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新华成语词典

小学生新华成语词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志成 著
图书标签:
  • 成语
  • 词典
  • 小学生
  • 语文
  • 学习
  • 教育
  • 工具书
  • 新华书店
  • 知识
  • 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少儿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9787806827741
商品编码:1677007798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小学生新华成语词典 作  者:徐志成 著作 定  价:32 出 版 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07月01日 页  数:843 装  帧:精装 ISBN:9787806827741 凡例
词条首字音序索引
"我的摘录卡"索引
正文
词条逐字索引

内容简介

成语是汉语言中的瑰宝。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成语打交道,如要积累成语,进行成语接龙的游戏,说话或作文时选用成语来表情达意等。本书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学习成语的需要,保留了传统成语词典的优点,又加以创新,具有以下特色:
一、 丰富多彩的内容:本书收录了各版本语文教材与常见课外读物中出现的成语,成语后有注音、释义、例句、近义、反义、也作、注意等栏目,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二、 别开生面的功能设计:"我的摘录卡"按意义分类编排成语,让小读者快捷迅速地找到需要的成语,方便记诵与使用;"接龙"示范成语接龙游戏,可训练小读者的思维,扩大词汇量;"词条逐字索引"提供单字查检功能,由一个字可查到本书主条收录的含该字的所有成语。
《大宋风云:靖康之耻与民族复兴之路》 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次对历史深层逻辑的哲学思辨。 导言:风云际会,帝国的黄昏 北宋,一个在文化、经济上达到巅峰的时代,却在军事和政治上潜藏着致命的危机。繁华的表象下,是积重难返的积贫积弱,是冗官冗兵的体制性困境,以及士大夫阶层在“重文抑武”国策下的集体失语。 《大宋风云:靖康之耻与民族复兴之路》并非仅仅是对“靖康之耻”这一历史悲剧的简单复述,它是一次深入骨髓的剖析,探究一个曾经辉煌的帝国是如何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最终走向覆灭的。本书以时间为轴,以关键人物为点,以制度演变为线,力图勾勒出北宋从开国基业到最终崩溃的全景图,并从中提炼出关于国家治理、民族性格与历史周期律的深刻洞见。 第一部:盛世下的暗流——北宋的制度性困境(960-1100年) 本部分详细考察了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杯酒释兵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们不仅赞颂了宋朝在文治上的卓越成就——如活字印刷术的成熟、理学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达——更着重揭示了其体制内的先天性缺陷: 1. 军政体系的“自缚手脚”: 军权被高度分散和钳制,导致宋军在面对外部挑战时,缺乏统一高效的指挥和果断的决策力。书中通过对比宋辽、宋夏的数次战役,分析了宋廷在战略部署和临阵应变上的迟缓与保守。 2. 冗官与财政的“双向挤压”: 过于庞大的官僚系统消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而重文抑武的国策又使得军事投入长期不足。我们详细分析了王安石变法试图解决财政困境的努力,以及其在推行过程中遭遇的强大阻力——不仅是旧党与新党的党争,更是触及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变法之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还是操作的失误?本书提供了多角度的解读。 3. 士大夫的“道德优越感”与现实脱节: 宋代士人阶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但这种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对实际事务的轻视和对军事事务的傲慢。书中通过引用大量当时的奏折和诗文,展现了文官集团在面对边患时,那种“以理屈人,以义持势”的思维定式,如何阻碍了必要的军事改革和强硬的对外政策。 第二部:风暴之眼——徽宗的幻梦与末日的序曲(1100-1125年) 赵佶(宋徽宗),一个在艺术上登峰造极的皇帝,却在政治上昏聩无能。这一部分将聚焦于宋徽宗朝的政治生态,着重探讨: 1. 蔡京的专权与“清算”的代价: 蔡京集团的崛起,标志着朝廷对内政的过度干预和对异见的残酷压制。他们通过“应付国用”等手段暂时缓解了财政压力,但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为方腊起义埋下了火种。 2. 信仰的崩塌:对道教和艺术的沉溺: 徽宗对“神仙之道”的追求,不仅耗费了国力,更使得他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日益疏远。这种精神上的逃避,与外部金人力量的崛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 辽与西夏的衰落与金的崛起: 对外关系层面,本书详述了女真部落的兴起,以及宋廷决策者对这一新兴军事力量的严重误判。从最初的“联金灭辽”战略,到后续对金人的盲目自信,每一步都踏在了通往深渊的路上。我们细致还原了“海陵口之盟”的谈判细节,揭示了宋廷在外交上的软弱和战略上的短视。 第三部:靖康之殇——屈辱的顶点与帝国的崩塌(1126-1127年) 这是全书的高潮部分,也是民族记忆中最痛苦的一页。本书力求超越传统的叙事框架,从军事史、社会史和心理学的角度,重构汴京保卫战的每一个细节: 1. 决策的失误与军队的瓦解: 从第一次围城(1125年底)的仓促迎战,到第二次围城(1126年)的内部混乱。书中详细对比了东京城内守城派(如李纲)的孤军奋战与主和派(如宋徽宗、钦宗)的逃避与投降意愿。李纲的壮志难酬,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宋代体制对忠诚与能力的排斥的缩影。 2. 两个皇帝的命运: 徽、钦二帝被掳的经过,不仅仅是皇室的耻辱,更是对北宋君权神授体系的彻底颠覆。本书详细梳理了“靖康之耻”中对女性皇室成员的残酷对待,这些细节构成了对历史残酷性的最直接呈现。 3. 城市沦陷后的社会景象: 描绘了汴京城破后的混乱、抢掠与屠杀,这些是战争罪行,也是帝国瓦解后社会秩序彻底崩溃的标志。 第四部:南渡与重生——南宋的挣扎与和议的代价(1127-1141年) 从汴京的陷落到宋高宗赵构在南方建立新朝廷,本书探讨了南宋政权的建立过程及其面对的根本矛盾: 1. “偏安”的必然性与代价: 面对金国的巨大军事优势,南宋的生存逻辑只能是“议和”。