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 作者 | 熊培云 |
| 定价 | 42.00元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 ISBN | 9787513317139 | 出版日期 | 2015-02-01 |
| 字数 | 230000 | 页码 | 464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出版四年来,累计加印三十余次。本次增订,加入新作六万余字,特别增加“历史与心灵”一辑,并对自由与责任、中国人的自由传统等内容作了必要增补。 |
| 作者简介 | |
熊培云 评论家,时代观察者。1973年生于江西农村,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曾任《南风窗》杂志主笔、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 目录 | |
| 增订版序 我愿此生辽阔高远 1 自序 因为无力,所以执着 17 辑一 面包与玫瑰 国家与玫瑰 41 挡得住德军,挡不住生活 45 老教授与小王子 49 梭罗的树林 53 为情侣求饶 60 今夜,谁在搜捕圣诞老人? 64 好色关乎心灵 69 铺路石下是海滩 74 诙谐社会,政治如何玩赏? 77 赘肉政治学 81 第六种自由 85 为什么自由先于平等? 89 洛克如何理解女? 94 看电影,还是哭电影? 97 绑架为什么流行? 101 能养政府,为什么不能养猪? 105 开公司,还是开法院? 108 不要活在新闻里 111 一个中国人的不高兴 114 地图知识分子 119 “火星文”入侵 123 背着国家去旅行 127 国破山河在 130 辑二 自救与自由 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 135 人质为什么爱上绑匪? 146 奖励你,控制你 152 不自由的秩序如何杀人? 165 屋顶上的矿难 171 公民膝下有黄金 178 没什么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 182 谁来同情“体制内弱者”? 186 守住良心的“一厘米主权” 190 柏林墙上有多少根稻草? 195 救故乡,救公共精神 199 每个村庄都是一座圆明园 203 从魏珍怎样到郝思嘉? 207 杀鸡儆猴,猴为什么鼓掌? 211 “网瘾”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 214 二等于多少? 218 人是什么单位? 226 条件即逆境 230 预言的囚徒 233 人类为什么迷醉于暴力? 238 哪里有混乱,哪里就一定有不自由 243 虽自由无以言说 247 艾氏9·11 254 床上爱国主义 260 国界与自由 264 辑三 历史与心灵 以河为界的正义 271 假如我改《西游记》 274 死刑是个笑话 280 曼德拉的光辉岁月 285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294 英雄为何救美 301 被误读的《死亡笔记》 310 天堂五分钟 318 光荣背叛 325 为自由而担责 338 辑四 演讲与独白 每个人都有权有势 359 中国人的自由传统 360 自由在高处 376 识时务者为俊杰 399 日报七年,我的文字心灵 419 把一生当作自己的远大前程 429 后记 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 435 增订版后记 小心,你想要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446 |
| 编辑推荐 | |
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 熊培云新力作 href='#' target='_blank'>《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自由在高处(增订版)》点击进入 同类好书推荐 href='#' target='_blank'>《自由在高处》点击进入href='#' target='_blank'>《重新发现社会》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一个村庄里的中国:熊培云沉潜十年心血大作,从中国村庄读懂中国社会》点击进入 |
| 文摘 | |
| 序言 | |
非常意外地发现这本《城市迷宫的几何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竟然写得如此引人入胜。它专注于分析现代城市规划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权力运作和美学悖论。作者的专业背景显然为这本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对功能主义的批判,还是对公共空间的“去私有化”探讨,都显得专业而有深度。但最精彩的是,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案例和实地考察的细节,让冰冷的建筑学原理瞬间变得有血有肉。比如,书中对某个广场从集会中心演变为纯粹消费空间的路径分析,揭示了资本如何潜移默化地重塑我们的行为模式。这本书读完,你再走在任何一个大城市里,都会带着一种全新的、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高耸的玻璃幕墙和刻意设计的绿地,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城市”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暂且称之为《灯塔下的守望者》,是一部将地理空间与人物命运交织得极为精妙的作品。作者对那座孤岛的描绘,简直是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海风的咸湿和岩石的粗粝。他并没有把这个地方仅仅当作一个背景,而是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影响角色性格和人生轨迹的关键力量。书中塑造的几个主要人物,性格复杂,充满了矛盾性——他们的渴望、他们的妥协,都与这个封闭的环境息息相关。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人物关系的方式,那种微妙的、没有说出口的情感张力,比直白的表白更具力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也经历了一场漫长的、与世隔绝的修行。它成功地做到了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对“环境与自我塑造”的深度反思,文学性和思想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评分我向所有对哲学和存在主义感兴趣的朋友们强烈推荐《空房间的回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凝练,甚至有些冷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人类处境的深刻洞察。作者似乎毫不留情地撕开了社会构建的许多虚假繁荣,直指人性的孤独与追寻意义的挣扎。与那些充满温情或浪漫主义的探讨不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接近现实的审视角度。它探讨了“选择的重负”——我们每做一个决定,就在无限的可能性中关上了一扇门,而这种被动剥夺的后果是什么?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思辨段落,比如关于“意义的自洽性”的论述,读起来酣畅淋漓,虽然有些沉重,却让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被洗礼。它不是一本能让你读完就拍手叫好的书,而是会让你合上书本后,久久地盯着天花板,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评分这本《在云端漫步》简直是心灵的SPA。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都市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微小美好。读着读着,仿佛能闻到清晨咖啡的香气,感受到阳光穿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它不是那种说教式的励志书,而是像一位老朋友,轻声细语地和你探讨生活的真谛。最让我触动的是其中关于“慢下来”的章节,它没有生硬地要求读者改变生活节奏,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让我们自己意识到,我们错过了太多风景。比如,作者描述了一次在雨后的公园里观察水洼倒影的经历,那种专注和宁静,让我不禁停下了手中忙碌的工作,去思考自己多久没有这样纯粹地观察世界了。这本书的文字很有画面感,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反而像是在进行一场轻松愉快的思想漫游。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或许就藏在我们愿意停下来去感受的那一刻。
评分不得不说,《时间的沙漏》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大胆,充满了实验性的色彩。它跳跃性很强,常常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无缝切换,初读时可能会觉得有些挑战性,需要集中精力去跟上作者的思路。然而,一旦你适应了这种节奏,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信息量和深刻哲思。书中对历史事件的剖析角度新颖,尤其是在探讨个体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无力感时,那种近乎悲悯的情怀,让人深思良久。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记忆的不可靠性”这一主题的探讨,他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展现了同一个事件如何因时间流逝和个人偏见而被不断重塑和扭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它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咀嚼的文学作品,而不是快速消费的快餐读物。每次重读,似乎总能挖掘出上次忽略的新层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