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桂敏艾灸全书

单桂敏艾灸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艾灸
  • 中医
  • 养生
  • 健康
  • 单桂敏
  • 传统医学
  • 经络
  • 穴位
  • 疾病调理
  • 家庭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买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767761
商品编码:178920864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单桂敏艾灸全书
作者:单桂敏
定价:45.0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33767761
印次: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小16开

  内容简介
《单桂敏艾灸全书》主要从认识艾灸、艾灸、艾灸如何诊治常见病、如何四大群体常见病等4个方面入手,结合具体真实的案例及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以皮肤、五官、脏腑、神经等常见病,及幼儿、女人、男人、老人等不同群体常见症状为依据,据不同病症给予不同方案,艾灸方法和注意事项更为明确。
  常见病的实用艾灸疗法:10多种亚健康养生灸法,50种常见病的对症疗法轻松上手学。以艾灸为主,引入刮痧、按摩、运动、食疗等易作的养生疗法,轻松实现“一症多治、一病多法”,使您在家不打针吃药一样起到强身的效果。
  分步详解更清楚:图文并茂,新增更为细致的作图解,穴位更准确、步骤更明确、作更易行。
  “艾”心提醒:每节新增单氏“艾”心提醒,独特疗法注意事项温馨提示,作更明确。

  目录
Part 1
3000年的养生精粹——古法艾灸
现代人为何亚健康?缺少精、气、神/002
健康受损三大手:寒邪、气滞、元阳虚/005
小艾灸,大功效/011
“艾”到病除,标本兼治/015
一学就会,灵活掌握艾灸方法/018
学会艾灸,养生真的很简单
未病先防,灸治人体亚健康/022
隔姜艾灸四神聪,不再依赖头痛药/022
阳虚易得“空调病”,主灸四穴先扶阳/025
食欲不振不要慌,调和脾胃疾病消/028
安神定志,远离神经衰弱/031
心烦焦虑情绪低,艾灸顺气防抑郁/033


Part 1
3000年的养生精粹——古法艾灸
现代人为何亚健康?缺少精、气、神/002
健康受损三大手:寒邪、气滞、元阳虚/005
小艾灸,大功效/011
“艾”到病除,标本兼治/015
一学就会,灵活掌握艾灸方法/018

Part 2
学会艾灸,养生真的很简单
未病先防,灸治人体亚健康/022
隔姜艾灸四神聪,不再依赖头痛药/022
阳虚易得“空调病”,主灸四穴先扶阳/025
食欲不振不要慌,调和脾胃疾病消/028
安神定志,远离神经衰弱/031
心烦焦虑情绪低,艾灸顺气防抑郁/033
压力山大?有“艾”就不怕/036
防患未然,艾灸效果好/038
做好养生灸,寿长病不扰/038
经络自有大药:神奇的腹背对穴艾灸寻病术/042
艾灸增强免疫力,不再动不动就生病/047
艾灸升阳气,调理肾阳虚/052
精力不足是阳虚,艾灸让你每天活力加倍/056
学会单氏,强身健体不生病/059
每天一套肩颈运动,颈椎病不上门/059
简单易学的单氏赖床,助你快速焕发精神/063

Part 3
一根艾条“灸”除多年顽疾
五大皮肤常见病,扶正固本是关键/070
祛除寒湿邪气,湿疹不来扰/070
艾灸改善体质,根除腋臭烦恼/075
三管齐下治顽疾,白癜风不再恼人/078
艾灸加点刺放血,牛皮癣的法宝/082
艾灸添动力,调治肌无力/086
四大五官常见病,拔毒除病根/091
吹灸加放血,轻松对付中耳炎/091
艾灸与火针共用,消除牙病不是梦/095
大椎加天突,不仅慢性咽炎,也能颈椎病/100
手持艾条熏灸,过敏性鼻炎有效/103
五大筋骨常见病,消肿止痛攻病灶/108
艾灸阿是穴,消除网球肘/108
艾灸温养膝关节,不做“蹒跚族”/111
腱鞘炎伤不起,温和灸来调理/116
腰椎间盘突出有妙招,综合疗法来/120
艾灸温经散寒祛风湿,擒拿危害健康的“手”/126
六大脏腑常见病,艾灸帮忙“大扫除”/130
乙肝有要诀,病同治不同/130
打好艾灸“保胃战”,缠绵胃痛不再犯/135
患上结肠炎,还是元阳这个根/139
外痔不可怕,灸灸停停解决“难言之隐”/144
战胜胸膜炎,关键是补气排浊/147
艾灸扫清肾结石,还你健康新生活/152
三大神经常见病,升阳通络宁心神/155
调理元阳,治好失眠睡得香/155
艾灸百会、神庭,搞定更年期眩晕/159
针刺加艾灸,三叉神经痛不是难题/163

