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 |
| 书名: | 有限元方法基础教程(单位制版)(第五版) |
| 作者: | Daryl L. Logan(D. L. 洛根) |
| ISBN: | 9787121238581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定价: | 89.00元 |
| 其他信息( 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 |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 出版时间:2014-09-01 | 版次:5 |
| 页码: | 字数: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国外介绍有限元方法的经典入门教程,主要介绍有限元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一般原理、各类实体模型的问题求解和实际工业应用。本书内容丰富新颖, 涵盖了简单的弹簧和杆、梁的弯曲、平面应力/应变、轴对称、等参公式、三维应力、板的弯曲、热传导和流体介质、多孔介质、液压网络、电网和静电学中的流体流动、热应力、与时间相关的应力和热传导等,并由此引出有限元分析的课题。此外,本书还在不同阶段引入了弹性基本理论、直接刚度法、伽辽金残余法、小势能原理、虚功原理等,以建立分析所需要的方程。 |
| 图书目录 |
| 章 绪论 序言 1.1 简短历史 1.2 矩阵符号简介 1.3 计算机的作用 1.4 有限元方法的一般步骤 1.4.1 直接平衡法或刚度法 1.4.2 功或能量法 1.4.3 加权残余法 1.5 有限元方法的应用 1.6 有限元方法的优点 1.7 有限元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参考文献 习题 第2章 刚度法(位移法) 引言 2.1 刚度矩阵的定义 2.2 弹簧单元刚度矩阵推导 2.3 弹簧组装的例子 2.4 用叠加法(直接刚度法)组装总体刚度矩阵 2.5 边界条件 2.5.1 齐次边界条件 2.5.2 齐次边界条件 2.6 用势能法推导弹簧单元方程 方程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第3章 建立桁架方程 引言 3.1 推导局部坐标中杆单元的刚度矩阵 3.2 选择位移近似函数 3.3 二维矢量变换 3.4 平面内任意方向的杆的总体刚度矩阵 3.5 计算x-y平面内的杆的应力 3.6 解平面桁架 3.7 三维空间中杆的变换矩阵和刚度矩阵 3.8 利用结构的对称性 3.9 斜支撑 3. 用势能法推导杆单元方程 3.11 杆的有限元解与解的比较 3.12 伽辽金残余法及其在推导一维杆单元方程中的应用 3.12.1 一般公式 3.12.2 杆单元公式 3.13 其他残余法及其在一维杆问题中的应用 3.13.1 配置法 3.13.2 子域法 3.13.3 小二乘法 3.13.4 伽辽金法 3.14 三维桁架问题的解流程图 3.15 桁架问题的计算机程序辅助按步解 方程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第4章 建立梁的方程 引言 4.1 梁的刚度 4.1.1 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的梁刚度矩阵(只考虑弯曲变形的情况) 4.1.2 基于铁摩辛柯梁理论的梁刚度矩阵(含横向剪切变形) 4.2 梁单元刚度矩阵组装示例 4.3 用直接刚度法分析梁的例子 4.4 分布荷载 4.4.1 等功法 4.4.2 荷载替换的例子 4.4.3 一般方程 4.5 梁的有限元解与解的比较 4.6 有铰节点的梁单元 4.7 用势能法推导梁单元方程 4.8 用伽辽金法推导梁单元方程 方程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第5章 框架和格架方程 引言 5.1 二维任意方向梁单元 5.2 平面刚架实例 5.3 斜支撑——框架单元 5.4 格架方程 5.5 空间任意方向梁单元 5.5.1 在x′-z′平面内的弯曲 5.5.2 在x′-y′平面内弯曲 5.6 结构分析概念 方程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第6章 建立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刚度方程 引言 6.1 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的基本概念 6.1.1 平面应力 6.1.2 平面应变 6.1.3 二维应力和应变状态 6.2 常应变三角形单元刚度矩阵和方程的推导 6.2.1 单元应变 6.2.2 应力-应变关系 6.3 体力和表面力的处理 6.3.1 体力 6.3.2 表面力 6.4 常应变三角形单元刚度矩阵的显式表达式 6.5 平面应力问题的有限元解 6.6 矩形平面单元(双线性矩形, Q4) 6.6.1 CST模型和Q4单元模型的数值对比以及单元缺陷 方程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第7章 建模的实际考虑、 结果说明、 平面应力/应变分析示例 引言 7.1 有限元模型 7.1.1 常规因素 7.1.2 长宽比和单元形状 7.1.3 利用对称性 7.1.4 不连续处网格的自然细分 7.1.5 单元的大小和网格细分的h、 p、 r方法 7.1.6 三角形单元变换 7.1.7 集中荷载或点荷载与无限应力 7.1.8 无限介质 7.1.9 连接(混合)不同类型单元 7.1. 