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法庭外债务重组(辑)
定价:86.00元
作者:王卫国,郑志斌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18993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我国在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企业困境和企业拯救高潮之后,再次面临在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凸现的企业困境问题的严峻挑战。现行立法除了《企业破产法》所建立的司法重整、和解及清算制度外,还没有建立完整的法庭外重组制度体系。与此同时,在实务层面,法庭外重组正在企业、银行和的参与下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现法庭外债务重组的规范化、制度化已是势在必行。本书从国际惯例、现状及各国立法和实务的视野,围绕法庭外重组中发生的诸多深层次问题,结合立法规定与实践经验,探讨建立多层次的债务重组体系,所提供的信息和意见对推动我国法庭外债务重组立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我国正在开展的企业拯救实践也具有的借鉴意义。
目录
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企业拯救实践王卫国
世界银行法庭外债务重组研究资料
法庭外债务重组郑志斌刘玥译贺丹审校
实务研究
预重整的制度框架分析和实践模式探索金春任一民池伟宏
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制度在债务重组运行中的机制研究
沙涛
困境企业的法庭外债务重组
胡利玲
中国二重债务重组模式的启示
张婷
英美 文 献
“系统重要性”金融公司的重组
——对《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第二章:有序
清算职权的分析[美]迈克?麦克德莫特(Marka Mcdermott)
大卫?图莱斯基(Davidm Turetsky)著
苏洁澈姚起慧刘诚田彧译
苏洁澈刘诚校
庭外处置[美]康拉德-杜伯斯坦(Honorable Conrad B.Duberstein)著
苏洁澈胡悦译苏洁澈校
日本文献与规则
事业再生程序中多数决的适用
[日]高木新二郎著吴色君席修举陈景善译
法庭外再生程序
——“事业再生ADR程序”
[日]濑户英雄著吴色君席修举芦超译
《法庭外债务重组指引》的框架
[日]今川嘉文著崔延花译
事业再生ADR的指引
[日]清水祐介著席修举吴色君陈景善译
《以特别认证ADR程序为基础的企业再生程序规则》
王茵茹邓琪陈景善译
《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利用与促进法》邓琪陈景善译
《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利用与促进法施行规则》
邓琪陈景善译
《产业竞争力强化法》
吴色君陈景善译
《经营者准则》席修举陈景善译
韩国研究及规则
韩国法庭外债务重组制度陈景善
《企业重组促进法》
吴守根整理朴文峰李慧璟译陈景善审校
会议 纪 实
届中国法庭外债务重组论坛纪实
作者介绍
王卫国,1951年生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兼任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和企业重组研究中心执行理事长,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国际破产学会创始会员,东亚企业破产重组协会中方主席。1994年以来,参加《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企业破产法》等许多重要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起草、制定、修订的专家论证工作。著有《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破产法精义》《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证券法破产法改革》《现代财产法的理论建构》《论重整制度》《债务重组与企业脱困》等数百万字著述。
郑志斌,1965年生人,吉林大学法理学博士。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钱伯斯中国破产法律执业排名级别。中国投资协会常务理事,中投危困企业投资并购联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破产协会会员,东亚破产重组协会中国区副会长,北京市破产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特聘专家委员,高人民法院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平台建设小组成员。参与《企业破产法》和《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的立法工作。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商业运作和经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法庭外债务重组(辑)”这个书名,立刻触动了我对经济危机管理和企业生存策略的思考。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的挑战远不止市场竞争,债务危机往往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法庭外”这三个字,则暗示着一种更加灵活、更具弹性的解决方案,它意味着企业可能在法律的框架内,通过巧妙的谈判和重组,避免走向破产的深渊。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一些成功的企业债务重组案例,剖析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谈判艺术。例如,它是否会介绍如何与银行、供应商、员工等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多方博弈,如何在维护自身核心业务的同时,将债务的影响降到最低?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企业财务健康评估、债务风险预警以及危机应对的理论框架,并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可操作的指南。或许,它还会涉及一些国际性的债务重组案例,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环境和商业文化对债务处理方式的影响。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在经济下行周期,债务管理并非绝境,而是可以借力创新和智慧,实现企业涅槃重生的契机。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法庭外债务重组(辑)”,让人不禁好奇,在庄严的法庭之外,那些棘手的债务纠纷是如何被巧妙化解的?我一直对法律的实际应用充满兴趣,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来解决经济上的困境,这比冷冰冰的条文更具人情味和实践指导意义。虽然我还没有读过这本书,但仅从书名就能想象出,它可能涵盖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案例,比如小企业主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濒临破产,或者个人因为突发的疾病或失业而背负巨额债务。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案例的背景,展现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如何通过谈判、协商,甚至是一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最终达成共赢的局面。那种避免漫长而昂贵的诉讼过程,而是寻求更高效、更人性化的解决方式,在我看来,是现代社会解决经济纠纷的一种重要趋势。这本书也许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评估风险、如何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等等。我非常好奇它是否会介绍一些鲜为人知的债务重组模式,或者是一些在特定行业内行之有效的策略。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它可能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故事,而是充满生活智慧和现实操作指南的宝藏。
评分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对那些充满复杂法律术语和程序性的书籍总是望而却步。然而,“法庭外债务重组(辑)”这个名字,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实用。它似乎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为律师的书,而是告诉你,当生活中遇到经济上的困难时,有哪些非诉讼的途径可以解决问题。我猜想,这本书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一些普通人可能遇到的债务困境,比如因为创业失败而背负的贷款,或者因为家庭变故而产生的医疗费用。然后,它会循序渐进地介绍,如何在律师的协助下,或者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与债权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制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还款计划。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具体的对话范例,或者一些谈判技巧,能够让我明白在面对催债电话或者债权人的上门时,如何保持冷静,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困境和意愿,以及如何争取到最有利的条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种“原来债务问题也可以这样解决”的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不再对债务感到恐惧,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和解决它。它或许能成为我在面临经济压力时的一本“救急手册”。
评分“法庭外债务重组(辑)”——这个书名,在我看来,就如同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缕曙光,预示着一种更加人性和务实的解决方案。我们都知道,债务问题一旦发生,往往会给个人、家庭甚至企业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而传统的法律程序,虽然是解决纠纷的最终手段,但往往过程漫长,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可能将本就脆弱的关系彻底撕裂。这本书名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更加温和、更加注重长远利益的解决方式。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讲述一些关于如何通过沟通和理解,来化解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矛盾。比如,它是否会介绍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如何倾听对方的需求,如何在表达自身困难的同时,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制定灵活还款计划的经验,例如根据债务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分期、减免利息,甚至是通过提供其他形式的价值来抵偿部分债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传递一种积极的能量,告诉读者,即使身处困境,也并非绝望,总有办法可以通过智慧和协商,找到一条出路,从而修复关系,重拾生活的信心。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债务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化解冲突、重建信任的书。
评分从一个法律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法庭外债务重组(辑)”这个书名,就暗示着一个极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领域。在传统的法律实践中,债务纠纷往往通过诉讼来解决,但诉讼的成本高昂、耗时漫长,且往往导致双方关系破裂,不利于长期发展。因此,“法庭外”的债务重组,即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来解决债务问题,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我好奇这本书是否会从理论层面,对债务重组的法律基础、法律原则进行深入的探讨。例如,它是否会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法外债务重组方面的立法和实践,比较其优劣之处?它是否会构建一套完整的法外债务重组的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批判性评估?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对一些前沿的债务重组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比如数字货币债务重组、跨境债务重组等,这些都是当前法律界和金融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结合大量的实证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来检验和完善其理论框架,为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能为法律从业者提供理论支持,也能为学术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