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读本 原文+注释+译文 文白对照

易经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读本 原文+注释+译文 文白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易经
  • 国学经典
  • 儒家经典
  • 原文
  • 注释
  • 译文
  • 文白对照
  • 传统文化
  • 中国哲学
  • 周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邺水朱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712
商品编码:18238305240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712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周鹏鹏,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目 录

【易经 目录】

上经

乾【卦一】乾为天 / 005

坤【卦二】坤为地 / 008

屯【卦三】水雷屯 / 011

蒙【卦四】山水蒙 / 014

需【卦五】水天需 / 016

讼【卦六】天水讼 / 018

师【卦七】地水师 / 021

比【卦八】水地比 / 023

小畜【卦九】风天小畜 / 025

履【卦十】天泽履 / 028

泰【卦十一】地天泰 / 030

否【卦十二】天地否 / 032

同人【卦十三】天火同人 / 034

大有【卦十四】火天大有 / 036

谦【卦十五】地山谦 / 038

豫【卦十六】雷地豫 / 041

随【卦十七】泽雷随 / 043

蛊【卦十八】山风蛊 / 045

临【卦十九】地泽临 / 047

观【卦二十】风地观 / 049

噬嗑【卦二十一】火雷噬嗑 / 052

贲【卦二十二】山火贲 / 054

剥【卦二十三】山地剥 / 056

复【卦二十四】地雷复 / 058

无妄【卦二十五】天雷无妄 / 060

大畜【卦二十六】山天大畜 / 062

颐【卦二十七】山雷颐 / 064

大过【卦二十八】泽风大过 / 066

坎【卦二十九】坎为水 / 069

离【卦三十】离为火 / 071

下经

咸【卦三十一】泽山咸 / 075

恒【卦三十二】雷风恒 / 077

遁【卦三十三】天山遁 / 079

大壮【卦三十四】雷天大壮 / 082

晋【卦三十五】火地晋 / 084

明夷【卦三十六】地火明夷 / 086

家人【卦三十七】风火家人 / 089

睽【卦三十八】火泽睽 / 092

蹇【卦三十九】水山蹇 / 094

解【卦四十】雷水解 / 097

损【卦四十一】山泽损 / 099

益【卦四十二】风雷益 / 102

夬【卦四十三】泽天夬 / 104

姤【卦四十四】天风姤 / 107

萃【卦四十五】泽地萃 / 109

升【卦四十六】地风升 / 111

困【卦四十七】泽水困 / 113

井【卦四十八】水风井 / 115

革【卦四十九】泽火革 / 117

鼎【卦五十】火风鼎 / 119

震【卦五十一】震为雷 / 122

艮【卦五十二】艮为山 / 124

渐【卦五十三】风山渐 / 126

归妹【卦五十四】雷泽归妹 / 128

丰【卦五十五】雷火丰 / 130

旅【卦五十六】火山旅 / 132

巽【卦五十七】巽为风 / 134

兑【卦五十八】兑为泽 / 136

涣【卦五十九】风水涣 / 138

节【卦六十】水泽节 / 140

中孚【卦六十一】风泽中孚 / 142

小过【卦六十二】雷山小过 / 144

既济【卦六十三】水火既济 / 146

未济【卦六十四】火水未济 / 148


  精彩书摘

上经

乾【卦一】乾为天

[乾上乾下]

【原文】

乾①。元亨利贞②。

初九③:潜龙勿用④。

九二:见龙在田⑤,利见大人⑥。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⑦,夕惕若厉,无咎⑧。

九四:或跃在渊⑨,无咎。

九五:飞龙⑩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11。

用九12:见群龙无首13,吉。

【注释】

①乾:《易经》的六十四卦卦象全部由两副卦象上下组合而

成,且以上为用,以下为体。乾作为六十四卦卦,由其原意“草

木萌生曲折生长的样子”引申,借指天。

②元亨利贞:可概括为“元亨”“利贞”,是两个表示吉祥的

“贞兆辞”。元,大。亨,通。利,适宜。贞,正而固。

③初九:与“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等一起

表示本卦的爻至第六爻,指的是爻的阴阳性和排列顺序。在

《易经》中,每个卦画都由六爻组成,从下向上依次排列,这里的

“初”“二”“三”“四”“五”“上”表示的是从下往上的顺序。“九”

代表阳性“-”,“六”代表阴性“--”。

④潜龙:指秋分时的龙星。勿用:不利。

⑤见:通“现”,出现。田:大地。

⑥大人:指王公贵族。

⑦君子:这里指的是有才德的贵族。乾乾:形容勤勉努力的

样子。

⑧夕:夜晚。惕:敬惧的样子。厉:形容危险的情况。咎:过失

或灾难。

⑨或:有人,这里也是对贵族的一种指代。渊:深潭,深水潭。

⑩飞龙:指天上的星星。

11亢龙:指天空zui高处的龙星。有悔:指不吉利的占筮、卜象。

12用九:乾卦中,当君子居于初位时,表现出的是“潜龙勿用”