我们分析了秦桧集团的崛起,以及“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最终“和议”如何成为维持政权稳定的主要手段。 2. 岳飞的悲剧:超越军事的政治牺牲: 岳飞之死,是靖康之耻留给南宋的最后一道政治烙印。本书认为,岳飞的失败,是南宋朝廷对“恢复中原”这一理想的集体性放弃,是赵构对皇权稳固高于一切的铁律的践行。岳飞的军事胜利固然可贵,但其政治处境的艰难,揭示了南宋政权在根本上的不安全感。 结语:历史的镜鉴与民族的沉思 《大宋风云》的最后,将目光投向当代。靖康之耻不仅是王朝的更迭,它代表了一种文明在面对强大外力时的“能力危机”。 本书旨在提醒读者:一个国家的强大,绝非仅凭经济的繁荣或文化的昌盛就能维持。制度的弹性、军事的有效性、以及决策层的远见与勇气,才是抵御历史风暴的关键。北宋的覆灭,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深刻而痛苦的教训:积弊不改,盛世亦如黄粱一梦;唯有直面自身结构性弱点,方能寻得民族复兴的真正道路。 这部历史著作,是对逝去时代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当下与未来强烈的警醒之声。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工具书向来没什么耐心,总觉得枯燥乏味,但《小学生新华成语词典》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内容编排简直像一本小故事集,而不是冷冰冰的字典。我最欣赏它的一点是,它没有简单地罗列解释,而是把每个成语的“前世今生”都讲得清清楚楚。比如“守株待兔”,它会讲那个农夫的故事,让你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个成语,这样一来,这个成语就活了起来,不再是一个孤零零的词汇。而且,书里很多成语后面都有一个“小贴士”,告诉我这个成语应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该用,这对我这种容易用错词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我感觉自己现在说话的“档次”都提高了,写作文时,偶尔夹杂一两个用得恰到好处的成语,那种自豪感是无法言喻的。这本书的设计者绝对是深谙我们小脑袋瓜的思维方式,把学习变成了一种探索的乐趣。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超乎我的想象,对于我们这些刚接触大量成语的小学生来说,它简直就是一座宝库。我最喜欢的是它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区分处理。很多时候,我分不清“专心致志”和“聚精会神”有什么细微差别,这本书里就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对比了它们的使用语境,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另外,书里还设计了“辨析辨误”的小栏目,专门纠正我们容易弄混的成语,比如“差强人意”,很多人误以为是“不尽如人意”,但词典里明确指出了正确的理解,这对我这样的“马虎大王”太有帮助了。我发现,自从有了这本词典,我不再害怕那些看起来很复杂的成语了,反而充满了挑战的欲望。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表面解释的工具书,而是真正引导我们深入理解汉语精髓的良师益友,让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这本词典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才小学三年级,但是里面的成语讲解得非常生动形象。比如“画蛇添足”这个成语,书里不仅解释了它的意思,还配了一幅很有趣的插图,图上那条蛇头上多了一只脚,看起来滑稽极了,一下子我就记住了这个成语的含义。而且,每个成语后面都有好几个例句,这些例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不是那些故作高深的句子,所以学起来特别顺口。有一次语文考试,我就用了一个刚学会的成语,老师还特意表扬了我呢。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看起来一点也不费劲,不像有些词典,密密麻麻的,看一会儿眼睛就酸痛。我妈妈说,这本书编排得很科学,是专门为我们小学生设计的,难怪我学起来这么轻松。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成语小助手”,我每天都忍不住要翻上几页,看看今天能学到哪些新知识。

评分

我得承认,我以前对成语学习一直抱着应付差事的心态,觉得那是老掉牙的东西,直到我接触了这本《小学生新华成语词典》,我的态度才有了180度的转变。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强大的“文化链接”能力。它不仅仅是一个词语的集合,更像是一扇扇通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窗户。比如,学习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时,它会附带简短的背景介绍,让我知道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的历史典故和先贤智慧。这种将语言学习与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让我明白,每一个成语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记忆,学会它,就是在和古人对话。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意识到,掌握这些词汇,是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的第一步,这份收获,远超了一本普通词典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完全没有传统词典那种沉重和古板的感觉。它的封面设计色彩明快,拿在手里轻巧方便,我甚至可以把它塞进书包侧面的小口袋里,随时随地拿出来查阅。内页纸张质量也很好,摸起来光滑,油墨印刷清晰锐利,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有视觉疲劳。我特别注意到了它对“多音字”的处理,一些在成语中读音特殊的字,它都会用特别的符号标注出来,并且用粗体字强调,确保我们不会因为读错音而闹出笑话。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查起来毫不费力,不像我以前用的那本,找一个成语像大海捞针。可以说,这本书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尊重和体贴,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愉悦,这才是真正的“用户友好型”词典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