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枢

道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道家
  • 道教
  • 修身养性
  • 哲学
  • 中国哲学
  • 内丹
  • 养生
  • 玄学
  • 古代典籍
  • 道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地震出版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0732
商品编码:17574349205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道枢”一词,出自《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意谓超出是非对立的观念,才能掌握“道”的枢要。《道枢》辑录诸家养生方术之精要,附以曾慥本人的著述评议,以其号“至游子”标识。各篇名均取自原作篇名或文意,并在篇名下加四言韵语以提示要旨或传授源流。《道枢》一书对道教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

《道枢》是一部广集精要之类书。末、初道教学者编撰。“道枢”一词,出于《·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曾慥取之以名书,含有道术精要之义。全书42卷,共108篇。《道枢》分篇辑录诸家之说,或采撷诸家炼养要语,附以评论,联缀成篇。其篇名多取自原作书。每篇题下,均用四言四句提示该篇要点及传授原委。此书内容包括、、存思、守一、服气、导引、咽纳、存神、炼精、内观、胎息、摄养等,为研究道教修炼特别是内丹术的重要著作。后被收入《》和《》。

作者简介

曾慥,字端伯,号至游子,宋代晋江人,生卒年不详,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曾公亮裔孫,两宋之际道学者。曾任仓部员外郎、户部员外郎、太府正卿、尚书郎等职。著作颇丰,有《类说》、《乐府雅词》、《宋百家诗选》、《通鉴补遗》等流传于世。