的卦象,则其余各个相位者是可以“用”的。所以称“用九”。用九

卦象与用六卦象相对,分别表示全阳、全阴,各自对应的是乾卦和

坤卦。

13群龙无首:指乾卦六条爻都为阳,所以是有“首”的,而由

乾卦进入坤卦,则是由全阳进入全阴,所以也就由有“首”变成了

无“首”。

【译文】

乾卦包含元始、亨通、利和、贞正四个方面的意义,就像种子

发芽、生根、破土、成长的生长变化。

卜筮得出的初九爻,就像是龙在水中刚刚萌生,但还没有完全

长成,还不能急于动作。

九二爻,就像是水中的龙到了地上,虽然已经完全成形,但仍

应向大人寻求帮助。

九三爻,这时候的龙可能已小有所成,但仍需像君子那样以天

为榜样,通过勤奋不懈的努力,警惕可能的倒退,以保证即使在遇

到险境的时候,也能平安无事。

九四爻,这时候的龙已经能自由地在地上、水中行动了,没有

什么能挡得住它。

九五爻,此时的龙已经能飞上天空,就像是植物到了收获的季

节一样,处在全盛时期,但仍无法脱离大人的帮助。

上九爻,这时候的龙已经飞得太高,但因为自身的骄傲,已经

没有大人愿意帮它了,这会让它有所悔悟。

用九爻,这种状态下出现了一群没有首领引领的龙,这才是大

吉的象征。

【原文】

《彖》①曰:大哉乾元②!万物资始③,乃统天④。云行雨施,品

物⑤流形⑥。大明⑦终始,六位⑧时成,时乘六龙⑨以御天。乾道变

化,各正性⑩命。保合大和11,乃利贞12,首出庶物13,万国咸14宁。

【注释】

①《彖(tuàn)》:即《彖辞》,是对卦辞进行解释的辞,相传其

作者为孔子。彖,本来是一种动物,传说中能咬断铁器。

②乾元:这里指生命的本原。

③资始:可以依赖的初始状态。资,凭借、依赖。始,初始、

开始。

④统天:犹言“统属于天”,受天的统率。统,统率。

⑤品物:指世间繁华的万物。

⑥流形:像流水一样可以变动成形。

⑦大明:太阳是天上zui光明的事物,所以被古人称为“大明”。

⑧六位:指上、下、东、西、南、北六个方位,也用来指乾卦的

六爻。

⑨六龙:这里紧承前句,也是喻指乾卦的六爻,意在说明六爻

的变动就像是六龙按时御天一样。

⑩性:这里指属性、活性。

11大和:也就是“太和”,指的是冲和的气,其zui佳状态在于和

谐与协调。

12贞:规律。

13庶物:万物。

14咸:皆,都。

【译文】

《彖辞》上讲,真是伟大啊!天地间的元气,为世间万物提供

了演变的初始条件,所以也能给大自然的一切变化做出预示。于

是,流云、降雨、万物繁衍,便有了具体的形态。它就像太阳周而

复始地升降一样,让人们能够分清上、下、东、西、南、北的方位,

显现出潜龙状态至亢龙状态的成长过程,并且与天道合拍。只有

经过这样的变化,万物才能保持和谐协调的状态,达到zui佳的

正道。如果每种生物的生长都遵循这个规律,那天下就能一片祥

和了。

【原文】

《象》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潜龙勿用”,阳

在下③也。“见龙在田”,德施普④也。“终日乾乾”,反复道⑤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⑥也。“亢龙有

悔”,盈不可久⑦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注释】

①《象》:也就是《象辞》《象传》,也是解释卦爻的一种辞。

古时将卦辞的解释叫“大象”,将爻辞的解释叫“小象”,蕴含的是

“形象”“象征”的意思。大象通过对上下相叠的两个卦象进行分

析,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所应采取的行动。

②自强不息:即自我激励,自我找寻永远向上的力量。

③阳在下:指乾卦的zui下一爻——初九爻,此时代表事物还处

在很弱小的阶段,无法经受风霜的考验。

④德施普:形容事物生长就像庄稼刚从土里冒出芽来,享受着

阳光雨露无所不在的恩泽,又像是不会走路的孩子,被包裹在父母

无尽的情之中。德,这里指生养之德。施普,即“普施”,广泛地

给予。

⑤反复道:指天道不停地产生作用。

⑥造:帮助。

⑦盈不可久:过于满了就不会太长久。盈,满。

【译文】

《象辞》上讲,天道周而复始地运行着,永远没有停息的时

候。所以君子要以天为法,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初九爻)“水中

之龙初生,不要急于‘飞’”,因为这时阳气还很微弱。(九二爻)

“龙到了地上”,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生长。(九三爻)“君子永远

以天为榜样”,学习靠的是积累,这样才能学有所长。(九四爻)达

到“能出入地上水中”的状态,才具有“飞”的基础,这个时候才

不会因为飞而招致灾祸。(九五爻)“龙飞上了天空”,这离不开大

人的帮助。(上九爻)“龙高高在上但有所悔悟”,这是因为认识到

“盈不可长久”的道理。“用九”,上天的品德让他不会争夺对龙的

领导啊。

坤【卦二】坤为地

[坤上坤下]

【原文】

坤①。元,亨②。利牝马之贞③。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

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④。安贞⑤吉。

初六:履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⑦。不习⑧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⑨。或从王事⑩,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11。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12。

