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古汉语常用同义词词典》内容简介:同义词的丰富,是语言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汉语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有文字记录的很古老的语言之一,同义词很好丰富。迄今为止,虽然还没有人对汉语中的同义词进行过全面收集整理,但我们可从冯蒸先生的《(说文>同义词研究》中看出汉语同义词的基本面貌。据研究,《说文》中可确定为同义词的有以下几种情况。书评二 我最近在尝试写一些偏向文言风格的短篇故事,结果发现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对古代词语的精准把握。很多时候,我自以为选对了词,但写出来后总觉得“味儿不对”,总缺了那么一股子韵味。我之前也用过几本所谓的“近义词大全”,但那些书大多是现代汉语思维套用古文,生硬得很,根本无法体现出古语的含蓄与韵味。直到我入手了这本《古汉语常用同义词词典》,才体会到什么叫“专业”。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编纂者对古代文献的浸润程度极深。它不仅仅是罗列同义词,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语义学对话。它会告诉你,在唐代的语境中,某个词和宋代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这种历史的纵深感是其他工具书所不具备的。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中那种克制的语调,不卖弄深奥的术语,却能用最简洁的文字直击要害。对于我这种需要频繁在创作中检验词语的“使用者”来说,它提供了极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它让我从一个“能用”的阶段,提升到了一个“用得对、用得妙”的境界。每次查阅,都像是在与一位博学的长者请教,收获的不仅仅是词义,更是对古代文人心思的揣摩。
评分书评一 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动辄厚如砖头的工具书总是心存敬畏,总觉得它们要么内容过于艰深,要么就是排版得让人眼花缭乱。这次偶然翻到这本《古汉语常用同义词词典》,倒是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惊喜。首先,它的开本设计得相当人性化,拿在手里既有分量感,又不至于沉重到让人望而生畏。更重要的是,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不像有些词典那样把近义词堆砌在一起,让你在浩如烟海的解释中迷失方向。这本词典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似乎懂得读者的“痛点”,往往在同一个词条下,会细致地区分出语义的微妙差别,甚至会配上简短的例句来佐证。比如,研究古代诗词时,常常会遇到“愁”、“怨”、“悲”、“哀”这几个字,它们看似相近,实则意境迥异。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将它们并列,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在语境中的侧重和情感强度。对于一个非专业出身、但对古典文学抱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辨析简直是雪中送炭。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个耐心十足的私人家教,总能在我快要放弃深入理解的时候,轻轻地推我一把,让我感受到古汉语词汇的魅力所在。它的实用性,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
评分书评四 我阅读古文的习惯由来已久,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发现自己开始陷入一种“词汇惰性”——总是习惯性地使用那几十个最常见的“安全词汇”。这使得我的阅读体验趋于平淡,也限制了我对原著深层含义的挖掘。我需要一本能够“激活”我词汇库的书,而不是简单地告诉我“这个词和那个词一样”的书。这本《古汉语常用同义词词典》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的编排并非完全依照笔画或拼音,而是似乎带着一种语义学的引导。当你查阅一个基础词汇时,它会自然而然地引导你走向那些意境相近但更具表现力的替代选项。比如,当你搜索“美丽”的近义词时,它不会只给你“佳”、“好”,而是会带着你去探索“妍”、“姣”、“晔”等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光彩。这种被动的“词汇拓展”过程非常有效,它不像硬塞知识点那样令人排斥,而是通过对比和情境的展示,让你主动去吸收和内化新的表达方式。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词汇的贫瘠,同时也清晰地指明了通往富足的路径。它让古文阅读从一种“理解”活动,变成了一种充满发现乐趣的“探索”过程。
评分书评五 从一个资深读者——或者说,一个对古文有强烈“语感”追求者的角度来看,这本词典的价值在于其对“语感培养”的支持。语感这种东西,很多时候是靠大量的阅读积累,但效率不高。一本好的工具书,应该像一个高效的“语感加速器”。这本《古汉语常用同义词词典》在这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它没有陷入将所有近义词都解释成现代白话文的俗套,而是巧妙地保留了古语的“味道”。比如,解释一个词的时候,它会用另一个更古老、更典雅的同义词来定义它,这种层层递进的解释方式,本身就在训练读者的古文思维模式。我尤其喜欢它在释义中对“感情色彩”和“适用对象”的区分。同样是表示“大”,古代对于君王和对于山川的用词是截然不同的,这本书精准地抓住了这些文化和礼仪层面的差异。这使得我在阅读那些需要高度还原历史场景的文本时,能够更加自信地捕捉到作者的真实意图。它卖的不是词汇本身,卖的是一种穿越时空、与古人思想同步的“语境感”。对于追求阅读深度的学习者来说,这本词典是难得的佳作。
评分书评三 作为一个常年与古籍打交道的编辑工作者,我对于工具书的挑剔程度可能比一般读者要苛刻得多。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本能让你勉强应付考试的字典,而是一个能够确保文本准确无误的“定海神针”。我必须承认,这本《古汉语常用同义词词典》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选词范围广而不杂,重点突出了那些在不同历史时期容易混淆、误用的核心词汇。我特别关注它的校对质量,翻阅了数十个词条后,发现引用的古代文献来源可靠,释义严谨,几乎没有发现那种低级的语义偏差。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一些生僻或已经演化了含义的词汇的处理方式。它不像某些工具书那样只是简单地给出当代解释,而是会追溯其本义,并清晰地标示出其在特定朝代中的“变异”用法。这对于需要做古籍校注的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它提供的不是静态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动态的、具有时间维度的词义演变图谱。可以说,这本书已经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之一,它在保障工作严谨性上的贡献,价值无可估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