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富足: 我靠100樣東西過一年

極簡富足: 我靠100樣東西過一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夫.布魯諾(Dave Bruno) 著,王戎 译
图书标签:
  • 极简主义
  • 断舍离
  • 极简生活
  • 极简主义生活
  • 极简
  • 生活方式
  • 消费降级
  • 极简挑战
  • 一年
  • 物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橡實文化
ISBN:9789865623456
商品编码:16088786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16-02-01
页数:29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作者親授3R步驟,帶領你一步步去蕪存菁、邁向理想的簡單生活!

3R是什麼?就是如何減少(Reduce)、拒絕(Refuse)、重組(Rejigger)。

1R:對於已經擁有的「舊東西」,要能懂得如何「減少」,將個人物品縮減到必要的程度。

2R:對於還想要擁有的「新東西」(尤其是受到商業廣告的影響),要學會如何「拒絕」購買的欲望。

3R:重要的是,必須換一種方式來安排你的個人物品,並且重新定義你的生活風格,那就是「重組」的真義。

◎內頁隨附:分類填空理想清單,具體寫出「你必需的100樣物品清單」

「基本生活用品類」:皮夾、手錶、結婚戒指、筆記本、盥洗用品、化妝保養用品等等
「3C科技用品類」:筆電、手機、平板電腦、耳機等等
「交通工具類」:悠遊卡、自行車、機車、汽車等等
「工作服裝類」:西裝、套裝、襯衫、制服、皮鞋、高跟鞋、工作靴等等
「個人服裝類」:T恤、帽子、牛仔褲、裙子、大衣、睡衣、內衣褲、涼鞋等等
「運動用品類」:排汗衣、防風夾克、運動內衣、慢跑鞋、籃球鞋等等

《時代》雜誌強力報導,受邀TED演講,全美知名極簡主義者親授「少卻更好」的人生!
內附:分類填空清單,讀後列出你重要的100樣物品清單!

我想知道沒了多餘,沒了負擔,日子會變得多自在?
真正的問題,不是要丟掉什麼,而是決定留下什麼??
清點真正重要的,其餘皆可拋。

我是一個年近40歲的成功創業家,三個小孩的父親,
也是一個生活在大量生產、大量消費時代下的平凡人,
曾經以為「美好生活」就是擁有更多想要的東西,
曾經以為我擁有之物可以告訴別人:我是誰。

直到有一天,看著堆滿物品的房間而困惑:
「為什麼我要擁有那麼多東西?它們在我生命中發揮了多少作用?」
我甚至質疑起自己沒日沒夜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就是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嗎?

我發現,人的生命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追求新的東西,
而不是那些可以讓人安頓下來慢慢品味與享受的事物。
生活其實沒有缺少太多,唯一缺少的是內在的「富足感」。

這樣荒唐的生活狀態,開始讓我的內心感到極度不安,
我決定做些改變!我選擇重新定義自己的生活風格!
我想要過得簡單而富足,就從「只靠一百樣東西過一年」開始吧!

你的收入有多少花在「瞎拚」上?
你是否沉溺在網路購物而無法自拔?
你時常都被過多的個人物品所困擾嗎?

為了掙脫美國式消費主義如毒癮般的影響,青年創業家戴夫?布魯諾發起了一項實驗性質的自我挑戰——只靠100樣物品過一年,並將多餘物品統統「斷捨離」。

出乎意料的是,原本純屬戴夫的個人行為在網友的瘋傳分享下,竟掀起了一股仿效的熱潮,甚至引起《時代》雜誌等重要媒體的關注及報導,甚至受邀遠赴英國,透過電台節目向人們傳達他的理念。

在本書中,戴夫真實地記錄下那一年中,他徹底落實3R簡單生活的心路歷程、內心掙扎(尤其是在要「處理」對自己具有紀念性意義的物品時),並在更宏觀的層面上,以一個消費者的身分,反思自己存在於這無孔不入商業消費社會中的新可能性。

跟著極簡生活的實踐家,開始過自己的清爽新生活,現在就建立一份專屬你的「100樣物品理想清單」。你可以從參考戴夫的理想清單開始,擺脫過多物品的束縛,一起體驗「少卻更好」的快意人生。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戴夫.布魯諾(Dave Bruno)
生長在加州聖地牙哥,成功的創業家、作家和簡單生活的實踐者,「只靠100樣東西活下去的挑戰」(100TC)運動創始人。喜歡騎自行車和衝浪,現與妻子和三個女兒,定居於加州。著有《極簡富足》一書。

精彩书评

◎聯合推薦
創作鬼才/盧廣仲
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創辦人/張培仁
親子專欄作家/陳安儀

目录

前言:關於貓與滿足的人生

部 邁向人生新階段,生活可以更簡單
1.只靠一百樣東西過一年
2.迷途知返的企業家
3.告別美國式消費主義
4.挑戰的規則
5.個人的改變從家庭做起
6.處理個人物品,斬斷舊日情懷
7.忍痛割愛

