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教育书(共3册)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做好的老师+做好的班主任社会教育书

李镇西教育书(共3册)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做好的老师+做好的班主任社会教育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镇西 著
图书标签:
  • 教育
  • 教师发展
  • 班级管理
  • 素质教育
  • 教育理念
  • 教学方法
  • 爱心教育
  • 社会教育
  • 教育反思
  • 李镇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奥华元图书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37678
商品编码:1670171593
品牌:奥华元(aohuayuan)
包装:平装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爱心与教育素质教》

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精华

1000多篇论文 30多部论著 30年教育经验 30多个省、市、自治区数百场巡回讲座

畅销120多万册,新修订版

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 冰心儿童图书大奖 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

一本新时代的教育新经典 一本改变千万教师的教育名著 一本可能改变中国应试教育之书

《做*好的老师》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精华

1000多篇论文 30多部论著 30年教育经验 30多个省、市、自治区数百场巡回讲座

畅销120多万册,新修订版

精彩的教育案例

精彩的教学生涯

全方位阐释教育观、学生观

朴实、诗意而又激情的文字,详尽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

内容推荐

《爱心与教育素质教》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一教授、学者、公务员、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李老师所到之处,总有很多风尘仆仆朝圣般赶来听他讲座的教师和学生。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了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作者简介

《爱心与教育素质教》

李镇西,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语文教师、班主任。 

他先后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300多堂,出版了30多部著作。其赛课、论文、著作曾获各种大奖,本人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待遇。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目录

《爱心与教育素质教》

序言: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余心言? / ? 1

引言: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 / ? 1

?? ——我的教育思想历程

手记一:爱心和童心

——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

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 / ? 2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 / ? 2

是我们把您气病的? / ? 4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 ? 6

学生们的秘密行动? / ? 8

我这是在还债啊? / ? 10

生日的祝福? / ? 12

我给学生送生日礼物? / ? 12

为学生举行生日晚会? / ? 14

祝李老师生日快乐? / ? 16

宁玮:祝你一路平安!? / ? 21

每星期只吃一次肉? / ? 21

阿姨,你吃鸡蛋吧? / ? 24

高考落榜……? / ? 26

宁玮,好人一生平安? / ? 29

爱的升华? / ? 35

《爱的教育》与帮助伍建? / ? 35

爱的升华与教育的*高境界? / ? 38

爱心捐款与诚实品德? / ? 40

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

——后进学生的转化

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与个性!? / ? 44

——转化后进学生的指导思想

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 ? 44

后进学生教育要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 ? 46

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 ? 47

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 / ? 49 ??

——我对后进学生的认识及转化

后进学生家庭方面的原因? / ? 49

后进学生学校方面的原因? / ? 49

后进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 ? 50

后进学生的教育方法? / ? 51

我和万同的故事? / ? 53

我当了一回福尔摩斯? / ? 53

新官未能烧到三把火? / ? 55

未曾料到的知名度? / ? 56

他给自己找了个帮助人? / ? 59

《烈火金刚》手抄本的诞生? / ? 62

未娶媳妇就想不认娘? / ? 64

我们才是你真正的哥们儿? / ? 67

我替万同回绝了一封情书? / ? 69

再次作弊以后? / ? 71

语文考试得了76分? / ? 74

纠察员成了偷盗者? / ? 77

在集体目光的关注下? / ? 79

我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 / ? 81

国旗下的讲演者? / ? 82

烛光里的泪花? / ? 85

附:万同后来怎么样? / ? 86

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

——优秀学生的培养

对优生培养的思考? / ? 90

优生特点的两兼性? / ? 90

优生教育不能只注重分数? / ? 91

培养优生六大方法? / ? 92

程桦:让思想飞翔? / ? 95

多才多艺的少年? / ? 95

班长的就职演说? / ? 97

作文大赛第yi名? / ? 99

我大喝一声:程桦!站起来!? / ? 102

超越自我,超越名人? / ? 105

附:程桦来信? / ? 106

王铜:男子汉的追求!? / ? 108

第yi天就被请到了校办公室? / ? 108

公然向集体挑衅? / ? 109

同学称他为持不同政见者? / ? 111

非常感谢李老师朋友般的理解? / ? 112

出现了敏感问题? / ? 114

重塑形象? / ? 117

铁腕班长? / ? 120

三年高中的辉煌叹号? / ? 121

手记四:回答心灵的呼唤

——青春期教育的尝试

负重的心灵向谁求救? / ? 124

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 / ? 124

难道我真的得了什么病吗? / ? 126 ?

?????? ——一位少女的谈话录音

教师要优化学生的心理教育? / ? 129

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 ? 131

心理辅导通信选? / ? 138

我是不是变坏了? / ? 138

我怎样改变自己孤僻的性格? / ? 139

男女同学交往引起别人误解怎么办? / ? 141

什么样的自我是*美的? / ? 142

心灵,是这样打开的? / ? 144

细心呵护心灵的幼芽? / ? 146

手记五:沉重的思考

——由一位女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

她给教育者留下什么遗产? / ? 152

品学兼优的她离去了? / ? 152

曾经是朵小红花? / ? 153

孤独的思考者? / ? 155

心灵的自白? / ? 157 ?