目录

道枢卷之一 1 …………………………………………………………

玄轴篇 1 …………………………………………………………

五化篇 5 …………………………………………………………

道枢卷之二 9 …………………………………………………………

坐忘篇上 9 ………………………………………………………

坐忘篇中 11 ……………………………………………………

坐忘篇下 12 ……………………………………………………

道枢卷之三 14 ………………………………………………………

集要篇 14 ………………………………………………………

碎金篇 15 ………………………………………………………

容成篇 16 ………………………………………………………

阴符篇 18 ………………………………………………………

道枢卷之四 23 ………………………………………………………

西升篇 23 ………………………………………………………

内德篇 24 ………………………………………………………

玄网篇 25 ………………………………………………………

玉芝篇 27 ………………………………………………………

道枢卷之五 38 ………………………………………………………

周天篇 38 ………………………………………………………

黄帝问篇 39 ……………………………………………………

轩辕问篇 40 ……………………………………………………

百问篇 42 ………………………………………………………

道枢卷之六 54 ………………………………………………………

虚白问篇 54 ……………………………………………………

真诰篇 57 ………………………………………………………

道枢卷之七 62 ………………………………………………………

黄庭篇 62 ………………………………………………………

太极篇 69 ………………………………………………………

火候篇 70 ………………………………………………………

水火篇 70 ………………………………………………………

坎离篇 71 ………………………………………………………

甲庚篇 72 ………………………………………………………

道枢卷之八 75 ………………………………………………………

昆仑篇 75 ………………………………………………………

服气篇 76 ………………………………………………………

服雾篇 77 ………………………………………………………

内景篇 77 ………………………………………………………

外景篇 82 ………………………………………………………

道枢卷之九 86 ………………………………………………………

神景篇 86 ………………………………………………………

颐生篇 87 ………………………………………………………

平都篇 89 ………………………………………………………

炼精篇 94 ………………………………………………………

纯阳篇 94 ………………………………………………………

道枢卷之十 96 ………………………………………………………

华阳篇 96 ………………………………………………………

观天篇 100 ………………………………………………………

观空篇 101 ………………………………………………………

太清篇 102 ………………………………………………………

金丹篇 102 ………………………………………………………

道枢卷之十一 104 ……………………………………………………

泥金篇 104 ………………………………………………………

金碧篇 109 ………………………………………………………

道枢卷之十二 114 ……………………………………………………

还金篇 114 ………………………………………………………

还元上篇 114 ……………………………………………………

还元下篇 116 ……………………………………………………

玉壶篇 117 ………………………………………………………

大丹篇 118 ………………………………………………………

道枢卷之十三 123 ……………………………………………………

指玄篇 123 ………………………………………………………

归根篇 125 ………………………………………………………

鸿蒙篇 126 ………………………………………………………

呼吸篇 128 ………………………………………………………

枕中篇 129 ………………………………………………………

内想篇 130 ………………………………………………………

道枢卷之十四 131 ……………………………………………………

心镜篇 131 ………………………………………………………

胎息篇 135 ………………………………………………………

道枢卷之十五 139 ……………………………………………………

圣胎篇 139 ………………………………………………………

元气篇 143 ………………………………………………………

血脉篇 143 ………………………………………………………

调气篇 145 ………………………………………………………

道枢卷之十六 147 ……………………………………………………

灵源篇 147 ………………………………………………………

中源篇 148 ………………………………………………………

中黄篇 149 ………………………………………………………

道枢卷之十七 156 ……………………………………………………

运火篇 156 ………………………………………………………

混元篇 157 ………………………………………………………

道枢卷之十八 164 ……………………………………………………

契真篇 164 ………………………………………………………

修真篇 168 ………………………………………………………

悟真篇 169 ………………………………………………………

道枢卷之十九 173 ……………………………………………………

洞真篇 173 ………………………………………………………

崇真篇 175 ………………………………………………………

返真篇 175 ………………………………………………………

修真指玄篇 178 …………………………………………………

道枢卷之二十 186 ……………………………………………………

真一内丹篇 186 …………………………………………………

还丹参同篇 187 …………………………………………………

金丹明镜篇 189 …………………………………………………

道枢卷之二十一 193 …………………………………………………

大还金丹篇 193 …………………………………………………

金书玉鉴篇 194 …………………………………………………

修真要诀篇 198 …………………………………………………

道枢卷之二十二 201 …………………………………………………

修炼金丹篇 201 …………………………………………………

金液还丹内篇 204 ………………………………………………

道枢卷之二十三 207 …………………………………………………

金丹泥金篇 207 …………………………………………………

金玄八素篇 211 …………………………………………………

道枢卷之二十四 216 …………………………………………………

金碧龙虎篇 216 …………………………………………………

九转金丹篇 217 …………………………………………………

道枢卷之二十五 227 …………………………………………………

肘后三成篇 227 …………………………………………………

准易系辞篇 233 …………………………………………………

道枢卷之二十六 241 …………………………………………………

日月玄枢篇 241 …………………………………………………

九真玉书篇 244 …………………………………………………

道枢卷之二十七 249 …………………………………………………

金液龙虎篇 249 …………………………………………………

太白还丹篇 251 …………………………………………………

道枢卷之二十八 257 …………………………………………………

太清养生上篇 257 ………………………………………………

太清养生下篇 264 ………………………………………………

道枢卷之二十九 273 …………………………………………………

上清金碧篇 273 …………………………………………………

金虎铅汞篇 275 …………………………………………………

道枢卷之三十 285 ……………………………………………………

铅汞五行篇 285 …………………………………………………

真一篇 286 ………………………………………………………

正一篇 288 ………………………………………………………

二关篇 289 ………………………………………………………

三元篇 289 ………………………………………………………

三住篇 291 ………………………………………………………

四神篇 292 ………………………………………………………

五戒篇 293 ………………………………………………………

五行篇 294 ………………………………………………………

七神篇 295 ………………………………………………………

道枢卷之三十一 296 …………………………………………………

七返篇 296 ………………………………………………………

八琼篇 297 ………………………………………………………

九仙篇 298 ………………………………………………………

道枢卷之三十二 305 …………………………………………………

参同契上篇 305 …………………………………………………

道枢卷之三十三 326 …………………………………………………

参同契中篇 326 …………………………………………………

道枢卷之三十四 334 …………………………………………………

参同契下篇 334 …………………………………………………

道枢卷之三十五 350 …………………………………………………

众妙篇 350 ………………………………………………………

道枢卷之三十六 370 …………………………………………………

大还丹篇 370 ……………………………………………………

道枢卷之三十七 376 …………………………………………………

入药镜上篇 376 …………………………………………………

入药镜中篇 383 …………………………………………………

道枢卷之三十八 386 …………………………………………………

会真篇 386 ………………………………………………………

道枢卷之三十九 405 …………………………………………………

传道上篇 405 ……………………………………………………

道枢卷之四十 414 ……………………………………………………

传道中篇 414 ……………………………………………………

道枢卷之四十一 425 …………………………………………………

传道下篇 425 ……………………………………………………

道枢卷之四十二 434 …………………………………………………

灵宝篇 434

精彩书摘

百问篇

修真之方,浩乎无涯。 正阳之言,司洞之车。

纯阳子 (吕洞宾也) 读丹经玄书,其旨渊深,惧后世莫测焉,于是以问于正阳子 (锺离云房) 曰:《清静经》言有动有静者,何谓也?