用六13:利永贞。

【注释】

①坤:坤卦在八卦中是两个坤上下相叠,且六画都是阴爻,

用以代表世间事物纯阴柔顺的状态,以及相关的人伦义理方面

的概念。

②元,亨:与乾卦中的“元亨”意思相同。

③利牝(pìn)马之贞:指的是雌性马的正道是跟随领头的牡马

(雄性马),长途运送重物。牝,指雌性的动物。贞,这里指的是守

持正道。

④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在方位上,西南方属阴,东北方属阳,

所以雌马在西南方向上只能找到雌马,在东北方向上才能找到领

头的牡马。

⑤安贞:这里指坚守平安的正途。安,平安。贞,世间的正道。

⑥履:原指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踏过、走过。

⑦直方大:喻指大地的形势。这里的“直方大”,其实是从位、

体、用三方面来形容美好的爻义。直,平直。方,指规整的形状。大,

形容宽广的样子。

⑧习:熟习。

⑨含章可贞:指含蓄内敛地做事,胸怀才华而不显露在外。

⑩王事:大事,这里指战争。在古代,战争和祭祀是君王zui重

视的事。

11黄裳:指黄色的裙子或裤子,象征地位尊贵,也代表着

吉祥。

12玄黄:形容血流不止的样子。

13用六:是坤卦的爻名,表示坤卦六条爻全为阴爻。

【译文】

坤卦象征的是大地的纯阴至顺、元始亨通的状态,就像是雌

马要选择领头的牡马一样。所以,君子在投奔领路人时,即便开始

的时候找错了地方,但只要后来找到了,就会对双方都产生有利的

影响。就像雌马开始的时候去了西南方,只能找到同类的雌马,

而后来到了东北方,才找到头马,像这样一心向着正道的方向,

结果当然是吉利的。

初六爻,就像是经过霜花之后,接下来就会变得更加寒冷,一

直到出现坚冰。

六二爻,就像是道路及覆盖着坚冰的河湖表面会变得平直、

规整、宽广,即使无法找到常走的路也不会遇上不利的灾祸了。

六三爻,此时的人胸怀才华,正是尽情大胆做正事的时候,即

便不能立下大功也不会有坏的结局。

六四爻,这个时候,应该收敛起来不再言语,以避免出现可能

的过失,不要贪恋荣誉。

六五爻,这个时候如果能穿上黄色裙裳,将会变得大吉大利。

上六爻,这时的牝马还不知谦退,与龙在旷野里大战,它的鲜

血将天空大地全都染红了。

用六爻,只有懂得了阴阳转换进退的道理,才能让事物永远向

着有利的一面转化。

【原文】

《彖》曰:至哉坤元①!万物资生,乃顺承②天。坤厚载物,

德③合无疆④。含⑤弘⑥光大,品物⑦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

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

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

地无疆。

【注释】

①至:形容恰到好处。坤:这里代指大地,为“阴”。元:这里

指zui初的阴元气及zui初的状态。

②承:这里是承受的意思。

③德:是《易经》中表示事物形态性质的一个常用哲理性概念。

④无疆:兼指地域上的宽广无涯及时间上的无限。

⑤含:蕴含,蕴藏。

⑥弘:形容宏大、深厚的样子。

⑦品物:也就是品类的意思,指世间的各种事物。

【译文】

《彖辞》上说,在坤阴元气恰到好处的生发中,世间的万物都

受到它的滋养,其实是在顺承天意。载育着万物的深厚大地,其美

德广阔无边。在大地的怀抱中,万物都在茁壮地成长,都能各得其

所。就像牝马只有与大地同类,才能任重负远,驰骋不息,而且变

得非常柔顺,并能在正道上顺利地行走。而有所求的君子,zui开始

的时候找错了方向,后来把心态和方向都顺过来了,才让一切回归

了正常。就像是雌马往西南方向只能找到同为阴性的雌马,而离开

了同类往东北方向走,就能找到头马。只有一心向着正道行进,才能

变得吉利,这也是对大地无边恩德的应和,因而前途才能一片光明。

【原文】

《象》曰:地势,坤①,君子以厚德载物。“履霜,坚冰”,阴

始凝也。驯致②其道③,至坚冰也。六二之动④,直以方也⑤;“不

习无不利”,地道光也。“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

知光大也。“括囊无咎”,慎不害也。“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注释】

①坤:这里是顺从、接纳的意思。

②驯致:也是顺从的意思。

③道:这里指的是自然之道。

④动:行动。

⑤直以方也:“直”和“方”同义,用于形容人的行为。

【译文】

《象辞》上讲,大地的性质博大无边,于是君子以大地为效仿

对象,用宽厚的德性接纳天下万物。(初六爻)“经过霜花到坚冰

的变化”,阴气会变得越来越重。这其实是自然变化的必然结果,

在变成坚冰的过程中,阴气一直在发挥作用。六二爻中显示的行

动,其实是取法于平直且规整的大地,“不熟悉的事情也不会导致

不好的结果”,显示出大地的德性无所不在地佑护着万物。(六三

爻显示)“怀着才华,尽可大胆干正事”,是因为到了自我展现的时

候。无论是从政还是从军,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潜能就可以得

到发挥了。(六四爻)“收敛不语,避免过失”,其实是在讲要谦虚

谨慎地行事,以免出现大的灾难。(六五爻)“穿着黄色裙裳,就

会迎来大吉大利”,则是因为这种颜色能表现出个人的内在之美。

(上六爻)“(与)龙在野地大战”,则表示阴盛不退,已经到穷途

末路的程度。用六中说使事物转向永远有利的一面,其实是在显

示zui终的循环。

屯【卦三】水雷屯

[坎上震下]

【原文】

屯①。元亨,利贞。勿用有攸②往。利建侯③。

初九:磐桓④。利居贞,利建侯。

六二:屯如邅如⑤,乘马班如⑥。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

年乃字⑦。

六三:即⑧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⑨。小贞吉,大贞凶。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⑩。

