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与爵士和声学基础》是一本综合了廖季文多年演奏和教学经验,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整编出来的书籍,以华人的音乐习惯和思考方式来解析美国爵士音乐。《流行与爵士和声学基础》与《流行与爵士和声学进阶》可谓姊妹篇。属于入门级别,综合了作者多年演奏和教学研究经验。
廖季文,爵士吉他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1956年生于中国台湾,十四岁开始学习吉他。曾任中国台湾无线电视公司大乐队首席吉他手。十余年里累积了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演奏经验,曾为许多知名艺人、歌星担任现场及录音室的伴奏。 在没有信息科技、爵士音乐资源贫乏的年代,凭着一股对爵士音乐的热爱与强烈的求知欲,在客观环境极差的情况下,为*上一层楼探求爵士音乐的奥秘,2001年他毅然辞去电视台的工作,只身前往波士顿的伯克里音乐学院(Berklee Music of College)学习有关爵士乐的和声、编曲及演奏等相关课程。经过两年半的寒窗苦读,得到校方给予的“Magna Cum Laude”荣誉(意为以优异成绩毕业)。2003年6月毕业后返回中国台湾,担任台北社教馆艺文餐厅(Franz and Friends)音乐总监。 2006年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打击乐系,开设“爵士吉他演奏”“爵士音乐理论与创编”“爵士音乐史”等课程。个人著作《流行与爵士和声学》于2010年出版,并得到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优良教材奖”。2006年发行个人演奏专辑《TaipeiBlues》,2014年参与东皇爵士编曲制作《从百老汇到百乐门》。
序
第一章 基本乐理
一、音名与音程
二、三和弦
三、七和弦
四、和弦功能
五、终止式与挂留音和弦
六、强弱、律动、轻重
第二章 大调的子音阶
一、伊奥尼亚调式、多利亚调式、混合利底亚调式
二、趋近音
三、弗里吉亚调式、爱奥尼亚调式
四、利底亚调式、洛克利亚调式
第三章 属七和弦
一、属七和弦
二、次级属七和弦
三、次属的和弦音阶
四、处于律动弱位的属七和弦
五、先来音、迟至音
六、虚伪解决、延伸属七和弦
七、根音运动与和声连接
八、替代属七和弦
九、属和弦的关系II
十、蓝调音乐(Blues)
第四章 调式
一、大调小调的II--V--I互换
二、调式互换
三、线性惯用句
四、调式音乐
五、调式音乐和声
第五章 和声运用法则
一、延伸音原理
二、大调顺阶和弦
三、次级属七和弦
四、替代属七和弦
五、小调及调式互换
六、延伸音运用法则
附录一 曲谱分析参考
附录二 释疑解难
附录三 和弦速查
附录四 名词速查
我对音乐理论的学习一直抱有一种敬畏之心,总觉得那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然而,《流行与爵士和声学基础》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友好的姿态,引领我走进了和声的世界。它没有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书中的图示和表格清晰明了,将复杂的和弦结构和音程关系直观地呈现出来,大大减轻了我的学习负担。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听”的强调。它不仅仅是让你去“记”理论,更是鼓励你去“听”音乐,去体会和声带来的听觉感受。通过对比不同和弦进行在歌曲中的效果,我开始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音乐中的细微差别,也更能理解为什么某些旋律会与特定的和声产生共鸣。光盘中的示例音频,不仅仅是理论的验证,更是感性的启发。聆听这些音频,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捕捉到的音乐情感,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是我以前从未有过的。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对音乐一直怀有浓厚兴趣,但又苦于找不到入门途径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像及时雨。我之前尝试过一些音乐理论的书籍,但往往过于晦涩难懂,充斥着各种抽象的概念,让我望而却步。然而,《流行与爵士和声学基础》却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和声理论拆解开来,化繁为简。书中的例子都来源于我们熟悉的流行歌曲和经典爵士乐段落,这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立刻感受到理论的实际应用,也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和弦进行和转调的讲解。以往我总觉得和弦的转换是件很神秘的事情,感觉音乐家们凭空就能创造出动听的和弦走向。但这本书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逻辑和规律。它不仅解释了为什么某个和弦会连接到另一个和弦,还探讨了不同和弦进行所能营造出的不同情感色彩。通过对不同调性之间连接的分析,我开始理解歌曲是如何在多个调性之间进行“旅行”的,这让我对音乐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附带的光盘更是锦上添花,许多例子的演奏和演唱都收录其中,我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听,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吉他手,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我即兴演奏和编曲能力的教材。《流行与爵士和声学基础》可以说是完全契合了我的需求。这本书没有将理论束之高阁,而是非常注重实际操作。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和弦的构成、功能以及在不同音乐风格中的运用,这对我理解歌曲的“骨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深入剖析了许多爵士乐的经典曲目,例如《Autumn Leaves》、《So What》等,并详细讲解了它们的和声走向和即兴演奏的思路。这让我能够从大师的作品中学习,并尝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演奏中,感觉自己的音乐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很多。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对“味道”的捕捉。流行音乐的和声往往追求直接的情感表达,而爵士乐的和声则更加丰富和微妙。这本书巧妙地将两者融合,既讲解了流行音乐中常用的和弦功能,也介绍了爵士乐中常见的色彩和弦、替代和弦等。这些“秘密武器”让我的演奏不再单调,能够表达出更细腻的情感变化。光盘中的伴奏音轨也非常实用,我经常用它们来练习即兴,尝试不同的和弦套路和旋律走向,感觉自己的音乐语言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
评分我是一名对音乐创作充满热情但又缺乏专业知识的独立音乐人。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瓶颈,尤其是当我想为自己的旋律寻找更具表现力的和声时。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为我指明了方向。《流行与爵士和声学基础》非常系统地讲解了流行和爵士音乐中常用到的和弦类型、进行方式以及它们的功能。它不仅教我如何“构建”和弦,更教我如何“运用”和弦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 书中关于“色彩和弦”的讲解尤其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只知道一些基础的和弦,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通过加入一些特定的音符,比如九度、十一度、十三度,甚至是一些转位,就能为和声增添丰富的色彩和层次。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创作可能性,让我能够写出更具个性和深度的作品。光盘中的伴奏,让我可以在创作时立刻检验我的和弦想法,并根据实际听感进行调整,大大提高了我的创作效率。
评分作为一名音乐学院的学生,我一直被要求学习各种复杂的音乐理论。然而,《流行与爵士和声学基础》却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将我从繁琐的理论细节中解放出来,让我看到了流行和爵士和声的灵魂所在。这本书将和声理论与实际的音乐创作紧密结合,提供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音乐家会选择某种特定的和弦进行,以及这种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听觉效果。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爵士乐即兴和声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列出了一些理论上的可能性,更是深入剖析了爵士乐大师们的演奏思路,让我能够理解他们是如何在复杂的和声框架下进行自由创作的。这本书对“和弦功能”的阐释也非常到位,它让我明白,即使是看似复杂的爵士和弦,其背后也往往有着清晰的功能性和逻辑性。光盘中的音频,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这些理论在实际演奏中的运用,也为我的音乐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