Part 4
携“艾”同行,健康全家
用“艾”护航,让孩子平平安安/168
孩子肠胃不好,艾灸加捏脊促进肠胃动力/168
孩子老咳嗽,艾灸8穴位提高抵抗力/171
孩子积食不消化,艾灸、针灸结合用/175
三法一起上,小儿手足口病/179
补肾调纯阳,赶走孩子遗尿/183
对症施灸,小儿发热事半功倍/186
调节肺腑,灸走孩

  编辑
  1、本书由中国艾灸疗法推广、单氏艾灸创始人单桂敏创作而成,结合多宗案例已使上亿人受益。使艾灸成为健康有效、简单易行、无副作用的家庭健康医生。
  2、呈现27种针对男女老少四大群体易患病症的艾灸法、11种养生艾灸调理法、23种临床各科常见病症的综合艾灸疗法、2套单氏经络,全面、有效的单氏艾灸秘诀,都在这一本书里。
  3、图文并茂,新增多个案例及更为细致的作图解,附赠艾灸百宝箱,使艾灸作更简易准确。

  媒体评论



  现代人为何亚健康?缺少精、气、神
  现代都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老年病”“富贵病”在年轻人身上也屡见不鲜,如偏头痛、失眠等各种疾病也成为影响白领生活的主流疾病。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现代人的通病——亚健康,用中医的理论来讲,就是缺乏精、气、神。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传统医学和养生为了阐述精、气、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往往把它与自然界万物赖以生存的一些基本物质共同比喻为“三宝”。
  精、气、神三者虽各有不同之处,但实际上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精则有神,所以“养”精可以全神,就如我们常说的“养精蓄锐”。精又为气之母,人无气则死。精、气、神三位一体,不可分离,存则俱存,亡则俱亡。
  先说说“精”。管仲认为,万事万物均由“精”构成,“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藏于胸中,谓之圣人”。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构成人体五脏六腑、筋骨皮毛等一切组织器官与营养的基本物质,在生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消耗,又不断得到补充和滋生,从而维持人体的生命。如果把人看作一棵大树,“精”就是深埋在土地里的树根。人的身体强壮不强壮,生长发育正常不正常,能不能繁衍下一代,都与“精”有很大的关系。
  “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主要来源于父母,《黄帝内经》中称“人始生,先成精”,指的就是这种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又称“脏腑之精”,来源于后天五谷饮食的滋养,通过肺的呼吸调节,脾胃的消化吸收,将营养物质转化到人体的各个脏腑而构成。“先天之精”要依靠“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后天之精”则必须依赖“先天之精”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比如早产儿先天之精不足,容易患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天不足”。
  “气”指人体组织的活动能力,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经脉之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切生命现象均被视为“气”活动的结果。我们还用大树来打比方,“气”就像是树干,起到输送营养、运行气血、抵御外邪的作用。所谓“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正强调了“气”和“精”同属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要素。中国养生理论十分强调“养气”“补气”和气功锻炼,以便让后天之气充盈、顺畅地流动。
  “神”的含义即精神、意识、知觉,它是生命状态的反映。我们常说一个人“神采飞扬”,这就是“神”的表现之一。“神”就像树木的枝叶,枝叶茂盛、郁郁葱葱的树才健康。“神”的生成主要以先天之精为基础,以后天的精气为补养培育而成。所以《黄帝内经》中讲,“得神者昌,失神者死”,在我国的传统养生中,强调“形神兼养、养神为先”。
  人有了精、气、神,才能像参天大树那样茁壮。那么怎样才能有充沛的精、气、神呢?方法有很多。比如要适时而作,适时而食等,也就是说,作息要有规律,饮食要健康、营养。可是现代人常常做不到这些。有些正在长身体的孩子,熬夜复习功课,休息不好,精气得不到补充,怎么会有精力进行第二天的学习?很多年轻人白天上班总坐着,晚上回家还是坐着看电视、玩手机,缺少适当的运动,气怎么能在身体里正常地运行?精气今天瘀这儿,明天堵那儿,疾病当然要找上门来。
  安神定志,远离神经衰弱
  症状:神经衰弱
  方法: 内关、神门、百会三穴