【注释】

①屯:指钻出地面生长,这里是一种初生的象征,此时往往环境

险恶。

②攸(yōu):这里有艰难的意思。

③侯:本意指诸侯,这里喻指事物初生后面临艰难状态时所

要借助的力量。

④磐桓(pán huán):重石压在树之上,这里喻指困难重重导

致徘徊不前的状态。

⑤屯如邅(zhān)如:形容堆聚在一起让人难以行走。屯,聚

积。邅,难于行走。

⑥班如:形容原地回旋、不向前走的样子。

⑦字:古代对女人出嫁的一种称法。

⑧即:本意为接近,这里指追逐。

⑨膏:肥肉。

⑩涟如: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血和泪不断流

淌的样子。

【译文】

屯卦所象征的是万物初生时候的状态,这种状态对选择生长

的道路非常有帮助。这个时候不要急于得到zui后结果,而是要多加

强自身的力量。

初九爻显示,个人还没到出头的日子,还需经历诸多波折,所

以需要坚守正确的方向,加强自身的力量。

六二爻显示,此时的状态仍然是徘徊难进,即便骑上快马也

只能原地转圈。不是要当强盗,而是要求婚,但那女孩子要等十年

再嫁。

六三爻显示,这时候追逐野鹿却没有掌管山林的人提供帮

助,稍有迟缓就会让野鹿逃入深不可知的树林。与其穷追不如舍

弃,这是明智君子的做法,穷追下去只会徒增心中的悔意。

六四爻显示,骑在马上却又心生犹豫,想去求婚却又犹豫不

前,但这次将会吉祥顺利。

九五爻显示,要善于努力打通艰难的局面,如果任艰难积累,

就会出现难以克服的困局。

上六爻显示,骑在马上徘徊不前,哭起来却又血泪如雨。

【原文】

《彖》曰:屯,刚柔始交①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

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②。君子以经纶③。虽“磐桓”,志行正

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

常也。“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求”而

往,明也。“屯其膏”,施未光也。“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注释】

①刚柔始交:屯由坎上震下相叠而成,其中震为雷,坎为雨,雷

雨并作,表现的正是一种阴阳相交的状态。

②云雷,屯:这也是从屯卦的卦象上说的。坎为水,震为雷,云

在雷之上,表现的是干打雷的天气,表示下雨困难的情况。

③经纶:本意为整理丝线,这里引申为治理国家。

【译文】

《彖辞》中讲:屯卦所象征的,是刚健与柔顺开始交合,并艰

难地进行着新生命的创造。即便是前进中危险时刻伴随左右,也

是非常容易达到目的的正途。就好像雷雨交加的天气里大水涌动

的状态,又好比天地产生之初原始混沌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应

该加强自身的力量,而不是尽享太平的时光。

《象辞》中讲,云和雷的卦象组成了屯卦,让君子能够从雨

水和雷电的威严中,感受到生命的艰难,并从中得到治理国家的

体会。(初九爻显示,)虽然“前进途中困难重重”,但只要是志

向和行动没有错误,地位尊贵而能谦和待下的君子,是可以大得

民心的。六二爻中显示的艰难,是因为柔比刚更强大。“要再等十

年才能出嫁”是一种很反常的情况。(六三爻)“追逐野鹿的时候

却没有掌管山林的人提供帮助”,君子只能向着猎物逃跑的方向

瞎跑。如果君子不能选择放弃,那么一味地追下去将会徒生悔

意,一无所获。(六四爻)为求婚而去,将是一种非常明智的举动。

(九五爻)把“事业初创时”的艰难归结为九五所布施的恩德还

没有惠及更多的人。(上六爻)“哭得血泪如雨”的情况,只是暂

时的,不会长久持续的!

蒙【卦四】山水蒙

[艮上坎下]

【原文】

蒙①。亨②。匪③我求童蒙④,童蒙求我。初筮⑤告,再三渎,渎

则不告⑥。利贞。

初六:发⑦蒙。利用刑人,用说⑧桎梏⑨。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纳妇⑩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11女,见金夫12不有躬。无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13,利御寇。

【注释】

①蒙:卦象为上艮下坎,也就是上为山下为水的样子,象征的

是蒙稚的样子。蒙卦排在屯卦的后面,也表现出事物发展的先后顺

序,正像《周易浅述》中说的那样:“物生必蒙,蒙在物之稚。”

