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零基础学中医 健身与 书籍 |
| 作者: | 马可迅主编 |
| 定价: | 39.8 |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
| ISBN: | 9787553779478 |
| 印次: | 1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小16开 |
| 内容简介 | |
|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能轻松阅读的中医入门书。 20堂课中医入门。将中医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脏腑、气血……),人体生病的原因(六淫、五邪、饮食、情志……),中医的治病手段(、方剂、艾灸……),以20堂课的形式呈现,每课只讲1个主题,讲透讲明白,让零基础的读者一看就能懂。学会这20课,你就能掌握数千年的中医诊疗智慧,正确地自我测病治病,真正地从零基础爱好者成为中医高手。 听课笔记、插画、图示、案例,让中医通俗有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故事案例讲解中医,并有大量听课笔记贯穿其中,帮助理解。其中的养生笔记简单易学,作性强,照着做就能学会中医养生。还增加了图示、插画,把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妙趣横生,一看就明白。 中医必背,领略经典古籍的深厚底蕴。本书还设有中医必背栏目,选取中医经典医籍(如《黄帝内经》《本纲目》)原文,感受中医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加读者兴趣。 跟随专业医师的讲解,学完这20课,不论是学习中医理论、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还是养生、自我诊病治病,你都能有所收获,获益匪浅。 |
| 目录 | |
上篇? 中医并不神秘 课? 走近中医 .............................................. 10 第二课? 人体的黑夜和白昼——阴阳 .................. 20 第三课? 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 32 第四课? 生命活动的职能部门——脏腑 ............... 44 第五课? 生命的基本物质——气血精津液 ........... 56 第六课? 气血的通道——经络之谜 ...................... 78 中篇? 人为什么会生病 第七课? 六淫——自然界的敌人 .......................... 94 第八课? 内生五邪——人体的内部矛盾 ............... 107 第九课? 饮食失宜——吃得不对也会生病 ........... 116 第十课? 情绪也能让人生病——七情致病 ........... 122 第十一课 体内的病理产物——痰饮和瘀血 ........... 130 第十二课 舌象、 脉象中的玄机 .............................. 136 第十三课 中医诊断的纲领——八纲辨证 ........ 144 下篇? 寻找治病的良方 第十四课 是怎么治病的 ................................ 154 第十五课 常用有哪些 .................................... 172 第十六课 生活里可以用作的东西 .................. 186 第十七课 怎么看懂方剂——君臣佐使 ................... 196 第十八课 六大常用方剂 ....................................... 207 第十九课 神奇的艾灸——经络疗法 ........ 224 第二十课 如何培养中医诊疗思维 ......................... 236 |
| 编辑 | |
对中医很感兴趣,想自学中医,该从哪里开始学起? 小病小痛,自己也能抓方子? 西医说咳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中医又是怎么说呢? …… 排队2小时,看病2分钟。这是小编去医院*的感触。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遭遇?所以小编听从马可迅中医师的建议开始自学中医,这样就能自查身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看懂医生开的方子有什么作用…… 通过马可迅中医师的讲解,小编知道了胃痛胃寒,孩子总感冒,女性到了冬天就手脚发冷,生活中这些恼人的小毛小病,都可以用中医来解决。生姜*能温胃,胃寒常拉肚子不妨吃点生姜;孩子抵抗力差,动不动就感冒,玉屏风散是你*好的选择;女生手脚冰凉,面色发白,气血不足,那一定要吃当归生姜羊肉汤。 长期咳嗽看了很多西医,做检查,吃西药,却没有什么效果,反反复复,苦不堪言。而中医简简单单几副药下去就好了。是因为中医神奇吗?西医是将问题层层分解,咳嗽,那就是肺有炎症、感染、过敏了,那就用药、药。但是中医将人体看成一个整体,咳嗽不仅仅是肺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心肝脾肾引起的,肺部咳嗽只是一种表现,根还在别的地方。比如说肝火旺盛,也会导致咳嗽、咳痰,还伴有两胁痛、目赤肿痛的症状。这个时候光治肺是没有用的,而要用清肝火的清除肝的内热,这才是治本。 |
| 媒体评论 | |
如果你有幸遇到了这本书,你就会发现,自己也能够用中医的视角去认识你的身体,去了解你的状态,还可以尝试其中的方法消除身体的病痛。这就是一个做了4年1000多集健康类电视节目、和数百位中西医专家有过交流和沟通的电视主持人读完这本书的体会。 ——南京电视台《标点健康》节目主持人 陆国蔚 没有艰深的语言和表述,而是有很多注释、笔记,让人一目了然。漫画的形式让人眼前一亮,一看就懂,妙趣横生。 ——“针灸泰斗”谢锡亮亲传弟子,美国加州针灸师联合公会特聘专家 孟献威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淡淡的绿色调,透着一股宁静和健康的氛围。我之前对中医保健这块一直有点朦胧的感觉,觉得它既神秘又博大精深,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书名《零基础学中医 健身与保健》正好戳中了我的痛点,让我觉得好像真的可以轻松入门。拿到书后,我先大致翻了翻目录,感觉内容安排得很循序渐进,从一些基本的中医概念讲起,然后过渡到实际的健身和保健方法,这一点很让我放心。我特别看重的是它是否真的适合完全没有中医基础的人,因为很多所谓的“入门”书籍,其实还是需要一些先备知识的。我希望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那些复杂的理论讲清楚,而不是堆砌一堆我看不懂的术语。而且,我更关注的是书里提出的健身和保健方法是否科学、实用,能不能真正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里,并且能看到效果。