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围棋初级读物合订本
:19.8元
作者:杜君果
出版社:蜀蓉棋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3-1
ISBN:9787805481210
字数:264000
页码:378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标识:1100071072
《围棋入门知识》
第一章 入门知识
第一节 棋盘和棋子
第二节 落子规则
第三节 怎样确定胜负
第四节 棋子的生存条件
一、气和提子
二、眼和假眼
三、双活
第五节 打劫和打二还一
一、打劫
二、打二还一
第六节 死活的基本形状
一、可以点死的眼形
二、不能点死的眼形
三、不点也是死棋的眼形
四、几个特殊的眼形
第七节 着法名称
第八节 终局时胜负计算法
第二章 基本战术
第一节 长气和紧气的概念
第二节 计算对杀的气数和紧气的方法
一、双方没有眼的对杀
二、一方有一个眼另一方没有眼的对杀
三、对方都有一个眼的对杀
第三节 大眼的气数
一、完整的大眼
二、特殊情况的大眼
第四节 几种战术手段
一、打
二、双打
三、征
四、枷
五、扑
六、倒扑
七、挖
八、渡
九、做劫
十、金鸡独立
十一、倒脱靴
第三章 开局走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一盘棋分三个阶段
二、先占角、次占边、后占中腹
三、三线和四线配合
四、建立根据地
五、棋子要布开、稀密要适当
六、实地与外势
七、先手和后手
八、转换
第二节 占取有利的据点
一、角上下子的部位
……
附录:问题和解答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与其宣称的“合订本”定位存在明显的偏差。虽然它试图囊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但在对具体技巧的阐述上,往往停留在非常表面的层次,缺乏深入的剖析和变化图示的穷举。例如,在讨论“打劫”策略时,作者只是泛泛地提到了“劫争的价值评估”,但对于如何在高压下快速计算劫材的优劣,以及如何利用对手的劫材分布来制定进攻或防守的优先级,书中几乎没有给出任何可操作的、实用的分析模型。这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知识点的罗列册,而非一本指导实战的工具书。我期待的是能够看到不同局面下,如何权衡利弊、做出最佳决策的决策树分析,但这本书最终只给了我一个模糊的框架,真正落地到棋盘上时,我依然感到无从下手,需要自己去摸索验证那些作者似乎一笔带过的内容。
评分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试图理解书中所阐述的某些高级概念,但遗憾的是,作者的行文逻辑实在是跳跃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对围棋的基础术语和常见手筋了如指掌,上来就抛出了一连串的术语和复杂的公式化描述,根本没有为新入门的人留出缓冲地带。比如,在解释“目数计算”时,他直接跳到了一个极端复杂的官子阶段,并没有循序渐进地从小范围的死活问题入手引导,导致我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去查阅其他更基础的资料来补充背景知识。这种写作方式对于那些渴望通过这本书系统学习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挫败。它更像是一位资深棋手写给同行的备忘录,充满了只有圈内人才能心领神会的暗语和省略,完全没有初级读物应有的耐心和铺垫,让“初级”这个标签显得无比讽刺。
评分从内容的新鲜度和时效性来看,这本书显得有些滞后了。虽然围棋的基本原理相对恒定,但现代棋坛的理论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AI深度学习引入后,很多传统的“金科玉律”已经被颠覆。这本书所引用的案例和布局理论,明显带着强烈的时代烙印,许多被现代围棋视为次优甚至错误的下法,在书中却被当作范例来介绍。这对于想要紧跟当代潮流、提升竞技水平的年轻棋手来说,具有一定的误导性。我们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了解“过去是如何下的”,更重要的是理解“现在为什么这样下”,以及“未来可能会如何演变”。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过于封闭和静态,未能体现出围棋作为一门动态艺术的生命力,让人感觉仿佛在阅读一本历史文献,而非实用的学习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完全不符合现代出版物的审美,拿在手里感觉就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产物。封面设计得极其简陋,色彩搭配也十分陈旧,让人几乎没有翻开它的欲望。进入内页后,字体大小不一,行距也时常出现跳跃式变化,阅读体验极差,尤其是在光线稍暗的环境下,长时间盯着这些文字看,眼睛会非常疲劳。更不用说那些用于辅助理解的图例和棋谱了,线条粗糙不说,很多关键位置的标记模糊不清,我甚至得用尺子去比对着才能勉强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某个局部变化。对于初学者来说,清晰直观的视觉辅助是建立空间感和理解复杂局面的关键,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不到位,简直是把学习的门槛无形中抬高了不少。我个人觉得,如果作者或者出版社在设计和印刷上能投入更多的用心,哪怕只是对字体和间距进行一次规范化的调整,这本书的价值都会有质的飞跃,可惜现在给我的感觉就是纯粹的技术文档堆砌,缺乏应有的阅读关怀。
评分装订质量简直是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这本书在购买后仅仅翻阅了不到十次,书页就开始大面积脱落。我怀疑这根本不是什么“时代”出品,而是小作坊式的粗制滥造。每次翻动书页,都能听到纸张摩擦发出的刺耳声响,内页的纸张纤维感非常重,手感粗糙,而且油墨似乎渗透得很厉害,放在书架上时间长了,纸张之间会有轻微的粘连,需要小心翼翼地分开。这种糟糕的物理耐用性,使得它完全不适合作为一本需要反复查阅和标记的学习用书。对于我这种需要频繁翻阅参考的学习者而言,这本书的物理形态简直是对时间的一种消耗,而不是投入,买了它之后我需要额外花心思去保护它不散架,这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