②亨:这里指事物处在蒙稚时,如果能得到合理的启发,必然

会达到亨通的状态。

③匪:通“非”,不。

④童蒙:即“蒙童”。古代小孩进入私塾接受教育,称发蒙、

开蒙。

⑤筮(shì):以蓍草进行演卦占问的过程。

⑥“初筮”句:以庄重的卜卦过程比喻蒙童求教,老师启蒙的

过程。

⑦发:启发。

⑧说:这里应为“脱”,含解脱之意。

⑨桎梏(zhì ɡù):古代刑具,是一种木制的脚镣、手铐。

⑩纳妇:指迎娶自己的妻子。

11取:能“娶”,嫁娶。

12金夫:也就是“武夫”,指手拿武器的男人。

13寇:指过分的、不恰当的严厉。

【译文】

蒙卦表现的是蒙昧未开,可至亨通的状态。不是我去请求蒙

童学习,而是蒙童主动要求我启蒙。通常,刚刚求问一次就施以教

诲,连续多次读乱,读乱了就不向他施教。所以说蒙卦有利于坚守

正道。

初六爻,启蒙教育,就是要启发人们不要走上犯罪的道路。让

他悔恨过去没有好好学习。

九二爻,包容蒙昧是吉祥的,迎娶新媳妇同样也是吉祥的,儿

子可以治家。

六三爻,如果女子品行不端,就不能娶这样的女子,因为她

见到手执武器的男人也会不懂规矩,娶这样的女子不会有好的

结果。

六四爻,当人困于蒙昧状态时,就会变得孤陋寡闻,结果也不

会太好。

六五爻,蒙昧的儿童是吉祥的,因为儿童柔顺谦逊,愿意接受

教育。

上九爻,教育童蒙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针对蒙童的缺

点加以克服,要多调动其自身的力量来克服所犯的错误。

【原文】

《彖》曰:蒙,山下有险①。险而止②,蒙。蒙“亨”,以亨行

时中③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

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④行育德。“利用刑人”,

以正法也。“子克家”,刚柔接也。“勿用取女”,行不顺也。“困

蒙”之“吝”,独远实也。“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利用御

寇”,上下顺也。

【注释】

①山下有险:这是针对蒙卦卦象的说法,蒙卦艮上坎下,艮代

表山,坎代表水,所以说是“山下有险”。

②险而止:这也是从蒙卦卦象上说的。艮代表山,含有“止”的

意思。

③时中:这里是说九二处在下卦的中间,是“治蒙”过程中应该

把握的适中时机。

④果:指卦象所彰显的答案。

【译文】

《彖辞》上讲,蒙卦的卦象是山下有险,有危险就要停下来,

否则就是蒙稚愚昧。蒙的卦辞是“亨”,说明顺应亨通的道路施教

是可以的。“并不是我要求蒙童来向我求教,而是蒙童主动要求我

启蒙”,说明双方的志趣能够相应,“刚刚求问一次就施以教诲”,

说明启蒙的老师行为适当,“连续多次读乱,读乱了就不向他施

教”,是说这种行为是对正常启蒙程序的扰乱。启蒙的过程,就是

要培养孩子的正直品行,这是一项神圣的事业。

《象辞》说,蒙卦象征着山下有泉水,但是要让甘泉流出来,

还必须找准泉眼的位置。这是成长的象征啊!因此,君子要以此

象来进行启蒙,培养有德性的人。(初六爻)讲利于给孩童树立正

确的学习榜样。(九二爻)讲“儿辈能治家”是因为九二和六五相

接应。(六三爻)讲“不能娶行为不合乎礼仪的女子”,因为六三的

行为没有顺应礼节。(六四爻)讲人处于“困于蒙昧”的境地,是因

为疏远有笃实才学的老师。(六五爻)讲懂得虚心向老师求教的孩

童,结果会很吉祥,说明六五对蒙师谦卑恭顺。(上九爻)讲针对

自身的缺点,及早进行纠正,才更有利于上下和谐顺和。

需【卦五】水天需

[坎上乾下]

【原文】

需①。有孚②,光亨③,贞吉。利涉大川。

初九:需④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⑤,小有言,终吉。

九三:需于泥⑥。致寇至。

六四:需于血⑦,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上六:入于穴⑧,有不速之客⑨三人来,敬之终吉。

【注释】

①需:需卦的下卦为乾,代表着天;上卦为坎,代表着云、水,

表示的是天上积聚着浮云,即将降雨。所以卦名为需。

②孚:诚信。

③光:大。亨:形容非常通畅。

④需:此处为等待、停留的意思。

⑤沙:沙地。

⑥泥:这里指的是泥泞不堪的地方。

⑦血:形容伤势之重。

⑧穴:指上古时期人们的住所,为依地势所建的建筑,通常是

在地下挖出一个洞穴,然后在洞穴的上面搭建一部分屋顶。

⑨不速之客:指没有受到邀请的人。速,邀请。

【译文】

需卦的卦象是等待的象征。这需要人具有诚信的品德。只有

光明正大,事情才会变得亨通顺利,变得光明而亨通。守持正本可

以得到吉祥的结果,对渡过大河巨流有利。

初九爻,在郊外等待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静候时机

出现,才不会招来祸患。

九二爻,在沙滩中等待,虽然会遭到别人一点非难,但耐心等

待终会吉祥。

九三爻,在泥泞中等待,会给贼人乘机抢劫制造机会。

六四爻,在血泊中等待时,一定要用尽全力逃脱出来。

九五爻,准备好酒肴美食等待,可以守持正道然后获得吉祥。

上六爻,在陷入危难的时候,如果有三位客人不请自到,但仍

然很恭敬地对待他们,结果也会变得吉祥。

【原文】

《彖》曰:需,须①也。险在前也②,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

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

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③。“需于郊”,不

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需于沙”,衍在中也。

虽“小有言”,以终吉也。“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

敬慎不败也。“需于血”,顺以听也。“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注释】

①须:等待。

②险在前也:这是从需卦的卦象上说的,坎在上乾在下,所以

说“坎(险)在前也”。

③君子以饮食宴乐:需卦卦象启示人们要学会等待。在等待期

间,君子需要以吃喝、饮酒作乐的方式,积蓄力量。

【译文】

《彖辞》上说,需卦有着等待的象征。因为前面存在着险阻的

情况,刚健有力而又不恃勇冒险的人,是不至于落到无路可走的地

步的。从需卦的卦象上看,“因为心怀诚信,前途显得光明而亨通,

所以坚持正道就会获得吉祥”,就是因为取得了高位还能保持中

正不偏的态度。而“有利于渡过大江大河”,所以结果必定是成

功的。

《象辞》上说,水汽聚集于天上成为云层,虽然乌云满天,但

还没下雨,因为时机不成熟,还需等待。在这个时候,君子不妨吃

吃喝喝,饮酒作乐,在等待中积蓄力量。(初九爻)“雨水已经下

到郊外”,不能再冒险轻率前行了。(初九爻)“必须有所准备,结

果没有害处”,是说初九没有脱离常规。(九二爻)“在沙滩中等

待”,虽然不得不经受一些指责和非难,但重视起来,还是能化险

为夷。(九三爻)“在泥泞中等待”,说明灾祸还没有危及自身,但

还是需要小心谨慎,以避免陷于危险。(六四爻)“在血泊中等待”

的时候,要沉着冷静地等待时机,多听从别人的意见。(九五爻)

“情况好转的时候,要懂得用酒食招待客人”,以使情况变得完美

无缺。(上六爻)“即使有客人不请自来”,也要“态度恭敬并热情

地招待”,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讼【卦六】天水讼

[乾上坎下]