毕竟,我买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而不是仅仅满足一下好奇心。这本书的排版也比较清晰,字号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这点细节也挺加分的。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和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很感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的学习途径。《零基础学中医 健身与保健》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非常有吸引力,它将“零基础”和“中医”结合,并强调“健身与保健”,让我觉得这可能是一条通往健康之路的捷径。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中医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比如,是否会讲解一些简单的方法,让我们能自己判断自己是偏寒、偏热、偏虚还是偏实?基于这些判断,书里又会提供哪些个性化的健身和保健建议?我比较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锻炼方法,不仅仅是笼统地说“要多运动”,而是能告诉你“针对你的体质,应该多做哪种运动,又该避免哪种运动”。同时,对于“保健”部分,我也希望能有一些具体的指导,例如如何通过调整作息、饮食来改善睡眠质量,提升免疫力等等。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些,那对我来说就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
评分拿到《零基础学中医 健身与保健》这本书,我最先关注的是它的理论体系是否完整且易于理解。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中医的书籍,但往往因为理论过于艰涩,或者内容跳跃性太大,很难坚持读下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建立一个清晰、有逻辑的学习框架,从最基础的中医概念,比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逐步深入。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把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健身和保健方法紧密联系起来,而不是生硬地割裂。比如,讲解某个经络时,能直接关联到与之相关的锻炼方法,或者某种食材的食疗作用。我比较在意的是,书中提供的健身和保健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会不会有一些简单的动作,即使是在办公室里,或者在家看电视的时候,都能轻松完成?食疗的部分,是否会介绍一些常见易得的食材,并给出详细的食谱建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真正能够指导我日常健康生活的实用工具书,而不是一本只能摆在那里的“摆设”。
评分吸引我购买《零基础学中医 健身与保健》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将中医的深厚底蕴与现代人普遍追求的健身和健康生活理念相结合。我一直认为,单纯的西医治疗往往只是解决燃眉之急,而中医的整体调理和预防保健,才是长远健康的关键。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突破一些传统中医书籍的刻板印象,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解读中医的精髓。比如,是否会借鉴一些古代的养生故事,或者用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穴位和经络?在健身方面,我期待它能介绍一些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作用的特色功法,而不是那些只注重肌肉力量或者心肺功能的纯粹西式健身。而在保健部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来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效果,并且这些建议都能够结合中医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环境、季节变化相呼应。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中医的魅力,并且能够真正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让我变得更健康、更有活力。
评分我一直觉得,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但平时工作太忙,常常顾不上好好照顾自己。这本《零基础学中医 健身与保健》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中医的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提出了“健身与保健”这个概念,我觉得这比单纯的“治病”或者“养生”更具主动性和积极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讲解一些可以通过日常锻炼和生活习惯来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目的的方法。比如,会不会介绍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人群的拉伸、按摩或者简单的中医功法?这些方法是否都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书里会不会给出详细的图文演示,让我能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我更希望这本书能教我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去判断自己可能存在的一些小毛病,并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调理,而不是一上来就讲那些深奥的辨证论治。我想了解,中医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方面有哪些实际的指导意义,以及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日常饮食、起居和运动中去。这本书的出版,让我看到了一种更主动、更积极的健康管理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