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DNA科学导论 | 作者 | D.A.米克勒斯等著,陈永青,谢建平 |
| 定价 | 90.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139436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3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28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DNA科学是一门建立在生命分子基础上的科学。《DNA科学导论》是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出版的DNA Science:A First Course第二版的中文翻译版,介绍了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做的一些重要实验,深入浅出阐释实验技术,展示了现今研究的*前沿,让读者深入了解当今的实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遗传学的基本原理,D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调控;小规模及大规模的DNA分析技术,研究单基因的现代技术,全基因组分析的现代方法;癌症的DNA科学原理,DNA科学在人类遗传和进化中的应用,人类物种形成问题等等。本书所包含的思想和技术是DNA实验操作中必需的、*基本的思想和技术,借助本书能正确地预见和阐释在未来很多年里科学发展的主流趋势。《DNA科学导论》也是初次探索生命分子的人手中一张简单的地图。 《DNA科学导论》适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蛋白质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等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研究院所、高校相关院系、实验室的教师、研究生、科研人员,以及生物技术企业的研发者和决策者参考阅读。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修订序 序 前言 致谢 基础理论篇 章 DNA是遗传物质 节 分子生物学是综合学科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基础是物理/化学的原理和理论 第三节 基因组时代的综合研究手段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源于结构-功能一体的传统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与遗传本质的探索 第六节 物种多样性 第七节 性状的遗传 第八节 基因定位 第九节 演化与遗传学 第十节 基因的物理实体 第十一节 基因的功能 第十二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第十三节 DNA分子的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DNA的功能 节 DNA结构与复制 第二节 DNA的无穷复制 第三节 染色体末端的复制 第四节 从DNA到蛋白质 第五节 RNA的合成 第六节 蛋白质与氨基酸 第七节 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第八节 遗传密码 第九节 蛋白质合成 第十节 基因信息与蛋白质 第十一节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 第十二节 蛋白质的降解 第十三节 中心法则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因调控 节 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 第二节 RNA的加工 第三节 可变剪接 第四节 翻译调控 第五节 玉米转座子 第六节 基因重排 第七节 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调控 第八节 基因的协调表达 参考文献 第四章 DNA科学的基本工具和技术 节 限制性内切酶 第二节 凝胶电泳 第三节 质粒 第四节 宿主细胞 第五节 转化 第六节 电转化 第七节 重组质粒的分离和分析 第八节 个重组DNA分子 第九节 模式生物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因分离和表达的重要方法 节 生化学家和分子遗传学家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家的解决办法:文库的构建和筛选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基因组分析新方法 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源流 第二节 染色体图和标记 第三节 多级鸟枪克隆文库 第四节 表达序列标签 第五节 全基因组多级鸟枪法 第六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第七节 生物信息学 第八节 其他重要技术 第九节 人类基因组分析及意义 第十节 基因之少与“垃圾”之多 推荐读物 第七章 癌症的DNA科学 …… 实验教程篇 答案与讨论 附录1 仪器、耗材与试剂 附录2 培养基、试剂、贮存液的配制 附录3 pAMP、pKAN、pBLU、pGREEN及λ噬菌体的限制酶切图谱 附录4 注意事项 索引 |
| 编辑推荐 | |
|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
| 文摘 | |
| 序言 | |
《基因的语言:从序列到表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与一位技艺精湛的建筑师一同拆解一座宏伟的宫殿结构。它的侧重点明显在于“信息”本身——即DNA序列是如何被转录、翻译,并最终构建出复杂生命体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典范,从碱基对的物理化学性质,到启动子和增强子的调控艺术,再到基因组的宏大组织,每一步都如同精密机械的齿轮咬合,逻辑严密得令人赞叹。我个人认为,它在解释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网络方面做得尤为出色,没有用简化模型敷衍了事,而是真实地展现了生物体内多层次、多因素交叉影响的动态过程。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渴望深入理解“为什么”和“如何运作”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它提供的细节密度很高,但行文流畅,丝毫没有那种堆砌数据的生硬感,仿佛是作者多年研究心得的结晶,字字珠玑,值得反复研读以体会其中深意。
评分与那些动辄要求读者具备深厚化学或生物学背景的专业书籍不同,这本《解码未来:遗传学的革命与伦理》展现出一种罕见的批判性思维的引导能力。它没有止步于对现有知识的陈述,而是将焦点巧妙地投向了技术前沿和它所带来的深刻社会影响。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的章节,作者对这项技术的潜能进行了细致的入微的分析,不仅描述了其原理的精妙,更重要的是,他以一种近乎哲学的口吻,探讨了我们在“扮演上帝”时可能面临的伦理困境和潜在的社会不公。这种平衡的视角非常难得,它迫使读者在吸收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作为现代公民的责任感。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深思,这些技术究竟会把人类社会引向何方?这本书成功地将枯燥的分子生物学讨论,升华为一场关于人类命运的严肃对话,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远超一般科普读物的范畴。
评分坦白说,我过去对遗传学的一些概念总是感到模糊和抽象,总觉得它们离真实的生活太远。《生命的蓝图:个体差异与疾病溯源》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实验室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坚固桥梁。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从罕见遗传病的家族史分析,到常见疾病如癌症、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探讨——将抽象的基因突变与真实的病痛和希望紧密联系起来。这种“以人为本”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紧迫性。它不仅解释了基因如何致病,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地展示了现代遗传学在精准医疗中的核心作用。阅读这本书,我不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更像是一个参与者,开始关注自己的家族健康史,并对基因检测的意义有了更成熟的理解。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个性化健康管理的大门,知识的实用价值极高。
评分这本《生命之源:基因的奥秘》简直是为那些对遗传学充满好奇心却又望而却步的初学者量身定做的入门宝典。作者的叙事功力令人称道,他没有一上来就抛出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选择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切入点——从宏大的生命演化史诗中抽丝剥茧,带领我们逐步走近DNA这个微小却拥有无尽力量的分子。我尤其欣赏它对“中心法则”的阐释,那种循序渐进的逻辑推导,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点拨着你每一个思维的盲点。读完前几章,我对基因如何控制性状、蛋白质如何执行功能有了清晰的图像感,不再觉得生物学是冰冷的公式和图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场精妙的侦探小说,每发现一个分子机制,都让人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畅快。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生命底层逻辑,而不是仅仅记住几个名词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深度和广度是令人惊喜的。它为后续深入学习分子生物学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基础,让人对接下来的探索充满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展示。《从孟德尔到全基因组测序:科学探索之路》摒弃了传统教科书平铺直叙的风格,转而采用了编年史和方法论演进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它巧妙地穿插了历史上那些关键科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突破性的实验设计,让我们看到科学知识是如何在不断的质疑、修正和技术革新中艰难前行的。例如,书中对Sanger测序法到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跃的描述,不仅是技术的介绍,更是一场关于人类智慧如何克服技术瓶颈的史诗。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它让读者理解了知识的“来之不易”,也培养了一种对科学方法本身的尊重。读完之后,我不仅对DNA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用科学家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保持怀疑、寻求证据、并乐于接受新的证据来推翻旧的认知。这本书不仅传授了知识,更传递了一种科学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