖析,来揭示德国民商法的运作机制和理论基础。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案例,在作者的笔下却能延伸出无数复杂的法律推理,让我看到了法律思维的精妙之处。但同时,这种深度也意味着阅读的难度不小,我常常需要结合其他资料,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概念和原理。有时候,我甚至会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导论”,而是在进行一场“侦探式”的法律探究,需要不断地搜集线索,抽丝剥茧,才能接近真相。虽然过程有些辛苦,但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确实极大地拓展了我对法律的理解维度。

评分

这本《德国民商法导论》读起来真是令人头昏脑胀,感觉像是被一股洪流裹挟着,每一页都塞满了密密麻麻的条文、案例和理论分析。一开始我以为能通过这本书梳理清楚德国民商法的一些基本脉络,没想到它似乎对“导论”这个词有着非常独特的理解。它更像是一次深入骨髓的解剖,将民法和商法中那些最核心、最复杂的问题一一剖开,然后用极其精炼的德语逻辑一层层地进行论证。读到后面,我感觉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对法律条文感到陌生的小白,而是被强行拉进了学术的漩涡,开始尝试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是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发挥作用的。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吓人,往往是一个看似简单的纠纷,在作者的笔下却能延伸出无数条可能的法律路径,每条路径又都牵扯出至少三五个相互关联的法律原则。我常常需要反复阅读同一段落,甚至需要拿出其他辅助资料来对照,才能勉强抓住一丝逻辑的线索。虽然过程痛苦,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让我对德国法律的严谨和深度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

评分

说实话,拿到《德国民商法导论》的时候,我抱有的期望是能够迅速建立起对德国民商法的整体框架认知,为我后续深入研究打下基础。然而,这本书的呈现方式,却给了我一种“意料之外”的阅读体验。它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教材模式,从最基础的概念和原则开始,而是直击了一些德国民商法领域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作者似乎认为,只有通过对这些核心问题的深入剖析,读者才能真正理解德国民商法的精髓。书中的分析极其细致,对于一些关键性的法律条文,甚至会追溯到其立法渊源和历史演变,再结合大量的判例进行阐释。这种“由点及面”的讲解方式,虽然能够让读者在某个特定问题上获得极深的理解,但同时也让构建一个清晰的整体图景变得有些困难。我常常在理解了一个具体的法律问题后,却发现自己依然对整个民商法的体系感到模糊。不过,这种深入到细节的讲解,也确实让我对德国法律的精细化和逻辑性有了深刻的体会。

评分

我一直以为我对民商法有些基础的了解,毕竟在国内学习和工作中接触过一些相关内容。然而,翻开这本《德国民商法导论》,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认知有多么浅薄。这本书并非那种轻描淡写地介绍概念、罗列条文的入门读物,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以一种近乎严苛的态度,带领读者深入到德国民商法最核心的理论构建和实践运作之中。书中的论证逻辑极其严密,每一个观点都建立在扎实的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之上,少有模糊不清的地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不同法律学派的观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比较,这让我看到了同一法律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多元解读,也体会到了德国法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当然,这种深度也意味着阅读的门槛不低,我常常需要一边阅读一边查阅资料,才能理解书中提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有时,我会感到一丝挫败,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挑战后的兴奋,仿佛在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