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的临床应用与实践
原价:50.00元
作者:周玉杰 等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1
ISBN:9787117105514
字数:196000
页码:125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介入医生写给介入医生的书,书中内容更侧重于实用性,力求能够有助于临床医师缩短学习曲线、克服学习困难,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血管内超声的基本知识及理论,且能快速应用于临床实践。 本书以血管内超声显像技术的基本知识为主,包括血管内超声的基本测量技术、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作用、在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价及虚拟组织学五个部分,同时对有关血管内超声显像技术的最新进展做了适当介绍。本书中绝大部分图片是我们从临床收集的典型资料,可以提高临床医生快速理解、快速掌握及快速使用的能力。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既有理论,又很实用,把血管内超声的独特之处呈现给读者,真诚地希望本书能为指导及拓展血管内超声显像技术的实践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目录
第一章 血管内超声的基本测量技术
第一节 血管内超声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第二节 血管内超声仪器
第三节 血管内超声基本技术
第四节 影响血管内超声图像质量的因素
第五节 血管内超声伪像
第六节 正常冠状动脉的超声结构
第七节 血管内超声的测量
第二章 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作用
第一节 不同斑块形态的IVUS表现
第二节 特殊冠状动脉病变的IVUS影像学表现
第三节 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第三章 IVUS在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第一节 IVUS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节 IVUS在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的应用
第三节 IVUS在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第四节 IVUS在其他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第四章 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价
第一节 多普勒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生理功能
第二节 血流储备分数
第五章 虚拟组织学
第一节 虚拟组织学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第二节 虚拟组织学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虚拟组织学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英中文对照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作为一名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心内科医生,在阅读“冠状动脉血管内的临床应用与实践”这本书时,主要关注的是书中对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策略和决策过程。我希望从中学习到针对特殊病例(例如钙化严重、迂曲、分叉病变、慢血流等)的介入处理经验,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介入方案。我也对书中关于新型介入器械和技术的最新进展非常感兴趣,例如不同类型的球囊、导丝、旋磨/旋切设备,以及它们在处理难治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此外,我也想了解书中对介入操作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有何独特见解,例如夹层、穿孔、反跳性狭窄等。然而,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涵盖了冠状动脉介入的方方面面,但对于一些非常规或极具挑战性的病例,其处理策略的描述相对比较保守,缺乏一些更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思考。在讨论新型器械时,更多的是介绍其基本原理和用途,而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局限性、最佳应用时机以及与其他器械的联合应用策略,则提及得不够深入。
评分我是一位对心脏康复领域充满兴趣的非医学专业读者。当我看到“冠状动脉血管内的临床应用与实践”这本书时,我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心脏康复,重返正常生活。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心脏康复分期、不同运动强度和模式的推荐,以及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也对营养学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非常感兴趣,比如哪些食物有助于心血管健康,哪些需要限制。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更多地集中在介入治疗本身,比如各种导管技术、球囊扩张、支架选择以及并发症的处理。虽然这些内容很重要,但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全面了解心脏病治疗后康复过程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侧重。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在我接受了介入治疗后,指导我如何一步步恢复健康的书籍,而这本书似乎更像是给医生看的“操作手册”,而非患者的“康复指南”。
评分我是一名对心脏内科影像学有浓厚兴趣的研究生。我购买“冠状动脉血管内的临床应用与实践”一书,主要是想深入了解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影像学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我特别希望看到关于如何解读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准确评估狭窄程度,以及如何利用IVUS和OCT来评估斑块性质、测量血管内径、判断支架放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方面的详细论述。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包含大量高质量的影像学图片,并配以详尽的病例分析,以便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然而,这本书的内容更多地侧重于介入治疗的流程、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术后管理,虽然提及了影像学评估,但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的、细致的讲解。例如,关于如何利用IVUS和OCT来指导支架的优化,以及如何识别和处理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如支架内再狭窄、血栓形成),书中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技术细节和解读要点。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是“冠状动脉血管内的临床应用与实践”,但我拿到它的时候,其实是想找一本关于心脏支架植入后如何进行长期随访和管理的指南。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不同类型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裸金属支架)在长期随访中需要关注的指标、监测频率,以及针对不同患者群体(例如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个性化管理策略。我特别想了解如何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A、IVUS)来评估支架内的再狭窄或血栓形成,以及相应的处理原则。这本书的目录和索引虽然提到了“临床应用”,但大部分内容似乎聚焦在技术操作和短期疗效上,对于长期管理的细节描述得不够详尽,这让我有些失望。我希望看到更多关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优化方案,例如在特定情况下是否可以减量或停药,以及如何监测和处理潜在的出血风险。此外,对于支架置入后患者的生活方式指导,例如饮食、运动、戒烟等方面的具体建议,我也希望能有更深入的探讨,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相对比较概括。
评分最近我因为需要向朋友介绍心血管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所以翻阅了“冠状动脉血管内的临床应用与实践”这本著作。我希望从中提取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来阐述冠状动脉疾病的病因、介入治疗的原理、不同治疗方式的优缺点,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我对一些形象的比喻和图解特别感兴趣,能够帮助非专业人士理解复杂的医学概念。例如,我希望能找到关于动脉粥样硬化如何形成、斑块如何导致血管狭窄的生动描述,以及支架是如何“撑开”血管的解释。我也想了解,除了支架,是否还有其他的介入治疗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适应症和局限性。然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专业,充斥着大量的医学术语和技术细节,例如各种器械的型号、操作步骤的精确描述、以及复杂的血流动力学分析。这使得我在尝试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很多内容对我来说过于深奥,不太适合作为向大众普及心血管知识的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