第二部 3R:如何減少(Reduce)、拒絕(Refuse)、重組(Rejigger)
8.挑戰開始,建立一百樣個人物品清單
9.告別精確,耶誕血拼大挑戰
10.看穿物質的局限性,年終大掃除
11.別在乎他人反應,堅持簡約新生活
12.大哉問的小回應
13.近乎完美的星期三
14.有些東西是我們始終不應該拋棄的

結語:讓簡單生活持續下去
【附錄一】行動指南
【附錄二】理想清單
【屬於你的練習】邁向人生新階段,我必需的一百樣物品清單

《極簡生活指南:打造你的專屬富足之道》 前言:從物質的洪流中尋找真正的自由 在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我們似乎總在追逐著「更多」——更多的物品、更多的行程、更多的責任。然而,當我們被無數的雜物和待辦事項淹沒時,內心的平靜與真正的富足感卻越來越遙遠。《極簡生活指南:打造你的專屬富足之道》並非一本簡單的斷捨離手冊,它是一份引導讀者深入探索個人價值觀、重新定義「擁有」與「幸福」的實用哲學書。 本書旨在幫助那些渴望擺脫物質束縛、尋求生活重心的人們,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可持續的極簡生活系統。我們相信,真正的富足並非取決於你擁有多少,而是取決於你如何運用你所擁有的,以及你如何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設定界限。 第一部:覺醒與轉變——認識你的物質束縛 許多人過著「被動生活」,每天忙於處理和維持那些他們並不真正需要或喜愛的事物。本書的第一部分將引導你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釐清你對物品的依戀背後真正的心理動機。 第一章:物質的幻象:我們為什麼需要這麼多? 探討社會文化如何塑造我們的消費觀念,以及「擁有即成功」的迷思。我們將分析品牌、廣告以及同儕壓力如何不知不覺地影響我們的購買決策。 第二章:隱形的成本:時間、空間與精神的耗損 物品不僅佔據物理空間,它們更竊取了我們的時間、精力和注意力。本章將量化這些「隱形成本」——從整理、清潔、維護到擔憂遺失或損壞的心理負擔,幫助讀者意識到過多的物品帶來的實際生活損耗。 第三章:價值觀的羅盤:界定你的核心需求 極簡不是一味地丟棄,而是有意識地選擇留下。我們將提供一系列引導性練習,幫助讀者分辨哪些事物真正服務於他們的核心價值觀(例如:健康、創造力、人際關係、學習),哪些只是習慣或衝動的產物。 第二部:系統化極簡——建構你的個人化篩選機制 極簡生活需要一套持續運作的系統,而不是一次性的清理大掃除。本部分側重於建立一個長期的、個人化的篩選框架,確保「新進入」的物品不會再次堆積。 第四章:物品的生命週期管理 學習如何從源頭控制物品的流入。本章涵蓋「零進入原則」的應用,以及在必要採購時,如何實踐「一進一出」的規則。我們將探討如何選擇更耐用、更高品質、更具多功能性的產品,從而減少重複購買。 第五章:空間的重塑:功能性與美學的平衡 如何規劃一個讓心靈得以呼吸的物理空間。本章著重於高效的收納策略,但更強調「空氣感」和「留白」的重要性。我們提供不同生活情境(如:書房、廚房、衣櫃)的佈局建議,讓空間設計服務於你的日常活動,而非反過來被空間的限制所牽制。 第六章:衣櫥的精煉:建立膠囊衣櫃的藝術與實踐 衣櫥通常是混亂的重災區。本章提供詳細步驟,指導讀者如何根據自己的身形、生活方式和季節,建立一個功能齊全、風格一致的膠囊衣櫥。從面料的選擇到色彩的搭配,讓每天的穿搭決策變得輕鬆快捷。 第七章:數位極簡:清理你的虛擬空間 在現代生活中,數位雜亂帶來的壓力與日俱增。本章深入探討如何整理電子郵件、雲端文件、手機App和社交媒體動態。學習設置專注時間,減少通知干擾,將數位空間轉化為提高效率的工具,而非分心的來源。 第三部:富足的擴展——時間、精力與關係的極簡化 真正的富足延伸到物質之外,體現在我們如何分配最寶貴的資源:時間和精力。本部分指導讀者將極簡的原則應用於非物質層面。 第八章:精力預算與專注力投資 如同管理金錢預算,我們必須學會管理精力預算。本章介紹「精力清單」的製作,識別並移除那些消耗你精力卻無產出的活動、會議或關係。著重於深度工作(Deep Work)的實踐,將寶貴的專注力投入到真正能帶來回報的任務上。 第九章:關係的淨化:建立高品質的社交圈 我們的人際關係質量直接影響我們的幸福感。本章探討如何設定健康的人際界限(Boundaries),並勇敢地篩選出那些耗損情感或帶來負面影響的連結,從而騰出空間來滋養真正有意義、互相支持的關係。 第十章:日程表的留白哲學 繁忙不等於充實。本書提倡「日程留白」,即刻意在行事曆上安排空檔時間,作為思考、休息、應對突發狀況,或單純享受「無所事事」的權利。這是預防倦怠和激發創意的關鍵策略。 第十一章:極簡的反思與維護:持續的自我校準 極簡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種動態平衡。本章提供年度、季度和月度的檢視清單,幫助讀者定期審視自己的生活系統是否依然符合當下的需求。探討如何應對生活中的重大轉變(如:搬家、換工作、家庭變化)時,保持極簡原則的彈性與韌性。 結語:富足,在你簡單的選擇中誕生 《極簡生活指南:打造你的專屬富足之道》的最終目標,是讓你明白,當你減少對外在事物的依賴時,你內在的力量和創造力將會顯現。富足感並非來自於你擺脫了多少東西,而是來自於你清晰地知道,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以及如何更專注、更有意識地去體驗和享受它們。這本書提供的,是工具和視野,讓你開始設計一個更輕盈、更有意義的人生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刚开始读《極簡富足: 我靠100樣東西過一年》,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我的生活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感觉好像怎么收拾也收拾不完,每天都在为物品的收纳和整理而烦恼。作者仅凭100件物品就能过完一年,这对我来说简直是难以置信,但又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它让我开始质疑,我到底需要那么多东西吗?那些堆积如山的东西,真的能给我带来幸福感吗? 我特别想从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开始”的答案。比如,她是如何一步步地筛选出那100件物品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则或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当面对一些“非必要但很有用”或者“情感价值很高”的物品时,她是如何做决定的?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极简生活的故事,更是在提供一种解决我们现代人“物质焦虑”的有效途径。我期待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在精简物品的同时,提升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找到一种更轻松、更自在的生活方式。

