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送健康!
首次制订掌纹诊断国际标准
人人都能看懂的掌纹图典!
作者潜心研究近30年,收集病例手图20余万份,专著热销百万册
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日报》等海内外百余家媒体热点报道
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简单实用的手诊宝典!
手会说话——掌纹是生命的“第二张脸”,30多种常见疾病的诊断防治,只需看您的手。
一千副掌纹实例,图文并茂,包您学会自我诊病的技巧
本书系统整理了掌纹诊疗第一人王晨霞近30年掌纹研究的全部精华,很多研究成果属首次公开。作为“掌纹诊疗第一人”的王晨霞,在国际同行的期盼中,历时多年编写,终于制订出了第一部世界掌纹诊病的国际标准。这既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又是一本简单通俗的养生诊病图书,它以图片为主,图文并茂,普通读者也可以拿来随手诊断已知和潜在的疾病。
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本书堪称每个家庭必备的养生和诊病宝典!
王晨霞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际掌纹专家,被誉为“掌纹诊疗第一人”。云南晨霞掌纹医学研究所所长,国际互联网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会员。
1986年起,她开始研究掌纹与健康课题。1989年成立世界第一家掌纹医学研究所,2000年被评为国内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王教授潜心掌纹诊疗研究近30年,收集病例手图超过20万份;著有《现代掌纹诊病》《现代掌纹诊病图谱》《掌纹医学实用秘籍》等十余部发行逾百万册的畅销书,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钱学森、南怀瑾等学界泰斗亦给予高度赞赏。
作者的话
尊重晨霞和她的科学破译(代序)
上篇 掌纹诊断标准
14条线的标准
14条线手掌对应图
1线的标准
2线的标准
3线的标准
4线的标准
5线的标准
6线的标准
7线的标准
8线的标准
9线的标准
10线的标准
11线的标准
12线的标准
13线的标准
14线的标准
8种病理纹的标准
8种病理纹手掌对应图
“十”字状纹标准
“井”字状纹标准
“米”字状纹标准
“五角星”样纹标准
“三角”形样纹标准
“方格”形样纹标准
“岛”形样纹标准
“环”形样纹标准
14种异常组合纹形的标准
14种异常组合纹形手掌特征图
肝分线的标准
3线护线的标准
倒“八”线的标准
“少纹掌”的标准
“三星高照”掌纹标准
乳腺纹的标准
锁链状纹的标准
羽毛状纹的标准
胆指的标准
竹节指的标准
暴怒指的标准
“孔子”眼的标准
乌贼骨掌的标准
血脂丘的标准
中 篇 掌纹诊断图典
脏腑区域对应图
呼吸系统疾病
过敏性鼻炎
咽炎
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炎症性咳嗽
结核病咳嗽
过敏性咳嗽
循环系统疾病
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
低血压
冠心病
脑动脉硬化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
便秘
胃肠神经官能症
消化性溃疡
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
肝硬化
胆囊炎
胆石症
泌尿系统疾病
肾病综合征
肾结石
下泌尿道感染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糖尿病
高脂血症
神经系统疾病
偏头痛
外伤性头痛
眩晕症
妇科、男科疾病
月经不调
卵巢囊肿
子宫肌瘤
乳腺增生症
不孕症
男性不育症
前列腺肥大症
风湿免疫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血液系统疾病
贫血
血小板减少症
癌症
癌症总论
鼻咽癌
食管癌
肺癌
胃癌
肝癌
结肠癌
乳腺癌
子宫癌
白血病
肿瘤高危人群的掌纹特征
吸毒和艾滋病
下 篇 各年龄段掌纹特点
胎儿的掌纹和皮纹
掌纹和皮纹的生成
婴幼儿的掌纹特点
新生儿的掌纹特点
满月至1岁“婴儿期”的掌纹特点
1—3岁“幼儿期”的掌纹特点
儿童和青少年的掌纹特点
4—6岁儿童期(学前期)的掌纹特点
7—12岁儿童期(学龄期)的掌纹特点
12—18岁“青春期”的掌纹特点
成年人的掌纹特点
20岁“弱冠之年”的掌纹特点
30岁“而立之年”的掌纹特点
40岁“不惑之年”的掌纹特点
50岁“知命之年”的掌纹特点
60岁“耳顺之年”的掌纹特点
70岁“古稀之年”的掌纹特点
80岁“杖朝之年”的掌纹特点
90岁“鲐背之年”的掌纹特点
100岁“乐期颐”的掌纹特点
附 篇 破解爱因斯坦掌纹之谜
媒体评论
病房人员见到您的书都抢着看,并说一个王晨霞,一个王军霞都了不起!这也是我的心情。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
手纹诊治学实为你创议发现,极为可喜!
