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两万五千年前,人类就开始用颜色明亮的石头、贝壳和骨头来装饰自己了。到了公元前4000年,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圆筒图章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几千年后,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约公元前1341-前1323年)的木乃伊上有143件珠宝护身符装饰品,上面镶嵌了红玉髓、青金石和绿松石等许多珍贵宝石。几个世纪以来,无论是作为品质品,还是具有魔法和药用功效的护身符、亦或是品质的装饰品,宝石与晶体都一直被尊崇与珍视。如今,宝石和宝石晶体仍然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稀有性以及毫无争议的美丽而令人们着迷。有谁能抵抗红宝石诱人而强烈的色彩、钻石的透明无暇、拉长石中的虹彩呢?翻开这本被誉为“宝石鉴赏指南”的书,我的心情从一开始的雀跃,迅速转变为一种深深的困惑和挫败感。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散漫且跳跃,仿佛作者在不同心情下随手写下的日记片段的集合。它花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探讨不同颜色宝石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比如,缅甸的鸽血红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而巴西的黄水晶则代表着世俗的财富和享乐。这本可以理解,但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开始大谈特谈十九世纪欧洲贵族沙龙里的服饰搭配,详细描述了某一特定时期,女士们如何根据下午茶会的主题来选择佩戴绿松石还是海蓝宝胸针。关于宝石本身的物理特性、产地地质背景,甚至是如何切割和优化,这些本该是核心的内容,却被处理得极为草率。有一次,作者在描述钻石的“火彩”时,仅仅用了一句“它像被囚禁的星星在哭泣”,然后就戛然而止,转而去描写一首关于祖母绿的俳句。读完感觉就像是参加了一场只有甜点、没有主菜的宴会,所有的描述都停留在最表层的感官愉悦,缺乏任何能够深入挖掘的专业深度。我希望得到的是一份工具书,结果得到了一本“宝石情书”,而且还是那种文笔浮夸、结构松散的情书。
评分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本书暴露出了极其严重的时间滞后性。它似乎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知识水平,对近二十年来宝石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和新发现完全视而不见。例如,关于合成钻石的鉴定技术,书中提到的方法停留在紫外荧光反应的初级阶段,对于当下主流的拉曼光谱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等高精尖技术,只是一笔带过,措辞含糊。当我翻到关于新的产地发现的那一章时,我几乎笑出了声。书中还在强调某某地区是主要的蓝宝石供应地,但实际上,根据近几年的行业报告,该地区的开采已经枯竭或者被更具竞争力的地区取代,书中提供的数据已经完全过时,甚至可以说是误导性的。这让我开始怀疑作者是否真的在持续关注这个行业的发展脉搏。一本关于“宝石与晶体”的书,如果连最新的鉴定标准和产地信息都无法提供,那么它存在的价值就非常有限了。它更像是一份历史文献的翻印,而不是一本面向当今读者的参考手册。希望购买者能意识到,这本书的历史价值可能大于其实用价值。
评分这本《宝石与晶体》的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对自然界鬼斧神工之作的向往,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中一窥那些闪耀着神秘光芒的矿物世界的奥秘。然而,当我翻开书页,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似乎完全偏离了我的预期。它与其说是一本关于宝石和晶体的专业书籍,不如说更像是一本关于古代炼金术士的秘密手稿。书中详尽地描述了如何通过某种奇特的、近乎玄学的仪式来“唤醒”矿石中的“内在之光”,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矿物学知识,比如晶体结构、硬度、比重或者光谱分析。那些关于“月亮之夜的露水如何被引导至紫水晶的尖端以增强其治愈能量”之类的段落,读起来更像是奇幻小说的情节,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述。我本想学习如何辨别一颗红宝石的真伪,结果却被告知需要通过“聆听它在特定频率下的低语”来判断其“精神纯洁度”。这种对科学的彻底抛弃,让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显得格格不入。它也许能满足那些热衷于水晶疗愈和神秘学爱好者的需求,但对于任何期望获得扎实宝石学知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误导和失望。我甚至怀疑作者是不是真的接触过真正的宝石学实验室,因为书里提及的“工具”大多是银制的弯刀、浸泡过圣水的钵盂,以及用猫头鹰羽毛绘制的符号,这与我认知中的地质学和矿物学研究相去甚远,简直是一场华丽的、关于“伪科学”的盛宴。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灾难,尽管封面上的那颗打磨精良的坦桑石图片唬住了我。内页采用了过时的、带有粗糙纹理的米黄色纸张,这让原本应该清晰锐利的宝石照片显得模糊不清,色彩失真严重。更要命的是,许多图例的标注是手写体,而且字体极其潦草,很多时候我根本无法确定图上标记的A、B、C分别对应的是宝石的哪个切面或者哪个内含物。例如,在介绍包体(Inclusions)的一章中,我看到了一张标有“针状金红石”的图片,但由于照片质量太差,那团黑乎乎的污点看起来更像是纸张本身的瑕疵,而不是晶体内部的特征。每次我试图对照文字描述来理解图片时,我的眼睛都要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此外,书中竟然出现了大量的作者个人对现代宝石学家的“哲学批判”,指责他们“过于功利,忽视了宝石的灵魂”,这完全打乱了阅读的节奏。这本书似乎把重点放在了作者的个人情绪宣泄和对传统科学的攻击上,而不是提供任何可靠的知识载体。对视觉敏感的读者,或者需要清晰图解来学习的初学者来说,这本《宝石与晶体》简直是视觉上的酷刑。
评分这本书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一点,是其过于强烈的个人主观臆断和缺乏审校的论断。作者在描述某些特定矿物时,习惯于使用一种绝对化的、不容置疑的语气来推销自己的小众理论,而完全没有提供任何可供交叉验证的证据链。比如,书中坚称“只有在火山岩浆冷却的特定秒数内形成的石榴石才具有真正的能量场”,并基于此推导出市面上流通的绝大多数石榴石都是“能量低劣”的。这种论断,既不符合地质学的时间尺度,也完全没有科学实验的支持,纯粹是一种基于个人“感应”的臆造。更让人气愤的是,书中关于“玉石的保养”部分,作者建议用未经稀释的柠檬汁擦拭玉器以“提亮其光泽”,这对于任何了解酸性物质对玉石(尤其是和田玉)潜在腐蚀性的专业人士来说,都是一个灾难性的建议。我阅读时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将作者的每一句话都视为一个待验证的假设,而不是既定的事实。这本书的编辑工作显然是敷衍了事,大量的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的小毛病也随处可见,让人在阅读体验上饱受折磨,仿佛在阅读一份未经过校对的清样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