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评论协会:2007年度十大图书新浪网、《财经日报》:十大年度财经图书,人民网:十大年度好书,《中华读书报》:2007年度十佳图书, 《中国图书商报》:二年度财经图书,《新周刊》:2007年新锐榜年度图书提名奖,经济学家 吴敬琏 钱颖——北大、哈佛知名教授,四大财经媒体主编。
近30年来中国向世界经济大国的跃升,无疑是现代世界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崛起这一宏大叙事,是由千百万普通人各不相同的创业故事集合而成的。虽然 人们对于这些故事的阐释差别甚大,但是我深信,让作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把这些故事记述下来,由大众去加以解读和评论,对我们总结过去和规划未来有着极大 的价值。——吴敬琏
当一百年后书写中国经济的发展史的时候,过去的三十年注定会被认为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转折性的三十年。这本书以编年史的方式记录下这一时期内中国企业和企业 家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中有老企业的改革者,也有新企业的创业者;有成功者,有曾经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是他们都是中国经济在转型中崛起的创造者。这 本书让我们记住他们,这本书也因此而具有历史的价值。——钱颖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 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和 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吴晓波,68年生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现任职东方早报社。主要出版作 品:《大败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等。其中《大
目录 上册
前言
部 1978~1983 没有规则的骚动
1978 中国,回来了
1979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企业史人物 “傻子”年广久
企业史人物 “老板”袁庚
1980 告别浪漫的年代
企业史人物 川人春先
1981 笼子与鸟
企业史人物 难忘“任项”
1982 春天并不浪漫
企业史人物 “大王”如蚁
1983 步鑫生年
企业史人物 裁缝神话
第二部 1984~1992 被释放的精灵
1984 公司元年
1985 无度的狂欢
企业史人物 两面雷宇
1986 一无所有的力量
企业史人物 郑氏之死
企业史人物 仁宝当家
1987 企业家年代
企业史人物 “承包典范”马胜利
1988 资本的苏醒
企业史人物 廿人沉浮
1989 “倒春寒”
1990 乍热骤冷
1991 沧海一声笑
企业史人物 牟氏幻觉
1992 春天的故事
企业史人物 黄家“天使”
致谢
企业史人物索引
下册
第三部 1993~1997 民族品牌进行曲
1993 扭转战局
企业史人物 庄主之殇
1994 青春期的躁动
企业史人物 支教公司
企业史人物 “君安教父”
1995 收复之役
企业史人物 刁民王海
企业史人物 万国大佬
1996 500强梦想
企业史人物 一人三九
1997 “世界不再令人着迷”
企业史人物 时代标本
第四部 1998年~2002 在暴风雨中转折
1998 闯地雷阵
企业史人物 “烟王”是非
1999 庄家“恶之花”
企业史人物 胡润造榜
2000 曙光后的冬天
企业史人物 霸王宿命
2001 入世与出局
2002 中国制造
企业史人物 仰融悲情
第五部 2003年~2008年 大国梦想成真
2003 重型化运动
企业史人物 大午集资
2004 表面的胜利
企业史人物 “江湖”总裁
2005 深水区
2006 资本的盛宴
企业史人物 “首富部落”
2007 大国崛起
2008 正在展开的未来
致谢
人物索引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套书的规模感到有些畏惧,毕竟“两千年”听起来就足够宏大。但一旦翻开,那种被吴晓波老师的叙事所吸引的感觉,简直就像是在品味一壶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他擅长捕捉时代浪潮中的关键节点,用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复杂的人物群像和事件脉络。读《激荡三十年》,我看到了企业家们的激情与冒险,看到了政策的变动如何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个体;读《跌荡一百年》,我被那些在困境中挣扎求生、又在逆境中创造奇迹的先行者深深打动;而《浩荡两千年》则像是一次壮阔的史诗之旅,它梳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因,解释了为何今天的中国会是这个样子,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国家发展的规律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不是简单的“讲故事”,而是充满洞察力的历史分析,他总能找出那些被主流叙事忽略的细节,并赋予其深刻的含义。这套书让我觉得,了解中国,需要从经济的角度去审视,而吴晓波老师无疑是那位最能带我穿越时空的向导。
评分这套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套书,不如说是一次完整的历史教育。吴晓波老师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他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思考和解读。从《激荡三十年》开始,那些关于市场经济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改革的艰难与伟大。那些企业家们,有的是弄潮儿,有的是探路者,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那种敢闯敢拼的精神,至今仍令人振奋。而《跌荡一百年》则更是将视角拉回,去审视那段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岁月,在近代中国经济史上,有多少被遗忘的角落,有多少值得我们去铭记的奋斗者?吴晓波老师用他独特的视角,将这些零散的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而《浩荡两千年》的加入,更是将这种历史纵深感发挥到了极致,它让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数千年来无数次尝试、调整与演进的结果。这套书填补了我很多知识上的空白,也让我对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套书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中国经济史百科全书!吴晓波老师的文字功底深厚,叙事生动,将那些遥远而又影响深远的时代变革,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激荡三十年”,那些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一件件影响深远的事件,被他娓娓道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股时代洪流的冲击。再到更早的“跌荡一百年”,他笔下的百年中国,经历了多少磨难,又孕育了多少希望,那些民族工业的兴衰,那些思想的碰撞,无不让人唏嘘感慨。而《浩荡两千年》更是将视野推向了更广阔的时空,从古代的经济格局,到近代化的萌芽,再到现代的转型,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那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阅读这套书,我不仅看到了数字和概念,更看到了背后无数人的奋斗、智慧与牺牲。它不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有血有肉的历史画卷,让我对中国的过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我们今天的成就有了更由衷的敬佩。
评分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经济层面。吴晓波老师的这套书,可以说是彻底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望。他从“激荡三十年”切入,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展现出来,那些熟悉的年代,那些曾经的梦想,被他娓娓道来,读起来既亲切又充满力量。接着,《跌荡一百年》的加入,更是将时间线拉得更长,让我看到了在中国近代史上,经济发展是如何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那些在困境中艰难前行的先行者,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智慧与勇气。而《浩荡两千年》则彻底打开了我的历史视野,它用一种更加宏观的视角,梳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千年脉络,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厚根基和漫长演进。整套书的逻辑性非常强,每一册都相互呼应,又各有侧重,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中国经济发展图谱。它让我不仅仅是了解了历史,更是理解了当下,对中国的发展方向,也因此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评分每次拿起这套书,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吴晓波老师的叙事方式非常现代化,他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例子,将那些看似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触手可及。读《激荡三十年》,我仿佛能听到改革开放初期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看到企业家们为了争取一丝机会而奔波忙碌的身影。他笔下的经济改革,不是冰冷的宏观调控,而是充满了人性与挣扎。到了《跌荡一百年》,他更是挖掘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在战火纷飞年代,依然试图发展民族工业的人们,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悲壮与力量。而《浩荡两千年》则以一种更加宏大的叙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千年图景,从古代的农业文明,到近代的工业萌芽,再到现代的经济腾飞,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转变。这套书不仅仅是关于经济,更是关于人的故事,关于时代的变迁,关于中国这个民族的韧性与创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