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章 弦乐组
第一节 弦乐组的一般特点
1.各乐器定弦及音域
2.弦乐组的特点概述
3.弓法
4.弦乐组发音的色彩变化
第二节 弦乐组的基本分配方法
第三节 密集位置与开放位置
第四节 低音的变化
第五节 弦乐器的双音与和弦写法
第六节 弦乐组的分部
第七节 同度奏与八度奏
1.同度奏
2.八度奏
第八节 弦乐组配器的加强形式
第九节 独奏乐器的色彩表现意义
第二章 木管组与圆号
第一节 木管乐器的种类
第二节 木管乐器的音色与音区特点
1.长笛与短笛
2.双簧管与英国管
3.单簧管与低音单簧管、小单簧管
4.大管与低音大管
第三节 圆号
第四节 木管组的和声
1.音区平衡
2.四部及三部和声的配置
3.多声部和弦配置
4.木管组加圆号的多声部和弦配置
第五节 一些技术性以及色彩性的表现手段
1.音区的增长与收缩
2.木管音色分组的对照
3.旋律色彩性的同度奏与八度奏
第三章 竖琴、钢片琴、钢琴
第一节 竖琴
第二节 钢片琴
第三节 钢琴
第四章 打击乐器
第一节 有音高的打击乐器
1.定音鼓
2.钟琴
3.木琴
4.排钟
第二节 无音高的打击乐器
1.三角铁
2.铃鼓
3.小鼓
4.大鼓
5.钹
6.锣
7.响板
第五章 小型乐队配器
第一节 主要旋律与伴奏声部
1.用木管或圆号独奏担任旋律,弦乐伴奏
2.用一部弦乐奏旋律,木管与圆号伴奏
3.混合音色旋律
第二节 两全组的结合
1.功能分组
2.混合音色
第三节 伴奏织体中的补充声部
第四节 持续音
第五节 管弦乐织体的多因素结构
第六节 旋律化的伴奏织体
第七节 副旋律
第八节 复调音乐的结构
第六章 铜管组
第一节 铜管组乐器的音域
1.小号
2.短号
3.长号
4.大号
第二节 铜管组的和声配置
1.四部和声与三部和声
2.多声部和声配置
3.铜管与木管的结合
第七章 大型乐队的全奏
第一节 木管组与铜管组的音量平衡问题
第二节 大型乐队全奏的几种主要形式
1.相同节奏的合唱式全奏
2.强有力的旋律与伴奏织体
3.对题式全奏
4.复调音乐的全奏
第三节 大型乐队的渐强与渐弱
第四节 大型乐队的复杂结构
附录一:本书使用谱例中外文对照表
附录二:中外文乐器名称对照表
作为一名多年来对管弦乐配器充满好奇的独立音乐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提供扎实理论基础,又能激发创新灵感的配器指南。《管弦乐配器法(修订版)》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并且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其严谨的学术性和极强的实践指导性相结合。书中对每一类乐器的音响特性、演奏技巧、以及与其他乐器的配合关系都进行了极其详尽的分析,并且大量引用了古典及近现代的经典管弦乐作品作为范例,这使得理论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活生生的音乐实践。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新和声”和“现代配器技法”的讨论,这部分内容非常具有前瞻性,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让我意识到管弦乐配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随着音乐的时代发展而不断演进。书中提供的各种创新性的配器建议,以及对特殊音响效果的探索,都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发现,这本书不仅教会我如何“正确地”配器,更重要的是,它鼓励我去“大胆地”尝试,去探索乐器本身的可能性,去创造出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音响。这本书对于任何希望在管弦乐领域有所建树的音乐创作者而言,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典。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零基础”学习者量身打造的!我之前对管弦乐配器完全是一窍不通,拿到一本厚厚的配器法,常常是望而却步。但《管弦乐配器法(修订版)》打破了我的顾虑。它的语言非常平实易懂,没有太多晦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讲解,还加入了大量的图表和实例,让抽象的配器概念变得直观生动。比如,在介绍弦乐的弓法变化时,书中用了一系列清晰的图示来展示不同弓法带来的音色差异,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还有,书中对不同乐器组合的音响效果分析,也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描述,例如“小号在高音区的穿透力”、“大提琴在中音区的厚重感”等等,这些具体的感受性描述,对于我这样依靠听觉来学习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音色混合”的章节,它教会我如何将不同的乐器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更有趣的音响效果,而不是简单地将旋律分配给各个声部。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管弦乐配器并不是一项遥不可及的技能,而是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来掌握的。我已经开始尝试着根据书中的建议,去改编一些我喜欢的旋律,虽然只是小小的尝试,但已经让我感受到了配器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评分这本《管弦乐配器法(修订版)》简直是打开了我通往全新音乐世界的大门!作为一名业余作曲爱好者,我常常被那些气势磅礴、色彩斑斓的管弦乐作品所震撼,却苦于自己对乐器音色的理解和组合能力十分有限。