正阳子曰:动者,汞也,清而飞者也;静者,铅也,浊而不起者也,此无异故焉。 铅之飞,盖得火者也;汞之不起,盖遇铅者也。 动则有生灭,静则无所著焉。

纯阳子曰:洞庭紫府在于身,为何所乎?

正阳子曰:此精之海,清静之府,在于肝之内,其胆是也。

纯阳子曰:孰为泥丸? 其状何如也?

正阳子曰:此血之海也,其别九房。 房之状,方圆弥寸,其周九寸,其色白。 其中一房有血焉,其名曰血海。

纯阳子曰:丹有阴有阳,何色耶? 何居耶?

正阳子曰:丹之阴者,居于血之海,丹之阳者,居于脐之下,各有神气交会焉,此丹之元也。 阴丹之元者,血也。 其主血内魂魄,在于丹田,铅之银也;阳丹之元者,精也,其主精内心神,在于丹田,汞之龙也。

纯阳子曰:九炼者何以至于九欤?

正阳子曰:九炼者,九机也。 一年益其气,二年益其血,三年益其脉,四年益其肉,五年益其髓,六年益其筋,七年益其骨,八年益其发,九年益其形。

纯阳子曰:还丹何也?

正阳子曰:九年而成者也。 其目点漆,其肤凝脂,其骨化玉,其肠化筋。 白毫生于眉,金光周于身。 行轶六骥,洞视百步之外,口鼻常有清香之味。

纯阳子曰:何以谓之铅与汞乎?

正阳子曰:铅也者,生于肾之左,其外玄,其内白,木之正气也。

其居北方 (子位也) ,阴中之阳也,于是又有二焉:铅精之得火者也,脑中之精血者也。 汞也者,生于肾之右,其外青,其内赤,金之正气也。 其居南方 (午位也) ,阳中之阴也,于是又有四焉:琉璃玉者也,

水至于中宫者也,津结砂者也,胆之液气者也。

纯阳子曰:何以造化而能成丹乎?

正阳子曰:必也取水于山之巅,取火于海之底,扳汞于重楼,采铅于九天。 汞入则铅住而归,凝于中宫,其状鸡子,其色朱橘,其名圣胎,于是玄白判而为造化者也。

纯阳子曰:进火周天,或抽或添,其用之也,有年有月,有日有时,何也?

正阳子曰:年也,月也,日也,时也,其属乎水,则皆系之阴者也,能克火焉。 于是又有仲春、仲秋之月,七日、八日,二旬有二日,有三日,与夫既望、既晦,皆不可以行功矣。 三彭守乎灵府,则其功

难成,须用法行持可也。

纯阳子曰:火在吾身,何物为之乎?

正阳子曰:愚者以心为火。 夫心之内有神焉,谓之天地之炉,阴阳之鼎,盖在心之下者也。 夫以心为火,则火反居其上,其何以烹欤? 非既济之道也。 火当从下发,如蒸釜焉。 故火者,下元真一之气,既极而成火,起于脐之下者也。 水者出于脑者也。

纯阳子曰:何谓之炉?

正阳子曰:其在吾身者也。 夫大冶之为冶也,外有炉以载火,然后炉之中可以置熔矣。 熔内有药,其上加覆焉。 吾之炉岂异是哉!

纯阳子曰:敢问冶之门与其状,可得闻乎?

正阳子曰:紫烟非世之火也。 紫烟者,气也。 三素升降乎内外,鼻之息绵绵不失,而后炼之成紫烟焉。

纯阳子曰:蛇有四,鼠有二,何物欤?

正阳子曰:四者,四时也;二者,日月也。 妙哉,其难言者乎!

纯阳子曰:洞房之宫居何所欤?

正阳子曰:其在乎眉之间,其入二寸属乎泥丸之前,状如玉山,内有白元之神居于紫极。

纯阳子曰:明堂则何如?

正阳子曰:其在洞房之前,入于眉者弥寸,内有中元之神居焉。

纯阳子曰:太上有存三守一之道,何谓欤?