【原文】

讼①。有孚②窒惕③,中④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⑤,小有言,终吉。

九二:不克⑥讼,归而逋⑦。其邑⑧人三百户,无眚⑨。

六三:食旧德⑩,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11,安贞,吉。

九五:讼,元吉。

上九:或锡之鞶带12,终朝13三褫14之。

【注释】

①讼: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坎,为水。从卦象上来看,这一

卦象与需卦恰恰相反,阐述的是“争”,含有争论之意,也有诉讼

之意。

②孚:这里指让人信服的事情。

③窒惕(zhì tì):指让人放弃警觉的意思。

④中:中间、中庸的位置。

⑤永所事:指长期坚持所争讼的事情。永,长久、持久。所事,

所争讼的事情。

⑥克:这里是成功、胜利的意思。

⑦逋(bū):逃亡。

⑧邑:封邑,封地。

⑨眚(shěnɡ):本义是眼睛出了毛病,泛指身体出现的各种病

症,可引申为灾祸或过错。

⑩旧德:指先人的遗产。

11命渝:通“命谕”,也就是zui终的判决。

12鞶(pán)带:主要供贵族佩戴的、用皮革做成的宽大的腰

带,这里借指官位。

13终朝:指从日出到日落,也就是一整天。

14褫(chǐ):剥夺,剥离。

【译文】

讼卦象征着诉讼、打官司。之所以发生诉讼,是因为人们心中

的诚信被堵塞、心中放弃了警惕,如果有所畏惧,就可能会坚守不

偏不倚的正道,就会出现好的局面;而如果坚持诉讼到底,则可

能会有所凶险。如果有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出面调和,则可能会比

较有利,如果不接受调和,则可能会被拖入争讼的深渊,让事情

变得更加复杂。

初六爻,不进行长期的诉讼,可能会有一些小的争议和指责,

但结果是好的。

九二爻,如果在争讼中落败了,就赶紧逃回家,用小邑中的

三百户人家做掩护,可以避开灾祸。

六三爻,虽然旧时的德业可以享受,但仍需处处小心,坚守

正道,才能化险为夷。跟随君王做事,没有功绩。

九四爻,如果在争讼失败后重新过正常的生活,安分守己,结

果必然会是好的。

九五爻,如果争讼得到公正的裁决,结果也是非常好的。

上九爻,即使争讼获胜了,还获得了君王的赏赐,但是也可能

会碰到君王反悔,还会剥夺给你的奖赏。

【原文】

《彖》曰:讼,上刚下险①。险而健,讼②。“讼。有孚窒惕,

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

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③,讼。君子以作事谋始。“不永所

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不克讼,归[而]

逋”,窜④也。自下讼上⑤,患至掇⑥也。“食旧德”,从上吉也。

“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讼,元吉”,以中正也。以讼受

服,亦不足敬也。

【注释】

①上刚下险:讼卦卦象上乾下坎,乾表刚强,坎表危险。

②讼:争讼,诉讼。

③天与水违行:形容争讼是因双方两相乖戾而导致的。

④窜:伏窜。

⑤自下讼上:处在低位的人诉讼处于高位的人,也可以引申为

“民告官”现象。

⑥掇(duō):收拾,拾取。

【译文】

《彖辞》说:讼卦卦象上刚强下险诈,象征着险诈的人和刚

强的人碰到一起,必然会产生争讼。“诉讼是因为诚信遭到阻塞、

放松了警惕,只有走中庸路线才能免于祸患”,只要做到理直气壮

但言语不过激就可以了。“如果争论不休,对双方都不好”,说明不

知收敛就会两败俱伤。“这时zui好的办法是向大人求助”,说明诉

讼的判决还能保持中正。“不利于渡过人生的灾难”,是说不接受

大人的裁决,可能被拖入苦难的深渊。

《象辞》说,天和水都改变了原本的规律,这是要产生讼卦

的卦象。君子从这样的卦象中领悟到,不管做什么事,一开始应该

想好事情的结果。(初六爻)“切勿把争讼长久地拖下去”,是说长

久争讼对谁都没有好处。即使在争讼中受到一些中伤,但争讼终

将会辨析清晰。(九二爻)“如果没有胜诉,就只能赶紧往回逃”,

是因为九二属于下而与上争讼,将面临灾祸,但因为及时躲避而中

止祸患。(六三爻)“虽然有旧时的德业可以享受”,顺从上级的

领导,结果也能不算太差。(九四爻)“回归正理,转变心态安于正

道”,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九五爻)“诉讼获得公正的裁

决”,是因为坚持了中庸的道路。(上九爻)如果因为争讼而得到君

王的奖赏,就会引发众人心中的不服。

师【卦七】地水师

[坤上坎下]

【原文】

师①。贞②,丈人③吉。无咎。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④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⑤。

