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
作者:陳美齡、金子和平
ISBN:9789620442995
版次:初版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開度:125 x 185
裝幀:平装
頁數:240
語種:中文繁體
内容简介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竭盡所能,做了很多努力。
但是,在育兒的過程中,有些事情是可以做的,有些卻是絕對不可以做的。而往往正是這些絕對不可以做的事情,很容易被大家忽視。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陳美齡,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結合理論與實踐,就11個分類總結出35條心得。
當中有些是因為父母愛子心切,反而做過了頭的,例如凡事替子女選擇、讓子女參加太多課外活動、禁止孩子高中時代談戀愛……甚至連對孩子挑食太過囉嗦也不是好事!?
另一方面,有時則是父母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例如打破對孩子的承諾、孩子提問題時態度敷衍、大人說話時把孩子晾到一邊,等等。
每一篇文章後面,陳美齡的大兒子和平都會從當事人的角度,對母親的育兒方法提出感想,從他的文字中,能感受到陳美齡的教育到底有什麼成效。
育兒也是對父母的一種教育,希望這本書能為廣大父母提供一點幫助,與子女度過充滿光明的每一天。
作者简介
陳美齡Agnes Chan
1955年出生於香港,六兄妹中排行第四。1969年憑一曲Circle Game走紅港、台、東南亞;1972年憑藉《虞美人花》在日本作為歌手出道。先求學於上智大學國際學專業,後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兒童心理學專業)畢業。1985年初次回國表演,以《歸來的燕子》、《原野牧歌》大受注目。同年結婚,翌年生下大兒子。1989年,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課程。留學期間的1989年當年,二兒子出生。1994年獲得教育學博士稱號(Ph.D)。1996年三兒子出生。之後,除了參與各類演藝活動,也兼任隨筆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日本抗癌協會「微笑大使」、香港浸會大學特別教授等,活躍於各個領域。
2015年,繼大兒子、二兒子之後,三兒子也成功被史丹福大學錄取,一躍成為話題人物。隨著《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孩子送進了史丹福》的日文版及中文繁、簡體版出版,引起很大回響。未及一年,《40個教育提案──把快樂帶回給香港學生》中英文版面世,代表她已成為眾人眼中的教育家。
金子和平Arthur Kazuhei Kaneko
陳美齡的長子,1986年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在日本的國際學校完成初中課程後,升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寄宿制高中,畢業後進入史丹福大學,修讀國際關係和經濟。2009年畢業,留在美國發展,現時為加州一家科技企業的CEO,亦活躍於投資和顧問的工作。興趣為料理、園藝、旅行。
序言
個Self
1.不要拿孩子與他人作比較
2.不要把孩子當嬰兒對待
3.不要埋沒孩子的個性
4.不要代替孩子作選擇
力Strength
5.不要讓孩子的生活一成不變
6.不要令孩子討厭文字
7.不要在孩子向你提問時說「等一下」
絆Communication
8.不要只想聽孩子的話,自己卻不願說
9.不要在孩子自己提出之前跟他們分床睡
10.不要打破對孩子的承諾
11.不要小看自家的獨特「暗號」
習Learn
12.不要把學習與遊戲區別開來
13.不要只重視結果
14.不要勉強讓孩子上課外活動
愛Love
15.不要對孩子感到不耐煩
16.不要偏愛其中一個孩子
17.不要阻止孩子高中時期談戀愛
尊Respect
18.不要做那些不想孩子做的事情
19.不要只是大人之間談話
20.不要對孩子動粗
21.不要把工作擺在第一位
家Family
22.不要預先對家務進行分工
23.不要期望和孩子成為朋友關係
24.不要過度依存孩子
食Food
25.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吃飯
26.不要對孩子挑食過於囉嗦
27.不要給孩子喝甜的飲料
危Danger
28.不要讓孩子無限制地上網
29.不要讓孩子沉迷漫畫
心Heart
30.不要把物質作為獎勵
31.不要用零用錢教孩子金錢意識
32.不要忽視青春期的荷爾蒙機制
33.不要忽視孩子的身份認同
善Goodness
34.不要培養出自我中心的孩子
35.不要忘記感恩
後記
陈美龄相关作品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从一个“不该做”的角度出发,反而为家长们打开了新的思路。陈美龄女士的育儿经验,本身就极具说服力,加上金子和平女士的细致解读,整本书读起来引人入胜。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界限感”的探讨。很多家长出于爱,总是试图为孩子包办一切,殊不知,这种“过度照顾”反而会让孩子缺乏独立性,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书中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比如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是立刻上前帮忙,还是先让他们自己尝试?这种选择,看似简单,却能决定孩子未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书中对于“情绪管理”的建议也让我茅塞顿开。孩子的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长也跟着情绪失控,或者试图压抑孩子的情绪,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教我们如何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并且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育儿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爱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耐心。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非常不错的育儿书籍,它的名字是【中商原版】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很多以往的认知。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只要我把孩子照顾好,给他们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尽到了一个好父母的责任。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育儿,更在于“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的智慧权衡。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过度保护”的分析。我常常会担心孩子磕着碰着,就事事都替他们安排好,结果反而让他们变得胆小怕事,不敢尝试新事物。这本书提醒我,适当的风险和挫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 resilience。而且,书中还强调了“陪伴”的质量,而不是仅仅看陪伴的时长。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时候只是在孩子身边,却心不在焉,没有真正地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高质量地倾听孩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建立更深的连接,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股清流,在浩如烟海的育儿书中脱颖而出。我一直以来都对陈美龄女士的教育理念颇为欣赏,她的三个孩子都在名校毕业,而且素质全面,这绝非偶然。这本书的内容,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许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却可能对孩子的成长轨迹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放手”的论述,有时候,我们过于焦虑,总想替孩子规划好一切,殊不知,适度的放手,才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关键。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父母的过度干预,有时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榜样”的力量,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远比千言万语的教导来得更加有效。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心一笑,因为书中描绘的很多场景,都能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影子,这让我更加警醒,也更有动力去改变。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家长的角色,以及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本质。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家长们。
评分我最近读完了一本名为【中商原版】的书,这本书给我的触动非常大。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列举了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犯的一些错误,这些错误看似细微,却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书中的例子都非常贴近生活,我读着读着,脑海里就浮现出了自己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很多时候,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特别是关于“沟通”的部分,书中指出,很多时候家长以为自己在倾听,但实际上却是在评判或者急于给出建议,这反而会让孩子不愿意再向父母倾诉。我反思了一下,确实如此,我有时候也会因为担心孩子犯错,而过早地打断他们,剥夺了他们自己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这本书也提到了“鼓励”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说“你真棒”,而是要具体地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和被支持。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觉得这本书写得非常用心。它不是一本空洞的理论书,而是充满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我从中受益匪浅,也开始尝试着去改变一些自己的育儿习惯。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直击人心。我之前读过很多育儿书,但往往读完之后,感觉知识点很多,却不知道如何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这本【中商原版】的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辈,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分享着自己多年来在育儿方面的心得体会。书中列举的“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每一个都非常具体,而且都附有详细的解释和案例分析。我读着读着,就会忍不住去对照自己的行为,很多时候,我都会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甚至是有误区的。比如,书中提到了“不要轻易许诺”这一点,我以前就经常为了让孩子乖一点,随口许诺一些自己都记不清的条件,这反而让孩子对承诺失去了信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育儿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也更加有信心去实践一些正确的育儿方法。它不仅仅是教我“不要做什么”,更是教我如何以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