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法律合规工作手册(第五卷)

保险法律合规工作手册(第五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 著
图书标签:
  • 保险
  • 法律
  • 合规
  • 风险管理
  • 实务
  • 手册
  • 第五卷
  • 保险法
  • 合规管理
  • 法律法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国法律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74306
商品编码:167781826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名称:保险法律合规工作手册(第五卷)
ISBN:9787511874306
定价:138
编著译者:中国人民保险集团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年1月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法律合规部编写的保险相关法律法规汇编,汇集了保险相关的所有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保监会等部门发布的各种决定等,可谓史上最全保险法律法规汇编。
内容简介: ★第一卷: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保险业发展政策
★第二卷:机构管理公司治理从业人员管理保险中介行政许可与处罚
★第三卷: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第四卷:保险资金运用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分类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保险稽查
★第五卷:财务管理再保险统计信息其他
作者简介:暂无作者简介,努力完善中;

目录:一、财务管理

基 本 规 范
1.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保监会令〔2004〕13号)
2.关于印发《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保监发〔2005〕10号)
3.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财政部令〔2006〕42号)
4.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实施指南》的通知(财金〔2007〕23号)
5.关于保险保障基金、保险业务监管费有关问题的批复(保监财会〔2007〕1143号)
6.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保监会令〔2008〕2号)
7.财政部关于企业为职工购买保险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3〕61号)
8.财政部关于印发《保险中介公司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会〔2004〕10号)
9.关于印发《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单独核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保监发〔2006〕74号)
10.关于印发《保险公司费用分摊指引》的通知(保监发〔2006〕90号)
11.关于保险业实施新会计准则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6〕96号)
12.关于加强对保险机构所属境内非保险类经济实体和境外保险机构财务监管若干事项的通知(保监财会〔2006〕701号)
13.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08〕31号)
14.关于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相互制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提存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08〕66号)
15.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保险业务监管费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3136号)
16.财政部关于印发《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09〕15号)
17.关于保险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9〕1号)
18.关于修订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编报规则的通知(保监发〔2009〕5号)
19.关于印发《分红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1号》的通知(保监财会〔2009〕399号)
20.财政部、中国保监会关于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保费收入中提取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0〕17号)
21.财政部、保监会关于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保费收入中提取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金〔2013〕9号)
22.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招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金〔2010〕169号)
23.关于印发《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保监发〔2011〕39号)
24.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的通知(财金〔2011〕50号)
25.关于印发《保险公司财会工作规范》的通知(保监发〔2012〕8号)
26.关于调整保险业务监管费收费标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2〕10号)
27.关于上市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可转换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2〕45号)
28.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对保险公司经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免征保险业务监管费的复函(财综〔2012〕103号)
29.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保监会令〔2013〕5号)
30.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保监会关于利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财务列支办法的通知(财社〔2013〕36号)
31.财政部关于国有金融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财金〔2013〕116号)
32.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13〕129号)
33.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4〕12号)
34.关于免征保险公司经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监管费的通知(保监财会〔2013〕250号)
35.关于清理规范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增值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财会〔2014〕81号)
偿付能力监管
1.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8〕1号)
2.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1号》的通知(保监发〔2003〕121号)
3.关于印发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的通知(1-5号)(保监发〔2004〕153号)
4.关于印发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实务指南的通知(保监发〔2004〕154号)
5.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2号:次级债、可转换债券、股票和境外外汇投资资产》的通知(保监发〔2004〕155号)
6.关于印发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6-9号)的通知(保监会〔2005〕119号)
7.关于印发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6-9号)实务指南的通知(保监发〔2005〕120号)
8.关于印发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的通知(2、10-13号)(保监发〔2007〕4号)
9.关于印发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实务指南的通知(保监发〔2007〕5号)
10.关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07〕15号)
11.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3-6号)的通知(保监财会〔2007〕391号)
12.关于编报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财会〔2007〕1301号)
13.关于编报年度偿付能力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8〕12号)
14.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14号:保险集团》及其实务指南的通知(保监发〔2008〕33号)
15.关于编报保险集团偿付能力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8〕55号)
16.关于实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8〕89号)
17.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15号:再保险业务》及其实务指南的通知(保监发〔2009〕53号)
18.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8号:临时报告》的通知(保监发〔2009〕89号)
19.关于保监局履行偿付能力监管职责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9〕124号)
20.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16号:动态偿付能力测试(财产保险公司)》及其实务指南的通知(保监发〔2010〕2号)
21.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9号: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衔接》的通知(保监发〔2010〕7号)
22.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10号:无担保企业(公司)债券、不动产、未上市股权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创新试点投资产品》的通知(保监发〔2010〕98号)
23.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11号: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的第三方独立审核》的通知(保监发〔2011〕2号)
24.关于动态偿付能力测试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1〕3号)
25.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12号:变额年金、农业保险、季度报告预测信息》的通知(保监财会〔2011〕1342号)
26.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13号:次级债和股东增资》的通知(保监发〔2011〕66号)
27.关于印发《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保监发〔2012〕24号)
28.关于保险公司加强偿付能力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2〕55号)
29.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14号: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最低资本》的通知(保监发〔2013〕5号)