市面上也看过不少配器方面的书籍,但总觉得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浅显,难以真正指导实践。直到我翻开了这本《管弦乐配器法(修订版)》,我才真正体会到“茅塞顿开”的感觉。书的编排逻辑清晰,从最基础的乐器性能介绍,到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再到大型管弦乐队的整体构建,循序渐进,几乎涵盖了所有我想了解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书中对各种乐器在不同音区、不同力度下的音响特点的细致描绘,让我对乐器的“性格”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识。我记得书中在讲解木管乐器时,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单簧管的甜美、双簧管的忧伤,以及长笛的清澈。这让我不再仅仅是“知道”这些乐器的存在,而是真正“听见”了它们在我脑海中的声音。并且,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生动的例句和经典的音乐片段分析,让我能够对照着原谱,去理解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乐器来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的。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深入管弦乐的奥秘。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我的创作中,去探索属于我自己的管弦乐色彩。
评分我是一名在读的音乐学院学生,一直以来对管弦乐配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也阅读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管弦乐配器法(修订版)》依然带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在继承了传统配器法精髓的同时,又融入了许多现代的配器理念和实践。书中对乐器性能的分析非常深入,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音域和音量,更深入探讨了乐器在不同演奏技巧下的细微音色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整体的音乐织体。例如,书中对于铜管乐器中弱音器使用的详细分类和音响效果对比,就远超我之前所见的同类书籍。此外,这本书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管弦乐作品的配器手法也进行了精彩的剖析,这让我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配器法的演变,以及作曲家们是如何根据时代的需求和个人的审美来运用乐器。书中对贝多芬、瓦格纳、德彪西等大师作品的配器分析,让我受益匪浅,也对我的音乐分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在讲解配器技巧时,始终与音乐的艺术表现紧密结合,强调配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音乐的情感表达和结构塑造,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堆砌。这对于我们这些正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作曲家或指挥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作为一个对音乐充满热情但缺乏系统训练的听众,我一直以来都对管弦乐那宏大而细腻的声音感到着迷。每当我在音乐厅聆听交响乐时,总会惊叹于乐团演奏出的丰富色彩和深刻情感,但又常常感到自己对这一切的理解仅停留在“好听”的层面。《管弦乐配器法(修订版)》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这样的人提供了一把探索管弦乐秘密的钥匙。它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复杂的配器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容易理解的部分。书中对于不同乐器在管弦乐队中的“角色”有着生动的描述,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场大型的音乐“舞台剧”,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舞台位置。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乐器之间的对话”的章节,它通过一些精彩的例子,展示了不同声部之间是如何相互呼应、相互衬托,共同构建出音乐的层次和深度。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开始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在合奏中扮演的角色,甚至能隐约听到一些配器上的巧妙设计。这大大增强了我欣赏音乐的乐趣,让我从一个被动的听众,变成了一个能够“听懂”管弦乐的鉴赏者。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否让我成为一名配器大师,而在于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热爱管弦乐这一艺术形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