《古韵中医:艾灸疗法的传承与现代应用》 序言 在中医药的浩瀚星河中,艾灸以其独特的温通、散寒、止痛、调理之效,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悄然渗透,温润全身,为无数病痛者带来舒缓与康复。本书《古韵中医:艾灸疗法的传承与现代应用》旨在深入挖掘艾灸疗法的古老智慧,梳理其历史脉络,解析其科学机理,并着眼于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与广泛应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全面、系统、实用且富含文化底蕴的艾灸读物。 第一章:寻根溯源——艾灸的历史长河 艾灸,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疗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史记·扁鹊列传》中就有关于“艾火”的记载,标志着艾灸正式进入医学文献。从《黄帝内经》对艾灸的详细论述,到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艾灸的理论与技术,艾灸始终在中医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章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一同探寻艾灸的起源与演变。我们将回顾原始社会先民们利用艾草的经验性治疗,了解早期医学典籍中关于艾灸的零星记载,重点解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中关于艾灸的理论基础、适应症和禁忌症。我们将深入探讨历代名医如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如何将艾灸技艺发扬光大,他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和医案将为我们提供生动的例证。同时,本章也将关注艾灸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发展,例如其在古代宫廷、民间广泛应用的场景,以及其在历代战争、瘟疫中的作用。通过对历史的梳理,读者将深刻理解艾灸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其作为一种传统疗法的生命力。 第二章:精髓探析——艾灸的理论基石 艾灸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得益于其背后深刻而精妙的医学理论。本章将系统地阐述艾灸的理论基础,帮助读者理解其“为何有效”的根本原因。 “气”与“血”的和谐之道: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内“气”的运行是否顺畅,“血”的濡养是否充足。艾灸通过其温热的刺激,能够温通经络,推动气血运行,驱散寒邪,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本章将详细阐释艾灸如何通过“温”和“通”的作用,调和气血,促进身体内部的动态平衡。 经络学说与艾灸的连接: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联系脏腑与体表、组织器官的通路。《黄帝内经》中“经络不通,内治难求”,形象地说明了经络通畅的重要性。艾灸的施术部位通常选在特定的穴位上,而这些穴位正是经络的关键节点。本章将详细介绍经络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阐述艾灸穴位选择的原则,以及不同穴位在艾灸疗法中的特定作用。我们将结合经络图,让读者直观地了解艾灸如何通过刺激穴位,疏通全身的经络,达到治病的目的。 脏腑调理与整体观念: 艾灸并非仅作用于局部,更重要的是其对全身脏腑功能的调理作用。通过特定穴位的艾灸,可以间接影响相关脏腑的气血,纠正脏腑失调,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本章将深入探讨艾灸与中医脏腑学说的关系,解析艾灸如何通过“远道取穴”、“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等原则,实现对肝、心、脾、肺、肾等脏腑的调理。 阴阳平衡的智慧: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是阴阳平衡的结果。寒邪侵袭、阳气不足是导致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艾灸的温热特性,能够温补阳气,驱散阴寒,从而帮助身体恢复阴阳平衡。本章将从阴阳学说的角度,阐释艾灸如何帮助人体“阳气足则百病不生”,从而提升人体的自愈能力。 第三章:物尽其用——艾草的奥秘与艾灸器具 艾草,作为艾灸疗法的核心载体,其独特的药理活性是艾灸疗效的关键。而合适的艾灸器具,则能更有效地发挥艾草的功效,并提高施灸的便利性与安全性。 艾草的药用价值: 本章将聚焦于艾草本身,深入剖析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我们将探讨艾草的性味归经,了解其“温、辛、苦、无毒”的特点,以及其“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痛、回阳救逆”的功效。我们还将介绍不同品种的艾草(如蕲艾、浙艾等)在质量和功效上的差异,以及如何辨别优质艾草。 艾灸器具的多样性与选择: 从古至今,艾灸器具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创新。本章将介绍各种常见的艾灸器具,包括但不限于: 直接灸: 这种古老的灸法,将艾炷直接置于皮肤上施灸,操作简便,但需要注意防止烫伤。 间接灸: 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通过隔绝物介导艾灸的温热,能更好地控制温度,减少刺激。 艾条灸: 将艾绒卷制成条状,配合艾灸盒、艾灸罐等器具使用,是现代最普遍的艾灸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火力温和的优点。 温灸仪: 各种便携式、多孔位的温灸仪,适用于家庭日常保健和特定部位的艾灸。 雷火灸: 一种药力强劲的艾灸方法,适用于顽固性疾病的治疗。 