30.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15号: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和信用评级》等5项问题解答的通知(保监发〔2013〕24号)
31.关于印发《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整体框架》的通知(保监发〔2013〕42号)
32.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20号:高现金价值产品最低资本》的通知(保监发〔2014〕34号)
33.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21号:次级可转换债券》的通知(保监发〔2014〕27号)
34.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22号:证券投资基金和资产管理产品》的通知(保监发〔2014〕29号)
35.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23号:历史存量高利率保单资金投资的蓝筹股》的通知(保监发〔2014〕57号)
36.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24号:信托计划》的通知(保监发〔2014〕77号)
税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令〔2011〕65号)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91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执行口径的通知(国税函〔2001〕84号)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营销员取得佣金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454号)
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一年期以上返还性人身保险业务营业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6〕796号)
7.关于调整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和管理办法的通知(保监发〔2007〕88号)
8.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9号)
9.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
10.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29号)
1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公司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48号)
1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公司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2〕45号)
1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7号)
外汇
1.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施行《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汇发〔2002〕95号)
2.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调整部分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6〕23号)
3.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投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4〕37号)
资产评估、转让
1.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2007〕47号)
2.财政部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1〕59号)
3.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财政部令〔2009〕54号)
4.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金〔2009〕178号)
5.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非上市国有产权交易规则》的通知(财金〔2011〕118号)
6.财政部、国资委、中国证监会、社保基金会关于进一步明确金融企业国有股转持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3〕78号)
二、再保险
1.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10〕8号)
2.关于再保险业务安全性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07〕112号)
3.关于建立再保险信息定期报告制度的通知(保监发〔2009〕25号)
4.关于跨境人民币结算再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11〕49号)
5.关于跨境人民币结算再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保监厅发〔2013〕58号)
6.关于再保险业务安全性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07〕112号)
7.对《关于再保险业务安全性有关问题的通知》适用范围的复函(保监厅函〔2012〕4号)
8.关于印发《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管理规范》的通知(保监发〔2012〕7号)
9.关于外资保险公司与其关联企业从事再保险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14〕19号)
三、统计信息
保 险 统 计
1.保险统计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13〕1号)
2.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公布资金运用收益信息行为的通知(保监发〔2002〕127号)
3.关于启用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的通知(保监发〔2004〕123号)
4.关于发布“机构数”等统计指标填报标准的通知(保监厅发〔2005〕79号)
5.关于印发《中国保监会保险统计现场检查工作规程》的通知(保监发〔2005〕101号)
6.关于加强保险统计数据信息管理的通知(保监厅发〔2005〕112号)
7.关于规范“证券投资基金”指标统计口径的通知(保监厅发〔2005〕139号)
8.关于加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统计工作管理的通知(保监厅发〔2006〕76号)
9.关于印发《保险外币统计币种及折算汇率管理办法》的通知(保监发〔2006〕126号)
10.关于印发修订后的保险统计制度的通知(保监发〔2006〕127号)
  

部分内容试读:暂无内容试读,努力完善中;