——宁小燕日记选评

纸船破碎了? / ? 163

不仅仅是宁小燕的悲剧? / ? 166

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 / ? 168

手记六:生死两地书

——和远方一群中学生的通信

杨守丰:一个普通而伟大的灵魂? / ? 176

我希望自己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和幸福? / ? 176

这是一本震撼我心灵的书? / ? 180

我走过一条特殊的人生之路? / ? 183

我觉得有必要告诉您一条不幸的消息? / ? 186

她在别人心中树起了巍巍丰碑? / ? 190

她有一颗与人为善的高尚心灵? / ? 195

她应该被称作英雄? / ? 199

闻春晓:我的朋友,我的同志? / ? 202

我为守丰拥有你这样的朋友而感到欣慰? / ? 202

李老师,请原谅我对你文章的拙见? / ? 204

我非常想得到你的帮助? / ? 208

冯珉娟:从少女到法官? / ? 210

我很渴望您能理解并且帮助好您班里的女同学? / ? 210

李老师,您是第yi个知道我内心秘密的人? / ? 214

李老师,非常感谢您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 ? 218

好羡慕您手下的每一个同学? / ? 223

生命列车继续前行? / ? 224

手记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

关于爱的见面礼? / ? 228

教学生捕捉幸福? / ? 230

拨动心弦的《凤凰琴》? / ? 234

爱,意味着对人的尊重? / ? 241

感受父母如山的爱? / ? 243

手拉手,同在一片蓝天下? / ? 248

学会感动,学会感恩? / ? 254

后记:我的感谢? / ? 261

附一:善良的宁玮来到我的学生中间? / ? 265

附二:提高师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查有梁? / ? 268

附三:我为什么写《爱心与教育》? / ? 274

附四:共同的情怀共同的爱? / ? 278 ?

??????????——写给我的读者朋友

《做*好的老师》

《做*好的班主任》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爱心与教育素质教》

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

    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过,按我的理解,这高素质的第yi条应该是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我对这种充满商业气息的说法向来十分反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


《教育的温度:倾听心灵,润泽生命》 在这喧嚣而又充满挑战的时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不应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是心灵的唤醒,是生命力的绽放。本书《教育的温度》便是这样一本致力于探索教育真谛的著作,它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敏锐的教育洞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教育图景。 本书作者,一位在教育一线耕耘多年的资深教育者,他以质朴而真诚的笔触,分享了他对于教育最本真的理解与实践。书中并没有宏大理论的堆砌,也没有艰涩晦涩的术语,而是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现了教育过程中那些触动人心、改变命运的瞬间。 第一部分:爱与理解的基石 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的不理解、叛逆、甚至是对学习的厌倦,这些都让许多教育者感到困惑和无力。本书的第一部分,作者将焦点置于“爱与理解”这一教育最根本的要素上。他强调,真正的教育,始于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接纳。 书中,作者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故事。他讲述了如何通过耐心倾听,去理解学生内心的挣扎与渴望;如何用一颗同理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如何在犯错时,给予的不是严厉的指责,而是引导与包容。他认为,教育者的一份真诚的关爱,足以点燃学生心中熄灭的火苗,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和对生活的热情。 例如,书中有一个章节,详细描写了作者如何陪伴一个曾经被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通过一次次的谈话,一次次的鼓励,以及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最终帮助这个孩子走出了阴影,重新找到了自信和方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是一颗蒙尘的珍珠,教育者的职责,便是用耐心和智慧,去擦拭那层灰尘,显露出他们本身的光芒。 作者还深入探讨了“理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很多时候,学生的行为并非出于恶意,而是他们表达自己需求和情绪的一种方式。教育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去解读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给出恰当的回应。他举例说明,当学生出现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时,可能是因为家庭原因、身体不适,甚至是学习内容本身存在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不听话”。只有理解了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第二部分:素质教育的深度探索 素质教育,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如何在实践中真正落地,却是一个持续的挑战。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带领我们深入探索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践。他认为,素质教育并非要抛弃知识,而是要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作者在这一部分,分享了许多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的创新做法。他强调,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育人”,而不仅仅是“教书”。这需要教育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变成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平台。 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举例说明,如何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让知识变得鲜活有趣,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这比单纯记忆知识本身更有价值。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有良好情感管理能力、有健全道德观念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书中,他分享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故事、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感,学习如何处理冲突,培养同情心和感恩之心。 他特别提到了“反思”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成长。同时,教育者自身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这种持续的反思,是推动教育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 第三部分:教育探索的手记与感悟 教育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探索与磨砺。本书的第三部分,作者以“探索手记”的形式,坦诚地记录了他作为一名教育者,在实践中所经历的困惑、挣扎、以及最终的顿悟。这部分内容,充满了作者最真实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考。 在这里,读者将看到作者如何面对教育改革的阵痛,如何处理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他并没有回避教育过程中的困难,而是直面它们,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 例如,书中有一个章节,作者讲述了他曾经因为一次教学失误而感到深深的自责,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通过深入研究,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最终找到了改进的方向。这样的坦诚,不仅让读者看到了教育者的不易,更看到了教育者身上那种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生命力。 作者还分享了他对于“做好的老师”和“做好的班主任”的理解。他认为,做好的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先生”,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而做好的班主任,则需要具备“大家长”的责任感,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成长,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伙伴和榜样。 他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如何处理班级中的矛盾,如何激发班级活力,如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他强调,班主任的工作,需要耐心、细致、以及对每个学生的充分了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贯穿全书的教育情怀 贯穿整本书的,是对教育事业最深沉的热爱和最执着的情怀。作者以其一生的教育经历,向我们证明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他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尊重,被爱,被引导。 《教育的温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命的感悟。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要忘记教育的初心——培养健全的人格,润泽美好的心灵。它鼓励我们,以一颗温暖的心去对待教育,以一种探索的精神去面对挑战,最终,让教育成为照亮生命、温暖世界的力量。 这本书适合所有关心教育的人阅读,无论是教育工作者、家长,还是对教育怀有热情和思考的社会大众。它将为你带来新的启迪,让你重新认识教育的意义,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本书通过对“爱与理解”、“素质教育的深度探索”以及“教育探索的手记与感悟”这三个重要维度的细致描绘,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全面而深刻的教育画卷。它不仅仅是对教育理论的阐述,更是对教育实践的真诚记录和深刻反思。阅读此书,仿佛与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教育者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你将从中收获满满的感动与启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吸收知识,不如说是一次深度的同行对话。作者在每一段文字中都散发出一种久经沙场的沉稳,但绝不守旧。他对新教育思潮的接纳是开放的,但他总能以扎根于实践的理性来审视和筛选这些新观念。特别是关于“做好的班主任”那一部分,真是细致入微,仿佛是把一个优秀班主任的十年心血浓缩在了几十页的篇幅里。从早晨点名的小细节,到处理学生青春期心理变化的敏感应对,无不体现出作者对教育细节的极致关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接受了一次全方位的“内功心法”训练,它没有直接告诉我该做什么动作,但却清晰地塑造了我的教育价值观和处理问题的底层逻辑。这是一套真正能让人从心底里认同并愿意付诸行动的佳作,绝对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收藏。