正阳子曰:一物而三体者欤! 水也,火也,土也。 其聚也,是为心,为肾,为脾;其变也,是为气,为血,为精。 气也,血也,精也,其化为神。 方其在身,故乃赤、黄、玄之鼎也,斯中宫者也。

纯阳子曰:人之生死,何其循环之无端欤?

正阳子曰:此无异故焉,不见乎性者也,故有委心以生贪,贪生著,著生烦恼,以苦其心。 心乱则神烦,神烦则欲盛,欲盛则疾且死矣。

纯阳子曰:性何谓欤?

正阳子曰:其在太虚耶,是难言者也。 形气之去来者,其性也。

纯阳子曰:神何谓欤?

正阳子曰:上玄之宫,太一真气者也。 其数三万六千,随其所生而变焉,故在气变神,在神变气,气在则神存,神去则气散。 其散也,为云,为雾。 名之为形,出之为仙,入之为真,上结乎三元,下结乎万物,而有长养之道焉。 是以不散者其真耶,散者其死耶?

纯阳子曰:神气尽而死,气何以绝乎?

正阳子曰:形有六窍焉,其血亏疏,则神不精不正矣。 不精则津液滞矣,不正则邪气会矣,于是乎生关壅而死路辟矣。

纯阳子曰:金液琼浆何谓欤?

正阳子曰:琼浆者,目之泪也。 其余气流于上腭之右,是为金液也。

纯阳子曰:神水何谓也?

正阳子曰:心中之血也,其余气流于舌之左者也。

纯阳子曰:然则华池何谓欤?

正阳子曰:肾中之水也,其余气流于舌之右者也。

纯阳子曰:黄芽何谓欤?

正阳子曰:其生于脑之中,其居于中宫,是为脑之涎,脾之液,液之余气流于上唇者也。

纯阳子曰:青龙何谓欤?

正阳子曰:肝也,木也。 中有神水出入,在于脊腠之左,而内出于目者也。

纯阳子曰:白虎何谓欤?

正阳子曰:肺也,金也。 中有神水出入,在于脊腠之右,而内出于鼻者也。

纯阳子曰:朱雀何谓欤?

正阳子曰:心也,火也。 其位南方,其干丙丁,中有神水,由腹之右通于舌之下者也。

纯阳子曰:玄武何谓欤?

正阳子曰:肾也,水也。 其位北方,其干壬癸,中有神气,由腹之左而通于耳者也。

纯阳子曰:勾陈何谓欤?

正阳子曰:脾也,土也。 其干戊己,中有神气,由肾之中夹脊之上通于腠理而入于脑者也。

纯阳子曰:黄婆何谓欤?

正阳子曰:脾土也,故称黄焉,盖脾之气也。

纯阳子曰:金翁何谓欤?

正阳子曰:肺金也,故称金焉,盖肺之气也。

纯阳子曰:姹女、婴儿何谓欤?

正阳子曰:姹女者,心之涎也;婴儿者,肾之水也。

纯阳子曰:嘘也,呵也,吸也,呼也,嘻也,呬也,吹也,叫也,其气之出属何藏乎?

正阳子曰:鼻之气属乎肺者也,故曰吸;口之气属乎肝者也,故曰吹。 至夫呬者属乎肺,吹者属乎肾,呼者属乎脾,呵者属乎心,嘻者属乎三焦,叫者、嘘者属乎膀胱。

纯阳子曰:内、外八卦何谓欤?

正阳子曰:肝,震也;心,离也;肺,兑也;肾,坎也;大腹,乾也;胆,巽也;小腹,坤也;膀胱,艮也。 此其内者也。 目,离也;舌,震也;口,兑也;耳,坎也;颈,乾也;趾,坤也;腹,巽也;手,艮也。 此其外者也。

纯阳子曰:天仓何谓欤?

正阳子曰:其名有三,曰食堂,曰咽门,曰地户,吾之口也。

纯阳子曰:铁牛何谓也?

正阳子曰:青龙者也。

纯阳子曰:重楼何谓欤?

正阳子曰:玉楼者也,人之食噪也欤。

纯阳子曰:恍惚之中有物,杳冥之中有精,何谓欤?