评分

刚翻完《極簡富足: 我靠100樣東西過一年》,内心真的被狠狠触动了。一直以来,我总觉得生活里缺了点什么,拼命地想抓住更多,但越抓越觉得空虚,钱没少花,快乐却没增加多少。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把我从“拥有越多越好的”消费主义泥潭里拉了出来。作者的经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用100件物品就度过了一整年,这在当下这个物质极大丰富、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她却是真实地做到了,而且是“富足”地做到,这其中的反差感太强烈了。 我尤其佩服的是作者在“舍弃”这件事上的勇气和智慧。想象一下,一年里只能留下100件物品,这是何等的“断舍离”?这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腾空,更是心灵的解放。我脑海里瞬间闪过我家里那些堆积如山、一年都没用过几次的物品,那些占用了我宝贵空间和心力的“负担”。读这本书,就像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自我审视,让我开始认真思考: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那些让我快乐、有价值的,又是哪些?它促使我去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去质疑那些“必要”的购买,去寻找真正能带来长久幸福感的源泉,而不是短暂的物质满足。

评分

读《極簡富足: 我靠100樣東西過一年》之前,我总觉得自己是个“生活达人”,家里的东西应有尽有,出门也总是塞得满满当当。但看完之后,我才意识到,我所谓的“丰富”,其实是一种混乱和无序。作者的100件物品,仿佛是一种魔法,让生活变得井然有序,让时间更加充裕,让心灵更加宁静。这完全颠覆了我对“必需品”和“幸福感”的认知。 我最想知道的是,她是如何做到在“100件物品”这个看似极其苛刻的限制下,依然能过上丰富多彩、充满仪式感的生活的。例如,她是如何挑选这100件物品的?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这些物品又如何被巧妙地运用?会不会有不得不放弃的、曾经认为非常重要但现在看来却可有可无的东西?这些细节的描写,对于我这种“囤积狂”来说,简直是救赎。它让我开始反思,我那些“看起来有用”的东西,究竟在我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是否真的为我带来了我所期望的价值。

评分

《極簡富足: 我靠100樣東西過一年》这本书,像是给我打了一剂清醒剂。我一直以为“富足”就是要拥有很多,但作者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真正的富足,可能在于“拥有”的质量,而非数量。她用100件物品度过一整年,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概念。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她是如何在如此精简的物品清单中,找到满足日常需求、精神愉悦以及情感寄托的平衡点的。 我很好奇,她是如何做出“100样东西”这个选择的?这个过程一定充满了艰难的取舍,是对过往消费习惯的彻底颠覆。她是如何评估每一件物品的价值,又是如何权衡实用性、美观性以及情感连接的?更重要的是,她是如何在这种极致的简化中,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创造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物品的减少,更是关于生活哲学的重塑,它似乎在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生活,而那些被我们视为“必需品”的东西,又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目标。

评分

《極簡富足: 我靠100樣東西過一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我一直以为“富足”就是财富的堆积,是物质的充裕,但读完之后,我才明白,原来真正的富足,可以是一种精神上的丰盈,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一种由内而外的自在。作者的100件物品清单,让我大开眼界,她是如何在如此精简的条件下,依然过得有滋味、有品质?这其中一定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智慧和策略。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并非鼓吹苦行僧式的禁欲,而是在“精简”中寻找“优化”,在“有限”中创造“无限”。这种平衡感非常重要,它告诉我,极简不是一味地放弃,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一种对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她是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如何去取舍,如何让这100件物品最大化地满足她的需求,并且依然能享受生活的美好?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并且期待从书中找到答案的地方。这本书似乎在告诉我,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更多”,或许并不是幸福的答案,而“更少”却可能蕴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