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无道宋高宗
:36.00元
作者:王曾瑜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202023938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宋高宗赵构,南宋**代皇帝。1127~1162年在位。年号先后为建炎、绍兴。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他于1127年五月初一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代皇帝。本书介绍宋高宋赵构昏庸荒浮的一生,抨击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控诉混淆贤愚、知识遭贬、人才尘埋的荒诞现实。
内容提要
宋高宗所处的时代是各个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十分剧烈的时代,历史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活剧。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是中国古老的历史哲学命题。两者在某种意义上都有一点道理,却又很不完全。历史现象纷繁复杂,难以作科学的剖析和说明。迄今为止,历史学中虽也有一点数学和统计学,但在很大程度上并无数学的性。往往出现以下的情况,时势出英雄,却又不能成全英雄,特别是理想的、成功的英雄。相反,时势有时也可让小丑充当主宰国运的角色。结果是一小撮人的闹剧、丑剧和绝大多数人的悲剧交互演出。这本宋高宗的传记,他本人及其宠信者所制造的一个时代的闹剧、丑剧和悲剧,他们在国难当头、国耻深重的情势下,依然制造、纵容和包庇腐败,纵情声色,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目录
章 深宫的花花太岁第二章 厄运中之幸运第三章 南京登基 节 顺利继位 第二节 李纲拜罢 第三节 杀陈东和欧阳澈第四章 维扬惊梦 节 宗泽赍志以殁 第二节 仓皇逃窜 扬州劫难 第三节 下诏罪己第五章 苗刘之变 节 逊位和复辟 第二节 劫后余波第六章 航海流亡 节 卑辞祈哀 第二节 天堑失守 第三节 浮海逃生第七章 炎兴之交的纷更 节 宋金南北对峙的格局 第二节 秦桧归宋 第三节 吕秦政争 秦桧罢相第八章 战不忘和 安不忘逸 节 频遣使指 第二节 鏖兵中决定岁币 第三节 和战条陈 遣使争议 第四节 赵张睽异 秦桧复出 第五节 居危思安第九章 淮西之变 节 父皇凶耗 第二节 岳飞受命节制诸军 第三节 宋廷翻覆 岳飞辞职 第四节 淮西兵变第十章 力排众议 屈辱媾和 节 赵鼎复相 第二节 金废伪齐 第三节 挞懒通和 秦桧再相 第四节 宰执廷争 金使骄倨 第五节 三大将表态 第六节 秦桧独相 第七节 群情激愤 独断专行 第八节 宰执代君 跪拜成礼 第九节 丈赦余波 第十节 八陵之痛 第十一节 秦桧扩张相权 第十二节 荣枯有别 第十三节 李光罢政第十一章 迫令班师 节 金朝毁约南侵 第二节 秦桧恃宠固位 第三节 十年之力 废于一旦第十二章 “莫须有”狱与绍兴和议 节 金人双管齐下 第二节 宋朝第二次释兵权 第三节 韩岳虚位和罢官 第四节 绍兴和议告成 第五节 “莫须有”深冤大狱第十三章 窒息式的苟安 节 皇太后回銮 五国城饮恨 第二节 “太平翁翁”的专横 第三节 城狐社鼠的作恶 第四节 穷奢极侈 贪贿成风 第五节 排黜异己 文狱迭兴 第六节 文丐奔竞 祥瑞虚饰 第七节 格天阁黄粱一梦第十四章 贬逐秦党 因循旧政 节 秦桧亲党的贬斥和保全 第二节 重新命相 “讲信修睦” 第三节 “更化”和“叙复” 第四节 立储的曲折和风波第十五章 应战和退位 节 宋金再战前夕 第二节 危而后安 战而后和 第三节 主动退位第十六章 德寿宫颐养 节 隆兴和议 第二节 德寿宫中的人间天堂 第三节 死于安乐附录 宋高宗赵构年表地图 宋高宗即位前后逃遁路线图 宋高宗海上流亡图 宋金时期中国全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后世影响的梳理上。历史往往是环环相扣的,作者并未将宋高宗的统治视为一个孤立的事件。相反,他高明地将高宗时期的政策走向、文化导向,与南宋中后期的命运紧密地联系了起来。特别是对于他晚年的一些决策,如何为后来的理学兴盛、对外策略的固化埋下了伏笔,这部分分析得非常透彻且具有前瞻性。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论据支撑有力,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历史的因果链条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了解了某一位皇帝的生平,更是对整个南宋王朝的兴衰逻辑有了一种结构性的、宏观的把握,这对于理解宋代文化乃至后世中国政治思想的演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启发意义。
评分这本历史读物,《无道宋高宗》,读完后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的叙事功底可谓炉火纯青,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特别欣赏它在史料运用上的严谨与灵活。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通过对关键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让读者得以窥见历史决策背后的复杂动机。尤其是对于靖康之耻后朝廷内部的权力倾轧和对峙,作者的笔触充满了洞察力,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如同亲历现场。那种从低谷中挣扎崛起的悲壮感,被处理得极富张力,仿佛能感受到宋室子民在屈辱与希望之间摇摆的心绪。书中对北伐与主和派博弈的分析尤为精彩,它没有简单地将一方塑造成圣人或恶棍,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各自立场背后的时代局限与个人权衡,这使得整个历史叙事显得丰满而富有层次感,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宋朝历史的理解深度。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场精妙的剧本解构。作者在构建历史场景时,对于细节的把控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但这种细节的堆砌却丝毫没有显得累赘,反而成为了推进情节、烘托气氛的利器。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地理空间和季节氛围的描写。例如,当描绘前线战事的紧迫时,文字的密度和语气的急促感便会自然提升;而当转入南宋朝廷内部的日常运作时,笔调又会变得相对沉静、内敛,仿佛能闻到那种宫廷中特有的、略带腐朽的气息。这种高度的场景感和代入感,使得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历史文献。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描绘“那感觉是如何的”,将冰冷的历史事件注入了鲜活的情感脉络,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接触这种厚重的历史题材,我还有些担心会因为过于晦涩而难以深入。然而,这本关于宋高宗的书籍,成功地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的文字流畅,节奏把握得当,即便是对于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来说,也能迅速沉浸其中。最让我赞叹的是,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尘封已久的档案和诏令,转化成鲜活的人物对白和紧张的宫廷场景。比如,对于某些重大战略决策的转折点,书中并没有采用枯燥的背景介绍,而是通过多视角的交叉叙述,构建了一个立体的信息网络,让读者自己去拼凑出历史的全貌。这种“引导式阅读”的体验非常棒,它激发了我的求知欲,让我忍不住去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去思考“如果是我处在那个位置,我会怎么做?”它成功地将一段遥远的历史,变成了一场与读者的深度对话。
评分我对本书的史学态度表示高度的赞赏。在重塑宋高宗这一复杂形象时,作者显然秉持了一种超越了简单褒贬的审视态度。历史的真相往往是斑驳且充满矛盾的,而这本书最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敢于揭示这些矛盾性。它并没有回避高宗作为“无道”一面的种种失误和局限,但同时,也公允地展示了他在那个特定历史关口所面临的内外压力,以及他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政权所做出的某些艰难抉择。这种平衡的视角,使得人物形象不再是扁平的脸谱,而是具有了令人信服的真实感。这种深入骨髓的剖析,让我对“英主”与“昏君”的界限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它教导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将他置于他所处的那个时间、那个环境之中,方能得出一个相对公正的结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