六三:师或舆尸⑥,凶。

六四:师左次,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⑦,无咎。长子⑧帅师,弟子⑨舆尸。

贞凶。

上六:大君⑩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注释】

①师:本卦下坎上坤,坎为水,坤为地。地下出现了大量的

水,并且水流是随势而行的,所显现的正是军旅的象征,所以起卦

名曰师。

②贞:这里指的是兵众应当坚守自己的根本。

③丈人:原指德高望重的人,这里引申为军队的主帅。

④否臧(pǐ zāng):形容不好的事情,这里指军人不守军纪的

事情。

⑤锡命:下令嘉奖有功的将士。

⑥舆尸:指用车运送尸体。舆,本意为“车”,这里是名词用作

动词,用车运送。

⑦执言:这里是抓获俘虏的意思。

⑧长子:这里指担任指挥官的刚正的长者。

⑨弟子:这里是相对于“长子”而言的,指无德行的人。

⑩大君:指君主、君王。

【译文】

师卦象征的是国家的军队:坚守自己的职责,由德高望重富有

经验的长者统率着,这样的军队必然会井然有序,碰不上什么重

大的灾祸。

初六爻,军队出征作战的时候,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否则会

因为军纪不良遭遇凶险。

九二爻,作为统帅,必须不偏不倚,这样便不会招致灾祸,可

以得到君主的重用和奖赏。

六三爻,如果不断有士兵的尸体被从战场上运回来,必定是

遭遇了凶险的事情。

六四爻,这个时候,应该暂时撤出战场,以免遭到更大的

损失。

六五爻,田野中有野兽,利于围猎;任命有德行威望的长者统

领军队,于作战有利;委任无德行的人做统帅,会引发糟糕的事

情,守持中正才能避免凶险。

上六爻,军队凯旋时,君主可以颁布诏命,分封德高望重的人

做诸侯、上卿、大夫,但对于没有德行的小人,则不可以重用。

【原文】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

中而应①,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②众。“师出以律”,

失律凶也。“在师中,吉”,承天宠③也。“王三锡命”,怀万邦④

也。“师或舆尸”,大无功也。“左次,无咎”,未失常也。“长子

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大君有命”,以正

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注释】

①刚中而应:在六爻之中,“九二”阳爻,性刚,位置在下卦

的中位,而另有一个“六五”阴爻,也处在中位,阴响应阳,故而相

“应”。应,响应。

②畜:通假字,通“蓄”,积蓄的意思。

③天宠:喻指“九二”与“六五”之间的响应关系。

④怀万邦:指招徕周边诸侯国。怀,招徕的意思。邦,指城邦、

国家。

【译文】

《彖辞》上说:军队是众人的集合体,贞代表正义。能让众人

组成正义之师的人,就可以做君主了。如果居于中间位置的刚健

者能得到响应,在遇到险境时就能顺利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来督

治天下,而百姓也乐意追随,就不会招来灾祸。

《象辞》中说:地上的水流,就像是民众聚集起来一样,这就

是师卦的卦象。(初六爻)君子从中领悟到,要懂得爱护百姓,积蓄

民力。“军队严守纪律”,是说没有良好的军纪作保证,军队作战

必定发生凶险。(九二爻)“统率军队,举措适中,吉祥”,是说统

帅得到君主重用,就能实现君主统下的志向。(六三爻)“如果

不时将死者尸体运回来”,说明无德行的人做统帅不能知己知彼,

频遭失败,没有什么功绩可以言说。(六四爻)“懂得暂时撤出战

场,以避免更大损失”,说明六四没有失掉通常的方法。(六五爻)

君主任命有才德的人做军队的统帅因而战无不胜,这样的军队必

然会胜利。“因为委任没有才德的人做统帅,招致大败而回”,说

明君主用人不当,尝到了任人唯的苦果。(上六爻)“君主发布诏

命分封功臣”,说明君主是在按功劳大小进行公正的封赏。“对小

人则不予重用”,是因为对小人予以重用,必然会危害并扰乱邦国

的安宁。


  前言

前言

在儒家经典中,《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尊享着无比

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经典中,《易经》也享有同于其在儒家

经典中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

经之首,大道之源”。

作为华夏文明长河中智慧与文化的结晶,经过五千年的

发展,《易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元素符号,

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易经》,曾给出这样的定位:

“易道广大,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

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可以说,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

上讲,《易经》的影响都是世所罕见的,也从来没有一部著作

能够产生如此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数千年来,中国的文人学士们都将《易经》作为一部值得

日日、时时研读的经典,研习并遵从其中的道理。孔子说“居

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宋人叶采也曾讲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

