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 中秋.端午.春節幸福應景的中式糕餅點心:值得收藏的中國三大節日糕點大全 颜金满 邦联

台版 中秋.端午.春節幸福應景的中式糕餅點心:值得收藏的中國三大節日糕點大全 颜金满 邦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顏金滿 著
图书标签:
  • 中式糕点
  • 节日美食
  • 中秋节
  • 端午节
  • 春节
  • 传统糕点
  • 烘焙
  • 食谱
  • 颜金满
  • 邦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邦联
ISBN:9789866199479
商品编码:1570708552

具体描述

中秋&端午&春節幸福應景的中式糕餅點心:值得收藏的中國三大節

基本信息
作者:顏金滿                 出版日:2013/09/02
ISBN:9789866199479          規格:18.5*26 cm / 128 頁

 

内容简介

過年、端午、中秋是中國人ZUUI重視的三大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具代表性的糕點;本書收錄ZUI多人想學的三節中式點心及基礎餡料,並附上詳細圖解及重點提示,讓你第YI次做就上手。
春節的團圓糕點
甜年糕、紅豆年糕、桂花年糕、夾心年糕、客家九層糕、發糕、紅龜粿、客家菜包、包仔粿、港式蘿蔔糕、芋頭糕、客家鹹甜粄、紅豆鬆糕、芝麻鬆糕、馬蹄糕、八寶米糕、福州芋泥、棗泥核桃糖、牛軋糖、花生糖。
 
端午必吃的平安糕點

台灣北部粽、台灣南部粽、客家粄粽、野薑花一口粽、鹼粽、湖州鮮肉粽、湖州紫米豆沙粽、菖蒲粽、荷葉粽、廣式裹蒸粽、綠豆糕、冰心綠豆糕。
 
中秋必學的送禮糕點
蛋黃酥、松子酥、綠豆凸、紫芋酥、抹茶酥、咖哩餅、蕃薯餅、芋頭餅、蘇式月餅、蘇式椒鹽月餅、總統三Q餅、黑糖太陽餅、台式月餅、鳳梨酥、廣式五仁月餅、XO醬廣式小月餅、冰皮月餅、肚臍餅、扁月燒。

目录
2 作者序
3 本書使用說明
6-9 中式糕點基礎材料介紹
10-17 基礎餡料自己做
紅豆沙餡、白豆沙餡、抹茶餡、綠豆沙餡、棗泥餡、蓮蓉餡、黃金地瓜餡、芋泥餡           
第YI篇~全家慶團圓的農曆新年

20 甜年糕、紅豆年糕
年糕變化吃:酥皮烤年糕
22 桂花年糕
23 夾心年糕
24 客家九層糕
26 發糕
美味延伸:紅麴發糕
28 紅龜粿
美味延伸:草仔粿
30 客家菜包
32 包仔粿
33 芋頭糕
34 港式蘿蔔糕
蘿蔔糕變化吃:XO醬蘿蔔糕
36 客家鹹甜粄
38 紅豆鬆糕、芝麻鬆糕
40 馬蹄糕
42 福州芋泥
43 八寶米糕
44 芝麻湯圓
變化口味外皮:南瓜、紫芋地瓜、抹茶
變化口味餡料:山藥餡、巧克力餡
46 酒釀湯圓
47 客家鹹湯圓
48 棗泥核桃糕
50 牛軋糖
52 花生軟糖
第二篇~除溫祛疫的端午節

56 常見粽子包法                            
58 台灣北部粽                                                   
60 台灣南部粽                                          
62 客家粄粽                                                
64 鹼粽、紅豆鹼粽                                               
66 野薑花一口粽                                            
68 湖州鮮肉粽、湖州紫米豆沙粽           
70 菖蒲粽     
72 廣式裹蒸粽                    
74 荷葉粽             
75 粽子沾醬自己做
甜辣醬、蒜蓉醬、梅子醬
76 綠豆糕
美味延伸:冰心綠豆糕                         
第三篇~月圓人團圓的中秋節

80 基礎餅皮的製作
87 糕餅的包餡與整形
92 蛋黃酥
美味延伸:松子酥               
94 綠豆凸           
96 芋頭酥、抹茶酥                                                 
98 總統三Q餅
新口味餡料:奶油地瓜餡            
100 咖哩餅           
102 蕃薯餅、芋頭餅                         
104 黑糖太陽餅    
106 蘇式月餅
108 蘇式椒鹽月餅
110 鳳梨酥
美味延伸:雜糧酥
112 台式月餅
新口味餡料:桂圓豆沙餡
114 廣式大月餅
116 廣式五仁月餅
118 XO醬廣式小月餅
新口味餡料:紅茶豆沙餡   
120 冰皮月餅
新口味餡料:藍莓餡
122 肚臍餅
124 扁月燒
