正阳子曰:夫所谓物者,气中之水也。 其水无形,盖自冬至则阴至于天,积气而生者也。 是乃太极而生阴,其名有三:曰真水,曰铅,曰虎之魄。 其形白而性金,故曰日之金乌,石之玉,水之金,脑之血,总曰血海,居于脑者也。 夫所谓精者,水中之气也。 其气无形,盖自夏至则阴至于地,积阴而生者也。 是乃太极而生阳,其名有三:曰真火,曰汞,曰龙之魂。 其形赤,其性火,故曰月中之玉兔。水之砂,在人为筋、为骨,为物之刚者也。

纯阳子曰:乌、兔何也?

正扬子曰:金乌者,心中之水,水中之真气也;玉兔者,肾中之气,气中之真水也。

纯阳子曰:五岳六曹,四渎五湖,九江三台风雨,何以辨乎?

正阳子曰:左脸者,岱山也;颡者,衡山也;右脸者,华山也;颊者,常山也;鼻者,嵩山也。 五脏,五湖也;六府,六曹也;三焦者,三台也。 大肠九曲者,九江也。 精者,江也;溲者,河也;血者,淮也;津者,济也,亦曰四海也。 汗者,雨也;气者,风也。

纯阳子曰:一身犹一国也。 孰为君臣欤?

正阳子曰:心者,王也;气者,相也;脾者,大夫也;肺者,尚书也;肾者,烈女也;肝者,户部也;胆者,礼部也;胃者,兵部也;膀胱者,刑部也;精海者,工部也。

纯阳子曰:龙,何物也?

正阳子曰:元气生于二肾之左右,杳冥之府也。 元海也,大小如环,其气出入如红缕,神之父也,阳之根蒂也,阴阳之源也。

纯阳子曰:虎,何物也?

正阳子曰:阴之血也,液也,变而为之者也。 其生于离,窃五谷之真气,至于心而化焉。 流于肾之宫而精气成矣,是谓朱汞也。 火龙在坎也,命之根也,神之母也。

纯阳子曰:铅者,静也,性也,性果何所生乎?

正阳子曰:五谷之真气为心所窃,化而为血,于是血复化为液,液复化为真气,凝而为神,此性也。

纯阳子曰:汞者,动也,命也,何谓也?

正阳子曰:命者,居于二肾之中,元海之内,所出真元之气,于是其中有真水焉。 本生于心,流于肾,化而为精。 精者莫亲于斯二者也,故灵源流之,元气不止,则神不宁矣。

纯阳子曰:本立而道生,何谓本欤?