评分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运用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它避开了学术论文的晦涩,也摒弃了通俗读物的轻浮,呈现出一种既严谨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调。在谈及社会教育的责任时,作者的笔锋变得更为沉稳有力。他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大环境的互动关系阐释得非常透彻,提醒我们教育者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对个体学生的塑造,更是对未来社会风貌的参与和建设。我尤其喜欢他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他没有回避现实的复杂性,而是提出了建设性的、立足于个体努力的解决方案,充满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这种将个人经验提升到社会责任高度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思想深度,读完之后,让人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更深层次的敬意和使命感。

评分

这套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通常阅读教育类书籍会比较注重理论的深度和体系的完整性,但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完美地融合了理论的精髓与实践的温度。在探讨“爱心”的章节里,作者没有停留在空泛地赞美“爱是教育的基石”这类口号,而是深入剖析了在日常教学冲突中,如何保持教育者的耐心和同理心。他分享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案例,比如面对“后进生”时的引导技巧,以及如何处理家校矛盾时,确保沟通的有效性而非情绪的发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画面感,仿佛我正置身于他所描述的那个充满挑战却又温馨的教室里,和他一同面对那些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关于素质教育的论述,作者的视角非常宏大,他强调的不是应试能力的提升,而是健全人格的塑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我一直所期盼能在实践中得到印证的理念。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封面的色调是那种温和的米黄色,给人一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打开第一册,里面的文字排版也十分清晰,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让人在阅读时不会感到丝毫的疲惫。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流露出的那种真诚与热情,他不是在说教,而更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进行深入的交流。其中关于如何构建积极课堂氛围的探讨,尤其让我眼前一亮。他提到,教育的本质在于点燃而非填满,这一观点非常深刻。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教学瞬间,作者展示了如何将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策略,这对于我这样刚踏入教育行业不久的新手来说,无疑是及时雨。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倾注的心血和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追求,这种感染力是任何冷冰冰的理论都无法比拟的。读完第一部分,我感到自己的教育观被极大地拓宽了,内心也充满了前行的动力。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套书的结构安排极为巧妙,三册书的内容层层递进,从宏观的教育理念到微观的班级管理技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于“做好的老师”这一角色的深度挖掘。他认为,一个好老师首先是一个好的学习者,必须保持对世界和自身成长的敏锐感知。书中关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部分,对我触动很大。他列举了多种自我反思和专业阅读的方法,这些建议非常具体,可操作性极强。我立刻尝试着运用书中所建议的“教学日志”方法来记录我最近的几堂课,效果立竿见影,过去那些模糊不清的教学症结,通过文字记录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这种由内而外的自我革新,比单纯学习外部技巧要来得深刻和持久,它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实践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