内部风险控制与企业治理精要 一部聚焦于现代企业运营核心的实践指南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的合规挑战与风险敞口日益加剧。本手册,《内部风险控制与企业治理精要》,并非聚焦于特定行业(如保险业)的法律法规细则,而是作为一本横跨所有行业的通用性管理工具书,旨在为企业高层管理者、风险控制官、内审部门及法务团队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优化策略。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宏观的公司治理理念与微观的日常风险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帮助企业构建起坚不可摧的“三道防线”,确保运营的稳健性、决策的合规性与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 --- 第一部分:现代企业治理的基石与演进(Foundation and Evolution of Modern Corporate Governance)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演变历程,强调其在不同经济周期和监管环境下的适应性。我们着重探讨了治理结构设计中的核心要素,而非具体的行业牌照要求或专业领域法律。 第一章:治理结构的设计原则与最优实践 股东权利的有效保障与平衡: 探讨如何设计透明的股东大会机制,确保少数股东权益不被稀释,以及如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创造之间的矛盾。 董事会的效能与独立性: 详细分析了如何构建一个多元化、具备专业胜任力的董事会。内容涵盖了董事会成员的提名、薪酬结构、独立董事的角色界定与权力边界,以及如何通过董事会章程确保其决策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避免“内部人控制”。 管理层问责制与激励机制: 阐述了高级管理层(CEO, CFO等)的权责划分、绩效评估标准,以及如何设计与风险偏好相一致的薪酬激励体系,以防止过度冒险行为。 第二章:关键治理文件的起草与执行 内部规章体系的构建: 阐述了从公司章程到各类操作规程的层级关系。重点在于如何确保这些文件逻辑一致、层级清晰,并能有效传达到基层员工。 利益冲突管理制度的精细化: 提供了识别、披露和管理潜在利益冲突的实用流程图和案例分析,涵盖了董事、高管及其关联方在交易、信息获取和职位兼任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点。 --- 第二部分:全面风险管理(ERM)体系的构建与实施(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本部分是全书的操作核心,它提供了一套通用的、基于国际标准(如COSO ERM框架)的风险管理流程,适用于任何规模和行业的企业。 第三章:风险识别、评估与量化方法论 风险谱系的绘制: 介绍如何系统地识别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声誉风险。内容侧重于定性与定量分析工具的应用,如风险矩阵(Heat Map)的构建与解读。 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的应用: 提供了在不涉及特定监管资本要求的背景下,进行宏观经济冲击、供应链中断等情景分析的通用模型和步骤,帮助企业理解潜在损失和恢复能力。 风险偏好与容忍度的确立: 阐述了董事会应如何科学地界定企业的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并将其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指导日常业务决策。 第四章:风险应对策略与控制措施的设计 风险应对矩阵: 详细介绍规避(Avoid)、接受(Accept)、转移(Transfer)和减轻(Mitigate)四种基本策略的适用场景,并提供如何在不同业务流程中植入控制点的具体指导。 关键控制点的设计与测试: 强调“控制有效性”的验证,而非简单地罗列控制点。介绍了随机抽样、穿行测试等内部审计师常用的技术,用于评估控制措施是否持续有效地运行。 --- 第三部分:内部监督与报告机制(Internal Oversight and Reporting Mechanisms) 有效的治理依赖于强健的监督体系。本部分侧重于内部职能部门的协同作用,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准确上传。 第五章:内部审计职能的战略定位 从合规检查到价值创造: 探讨内部审计如何从传统的“警察”角色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核心内容包括如何围绕高风险领域进行审计规划,并为管理层提供前瞻性的改进建议。 审计发现的跟进与闭环管理: 建立了发现问题、责任部门整改、审计部门复核验证的完整流程,确保审计建议不流于形式。 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MIS)与风险报告 “仪表盘”的构建: 设计一套跨部门的风险指标体系(KRIs),确保风险数据能够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给董事会和高管层。重点在于“什么信息应该报告”和“报告的频率与深度”。 道德与文化建设: 风险管理的终极防线是企业文化。本章探讨了如何通过高层垂范、价值观宣贯和举报人保护机制,培育“诚实守信、合规先行”的组织文化。 --- 第四部分:应对变革的敏捷性与韧性(Agility and Resilience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在数字化转型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 第七章:业务连续性规划(BCP)与危机管理 韧性设计而非仅仅灾难恢复: 区别于技术层面的数据备份,本章关注组织层面的决策链、关键人员的交接、以及外部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预案。 危机沟通策略: 提供了在重大负面事件发生时,如何快速、一致且负责任地与市场、监管机构和公众沟通的实操指南。 第八章:技术风险与治理 IT通用控制的审计要点: 关注信息系统的访问权限管理、变更控制和系统运维的规范性,这些是所有数字化业务的底层风险所在。 新兴技术应用中的治理前置: 探讨在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时,如何提前嵌入公平性、透明度和问责制的治理原则,避免技术应用带来的伦理和合规风险。 结论:持续改进的闭环 本书总结了治理与控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强调定期对整个框架进行自我评估和压力测试的重要性,以确保企业在任何挑战面前都能保持稳健、合规的航向。 --- 目标读者: 首席执行官(CEO)与首席运营官(COO) 董事会成员及各专业委员会成员 首席风险官(CRO)与首席合规官(CCO) 内部审计负责人与高级审计师 企业法务与合规部门的管理者 《内部风险控制与企业治理精要》是每一位致力于将企业带入长期健康发展轨道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大型保险集团法务合规部门工作的资深人士,对于《保险法律合规工作手册(第五卷)》的期待,更多地体现在其前沿性和系统性上。我们部门经常需要面对一些非常棘手的合规问题,涉及到跨部门协调、跨区域监管,甚至是一些国际性的合规挑战。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具深度和前瞻性的洞察。比如,在数据合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合规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数据跨境传输、人工智能在保险业务中的应用合规等方面的最新指导?另外,对于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优化,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更系统化的方法论,帮助我们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的合规风险?我非常看重的是,这本书能否在实践层面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例如如何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如何处理合规审查中的难点,以及如何与监管机构建立良性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如果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帮助我们提升整个部门的合规管理水平,那将是巨大的贡献。

