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資治通鑑(六):漢紀二十八~三十五》
叢書/係列名:古籍今注新譯叢書/歷史類
ISBN13:9789571462240
齣版社: 三民書局
作者:張大可;韓兆琦等-注譯
裝訂/頁數:平裝/508頁
版次:初
規格:23.2cm*17.2cm (高/寬)
齣版日:2017/02/06
商品簡介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領銜修撰的歷史名著,全書兩百九十四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載瞭戰國初年迄於五代末葉一韆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顧名思義,即史學要「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在選用史料以及敘述方麵,「專取關國傢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全書內容緊扣於「治、亂、興、衰」四字上。《資治通鑑》吸收《左傳》、《漢紀》,以及紀傳史敘事的優點,在政治軍事中關注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及經濟、文化等麵嚮,並極力描繪各種戰爭場景,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編年通史。
《資治通鑑》的史學價值主要有三:(1)幫助人們貫通古今、以史為鑑。對於瞭解歷史、總結歷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2)按年月日記事的方式編纂,讓讀者能夠掌握大勢,並將一定時期歷史演變的概貌展現在讀者麵前;(3)廣泛收集史料,遍及正史、雜說,種類達三百餘種,更添內容的豐富與價值。
本書由張大可、韓兆琦等多位學者教授共同點校注譯。正文以清鬍剋傢本為底本,參考章鈺校記與當今研究成果釐定文字。每捲開頭皆有「題解」,指齣該捲大事內容,「章旨」則以注釋段落首尾完備的大事件為單元,述與評結閤,提示重要史事。「注釋」詳盡明確、「校記」勘校嚴謹、「語譯」通順流暢。捲末則有「研析」,評點大事、總結史實。真正達到普及學術,雅俗共賞,對於專傢學者與一般讀者,都有極大的幫助。
本冊記載漢紀二十八(西元三年)至漢紀三十五(西元四六年)間的大事。
作者簡介
張大可,重慶市長壽縣人,生於一九四○年。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畢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係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歷史學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係教授兼中文係副主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發錶有論文百餘篇,齣版個人學術專著《史記研究》、《三國史研究》、《中國歷史文獻學》等近十部,並獲得全國及省級社科優秀圖書獎。
韓兆琦,天津市靜海縣人,生於一九三三年。一九五九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一九六二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歷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新譯史記》等二十餘種相關著作,為著名的《史記》與傳記文學研究專傢。
我最近在整理我的私人圖書館,發現很多舊書雖然內容經典,但閱讀體驗卻不盡如人意,不是紙張泛黃就是注釋過於簡略。相比之下,這本《資治通鑒》的新譯版本,簡直是脫胎換骨的體驗。首先,它的翻譯質量非常高,沒有那種生硬的“翻譯腔”,而是非常流暢地將文言文的精髓傳達齣來,讀起來毫無障礙,仿佛司馬光先生親自主講一般。我以前看一些古代典籍,常常需要對照好幾本參考書纔能理解一個復雜的情節或典故,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其齣色,注釋詳盡且切中要害,極大地提高瞭閱讀效率。特彆是對於那些復雜的軍事部署和官僚體係的變遷,作者們的解讀顯得格外到位和透徹。這本的“港颱原版”特色也令人稱道,據說是保留瞭更原汁原味的學術風貌,這對於追求學術嚴謹性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個故事,更是在教你如何像一個曆史學傢那樣去分析和審視那個宏大而復雜的曆史進程。這本書已經成瞭我書桌上使用頻率最高的曆史讀物之一,其價值遠超定價。
評分說實話,我剛開始接觸《資治通鑒》的時候,感覺它像一座難以攀登的高山,內容浩瀚,時間跨度巨大,讓人望而生畏。但自從入手瞭這套由張大可和韓兆琦解讀的新譯本後,我的感覺完全變瞭。這本書成功地將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的厚重感,轉化成瞭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節奏。它不是簡單地堆砌史料,而是巧妙地串聯起各個曆史節點,讓你清楚地看到事件之間的因果鏈條。比如,在解讀漢紀二十八到三十五這個階段時,對於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和中央集權的衰弱,作者們描繪得入木三分,讓你能清晰地捕捉到那個時代權力轉移的微妙之處。我最欣賞的是,它在保持學術深度的同時,沒有犧牲可讀性,閱讀過程中常常會因為某個關鍵的評價或洞察而停下來深思良久。這對於我個人理解中國政治哲學的演變,非常有啓發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原本高冷的史學著作,變得觸手可及,是真正能讓人愛上“讀曆史”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對於那些對中國古代史,特彆是三國鼎立之前的曆史脈絡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我得說,光是看書名和作者陣容,就知道這不是那種敷衍瞭事的普及讀物。張大可和韓兆琦這兩位大傢的名字擺在那裏,本身就是質量的保證。我最近沉迷於研究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總覺得很多現代社會現象的根源都能在那個時期的決策和權謀中找到影子。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也頗具匠心,三民書局齣品,果然是精雕細琢。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質感,配閤著清晰的注釋和詳實的考據,讓人有種捧著珍寶的感覺。我個人尤其欣賞它對於史料的精細梳理,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事件背後,往往隱藏著深刻的政治智慧或權力鬥爭的縮影。讀起來雖然需要全神貫注,但每一次撥開曆史的迷霧,那種豁然開朗的喜悅是無與倫比的。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需要耐心和智慧的深度考古之旅,讓人忍不住一頁接一頁地往下翻,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關鍵的細節。對於想要係統性理解漢代後期的曆史走嚮,這本書絕對是不可替代的案頭工具書。
評分作為一個重度曆史迷,我對於工具書的選擇是極其挑剔的,尤其是在涉及如《資治通鑒》這類裏程碑式的巨著時。這本三民書局的版本,首先在裝幀和字體選擇上就體現瞭對讀者的尊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更重要的是,它的“新譯”理念非常成功。它並沒有一味地追求古奧的對等翻譯,而是更注重“意譯”與“直譯”之間的平衡,確保瞭文本的現代可理解性,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瞭原著的語氣和磅礴氣勢。在處理復雜的史實陳述時,翻譯者們展現齣瞭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讓那些在原文中可能晦澀難懂的詔令、奏摺和外交辭令,變得清晰明瞭,邏輯清晰。我發現自己不再需要頻繁地停下來查閱字典或背景資料,這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高質量的“界麵”,讓我們可以更順暢、更深入地進入司馬光的曆史世界,是任何嚴肅的曆史學習者書架上都不可或缺的一筆。
評分我一直相信,好的曆史書能讓人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而這本【中商原版】新譯本恰恰做到瞭這一點。我特彆關注那種被傳統解讀常常忽略的“細節”和“人情世故”,而這套書在這方麵展現瞭驚人的洞察力。例如,在描述朝堂上的權力傾軋時,它不像一些通俗讀物那樣隻是簡單地標簽化人物,而是深入挖掘瞭每個政治人物在特定曆史背景下的動機和掙紮。那種對人性復雜性的細膩捕捉,讓曆史人物一下子變得立體起來,而不是扁平的符號。張大可和韓兆琦的學術功底毋庸置疑,他們對史實的考辨非常嚴謹,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安全感”,確信自己接收到的是經過反復檢驗的知識。這種對細節的執著和對曆史深度的挖掘,使得這本書即便在眾多《通鑒》譯本中也顯得鶴立雞群。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書,更是一部關於政治學、社會學和人性學的百科全書,值得反復咀嚼和品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