舌尖上的文化记忆: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与节日风俗探微 本书聚焦于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中秋、端午与春节期间,那些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与精湛制作工艺的应景糕点。它并非仅仅是一本食谱的汇编,更是一部关于“食”与“礼”、“味”与“俗”的深度文化考察。 本书从历史渊源、地域特色、文化象征意义以及实际制作方法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和介绍了在特定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糕点。全书力求呈现一种既具学术深度,又兼具生活温度的叙事风格,让读者在了解如何制作美味糕点之余,更能体会到每一种糕点背后所蕴含的家族情感、社区联系以及民族精神。 --- 第一部分:历史溯源与文化脉络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探究中国传统糕点艺术的源流。糕点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其发展与稻作文明、宫廷饮食以及民间习俗的演变紧密相连。 一、 糕点制度的形成:从祭祀到日常 谷物崇拜的遗存: 深入探讨古代先民对五谷丰登的敬畏,如何将初熟的谷物加工成初始形态的糕点,作为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这部分将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至周代的早期食物形态。 宫廷与民间的分野: 分析唐宋时期,糕点制作技艺的专业化和精致化,特别是在宫廷中发展出的繁复工艺,如何逐渐渗透并影响到民间节庆食品的制作规格。 二、 节庆糕点的功能性解读 礼仪载体: 探讨糕点在节日中承担的社会功能。例如,作为馈赠亲友、表达孝心、维系宗族关系的“信物”。中秋月饼的“团圆”寓意、端午粽子的“驱邪避瘟”功能,都在其形状、馅料和食用方式中得到了体现。 时令性的哲学: 剖析不同季节食材的运用如何体现中国传统“不时不食”的养生观。例如,春季清淡滋补,夏季祛湿解暑,秋季滋润养肺,冬季温补御寒的食材哲学如何具体落实到糕点的选材上。 --- 第二部分:三大节日糕点精选详解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将针对中秋、端午、春节三个重要节点,选取最具代表性、制作工艺最具传承价值的糕点进行详尽解析。 A. 中秋:圆满与思念的象征——月饼的千面 本章节超越了广式、苏式、京式等主流流派的简单介绍,着重挖掘地域性强、濒临失传的特色月饼。 苏式月饼的层次美学: 重点解析其“酥皮”的制作奥秘,从和油、开酥到包馅,对“千层万层”的物理结构进行图解分析,并结合古籍记载,还原清代苏式月饼的制作规范。 广式月饼的皮馅平衡: 深入探讨转化糖浆的熬制火候与月饼皮的回油过程。馅料部分,不仅涵盖莲蓉、五仁,还将介绍岭南地区特有的咸蛋黄、海味入馅的创新与传统。 鲜肉月饼的“热食文化”: 讨论江浙沪地区鲜肉月饼作为一种“非典型”月饼,如何在现代城市生活中,重新定义了中秋节“即食”的体验,并探究其在制作中对肉馅调味和烘烤温度的精确控制。 B. 端午:驱邪与纪念的载体——粽叶间的秘密 粽子的多样性是本书探讨的重点,从形状、糯米处理到馅料的咸甜对立,无不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 南北粽的形态学对比: 细致对比北方“小巧玲珑的枣粽”与南方“硕大饱满的肉粽”在包裹技巧上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叶材(箬叶、芦苇叶、芭蕉叶)对成品风味的影响。 糯米的浸泡与调味艺术: 详解优质糯米的选择标准,以及碱水、草木灰水在改变糯米口感和色泽中的作用。介绍如何通过不同的浸泡时间来达到“软糯不糊”的理想状态。 非主流馅料的挖掘: 除了常见的豆沙和鲜肉,还将介绍如客家“艾草粽”、闽南“芋泥粽”等,这些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粽子,如何融入当地的物产和习俗。 C. 春节:辞旧迎新的盛宴——年糕与发糕 春节糕点强调“发”与“高升”,是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集体期盼。 年糕的“黏性”哲学: 探讨“年糕”的“粘”与“年年高”的谐音联系。详细阐述黄州年糕(切片油煎)、宁波年糕(汤煮)在原料处理(水磨与干磨)上的关键区别,以及如何控制其筋度和弹性。 发糕的“开花”秘籍: 发糕(或称“发包”)是北方年节的重要甜点,其外形如盛开的花朵象征繁荣昌盛。本书将系统分析酵母(酒曲、甜酒酿或商业酵母)在不同温度下的发酵过程,以及面糊稠度对“开花”程度的影响。 其他春节甜点: 简要介绍如酥皮油角(广东)、麻团(各地常见)等在春节期间作为待客的点心,分析它们在外形设计上如何模仿金元宝或吉祥纹样。 --- 第三部分:技艺传承与现代转化 本部分旨在探讨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保护与创新,强调手工技艺的不可替代性。 一、 传统工具与手感的再认识 从石磨到现代设备: 对比使用传统木榨、石磨研磨出的粉质与使用现代高速搅拌机所产生的口感差异,强调手工的“慢工细活”对风味产生的微妙影响。 火候的非量化标准: 探讨老一辈糕点师傅对“凭感觉”的火候掌控,如何通过观察油烟、颜色和声音来判断糕点状态,并尝试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现代参考指标。 二、 卫生、保存与现代化改良 天然防腐技术的应用: 研究传统糕点中使用的天然配料,如蜂蜜、糖浆、低水分馅料、以及特定植物提取物,如何延长糕点的保质期,并探讨其在现代食品安全标准下的适用性。 健康化的探索: 在保留经典风味的前提下,尝试使用低糖、代油或粗粮替代方案,以适应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配方调整指南。 三、 糕点中的匠人精神 本书最后将落脚于对匠人精神的致敬。每一个成功的糕点,都凝结了制作者对原料的尊重、对传统的敬畏以及对食客的爱意。通过对数位仍在坚持传统制作的糕点老字号和民间手艺人的访谈记录,展现他们对技艺的坚守与传承。 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民俗学、以及精细烘焙制作感兴趣的读者。它不仅仅是一本烹饪书,更是一份对中国传统节日精神的深度品鉴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最近翻开一本关于传统节庆糕点的书,简直是打开了味蕾的记忆宝库!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真的很有心,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文化气息。封面那种水墨晕染的效果,搭配上精致的糕点插图,立刻让人联想到那些温馨的家庭团聚时刻。我尤其喜欢它在排版上的处理,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让读者在欣赏那些精美图文时,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而且,那些糕点的名字,比如“蟾蜍酥”、“猪笼仔”,光是念出来就充满了故事感。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是在讲述每一种点心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在听一位老手艺人娓娓道来,那种“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显得格外珍贵。书里那些关于食材选择的探讨,比如不同产地的糯米或红豆的差异,显示出作者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与执着,这点对我这个追求本真味道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对胃口了。我甚至开始期待下一个中秋节,想要亲自试试书中介绍的那些古法月饼了。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很基础的食谱合集,没想到它更像是一部关于“节令饮食人类学”的入门指南。它细致地梳理了中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在糕点习俗上的异同,并用图表和清晰的脉络将复杂的文化背景梳理得井井有条。比如,它详细对比了南方和北方在端午节粽子馅料上的巨大差异,从咸口的蛋黄肉粽到甜口的枣泥粽,每一种变化背后都蕴含着当地的气候、物产和信仰体系。这种将美食、民俗和地理环境融为一体的叙事方式,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单纯地在看一个菜谱,而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地域和历史的文化考察。特别是书中对“兆头”和“寓意”的解读,比如有些糕点形状象征着福气或子孙绵延,让我对这些传统食物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感。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值得反复研读,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