正阳子曰:神也,气也,精也,髓也,涕也,唾也,津也,血也,汗也,泪也,斯其为本欤! 本之不立,如木之蠹,条干槁矣。 故吾身流转则体润矣,是谓神水者也。

前言/序言



《丹道初玄:九转金身与元神炼虚》 引言 浩渺天地,万物有灵,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在无尽的演化洪流中,总有一些生命,不甘于凡俗的桎梏,渴望触碰那隐藏在星辰大海与体内乾坤深处的奥秘。他们追寻的,是生命的极致升华,是意识的无限扩展,是与宇宙本源同频共振的宏伟蓝图。《丹道初玄:九转金身与元神炼虚》便是一部承载着这样宏大追求的古老文献,它并非直接传授某一种具体的修行法门,而是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勾勒出一条通往“道”之门径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导,尤其侧重于“九转金身”这一肉身修炼的顶点,以及“元神炼虚”这一精神升华的巅峰。此书深入浅出,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阐述,又不乏细致入微的实践指引,是无数求道者梦寐以求的宝贵财富。 第一章:道之源流与修炼基础 万事万物,皆由“道”而生。本书开篇,并非直接切入修炼技巧,而是首先回溯“道”的本源,探究宇宙生成、万物演化的根本法则。作者以古老的哲学思想为基石,阐述了“道”的无形无相、无始无终的特质,以及其在中医学、炼丹术、内观冥想等诸多东方古老学问中的体现。 “道”的哲学辩证:文章从《道德经》等经典出发,阐述了“道”作为宇宙根本规律的内涵,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成论,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之道。这为读者建立起一个宏大的宇宙观,理解修炼并非是违背自然,而是顺应自然,达到一种更高的和谐状态。 精气神三宝的统一:本书强调,人身乃是小宇宙,内蕴精、气、神三宝。精是物质基础,气是生命能量,神是意识形态。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修炼的核心要素。详细阐述了精、气、神各自的物质形态、能量属性以及精神表现,并指出它们在不同生命阶段和健康状态下的变化规律。 修炼的起点:感应与调整:任何修炼的起点,都是对自身内在状态的感应。本书指导读者如何通过内观、冥想等方法,体察自己身体的微弱信号,感知气血的流动,辨识情绪的起伏。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习如何通过呼吸调整、意念引导,实现对自身能量的初步控制与梳理,为后续更深入的修炼打下基础。 心性与根基的塑造:修炼不仅是身体和能量的修炼,更是心性的修炼。本书开宗明义地指出,浮躁、贪婪、嗔恨等负面情绪,是阻碍修炼进度的最大障碍。因此,在进行任何物质层面的修炼之前,必须强调心性的锤炼,培养“静”、“净”、“空”等品质。这包括通过日常的道德实践、自我反省,以及初步的静坐冥想,来净化心灵,稳固修炼根基。 第二章:九转金身——肉身极限的探索 “九转金身”,乃是修炼界对于肉身修炼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的一种称谓。它并非指简单的肌肉强健或外表的光鲜,而是指一种由内而外、贯穿筋骨血肉的全面蜕变,达到“脱胎换骨”、“金刚不坏”的超凡状态。本书对此境界的描绘,既有理论的升华,也有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的预警。 “金身”的内涵与目标:本书首先阐释了“金身”的真正含义,它意味着肉体的坚韧、通透、抗病、长生,乃至对外界物质侵袭的免疫。这是一种生命能量与物质载体高度统一的完美状态,能够承载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并抵御时间的侵蚀。 九转的阶段性蜕变:将“九转”理解为九个循序渐进的修炼阶段,每一转都意味着一次质的飞跃。每一转都可能涉及对身体特定部位、特定组织、特定能量通道的深度开发与强化。例如,从凡胎肉体到“铜筋铁骨”,再到“琉璃之躯”,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理与能量上的变化,需要不同的修炼方法与侧重点。 丹药与外物的辅助:本书对丹药在“九转金身”修炼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它并非鼓励盲目服食,而是强调丹药应与自身的修炼程度相契合,是辅助修行,而非代替修行。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别的丹药(如培元丹、固本丹、洗髓丹等)的成分、功效、服用时机与禁忌,以及如何通过炼制丹药来理解物质能量的转化。同时也探讨了药浴、辟谷等辅助手段的作用。 “九转”过程中的风险与应对:修炼之路非坦途。“九转金身”的修炼过程,尤其激烈。本书毫不避讳地揭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药毒侵蚀、能量失衡、筋骨错位、心火炽盛等。并针对这些风险,提供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辟谷排毒、静心调息、穴位按揉、药石配合等,以确保修炼者能够安全地突破瓶颈。 金身之上的“不坏”与“不灭”:在描绘了“九转金身”的极限后,本书进一步探讨了其超越物质层面的意义。这种“金身”状态,是精神力量得以稳定依附的坚实载体,是能量能够自由流动的完美通道。它为后续的“元神炼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肉体能够承受更高层次的精神冲击与能量波动。 第三章:元神炼虚——意识升华的奥秘 如果说“九转金身”是修炼的物质基石,那么“元神炼虚”便是修炼的意识飞跃。本书将“元神”视为人类最深层的意识载体,是思维、情感、记忆、智慧乃至超感知能力的聚合体。而“炼虚”,则是通过一系列精密的精神训练,将这团模糊而强大的能量,提炼、升华,最终达到“虚无生有”、“与道同体”的境界。 元神之本源与显化:本书追溯了“元神”在不同哲学体系中的定位,将其视为人类灵性存在的核心。它不仅是思考的工具,更是感知宇宙、与外界沟通的媒介。阐述了元神如何在修炼中从“沉睡”状态逐渐“显化”出来,显露出其更深层的感知能力与智慧。 