本章将详细介绍每种器具的特点、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以及选购建议,帮助读者根据自身需求和病情选择最合适的艾灸器具。 第四章:技法精研——艾灸的操作要领与注意事项 精湛的艾灸技法是确保疗效和安全的关键。本章将详细阐述艾灸的操作要领,并强调其重要的注意事项。 艾灸前的准备: 包括选择合适的艾灸时间、地点,保持心情舒畅,准备好施灸所需的器具和材料,以及对施灸部位的清洁等。 艾灸的基本手法: 温和灸: 艾条悬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一定距离,进行熏烤。 雀啄灸: 艾条一上一下,如同鸟雀啄食,点触穴位。 回旋灸: 艾条围绕穴位进行环形移动。 逄逄跳灸: 艾条在穴位上往复跳跃式灸。 我们将图文并茂地展示这些基本手法的操作过程,并讲解其适用于哪些情况。 穴位选择的原则: 介绍选穴的基本原则,包括病症的定位选穴、经络循行选穴、阿是穴(病变局部)选穴以及根据辨证论治原则的配穴方法。 施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火力控制: 讲解如何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病情调整火力大小,避免烫伤。 施灸时间: 阐述不同穴位、不同病症的适宜施灸时间,以及单次施灸的总时长。 施灸频率: 解释艾灸的疗程安排,以及多久进行一次艾灸。 体位与保暖: 强调施灸时的舒适体位和施灸后的保暖措施。 观察反应: 引导读者学会观察艾灸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如温热感、舒适感、局部潮红等,并判断是否正常。 艾灸的禁忌症与不良反应: 详细列出艾灸的绝对禁忌症(如高热、咯血、严重皮肤病、孕妇的特定部位等)和相对禁忌症,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烫伤、起泡、皮肤过敏等)的处理方法。强调安全性是艾灸实践的首要原则。 第五章:临床应用——艾灸治疗常见病症 本章是本书的实践核心,将系统介绍艾灸在治疗和调理各类常见病症中的应用。我们将以辨证论治为指导,结合具体穴位和施灸方法,提供切实可行的艾灸方案。 疼痛类疾病: 颈椎病、肩周炎: 重点介绍大椎、风池、肩井、阿是穴等,采用温和灸、回旋灸。 腰腿痛(如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 推荐肾俞、大肠俞、环跳、承扶、阳陵泉等穴,结合温灸仪使用。 痛经: 选取关元、气海、八髎、三阴交等穴,采用隔姜灸或温和灸。 胃痛、腹痛: 重点在中脘、天枢、足三里,温和灸或艾条灸。 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咳嗽: 选取大椎、肺俞、定喘、合谷等,温和灸。 哮喘: 结合辨证,选肺俞、定喘、膻中等,重点艾灸,可配合雷火灸。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胃溃疡: 胃俞、梁丘、足三里,温和灸。 腹泻、便秘: 天枢、大横、支沟,回旋灸。 妇科常见病: 月经不调: 关元、气海、三阴交、血海。 盆腔炎: 关元、子宫、归来、八髎。 免疫力低下与亚健康调理: 体虚乏力: 选取足三里、气海、关元、百会。 失眠、多梦: 选取神门、内关、安眠穴、百会。 其他常见病症: 如关节炎、面瘫、水肿等。 对于每种病症,本章都将详细说明: 病症简述与中医辨证要点。 推荐的主穴与配穴。 艾灸的施灸方法(如艾条灸、温灸盒、隔物灸等)。 建议的施灸时间和频率。 注意事项与生活建议。 我们将力求将复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读者能够真正掌握艾灸在解决日常健康问题中的应用。 第六章:养生保健——艾灸的日常保健与预防作用 艾灸不仅是治疗疾病的手段,更是重要的养生保健方法。本章将重点介绍如何利用艾灸达到日常保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治未病”的艾灸智慧: 强调中医“上工治未病”的思想,艾灸如何通过温补阳气、调畅气血,提高身体的整体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季艾灸养生法: 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生理变化,介绍相应的艾灸保健方案。例如,春季养肝,夏季温补,秋季润肺,冬季补肾。 艾灸与年龄段养生: 儿童保健: 介绍艾灸在增强儿童免疫力、调理脾胃、缓解感冒症状等方面的应用,如艾灸“三伏天”穴位。 中老年保健: 重点关注艾灸在延缓衰老、改善体寒、缓解腰膝酸软、增强骨骼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女性养生: 强调艾灸在调经养颜、改善体寒、助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艾灸与特定生活方式的结合: 办公室人群: 艾灸如何缓解久坐带来的颈肩腰背疼痛,改善疲劳。 运动爱好者: 艾灸如何帮助运动损伤的恢复,以及预防运动疲劳。 日常艾灸保健穴位: 重点推荐足三里、气海、关元、神阙、涌泉等具有普遍保健作用的穴位,并提供简便易行的艾灸方法。 第七章:传承创新——艾灸的现代发展与未来展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艾灸疗法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本章将探讨艾灸的现代研究进展,以及其在未来医学领域的发展潜力。 科学研究的佐证: 介绍国内外对艾灸的科学研究,如对艾灸温热效应、生物电效应、药理作用等的探索,以及其在镇痛、抗炎、免疫调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探讨艾灸如何与针灸、推拿、药物治疗等现代医学手段相结合,形成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艾灸技术的现代化: 介绍智能温控艾灸仪、可视化艾灸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提升艾灸的精准性和便捷性。 艾灸的国际化推广: 关注艾灸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应用,以及其作为一种绿色、自然的疗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未来展望: 展望艾灸在疾病预防、健康管理、慢病康复等领域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其在构建健康中国中的独特价值。 