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不是那种看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快消品,而更像是一本可以传家的工具书或纪念册。我注意到它在印刷和纸张的选择上非常讲究,那种略带纹理的哑光纸张,不仅提升了翻阅的质感,也更好地保护了那些精美的老照片和手绘图样。更重要的是,书中收录的很多糕点配方,很多都是非常传统,甚至在现在一些现代化的糕点店里已经很难寻觅的“失传味道”。作者似乎花了大量时间去挖掘和整理这些濒临消亡的技艺,并且非常慷慨地将其完整记录下来。这对于那些对传统文化抱有深厚感情,或者希望传承家族手艺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记录着一代人的记忆和生活方式,放在书架上,它就代表着一份对传统的坚守与敬意。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动手能力比较一般的人,但这本书还是成功地激发了我的烘焙热情。它的步骤讲解,说实话,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和细致。不同于市面上很多那种只给个大概比例的食谱,这本书对每一个关键步骤都给出了明确的温度控制、湿度要求,甚至是揉面或醒发的“手感”描述。比如,讲到制作酥皮时,它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来描述“油皮”和“水皮”的延展性,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而且,它还贴心地设置了“常见失败分析”的环节,提前预判了读者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了补救措施。这种以读者为中心的编写思路,真的非常赞。我尝试做了书里一个比较复杂的广式糕点,虽然第一次效果一般,但对照着书里的图解和文字,很快就找到了症结所在。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食谱,更像是在你身边手把手教你的师傅,让人感觉非常可靠和有安全感。

评分

这本书在整体呈现上,给我一种非常“立体化”的感受,它突破了传统烹饪书籍的扁平化叙事。除了食谱和历史,它还巧妙地穿插了一些生活化的场景描述和哲学思考。比如,在介绍如何包粽子时,作者会描述一下邻里间互相串门、共享食材的旧时情景,那种人与人之间温厚的情谊,比任何调味料都更能提升糕点的“味道”。读到这些部分,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记忆,那些在厨房里帮忙、闻着面粉和糖混合的香气长大的日子。这本书成功地将“吃”这个行为提升到了“生活美学”的层面,它提醒我们,节庆糕点不只是食物,它们是情感的载体,是时间流逝的印记,是文化基因的传递。它让我意识到,烘焙本身就是一种冥想和仪式,是与传统对话的独特方式。这是一本充满温度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