炼虚的步骤与方法:本书细致地阐述了“炼虚”过程的各个环节。这包括: 定心观照:通过长时间的静坐冥想,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排除杂念,让意识回归纯净。 神念凝聚:学习如何将分散的意识力量,向内凝聚,形成强大的“神念”或“意念场”,这是一种可以作用于物质与能量的无形力量。 虚空感应:在高度入定的状态下,感知周围无形的能量场,与自然界的“道”产生共鸣,获取信息。 元神出窍与遨游:在严格的安全引导下,尝试让元神脱离肉体束缚,进行有限范围内的“出窍”或“神游”。这并非简单的魂游,而是意识能量的独立运行与探索。 思维的超越:通过对自身思维模式的深刻剖析,打破逻辑的局限,培养“直觉”、“灵感”等非线性思维能力。 炼虚的风险与禁忌:与“九转金身”一样,“元神炼虚”同样充满了挑战与潜在的危险。本书详细列举了可能遇到的问题,如: 心魔侵扰:在意识最脆弱的时刻,容易受到潜意识中负面情绪、恐惧记忆的攻击,形成“心魔”。 意识失控:若神念操纵不当,可能导致意识迷失,无法回归或产生严重的精神分裂。 外界干扰:一旦元神显化,更容易被外界不良信息或能量体所干扰,甚至侵蚀。 对身体的负荷:元神消耗过大,可能导致肉体虚弱,甚至损耗生命本源。 本书对此类风险提供了详细的防范措施,如“守丹田”、“固元神”、“筑心墙”、“请护法”等,强调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元神之“不朽”与“全知”的可能性:当“元神炼虚”达到极高境界时,它不再受肉体生死的限制,能够独立存在,并拥有超越时空的感知能力。本书探讨了这种“不朽”的可能性,以及“元神”在与宇宙“道”融合后,所可能获得的“全知”智慧。这已触及了生命存在的终极奥秘。 第四章:丹道合修——身神一体的至高境界 本书的精髓,在于将“九转金身”与“元神炼虚”这两条看似独立的修炼路径,巧妙地结合起来,阐述了“身神一体”的至高境界。这是一种将物质与精神、外功与内功、肉体与意识完全融合的修炼模式,最终实现“炼假成真,长生不死”的宏伟目标。 身神互为表里:本书强调,肉体与精神并非割裂,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强大的肉体能够承载更强大的精神,而强大的精神则能够反过来优化、强化肉体。在“丹道合修”中,金身的强大成为元神遨游探索的坚实港湾,而元神的清明则能引导身体能量的更精妙运转。 内丹与外丹的协同:本书对传统的“内丹”与“外丹”进行了辨析与融合。外丹(即炼制的丹药)用于强健肉体、补充精气,而内丹(通过修炼内炼出的生命能量)则是精气神三宝高度浓缩与转化的精华。在丹道合修中,两者并非相互取代,而是相互促进。外丹为内丹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内丹的成就则能反过来提升外丹的药效与适应性。 炼虚化神与炼神还虚:本书详细阐述了“炼虚化神”和“炼神还虚”这两个关键过程。 炼虚化神:是指将已经炼到“虚”的元神,进一步进行提炼与升华,使其能够更有效地与宇宙能量场沟通,获取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更具实效的“神识”或“灵能”。 炼神还虚:则是指在达到一定程度的“神识”境界后,能够将自身的“神”与宇宙的“道”完全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这是一种“无我”的境界,但同时也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境界,最终达到“炼神还虚,无所不容”的至高境界。 长生不死与轮回解脱:本书最终将“丹道合修”的目标指向了“长生不死”和“轮回解脱”。“长生不死”并非指肉体的永恒存在,而是指生命本质的升华,摆脱物质形态的局限。“轮回解脱”则是一种意识层面的觉醒,不再受生死轮回的束缚,达到永恒的自由与解脱。 结语 《丹道初玄:九转金身与元神炼虚》,以其深邃的理论、严谨的逻辑、宏大的视野,为无数求道者描绘了一条通往生命极致的清晰路径。它并非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一部需要持之以恒、潜心钻研的经典。本书所阐述的,是关于人体奥秘、能量转化、意识升华的普遍法则,是人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对自身存在与宇宙本质不断探索的智慧结晶。阅读此书,如同推开了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引领读者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直至触碰到那永恒的真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刚拿到《铁血与丝线》这本书时,我还有点担心它会是一本流于表面的权谋小说,但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了。这部作品的精彩之处,恰恰在于它对“人性中的灰色地带”的精准拿捏。它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物都有其不可告人的动机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对战争场面处理的方式——它摒弃了那种英雄主义的颂歌,转而聚焦于战争对普通士兵日常生活的撕扯。比如,有一段描写补给官为了多弄到几块面包而不得不出卖自己战友的场景,那种道德困境带来的自我厌恶和生存本能之间的拉锯战,写得极其真实和残酷。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硬朗、干脆,像刀刃划过冰面,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感。它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最复杂的人心。对于那些渴望看到一个没有滤镜、直面现实的史诗故事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不容错过的佳作。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思考着在极端环境下,自己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评分