校核模型 7.1.11 检查结果和典型的后处理结果 7.2 有限元结果的平衡和协调 7.3 解的收敛 7.3.1 分片检验 7.4 应力解释 7.5 静态凝集 7.6 求解平面应力/应变问题的流程图 7.7 平面应力/应变问题的计算机程序辅助的步进式求解, 相关有限元模型及其计算结果 参考文献 习题 第8章 线性应变三角形方程的推导 引言 8.1 线性应变三角形单元刚度矩阵和方程的推导 8.2 LST刚度确定示例 8.3 单元的比较 方程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第9章 轴对称单元 引言 9.1 刚度矩阵的推导 9.1.1 分布体力 9.1.2 表面力 9.2 轴对称压力容器的解 9.3 轴对称单元的应用 参考文献 习题 0章 等参数公式描述 引言 .1 杆单元刚度矩阵的等参数公式描述 .1.1 体力 .1.2 表面力 .2 平面四边形单元刚度矩阵的等参数公式描述 .2.1 体力 .2.2 表面力 .3 牛顿-科茨和高斯求积法 .3.1 牛顿-科茨数值积分法 .3.2 高斯求积法 .3.3 两点公式 .4 用高斯求积法计算刚度矩阵和应力矩阵 .4.1 刚度矩阵的计算 .4.2 单元应力的计算 .5 高阶形函数 .5.1 线性应变杆 .5.2 二次矩形(Q8和Q9) .5.3 三次矩形(Q12) 方程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1章 三维应力分析 引言 11.1 三维应力和应变 11.2 四面体单元 11.2.1 体力 11.2.2 表面力 11.3 等参数公式描述 11.3.1 线性六面体单元 11.3.2 二次六面体单元 方程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2章 板弯曲单元 引言 12.1 板弯曲的基本概念 12.1.1 基本几何性能和变形 12.1.2 基尔霍夫假设 12.1.3 应力/应变关系 12.1.4 板的势能 12.2 板弯曲单元刚度矩阵和方程的推导 12.3 一些板单元的数值比较 12.4 求解板弯曲问题的计算机程序 方程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3章 热传导和介质 引言 13.1 基本微分方程的推导 13.1.1 一维热传导(无对流) 13.1.2 二维热传导(无对流) 13.2 有对流的热传导 13.3 典型单位、 导热系数K和传热系数h 13.4 应用变分法的一维有限元公式描述 13.5 二维有限元公式描述 13.6 线或点源 13.7 应用有限元方法的三维热传导 13.8 有介质的一维热传导 13.9 用伽辽金法的有介质热传导的有限元公式描述 13. 热传导程序的流程图和例题 方程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4章 多孔介质、 液压网络、 电网和静电学中的流体流动 引言 14.1 基本微分方程的推导 14.1.1 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流动 14.1.2 管道中和绕固体的流体流动 14.2 一维有限元方程 液压网络中的流体流动 14.3 二维有限元方程描述 14.4 流体流动程序的流程图和例题 14.5 电网络 14.6 静电学 14.6.1 库仑定律 14.6.2 高斯定理 14.6.3 泊松方程 14.6.4 介电常数 14.6.5 二维三角形单元有限元方程 方程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5章 热应力 引言 15.1 热应力问题的方程和例题 15.1.1 一维杆 15.1.2 二维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 15.1.3 轴对称单元 方程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6章 结构动力学和时间相关的热传导 引言 16.1 弹簧-质量系统的动力学 16.2 杆单元方程的直接推导 16.3 对时间的数值积分 16.3.1 中心差分法 16.3.2 纽马克法 16.3.3 威尔逊法 16.4 一维杆的固有频率 16.5 一维杆的时间相关分析 16.6 梁单元的质量矩阵和固有频率 16.7 桁架、 平面框架、 平面应力、 平面应变、 轴对称和立体单元的质量矩阵 16.7.1 桁架单元 16.7.2 平面框架单元 16.7.3 平面应力/应变单元 16.7.4 轴对称单元 16.7.5 四面体单元 16.8 时间相关的热传导 16.8.1 数值时间积分 16.9 结构动力学的计算机程序例题解 16.9.1 阻尼 方程小结 参考文献 习题 附录A 矩阵代数 附录B 解线性联立方程的方法 附录C 弹性理论的方程 附录D 等价节点力 附录E 虚功原理 附录F 结构钢宽翼(缘)截面(W形)的几何性质 部分习题答案 |
| 文摘|序言 |
| 本书是国外介绍有限元方法的经典入门教程,主要介绍有限元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一般原理、各类实体模型的问题求解和实际工业应用。本书内容丰富新颖, 涵盖内容广泛。 |
| 作者介绍 |
| Daryl Logan是Wisconsin-Platteville大学的机械工程教授。Logan教授于1972年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的会员和美国工程教育学会(ASEE)的Tau Beta Pi 荣誉会员,并且获得了Indiana州的专家级工程师资格。 |
我尝试过几本不同的有限元入门书籍,但很多要么过于侧重理论推导的优美性,导致实际操作性不足;要么又过于偏重软件操作的“点我”指南,缺乏对底层算法的深刻洞察。这本书恰好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它的数学推导部分虽然严谨,但绝非空洞的学术展示,而是紧密围绕着“如何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数值解”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刚度矩阵组装过程时的那种细致入微。它不仅仅展示了矩阵的最终形式,更深入地解释了每个分量是如何从单元的形函数和材料属性中“生长”出来的。这种“生长”的过程,让我对有限元网格划分和单元选择的敏感性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而且,在讲解边界条件施加时,作者展示了多种处理方式的优缺点,这在实际编程实现中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最终解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总的来说,它让你不仅仅是一个“使用者”,更像是一个能理解求解器内部运作的“架构师”。