评分

作为一名保险公司的合规官,我深知一本优秀的工作手册对于日常工作的指导意义。这本书我关注了很久,之前几卷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的第五卷,我最期待的是它在“风险预警”和“应对策略”方面的具体内容。保险业的合规风险点是多而复杂的,而且往往隐藏在业务的细节之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眼睛”,帮助我们提前识别那些潜在的“雷区”。比如,在销售误导、产品责任、信息安全等方面,是否有更新的风险点提示?更重要的是,当风险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否有详细的应急预案、沟通策略、以及与监管部门的协调流程?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强的工具,例如各种合规自查表、风险评估模型,甚至是一些常见合规问题的处理案例分析,让我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有章可循,避免走弯路。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们提升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减少合规事件的发生,那就真的太有价值了。

评分

哇,刚拿到这本《保险法律合规工作手册(第五卷)》,迫不及待地翻了翻。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专业感,沉甸甸的,一看就是内容丰富、干货十足的样子。我是一名在保险行业初露锋芒的新人,平时工作接触到的合规问题虽然不少,但总感觉有些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的梳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全”,从保险产品的设计、销售到理赔,再到信息披露、消费者权益保护,好像把保险合规的方方面面都涵盖进去了。尤其是在一些新兴业务的合规方面,比如互联网保险、科技赋能保险等,这本书是不是也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和实践建议呢?我特别期待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法和案例分析,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合规挑战。作为一本工作手册,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更能提供实操性的操作指引,比如各种合规文件的模板、核查清单,甚至是与监管部门沟通的要点等等。如果这本书能让我成为一个更自信、更专业的合规人,那真是太值了!

评分

我一直认为,在保险这个高度监管的行业里,合规就像是企业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保险法律合规工作手册(第五卷)》的出现,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定心丸”和“指南针”。我尤其看重这本书在“合规文化建设”和“内部培训”方面的内容。很多时候,合规问题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问题,更是企业文化和员工意识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将合规理念根植于公司文化的具体方法,例如如何设计有效的合规培训课程,如何通过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来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此外,对于一些基层业务人员来说,他们可能缺乏专业的法律背景,如何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来传达复杂的合规要求,也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解读、图文并茂的说明,甚至是互动式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合规要求,从而从源头上降低合规风险?如果这本书能成为我们进行内部合规培训的有力工具,那将对提升整个公司的合规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

说实话,我选择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作者专业度的信任。之前有接触过他们出的相关行业报告,印象非常深刻,内容严谨,逻辑清晰,而且总能抓住行业发展的脉搏。所以,当我看到《保险法律合规工作手册(第五卷)》出版时,几乎没有犹豫就下单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在保险合规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突破。例如,在一些复杂的法律概念解释上,是不是有更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类型的保险业务(寿险、财险、健康险等)的合规差异上,是否有详细的对比和分析?我尤其关心的是,这本书在法律法规的更新和解读方面做得如何。保险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一本好的合规手册,必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反映最新的监管动态和政策导向。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对近期出台的重大法律法规的深入解读,以及对这些法规如何影响保险公司日常运作的细致分析。如果能有相关的案例研究,那就更完美了,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实际应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