我最近读的《几何迷宫的囚徒》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智力上的挑战和愉悦感。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对逻辑与非逻辑界限的模糊处理。它设定了一个由精密数学规则构成的空间,但故事的魅力恰恰在于角色如何利用这些规则的“漏洞”来寻求自由。作者在构建谜题和机关时,展现了惊人的创造力,有些转折点,当我以为自己已经猜到答案时,作者总能用一个更巧妙、更反直觉的方式来打乱我的思路。这本书的节奏非常快,充满了追逐、解密和反转,但这种快节奏并没有牺牲深度。它探讨了“自由意志”是否只是一种更高级的算法设定。那些关于维度转换和悖论的描述,读起来非常烧脑,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在笔记本上画图来辅助理解。对于喜欢硬核科幻设定、享受被智力考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盛宴。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场邀请读者参与其中的、高智商的游戏。

评分

这本《潮汐颂歌》简直是为那些对自然、对宇宙奥秘怀有敬畏之心的人准备的。作者对海洋的描写,已经超越了地理学的范畴,简直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层面。他笔下的海洋不是背景,而是活生生的、拥有自我意志的巨大生命体。我尤其迷恋书中那些关于古代航海文明与海洋生物之间共生关系的描述。那些关于“深海巨人”的传说,被作者描绘得既怪诞又充满科学的逻辑性,让你分不清是神话还是被遗忘的科学事实。书中关于“周期性”的探讨也很有意思,无论是潮汐的涨落,还是文明的兴衰,都遵循着某种永恒的韵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闻到了咸湿的海风,听到了鲸鱼在深海中的歌唱。那种与宏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渺小感和随之而来的平静,是其他很多书籍无法给予的。这是一种非常舒缓但又极富哲理的阅读体验,非常适合在夜深人静时,慢慢品味。

评分

天呐,我刚刚读完《星辰彼岸的旅人》,简直要为这本书鼓掌。作者的笔触细腻到令人心碎,他构建的世界观宏大而又充满人性的挣扎。故事的主角艾琳娜,一个背负着古老诅咒的年轻学者,她的探索之路充满了荆棘与未知的诱惑。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时间和记忆的哲学探讨,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迷雾中追寻一个失落的文明的碎片,每揭开一层,都会对“存在”本身产生更深层次的疑问。书中对于那些濒临灭绝的语言和符号的描绘,极其考究,看得出来作者下了大量的功夫去研究那些晦涩的古代文献。尤其是在第三部分,当艾琳娜终于触碰到那面“虚空之镜”时,那种超越时空的震撼感,让我几乎要合上书,平复一下自己的心跳。那种对知识的纯粹渴求与随之而来的巨大代价之间的拉扯,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本书的节奏控制得非常好,时而缓慢如涓涓细流,让人沉浸在角色的内心世界,时而又急转直下,如同史诗般的战斗场面,让人肾上腺素飙升。总之,这不是一本可以随便翻阅的书,它需要你全神贯注,用心地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

评分

说实话,我很少对一部小说产生如此强烈的“沉浸式体验”。《迷雾之城的回响》这部作品,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部由文字编织而成的交响乐。它的叙事结构非常大胆,采用了多线叙事,但绝不混乱,反而像无数条河流最终汇入同一片汪洋大海。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声音”的描写。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让你“听”到那些沉寂已久的钟声、低语和风声。例如,书中描述的那个被遗忘的祭司留下的最后一段祷文,那种古老而空灵的音调,我至今还能在脑海中清晰地“播放”出来。这本书的政治隐喻也相当到位,它没有直接批判什么,而是通过描绘那个腐朽的贵族阶层和底层挣扎的人民之间的微妙张力,让读者自己去得出结论。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信任”的探讨。在那个谎言比真话更安全的社会里,主角每一次选择相信,都像是在悬崖边行走。这种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让我对角色产生了深厚的共情,仿佛我就是那个身处绝境、唯有一丝微光可循的孤独探寻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