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典(全新版)(精)

古代汉语词典(全新版)(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林 编
图书标签:
  • 古代汉语
  • 词典
  • 语言文字
  • 工具书
  • 汉语教学
  • 词汇
  • 古籍
  • 精装
  • 全新版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四川辞书
ISBN:9787557901516
商品编码:15130117231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古代汉语词典(全新版)(精)
  • 作者:编者:曾林
  • 定价:78
  • 出版社:四川辞书
  • ISBN号:978755790151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7-01
  • 印刷时间:2017-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目录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笔画索引
词典正文


典籍钩沉: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鉴赏与精读 图书信息: 书名: 典籍钩沉: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鉴赏与精读 作者: 王鸿飞,李文涛 出版社: 翰墨轩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定价: 168.00 元 装帧: 精装,附赠宋版拓片高清图录(16开) 页码: 880页 --- 内容提要 《典籍钩沉: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鉴赏与精读》是一部旨在深度挖掘和系统梳理中国古典文学瑰宝的权威性学术与普及兼顾的著作。本书聚焦于先秦至清末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艺术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篇章,力求突破传统选本的局限,提供一套既具备深厚学术底蕴,又便于当代读者理解和欣赏的导读体系。 全书共分五大部分,涵盖了诗、词、曲、赋、散文五大体裁,精选了近百篇核心名作,辅以详尽的文本校勘、背景考证、多角度鉴赏和今译阐释。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选集,更是一部系统梳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叙事传统的工具书。 卷首语:重溯文脉,探寻古典之魂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古典文学的浩瀚星河往往被快速的阅读习惯所淹没。《典籍钩沉》秉持“求真、求美、求深”的宗旨,力图为读者架设一座稳固的桥梁,直抵古代文人墨客的精神世界。我们深知,真正的文学欣赏并非停留在字面意义的解读上,而在于对特定时代语境、作者心境以及其艺术手法的细致体察。本书的编纂过程,即是一次对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追溯之旅。 第一卷:先秦风骨与汉赋雄浑 (约200页) 本卷集中探讨了中国文学的源头活水,重点剖析了《诗经》和《楚辞》的艺术特征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奠基作用。 重点篇目解析: 1.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不仅分析其“兴”的手法和朦胧的意境,更引入周代社会结构分析其背后的人伦情感。探讨其音韵之美与后世乐府的关系。 2. 《楚辞·离骚》: 采取“篇章结构”与“意象系统”相结合的分析法。详细辨析“香草美人”的政治象征意义,并结合屈原的生平,重建其悲剧性的精神史。对其中生僻的巫术与神话意象进行跨学科的注解。 3. 汉赋代表:《司马相如·子虚赋》与《扬雄·河梁赋》: 对比“铺陈夸饰”的盛唐气象与“讽谏说理”的内敛精神。重点梳理汉赋的句法特点——铺排与对偶的极致运用,解析其结构之宏大如何服务于政治宣教目的。 第二卷:魏晋风流与唐诗绝唱 (约300页) 本卷是全书的重中之重,涵盖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双子星”——魏晋诗歌的玄远清逸与唐代近体诗的格律精工。 重点篇目解析: 1. 建安风骨与竹林七贤: 以曹操《短歌行》为例,解析其“慷慨悲歌”与现实关怀的统一;深入赏析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哲学旨趣,探讨其对后世隐逸诗派的影响。 2. 王维的禅意与山水: 精选《山居秋暝》《终南别业》。不仅仅停留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引入敦煌学和佛教哲学,探讨唐代士大夫如何通过山水建构内心的“净土”。 3. 李白的浪漫与杜甫的沉郁: 对比分析二人创作的“双峰对峙”。李白部分聚焦于《将进酒》中的“极度自我”与“宇宙精神”的融合;杜甫部分则以“三吏三别”为核心,结合安史之乱的史实,剖析其“史诗性”的现实关怀与律诗的严谨格律的完美结合。 4. 晚唐的精致与苍凉: 重点品读李商隐的无题诗。不作武断结论,而是从象征主义和意象的互文性角度,探讨其表达“不可言说之情”的艺术手法。 第三卷:宋词的婉约与豪放 (约200页) 本卷深入探讨了宋代文人如何将诗歌的意境转化为音乐的节律,开创了词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学体裁。 重点篇目解析: 1. 婉约词的极致——柳永与李清照: 柳永部分侧重于“铺叙”手法在都市词中的运用,分析其对市民阶层心理的捕捉。李清照部分则细致区分其早期(闺秀之情)与后期(家国之思)的风格转变,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进行句法结构上的拆解分析。 2. 豪放词的开创——苏轼与辛弃疾: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视为词体的“扩容之作”,本书将分析其如何将哲理、史论融入词调,打破了传统词体的界限。辛弃疾部分则侧重于“用事用典”的密集性与“恢复中原”的政治抱负在词中的交织。 3. 宋词的格律考辨: 附录详细介绍了长短句的基本格律、押韵规则及对“过片”的要求,为读者理解宋词的音乐性打下基础。 第四卷:元曲的通俗与市井气息 (约100页) 本卷关注元杂剧和散曲的兴起,探讨文学如何从士大夫阶层走向更广阔的民间舞台。 重点篇目解析: 1. 关汉卿《窦娥冤》: 侧重于其“悲剧结构”的设置,分析元曲中白话的运用和“曲白相济”的艺术效果,探讨其对底层人物命运的深刻同情。 2.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经典的“二十八字道尽秋思”。本书将重点分析其名词的密集排列(名词堆砌)如何创造出如画的静态意境,以及散曲的语言特点对明清小说的铺垫作用。 第五卷:明清散文的变革与巅峰 (约80页) 本卷聚焦于明清时期散文在“拟古”与“创新”之间的探索,特别是公安派与桐城派的流变。 重点篇目解析: 1. “性灵说”的实践——袁宏道: 选取《小品文》数篇,探讨其如何强调“真性情”的抒发,以及这种追求对后世“小品文”创作的影响。 2. “义理”与“文章”的统一——方苞、姚鼐: 以桐城派的代表作为例,分析其在继承韩愈古文传统的基础上,如何建立起严谨的“义理”标准,以及其在科举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本书特色与学术价值 1. 精校精注: 全书所有引文均采用目前学界公认的最可靠底本进行校勘,并在注释中注明异文出处,确保文本的准确性。 2. 意象系统分析: 引入“意象群落”概念,系统梳理特定主题(如“月亮”、“酒”、“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跨时代的象征意义演变。 3. 艺术手法可视化: 针对赋、骈文的对仗和律诗的声律,设计了图示化的结构分析表,将复杂的文学技巧直观呈现。 4. 多维阅读路径: 提供了三级阅读体系:基础注释(面向初学者)、深度鉴赏(面向爱好者)、学术延伸阅读(提供相关专题研究的线索)。 5. 装帧考究: 采用高级防酸纸印刷,保证长久阅读不褪色。附赠的宋版拓片图录,帮助读者直观感受古代书法与文学的融合之美。 《典籍钩沉》旨在成为读者与古代经典之间最可靠、最富启发性的向导,让读者在领略古典文学的宏伟壮阔与精妙绝伦的同时,深刻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对比了市面上几本不同的古代汉语词典,最终决定入手这一本,主要还是冲着它在“规范性”上的承诺。现在市面上的很多版本,在收录标准上常常模棱两可,导致同一个词条在不同词典里会有细微的解释差异,让人无所适从。而这本新版词典给我的感觉是,它在力求建立一个更统一、更严谨的释义体系。特别是对于一些跨时代的词义演变,它似乎做了非常细致的梳理,能够清晰地标注出特定朝代或特定文献中的用法。比如,我随手查了一个在唐诗中常见的虚词,它不仅给出了解释,还引用了多处权威的出处进行佐证,这对于做学术研究或者深度文学赏析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种对考据的执着,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大大提升,让人愿意相信它提供的每一个信息都是经过层层把关的。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是在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