春去几多时”,唐代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医学

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足见《易经》对后

世人的重大影响和吸引力。

然而,虽然书名为“易”,但真正能够参得透、讲得清这本

书的人,实是少之又少。从古至今,关于《易经》的著作浩如烟

海,每家都从自身的感受和角度出发,试图解读《易经》中深含

的观点,但鲜有成功者。就此,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说“《易》

难看,不比他书”,同时又说“是圣人事,非学者可及也”。

具体来说,《易经》以眼花缭乱的八卦、六十四卦符号为

载体,并配合晦涩艰深的卦辞、爻辞阐述世事、事理,文辞艰

涩。虽然以卦爻为工具和载体,但《易经》并不是一部关于卜

筮的作品,而更像是古人关于世界、人生体悟的综述,旨在引

导人们重新认识自身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进而体悟它深蕴的

哲学,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活智慧和前进动力。

对于这本经典,连朱熹这样的大家都连呼“《易》难看”,

更别说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代人了。这也就难怪会有一

些现代人,将《易经》视作一部“天书”。

鉴于此,我们精选古本正源,并兼采众家著作,经过精心

审校,以文白对照的形式,再现这部伟大著作的精华。本书按

照《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每卦独成一节,以原文、注释、译

文三个板块的形式,在力求保持《易经》原有意味的基础上,

努力在读者和原著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以期每一个现代人

都能读出《易经》中的思想韵味。

因为本书是在博采众家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的解读,所以

书中一些地方难免出现不够精准到位的问题,或有其他疏漏

之处,万望读者朋友指正,我们将不胜感激。



《周易》:一部洞悉宇宙万象与人生智慧的古老经典 《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著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它不仅仅是一部占卜的书,更是一部深刻阐释宇宙万物运行规律、揭示人生哲学与道德修养的智慧宝典。千百年来,《周易》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哲学、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一、 思想的源头:《易经》的宇宙观与哲学观 《周易》的核心思想在于“易”,即变化。“易”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周易》认为,天地万物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就是“阴阳”。 阴阳是《周易》宇宙观的基石。阴阳是对自然界一切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两种基本属性、两种倾向的抽象概括。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推动着事物的生成、发展和消亡。例如,白天属阳,夜晚属阴;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男属阳,女属阴。阴阳的互动与平衡,构成了整个宇宙的运行机制。《周易》通过对阴阳变化的观察和推演,发现了“道”,即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普遍法则。 《周易》的哲学观是辩证的。它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发展变化,以及物极必反的道理。例如,“乾”代表阳刚、积极、创造,而“坤”代表阴柔、接受、承载。乾卦和坤卦代表了天地万物的基本形态,它们的相互作用生发了万物。而每一个卦象,都是由六个爻组成的,每个爻都有阴阳之分,爻与爻之间,卦与卦之间,都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关系。《周易》的辩证法,并非抽象的逻辑推理,而是根植于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对人生经验的深刻总结。 二、 智慧的结晶:《易经》的占筮与人生指导 《周易》最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是其占筮功能。通过六十四卦的象征意义和卦辞、爻辞的解读,人们试图预测未来、探究吉凶、寻求决策的依据。《周易》的占筮并非宿命论,而是提供了一种认识事物发展趋势、把握事物变化规律的方法。它鼓励人们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要警惕消极的一面;既要看到前进的动力,也要防范潜在的风险。 《周易》的占筮,更是一种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它通过对卦象的分析,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可能的变化方向,从而指导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下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例如,“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醒人们要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坤”卦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则告诫人们要宽厚仁爱、包容万物。这些都成为了指导人们行为的宝贵原则。 《周易》对人生的洞察尤为深刻。它认为,人生如同自然界一样,充满了变化和挑战。个人的成长、事业的发展、社会的变化,都如同卦象的演变一样,有着其内在的规律。《易经》通过对人生不同阶段和不同境遇的描绘,为人们提供了处世之道。它教导人们如何在顺境中保持警惕,在逆境中保持韧性;如何在进取中不失谨慎,在退守中不失原则。 《周易》中的“君子”形象,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君子”是《易经》中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他们遵循“道”,把握“易”,在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坚定和道德的操守。君子修身养性,注重道德实践,能够顺应时势,也能影响时势。《易经》通过对君子品德的描绘,塑造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 三、 文化的瑰宝:《易经》的传承与影响 《周易》自诞生以来,历经千年的沉淀和传承,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历代学者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注解,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易学体系。汉代的董仲舒,将《周易》视为“万世之常道”;宋代的朱熹,更是将《周易》列为“五经”之首,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周易》的思想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在哲学领域,《周易》的思想是儒家、道家等学派的重要思想渊源。在政治领域,《周易》的治国理念,如“观象制器”、“损益之道”,对历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艺术领域,《周易》的象征意义、辩证思维,为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甚至在现代科学领域,如系统论、信息论等,也能看到《周易》思想的影子。 《周易》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历史意义,更在于其永恒的智慧。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周易》关于变化、适应、平衡、发展的思想,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学会顺应变化,要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结语 《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它以其深刻的宇宙观、辩证的哲学观、智慧的人生指导,以及广泛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阅读《周易》,就是与古圣先贤对话,就是在探寻宇宙人生的奥秘,就是在汲取滋养我们心灵与智慧的甘泉。这部流传千年的经典,其蕴含的智慧,如同一面永不褪色的镜子,映照着人生的起伏,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一套阅读工具,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中国传统智慧的视角。我过去总觉得《易经》是关于占卜和预测的书,但通过这套儒家视角的解读,我明白了它更核心的内容是如何指导人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自身的修养与平衡。《易经》的无穷变化,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反而提供了一种慢下来、审视“时势”的智慧。尤其是注释中对一些卦象背后伦理道德的阐发,让我对“君子自强不息”有了更具实践意义的理解。这本书并没有把古籍变成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将其转化为可以融入日常思考的养分。它让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哲思,变成了可以指导我处理当下困境的实用指南,这才是对经典最好的致敬。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自我提升和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同道中人。

评分

对于一个注重阅读体验的人来说,书籍的物理质感和排版设计同样重要。这本读本在装帧上看得出是用心了的,纸张的选择既保证了阅读时的舒适感,也显得很有分量,符合“经典”应有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其版式设计真正实现了“对照”的最高效率。通常的对照本,要么是左页文右页译,或者上下分栏,阅读时眼睛需要频繁跳跃,容易分散注意力。而这本书将原文、注释、译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读者可以在一行或几行文字内完成对文本的全面理解,极大地保持了阅读的连续性。这种细致入微的排版考虑,体现了编者对提升读者阅读效率的执着。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原文中的某个词被注释解释后,紧接着的译文是如何精准地承载了这份解释的重量,形成了一个流畅的阅读闭环,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

这本《易经》的呈现方式,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对于像我这样想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但又苦于文言晦涩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一直对《易经》的哲学思想充满好奇,但市面上的版本要么是纯粹的学术考据,要么就是过于简化,抓不住原著的精髓。而这本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读本的定位非常精准,它不仅仅是把原文摆在那里,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学习工具。排版上,原文、注释、译文三者清晰地并置对照,这种文白对照的结构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特别欣赏注释的详尽程度,它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针对具体词汇和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很多过去我只能囫囵吞枣的地方,现在都能豁然开朗。比如对“乾”、“坤”卦象的解读,不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而是结合了儒家思想的演变脉络去阐释,让我对古人的智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编排,让我在阅读时可以随时将注意力在原文的韵味和现代语言的阐释之间切换,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和阅读的沉浸感,让人感觉自己真的在与古人对话。

评分

坦白说,市面上的“精粹”读本很多时候会为了追求“精”而牺牲了“粹”,要么是删减过度,要么就是解读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但阅读这本《易经》的儒家经典读本时,我感受到了编纂者对原著的敬畏和学术上的严谨性。它的“儒家经典读本”定位,似乎也为它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得对《易经》的阐释能够更紧密地贴合其在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注释部分并非天马行空,而是处处可见对历代重要注疏的梳理与吸收,这对于想追溯思想源流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尤其关注那些晦涩的爻辞,在白话译文的辅助下,结合儒家“中庸”与“时中”的思想,其蕴含的处世哲学变得清晰可见。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应该做什么”,而是解释了“为什么在那个时空背景下,这是最合理的选择”,这种深层的逻辑推演,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探索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和思维模型,而《易经》无疑是其中的核心。《易经》的魅力在于其变易、不易、简易的哲学,但要真正把握这一点,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合适的引导。这本书在“译文”部分的表现尤为出色,它没有采取那种僵硬的、逐字翻译的模式,而是力求在保持原文神韵的同时,用现代汉语准确、流畅地传达出哲理的深度。我感觉这更像是一位资深学者在旁边为你娓娓道来,而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堆砌。它成功地架起了两千年语言鸿沟的桥梁。特别是那些关于“时位之变”的论述,在白话文的阐释下,变得立体而生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人如何将对自然的观察融入到对人事的判断之中。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国学经典不再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而是真正将其视为可以滋养心智的活水源头,随时翻阅,常读常新,每一次接触都有新的感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