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
书 名惰者集:数感与数学
系列书名图灵新知
执行编辑关于本书的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武晓宇
书 号978-7-115-46993-9
定 价46.00 元
页 数244
印刷方式黑白
开 本大32开
出版状态正在排版
原书名怠け数学者の記
2017.12本书特色
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日本文化勋章得主,日本数学大家
小平邦彦
数学随笔文集
解析“数感”与数学思维
反思数学教育中的功过得失
重塑独立思考能力与数学兴趣
目录
正在加工……
作者介绍
小平邦彦(Kunihiko Kodaira)
1915—1997,日本数学家,生前被选为日本学士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和德国哥廷根科学院外籍院士。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哈佛大学、约翰斯?6?1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任教授,在调和积分理论、代数几何学和复解析几何学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1954年获菲尔兹奖,1957年被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勋章,1984年获沃尔夫奖。著有《微积分入门》《复分析》《复流形理论》《几何世界的邀请》等。
出版信息
书 名几何世界的邀请
系列书名图灵新知
执行编辑关于本书的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武晓宇
书 号978-7-115-46908-3
定 价42.00 元
页 数212
印刷方式黑白
开 本大32开
出版状态正在印刷
2017.12、、、、、、、、、、、、、、、、、、、、、、
读完《惰者集》后,我深思了许久,这本书的标题真是太有意思了,它精准地捕捉到了一种在追求效率和完美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忽略掉的“慢”的价值。小平邦彦先生的文笔洗练而深刻,他并非鼓励懒惰,而是倡导一种更有智慧的工作方式——拒绝无效的忙碌,专注于真正能带来深度思考和高质量成果的“惰性时刻”。我之前总是陷入一种“完成任务”的焦虑中,不停地处理邮件、参加会议,却鲜少有时间停下来问自己:“我做这件事的根本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反向的视角,它教导我们如何利用“无所事事”的时间来消化信息、整合知识,让灵感自然浮现。这种“静止的力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珍贵。对于那些常常自我鞭策到精疲力尽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温柔的解药,提醒我们休息不是偷懒,而是为了更有效的产出所必须的投资。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泰然自若的态度,让人由衷地佩服。
评分这套书在“数感培养”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彻底颠覆了我对“数学思维”的传统理解。我过去总是把数学和计算划等号,但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如何培养一种对数字和数量关系的直觉认知。它不是让你去解微积分,而是让你去“感受”比例、概率和数量级的差异。例如,书中对斐波那契数列的讨论,并非停留在公式推导,而是深入挖掘它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应用,这种具象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我开始留意生活中的各种模式,比如商店的打折策略、交通流量的变化,都能用学到的数感去快速地进行初步判断。这种能力比记住任何复杂的公式都来得实用和强大。对于家长而言,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建立起对数学的亲近感,而不是畏惧感,这套书绝对是首选的启蒙读物。它巧妙地将严谨的逻辑包装在有趣的探索故事里,让人在不自觉中完成了心智的升级。
评分《几何世界的邀请》和《惰者集》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读,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几何的严谨和空间的无限延伸,与惰者集所倡导的慢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互补。读完前者,我的思维被拉伸到了宇宙的边界,试图理解四维空间;而读完后者,我又被拉回到了当下,意识到任何伟大的发现都需要一个不被打扰、充分沉淀的“惰性空间”。这两本书的组合,像是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先通过几何的宏大叙事拓展思维的广度,再通过对效率的反思来巩固思维的深度。我尤其喜欢这种跨越领域(硬核数学与生活哲学)的并置阅读体验。它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智慧并非只存在于专业知识的深度挖掘中,更存在于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上。这套组合让我变得既有远大的理想,又能脚踏实地地享受过程,非常推荐给那些追求全方位心智成长的读者。
评分这本《几何世界的邀请》真是打开了我对空间想象力的新大门。我一直以为几何就是枯燥的公式和刻板的图形,直到我翻开这本书。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仿佛带着你在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立体迷宫中探险。他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定理,而是从最基础的线条、平面开始,一步步引导我们去感受几何之美。特别是关于拓扑学的介绍,那些有趣的“甜甜圈与咖啡杯”的比喻,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数学可以这么富有哲学意味和趣味性。书中穿插了大量精美的插图和历史小故事,让枯燥的数学概念瞬间变得鲜活起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非欧几何”的章节,它挑战了我固有的认知,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处的空间是否真的是欧几里得所描述的那样。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变得更立体了,不再只是平面的观察者,而是能感受到隐藏在日常事物背后的数学结构。这不只是一本几何书,更像是一次思维的体操训练,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空间感和逻辑推理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数学科普的读者,我必须说,小平邦彦先生的这几篇随笔(或文章集)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难以用传统的“学术著作”来定义。他的文字仿佛是一位智者在壁炉边与你低语,不炫技,不卖弄,只是娓娓道来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这些篇章的结构松散却又内在统一,主题涵盖了数学的历史哲学、教育理念,甚至是对数学家心境的描摹。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证明的艺术”那段论述,他指出,一个完美的证明不仅要逻辑自洽,更要具有美感和简洁性,这与艺术创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对数学纯粹性的追求,令人肃然起敬。阅读它,不是为了学会解题,而是为了理解数学家们为何沉迷于此,探寻那份超越功利层面的热爱与执着。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数学精神”的速写集,笔触轻盈,内涵深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