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测量实用手册 第2版+天线理论与工程 天线远场近场测量方法书籍 测量仪器设备系统设计场

天线测量实用手册 第2版+天线理论与工程 天线远场近场测量方法书籍 测量仪器设备系统设计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天线测量
  • 天线理论
  • 电磁场
  • 微波技术
  • 射频技术
  • 测试测量
  • 工程设计
  • 通信工程
  • 天线工程
  • 仪器仪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云聚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76265
商品编码:26698103436

具体描述

书 名    天线测量实用手册(第2版)    

丛书名称    

作 者    王玖珍 薛正辉

ISBN书号    9787115476265    价 格    88

库 存    2023    出版日期    2018-03

装 帧    平装    页 数    311

目标读者    

上架建议    

特色介绍    

内容介绍    本书从天线远场测量和近场测量两个方面介绍了天线测量的基本方法、测量仪器设备、系统设计、场地选择等,此外还介绍了天线的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步骤与技巧。各章内容都配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指导相关人员完成工程实际任务。 本书可供从事天线研究、企业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同时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天线工程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天线测量实用手册(第2版)

作 译 者: style='color: #025ea9;'>付云起等
出版时间:2015-11 千 字 数:427
版    次:01-01 页    数:268
开    本:16开
装    帧:
I S B N :9787121274817  
换    版:
所属分类: style='color: #025ea9;text-decoration: none;'>科技 >>  style='color: #025ea9;text-decoration: none;'>通信与网络 >>  style='color: #025ea9;text-decoration: none;'>通信系统与工程
纸质书定价:¥48.0
本书主要包括天线理论与技术及相关技术方面的内容。第1章介绍了电磁波辐射的基本原理和天线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第2章至第5章介绍了常用的天线形式,包括振子天线、微带天线和螺旋天线,也包含了天线阵列分析和综合方面的内容;第6章给出了几个天线设计的实例,可以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实践练习;第7章介绍了天线测量方面的知识;第8章介绍了天线罩方面的知识。