——南怀瑾(著名国学大师)
掌纹诊病,大有可为。
——孙隆椿(卫生部原副部长)
掌纹诊病是鹏程万里的事业。
——艾青(著名诗人)
深入研究掌纹与健康的关系,创立新的医学流派。为人类的保健事业做出贡献,其功大矣!
——苏叔阳 (著名作家)
王晨霞医师的工作,正是一种“科学的破译”。既然掌纹是人这一巨大系统的有机组份;既然掌纹因人因时因事在变化;既然几千年来亿万人民在神秘的形式下相信掌纹有大学问;更重要的是,既然晨霞医师敢于接手“病纹”这一浩大工程、历多年之研究实践,积数万幅病例手图,终于茅塞顿开;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掌纹至少是人体系统状态的某种信息符号,这个符号应该是能够认识和能够利用现代科学破译的。
祝王晨霞大夫的探索成功!
——原甘肃省科委主任 魏庆同
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它似乎不仅仅停留在现代医学的交叉验证上,而是对传统掌纹学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和整理,对一些历史悠久的图谱和记载进行了现代化的阐释和修正。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其中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去梳理和去芜存菁,剔除了那些流传已久但缺乏科学依据的部分,保留了真正有价值的经验总结。这使得整本书的知识体系显得格外厚重和可靠,有一种承前启后的感觉。对于研究传统医学体系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当代视角和实证基础。不同于市面上那些东拼西凑的普及读物,它在学术性和普及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精妙的平衡点,让读者在学习具体技巧的同时,也能对掌纹学这门学问的历史脉络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它在图例上的极度丰富性和多样性。我之前接触的一些相关书籍,图谱往往是高度理想化或重复的,很难体现真实情况下的复杂变化。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手掌案例,有的纹路深刻,有的却非常淡薄,有的纹路走向清晰,有的则充满了交错和模糊不清的区域。这种“真实世界”的展现,极大地提高了阅读和学习的效率。它不是用完美的模板来要求读者对照,而是展示了人体差异性的普遍性,教导我们如何去应对那些“不标准”的掌纹。这种注重细节、拥抱差异的处理方式,让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大大降低,反而增添了探索的乐趣。每一幅图都仿佛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充满了待解读的信息量,让人爱不释手,忍不住想反复摩挲和研究。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通过观察身体的细微变化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理论时的那种严谨态度,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掌纹特征与实际的生理机能联系起来。比如,书中对某些掌纹的深度、颜色和纹路的细微差异所做的详尽描述,简直就像是侦探小说里的关键线索,每一个细节都指向了不同的健康指向。我尝试着对照自己的双手,对照书中的描述进行比对,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奇妙。它不像某些速成手册那样给你一个笼统的结论,而是引导你一步步去分析、去验证,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的境界。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记录,体现了作者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绝对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理论,而是千锤百炼后的真知灼见。这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我对这本书评价最高的几个方面之一。
评分说实话,我对“自测诊病”这类标题总是抱持着审慎的态度,但这本书的呈现方式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健康地图册”,而不是一个草率的“算命指南”。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建立读者对掌纹的正确认知,强调环境、生活习惯对掌纹的影响,而不是把它看得多么神秘不可测。在描述不同“警示性”掌纹的章节中,我发现作者非常巧妙地平衡了“提醒”与“恐吓”之间的界限,它更多的是一种对潜在风险的预警,鼓励读者及时调整生活方式,而不是让人陷入无谓的焦虑之中。这种基于经验的、带有预防医学视角的解读,让我觉得非常受用。它不是让你去代替专业医生的诊断,而是让你成为自己身体的“初级观察员”,这才是现代健康管理应该有的姿态。阅读过程更像是在上一个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亲自授课的实战课程,充满了启发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封面那种沉稳的配色,一看就知道是本正经的学术书籍,而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伪科学读物。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的清晰度更是没得说,尤其是那些图版的细节,拿放大镜看都能分辨得清清楚楚,这对于需要仔细研究图例的读者来说太重要了。我特地翻阅了目录部分,感觉内容划分得非常系统和逻辑化,从基础的掌纹学原理到具体的病理分析,层层递进,一点都不含糊。而且,从排版上就能看出作者在整理这些资料时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大量的案例对照图和文字说明穿插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虽然需要集中精力,但绝不至于感到枯燥乏味。这本书的整体感觉,就是那种能让人静下心来,踏踏实实钻研进去的工具书,而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品。那种对知识的尊重,从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出来,让人对作者的专业性深信不疑。这绝对是案头常备的参考资料,不光是给专业人士,就是对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也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