评分这本《有限元方法基础教程(单位制版)(第五版)》在我手中已经有些时日了,每次翻开它,都会有种面对一位严谨而又不失亲和力的老教授的感觉。它的叙述方式非常扎实,仿佛每一步推导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力求让初学者也能跟上思路。我特别欣赏它在概念引入上的耐心,不像有些教材上来就抛出一堆复杂的数学符号,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似乎更注重“为什么”而不是仅仅“怎么做”。它花了不少篇幅来解释有限元方法背后的物理意义和数学基础,这种对原理的深挖,使得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能够迅速回归到核心理论中去寻找答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公式的层面。特别是对于那些打算将有限元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分析的读者来说,这种打好基础的教学方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每次阅读,我都能感受到作者试图构建一个坚固的知识框架,确保读者在掌握基础单元后,能够自信地去探索更复杂的模型和边界条件。虽然篇幅不小,但阅读过程却出奇地流畅,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清晰的逻辑组织和详尽的步骤分解。
评分对于一个像我这样,需要频繁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的人来说,一个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它能否长期留在我的书架上。这本书在处理非线性问题和动态响应方面的章节,显示了其超越基础入门的雄心。它没有止步于弹性静力学分析的展示,而是逐步引导读者进入到更具挑战性的领域,比如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时间积分方案的选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时间积分方法的讨论,不仅对比了Newmark法和Wilson法等常用方法的稳定性和精度特性,还非常深入地探讨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积分步长,这在处理冲击或瞬态问题时是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他教材对于非线性部分往往是一笔带过,而这本书却给予了足够的篇幅去系统地阐述这些复杂问题的数值处理技巧。这使得我能够将书中的理论直接映射到我正在处理的复杂工程案例中去,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也值得一提,这对于理解空间中的力学概念至关重要。在讲解高阶单元插值函数或者三维问题的应力奇异性时,清晰的图示能够省去数百字的文字描述。第五版相较于早期版本,在图例的现代化和清晰度上有了显著的提升,色彩的运用也更加得当,有效地区分了不同的物理量和几何区域。此外,书后的习题设置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习题不是那种简单的公式代入,而是结合了实际工况的半开放式问题,有些甚至需要读者自己去推导出某个特定单元的应力梯度表达式。这些习题的难度梯度设计得非常合理,从基础巩固到高级应用的过渡自然平滑,强迫读者必须动手动脑,将学到的知识真正内化吸收,而不是停留在被动接受信息的阶段。一本好的教材,必然是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而这本教程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坦白说,拿到这本教材时,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单位制版”这个前缀。在很多工程计算中,单位制的一致性简直是噩梦的源头,尤其是在跨学科合作或处理国际标准问题时。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似乎把处理单位一致性的复杂性巧妙地消化并融入到了讲解的每一个环节。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单位的一致性对求解器稳定性的影响,那段论述简直是醍醐灌顶。很多教材会把单位问题简化处理,让读者在后期实践中吃尽苦头,但《有限元方法基础教程》显然是从实践者的痛点出发设计的。作者没有回避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性,而是将其视为教学的一部分加以系统化梳理。这种对工程实际的深刻理解,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纯粹的理论参考书。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一本告诉你如何“正确地”进行工程模拟的指南,确保你在建立模型时,不会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单位错误而导致整个仿真结果的失效。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处理不同标准体系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救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