评分

使用体验上,我要特别提一下它的检索系统设计。尽管这是本厚重的纸质书,但编排逻辑非常顺畅。除了常规的部首和拼音检索外,我注意到它增加了一种基于词义类别的索引设计——虽然不是电子系统,但这种“概念索引”的思路非常实用。比如,如果你在寻找与“宇宙观”或“伦理道德”相关的词汇,它会引导你到特定的章节或区块,让你能在一个概念体系下进行横向比较和学习,而不是零散地查阅单个词汇。这种体系化的学习路径,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相比于那些只做简单罗列的工具书,这本书的释义部分更具可读性,它在保证学术严谨性的前提下,用词相对精准且易于理解,避免了用晦涩的现代术语去解释古代概念的怪圈。这种平衡的艺术,实属不易。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与文言文打交道的学习者,我发现很多词典在收录“罕用字”和“异体字”时总是捉襟见肘,要么干脆不收,要么就是简单地标注一下,缺乏详细的用法辨析。这本词典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时,表现得相当慷慨和专业。它收录了不少在宋明理学著作或早期经史文献中才出现的专有词汇和生僻用法,这一点让我非常惊喜。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形近字或音近字造成的混淆,它没有简单地归并,而是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区分,并给出了明确的辨析点。这对于需要精细阅读古籍的读者,比如要进行校勘或者整理古籍文本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它似乎预见到了读者在查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拦路虎”,并提前铺设好了平坦的道路。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编纂团队深厚的学识和实践经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沉甸甸的,很有分量。封面材质摸上去很有质感,不是那种廉价的纸面,而是带有一点磨砂的触感,字体选择也很考究,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特别是“全新版”这三个字的处理,透着一股精雕细琢的味道。我特地观察了一下,纸张的白度适中,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最小的字体也能够轻松辨认,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内页的排版布局也花了心思,栏目划分清晰,页边距留得恰到好处,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听说这次是“精”装本,侧边和书脊的工艺处理得非常牢固,感觉能经受住高频率的翻阅和使用,不用担心用不了多久就散架。从外在来看,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摆在书架上都显得很有档次,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诚意。这样的用心,让我在正式翻阅内容之前,就已经对它产生了极高的期待值。

评分

从价格上来说,它的定价确实略高于市面上一些基础版本,但综合考虑其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装帧的精良程度,我认为这是一笔非常值得的投资。对于学生来说,它可能是一本能用上整个大学阶段,甚至研究生阶段依然能够信赖的“定海神针”;对于专业研究者而言,它更是案头必备的参考工具,可以有效减少在查阅其他辅助材料上浪费的时间。我尤其欣赏它在引入新研究成果上的积极态度,能感觉到它是在不断吸收和迭代的,而不是墨守成规地重复旧版内容。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是一部辞书,更是一次对古代语言脉络的深度梳理和重构,出版的意义远大于其工具属性本身,它代表了当前古代汉语研究的一个较高水准的集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