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内核,曹远征、刘元春、杨光斌、张军、向松祚、王庆联袂推荐
书名:中国的改革哲学
定价:59.00元
作者:李拯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4
页码:36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76395
"用中国的方式 讲好中国改革故事 建构中国气派的认知方法
中国改革用包容性思维 形成相互叠加的混合优势 成就中国经济奇迹
以5000年文明理解中国40年改革,寻找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思式
"
"中国走过40年改革历程,得以稳居世界大经济体,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增长奇迹。发掘中国改革的成功奥秘,对于中国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本书立足中国历史与实际,“以中国为方法”,为理解中国的经济奇迹提供一种全新的解释框架。它将揭示出,中国改革的成功奥秘,是改革背后的包容性思式与哲学观念。对待不同的经济学说以及由此派生出的改革方案,中国都是以学习的态度汲取其合理成分,又以批判的眼光去除其不足之处,并终混合应用于改革实践。政府与市场、集中与分散、管制与自由、与地方、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际、东部与中西部……在所有这些相关联的二元范畴中,中国的经济改革始终坚持执两用中、进行综合运用,形成了各种元素相互抵消缺点而又彼此激荡优势的“混合优势”或者说“叠加优势”。
对所有希望理解并借鉴中国改革经验的个人、机构或国家,中国改革提供的不仅是全新的发展模式,更是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思式与哲学观念。
"
"前 言 以5 000 年文明理解40 年改革
章 中国经济改革的思式:包容型智慧
改革40 年的经济奇迹
如何“理解中国”
寻找中国改革的哲学观念
包容型智慧在中国改革中的运用
章 “特色+”和“开放+”:市场经济的中国想象
计划外的野蛮生长
对计划经济的深刻反思
打开一扇开放的窗口
“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就是纯粹的呢?”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演进过程
“特色+”和“开放+”,让中国吸收一切文明成果
第三章 理性设计与自发创造:中国改革的二元动力结构
“这个官司交给我替你们打好了!”
“先不要动他!”
中国式的制度变迁
中国改革是试错机制、学习机制和理性化机制的结合
第四章 增量改革:抵达彼岸的方法选择
莫干山会议上的挂牌辩论
刀尖上的蜂蜜
增量改革在其他改革领域的运用
“增量+”:改革的时间进程、顺序选择与策略设计
第五章 多元一体:960 万平方千米的空间叠加
苏南模式:计划经济遗产的自发延伸
温州模式:逆向竞争优势
珠江模式:外向型发展模式的建立
“多元一体”的中国想象
第六章 城乡二元: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相遇
打捞沉默的农村与农民
人类历史上规模大的人口流动
中国农民与二元经济模型
农民理性扩张到现代文明
城市是推动器,农村是稳定器
第七章 第三条道路: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
政府与市场:悬而未决的争议
“有为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
市场激发活力、政府维护稳定
应对不确定性的包容性解决方案
第八章 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中国:包容型智慧看待世界的方式
包容型智慧是明确的思想地图
包容是中国的生长方式
由改革而强大:向现代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
结 语 包容是维持可持续性发展的优方案"
"李拯:1987年出生于湖北省广水市,2009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同年加入人民日报评论部并工作至今。
曾参与编撰《习近平用典》《习近平讲故事》等图书,并出版个人著作《历史不糊涂》,版权输出到韩国和中国港澳台地区。
"
"这本书提炼出“包容”这个关键词,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改革开放联系起来,尝试着“以中国为方法”来解释中国改革、讲好中国故事。
曹远征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一个解释中国经济奇迹的新框架,一个长视角的中国改革新理论,一个扎根中国传统的新思维,“中国的改革哲学”以其独特的写作视角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年献上了厚礼,值得我们阅读!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对于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有竞争力的解释框架,是一份献给“中国时刻”的思想大礼。
杨光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中国的改革不是在正统的华盛顿共识指导下推展开的,它的改革理念和推进方式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烙印。这本书试图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寻找这种文化记忆。