结语 艾灸,这一古老的智慧,穿越千年,依然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它不仅是一种疗法,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古韵中医:艾灸疗法的传承与现代应用》希望能够成为您探索艾灸世界的向导,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掌握并运用艾灸,从而拥有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愿艾灸的温热,能触动您的身体,温润您的心灵,点亮您生命的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那种留白的处理方式,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内页的纸张质量也非常好,印刷清晰,字迹工整,阅读起来非常舒服,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很累。尤其是那些图文排版,看得出编辑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比如说,一些关键穴位的图示,标注得非常准确,线条流畅,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找到位置。而且,书中的章节划分逻辑性很强,从基础理论到具体操作,层层递进,让人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整体来看,这本书在实体呈现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绝对是值得收藏的一本工具书。它不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都觉得赏心悦目。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可以说是超乎想象的强大。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理论书那样,讲了一堆大道理却不知道该如何落地。这本书的后半部分,简直就是一本操作手册,非常具体地针对各种常见病症给出了详细的施灸方案。比如,针对现代人普遍的颈椎问题,它不仅告诉你应该灸哪个穴位,还细致到了艾绒的用量、温和灸和隔姜灸的区别应用,甚至连灸后如何调理身体都考虑进去了。我按照书里说的尝试了针对某一个日常小毛病的艾灸方法,效果立竿见影,那种亲身实践带来的信心是看再多文字都比不上的。对于那些想把艾灸真正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随身携带的私人导师,随时可以查阅,随时可以上手操作,极大地降低了学习和实践的门槛。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书的感受,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结构严谨的知识殿堂。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专业,但绝不晦涩难懂,他总能用一种非常清晰、有条理的方式来阐述复杂的原理。我特别欣赏它在理论深度上的挖掘,很多过去我模糊不清的概念,在这本书里得到了非常详尽的解释,比如关于“得气”的各种微妙感受,以及不同体质的人应该如何调整艾灸的火力和时间,这些细节的阐述简直是醍醐灌顶。书中引用的案例和数据也显得很有说服力,让理论学习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有了实际的参照物。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对艾灸这门传统技艺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不再是停留在“熏一熏、灸一灸”的表面功夫了。这种由内而外的知识提升,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动力。

评分

如果说有什么让我感到惊喜的,那就是这本书在传统与现代医学视角之间的平衡做得极其到位。它并没有完全沉溺于传统中医的神秘色彩,而是努力地去寻找传统疗法与现代人体科学之间的结合点。书中对于某些穴位在现代解剖学上的位置描述,或者对艾灸后身体反应的解释,都带有一定的科学理性探讨,这使得原本可能被一些人视为“玄学”的艾灸,变得更加可信和可接受。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大大增强,不再是单纯的经验之谈。它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桥梁,让那些习惯于循证医学思维的读者,也能放下戒心,去接纳和尝试这种古老智慧的价值。这种跨界的融合,是这本书非常高明的地方。

评分

老实说,我阅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是“豁然开朗”。过去我对艾灸的认识是碎片化的,零散地听闻过一些偏方或者一些简单的灸法,但总觉得缺少一个总纲。这本书就像是一张精细的地图,把所有的经络、穴位、病理、操作步骤都清晰地串联了起来。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你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仅仅记住“怎么”做。这种系统性的梳理,彻底改变了我对艾灸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让原本散乱的知识点瞬间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可以指导长期实践的框架。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地跟风尝试,而是真正掌握了一种可以长期依傍的养生技能,这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踏实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