张军 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这本书提供了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新视角。作者以包容型智慧来阐释中国的改革哲学与经济学者强调产权保障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并不矛盾,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向松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经济崛起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二元对立关系的讨论与争议,比如政府与市场、集中与分散、管制与自由、与地方、城市与农村等。如何在这些二元关系中寻找平衡点是解析中国经济崛起的关键问题。这本书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入手,条分缕析,很有新意。
王庆 重阳投资总裁兼经济学家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坦率地说,初读起来略显晦涩,仿佛是直接从一篇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上截取下来的文稿,充满了术语的堆砌和严密的逻辑链条。作者似乎更倾向于构建一个宏大而精密的理论框架,而非采用通俗易懂的叙事方式来引导读者。每一个论点都建立在一系列复杂的前置假设之上,需要读者具备相当的理论基础和耐心才能跟上其思维的跳跃。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在脑海中反复梳理那些复杂的因果关系,甚至需要借助外部资料来理解某些特定的学术语境。这种写作手法,虽然保证了观点的深刻性和严谨性,但也极大地提高了阅读门槛,使得它更像是一部供专业人士深入研究的参考书,而非面向大众普及知识的读物。不过,一旦攻破了前几章的理论壁垒,后续的论证展开时,那种如抽丝剥茧般的严谨感,又让人体会到了一种智力上的挑战与满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摸上去也很舒服,能感觉到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那种留白的艺术感让人在书架上一下子就能注意到它,虽然内容本身是偏理论性的,但外在的包装却给人一种很现代、很耐读的感觉。我特别喜欢扉页上印着的那个小小的出版社标志,每一次翻开书页,都会被这种沉稳的调性所感染,仿佛预示着接下来阅读的将是一场严肃而深刻的思想之旅。那种印刷的油墨味,混合着新书特有的那种清新的纸张味道,让人有一种立刻沉浸进去的冲动。而且,书脊的装订非常牢固,即使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会散架,对于我这种喜欢反复查阅和做笔记的读者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从这本书的外观上,我已经能体会到它作为一本严肃学术出版物的分量感和专业性,这无疑提升了整体的阅读体验,让人在尚未深入内容之前,就对其价值有了初步的肯定。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考古发掘工作,而非轻松的知识采集。它迫使我不断地审视自己过去对既有概念的理解,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社会现象,在作者的剖析下,被拆解成了无数个精微的、需要重新审视的基本单元。这种阅读体验是具有颠覆性的,它挑战的不是你是否知道“是什么”,而是你如何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深层结构。我发现自己时常需要放下书本,走到窗前,试图将书中的抽象模型映射到现实世界的具体案例上,并在二者之间建立起坚实的桥梁。这种主动的、探究式的阅读,消耗的精力是巨大的,但与之相伴而来的认知上的突破感,却又是其他任何休闲读物无法比拟的。它成功地将一个宏大的主题,分解成了可以被理性工具所检验的微观组件,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这种“重塑认知”的过程,才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展现了一种高度的内在逻辑性和层次感,仿佛是一座精心构建的知识殿堂。作者在铺陈论述时,始终保持着一种自上而下的推进态势,从最基础的哲学前提开始,逐步引入历史的脉络,再到对具体实践的分析,每一步都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很少出现那种为了凑字数而进行的枝蔓延伸,每一个章节的引入和收尾都服务于整体的论证目标。这种严密的结构安排,极大地减轻了读者在追踪复杂论点时的负担,因为你可以清晰地预见到下一步将要探讨的内容及其与前文的关系。读完一个部分,总能感到自己对于这个宏大议题的理解又向上攀升了一个台阶,目标明确且路径清晰。它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种系统化思考问题的方法论,这种结构上的美感,是真正经得起推敲的学术著作所独有的标志。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印象深刻,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次阅读过程的舒适度。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的处理得当,使得长时间阅读时,眼睛的疲劳感明显降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重要概念和引文的标注方式,采用了非常清晰的脚注系统,既保持了正文的流畅性,又不影响读者对关键信息的检索。不像有些书籍,为了节省篇幅或者追求某种设计感,把字体挤得密密麻麻,读起来像在爬山。这本书的版式设计非常注重读者的实际使用体验,留白恰到好处,方便读者在页边空白处进行批注和思考的延伸。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阅读界面,它似乎理解读者在处理复杂信息时对视觉清晰度的要求,这体现了出版方在细节处理上的专业素养,让人感觉作者的思考得以被最恰当的媒介所承载。
评分好书
评分好
评分洞察中国发展
评分好书
评分好
评分看一下
评分洞察中国发展
评分好书
评分洞察中国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