目    录

第1章  天线理论基础    1

1.1  电磁辐射问题的解    1

1.1.1  Maxwell方程组及波动方程    1

1.1.2  辐射积分    2

1.2  辐射机理    7

1.2.1  运动点电荷的场    7

1.2.2  细线电流模型    13

1.2.3  辐射的产生    14

1.3  基本辐射元    16

1.3.1  电偶极子    16

1.3.2  磁偶极子(小环)    18

1.3.3  惠更斯元    20

1.4  天线的性能参数    20

1.4.1  天线的电路特性与能量传输    21

1.4.2  天线的空间场特性    23

1.4.3  天线的互阻抗与收发互易性    31

1.4.4  Friis传输方程和雷达方程    34

1.5  天线的匹配与平衡    35

1.5.1  阻抗匹配    36

1.5.2  平衡馈电    37

1.6  天线的分析方法    38

第2章  振子天线    40

2.1  振子    40

2.2  八木天线    43

2.3  角反射器天线    49

2.4  地面上的天线(含理想导电和非完纯导电)    55

第3章  微带天线    64

3.1  微带天线概述    64

3.2  微带天线分析方法    65

3.3  微带天线宽带技术    70

3.4  微带天线圆极化技术    81

3.4.1  一点馈电单片圆极化微带天线    82

3.4.2  圆极化微带天线宽角轴比改进的方法    89

3.5  微带天线表面波抑制    93

第4章  螺旋天线    96

4.1  圆柱螺旋天线    96

4.1.1  螺旋的几何表示    96

4.1.2  轴向模波瓣图和波沿单绕螺旋的传播相速    97

4.1.3  单绕轴向模单圈方螺旋的波瓣图    103

4.1.4  单绕螺旋的完整轴向模波瓣图    104

4.1.5  单绕轴向模螺旋天线的轴比和圆极化条件    106

4.1.6  单绕螺旋天线轴向模辐射的宽频带特性    109

4.1.7  波瓣图、频带宽度、增益、阻抗和轴比公式列表    110

4.1.8  单绕轴向模螺旋天线的实际设计考虑    111

4.2  平面螺旋天线    116

4.2.1  非频变天线基本原理    116

4.2.2  非频变的数学基础    118

4.2.3  螺旋天线    119

4.2.4  螺旋模式    123

4.2.5  平面螺旋天线的馈电    126

4.2.6  平面螺旋天线的支撑技术    127

4.2.7  螺旋臂终端的处理    129

4.2.8  波束形成    130

第5章  天线阵列分析与综合    132

5.1  天线阵列的分析    132

5.1.1  线阵的阵因子    132

5.1.2  均匀激励的等间距线阵    137

5.2  综合问题    142

5.2.1  线源波束赋形的综合方法    144

5.2.2  线阵波束赋形的综合法    148

5.2.3  低旁瓣、窄主瓣方法    152

第6章  天线应用实例    162

6.1  螺旋天线    162

6.1.1  应用背景    162

6.1.2  设计过程    162

6.2  微带天线    174

6.2.1  应用背景    174

6.2.2  设计过程    174

6.2.3  天线阵列的设计    180

6.3  缝隙天线    186

6.3.1  应用背景    186

6.3.2  缝隙天线原理    186

6.3.3  天线的仿真    192

本 章 附 录    196

第7章  天线测量    199

7.1  概述    199

7.2  测试场    200

7.2.1  天线测试场的一般要求    200

7.2.2  反射测试场    201

7.2.3  自由空间测试场    203

7.2.4  紧缩场    207

7.2.5  近场测试场    210

7.2.6  各种天线测试场比较    212

7.3  主要参量测量    213

7.3.1  方向图测量    213

7.3.2  天线增益测量    216

7.3.3  天线极化测量    220

7.4  典型测量系统    221

第8章  天线罩    224

8.1  天线罩的基本概念    224

8.1.1  什么是天线罩    224

8.1.2  天线罩的分类    225

8.1.3  天线罩对天线电气性能的影响    226

8.1.4  天线罩的性能要求    227

8.2  罩壁传输特性    229

8.2.1  通用计算公式    229

8.2.2  单层结构传输特性    231

8.2.3  A型夹层传输特性    232

8.2.4  多层夹层传输特性    233

8.2.5  B型夹层传输特性    233

8.2.6  内含金属物介质层传输特性    233

8.2.7  空间骨架结构传输特性    234

8.3  天线罩电气特性分析方法    234

8.3.1  天线罩分析方法发展历程    234

8.3.2  高频分析方法    235

8.3.3  全波分析方法    237

8.3.4  高低频混合方法    239

8.3.5  各种分析方法适用范围    240

8.4  天线罩电气分析实例——几何光学法    241

8.4.1  引言    241

8.4.2  计算原理    242

8.4.3  罩体曲面形状的描述    243

8.4.4  电磁射线与罩壁的交点    244

8.4.5  入射波的入射角    245

8.4.6  入射波的极化角    246

8.4.7  透射场计算    246

8.4.8  加罩前后方向图计算    248

8.4.9  天线罩电气性能计算    249

8.5  天线罩电气测量技术    252

8.5.1  天线罩材料特性测量    252

8.5.2  罩壁传输特性测量    254

8.5.3  整罩性能测量    257

参考文献    260


无线电波的奥秘与工程实践: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本书旨在为射频工程师、通信系统设计师以及对电磁场理论有深入兴趣的研究人员提供一本全面且实用的参考指南。内容聚焦于无线电波在实际应用中的传播特性、天线系统的设计优化,以及先进的测量技术,从而确保现代通信系统达到最高的性能标准。 第一部分:电磁场基础与传播理论 本部分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出发,系统地回顾了电磁场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核心概念。我们深入探讨了场、波、和功率密度的关系,尤其关注了在复杂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和散射现象。 1. 时域与频域分析: 对傅里叶变换在分析脉冲信号和宽带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帮助读者理解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之间的联系。 2. 传输线理论的深入: 超越基本的史密斯圆图应用,我们探讨了高频传输线(如微带线、带状线)的色散效应、损耗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精确建模来最小化信号失真。 3. 空间传播模型: 详细分析了自由空间传播(Friis传输公式)、地面传播(包括绕射和反射效应),以及城市和室内环境中多径效应的统计模型(如瑞利衰落和莱斯衰落)。理解这些模型是设计可靠无线链路的基础。 第二部分:天线原理与设计优化 天线是连接自由空间与有源电路的桥梁,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通信系统的效率和覆盖范围。本部分聚焦于天线设计的核心要素和前沿技术。 1. 基本天线单元分析: 对偶极子、单极子、环形天线等基础辐射单元的输入阻抗、辐射方向图和效率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推导与工程分析。特别强调了如何通过阻抗匹配技术,使天线在宽带工作范围内保持最优的功率传输。 2. 阵列天线技术: 系统性地介绍了均匀线阵、面阵(如相控阵)的原理。重点剖析了阵因子(Array Factor)的构建、主瓣的形成、旁瓣的抑制技术(如加权处理,如切比雪夫、哈明窗函数),以及实现波束扫描(Beamforming)的原理和数字实现方法。 3. 新型与宽带天线结构: 探讨了现代通信系统对多频段、宽带和小型化天线的需求。内容涵盖了缝隙天线、螺旋天线、微带贴片天线的优化设计,以及采用超材料(Metamaterials)和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RIS)增强辐射性能的前沿研究方向。 4. 天线与平台集成效应: 分析了天线安装在实际载体(如飞机、车辆、基站塔台)上时,结构本身对天线辐射性能的耦合和干扰,以及如何通过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来减轻这些影响。 第三部分:先进测量技术与误差分析 准确、可靠的测量是验证天线设计和系统性能的黄金标准。本部分详细介绍了从近场到远场的各类测量环境、设备配置和数据处理方法。 1. 近场测量技术(Near-Field Measurement): 近场扫描理论: 阐述了近场测量相对于远场测量的优势,特别是在快速评估大型或高增益天线的辐射特性方面。重点讲解了平面、圆柱面和球面扫描的基本原理和适用场景。 数据处理与反演算法: 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或加权迭代算法(如Gerchberg-Saxton算法)将近场数据转换回远场方向图,并讨论了扫描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 2. 远场测量与暗室标准: 测量环境要求: 深入解析了消声室(Anechoic Chamber)的设计标准(如静区大小、墙面吸收材料的性能指标、背景噪声控制)以及准远场条件(Fraunhofer Distance)的判定。 系统误差校准: 介绍了测试接收天线(Standard Antenna)的选择、系统误差的消除技术,特别是三元法(Three-Antenna Method)在校准系统增益和相位误差中的应用。 3. 辐射特性参数的精确表征: 涵盖了对增益(绝对增益与相对增益)、方向图(主瓣宽度、旁瓣抑制比、交叉极化比)、输入阻抗(VSWR, 回波损耗)以及效率(辐射效率、总效率)的规范化测量流程与不确定度分析。 4. 校准与标准: 强调了射频测量中对仪器校准(如矢量网络分析仪VNA的校准:SOLT/TOSL)的严格要求,并参考了相关的国际标准(如IEEE/ANSI标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本书的编排侧重于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对关键参数计算方法的阐述,力求使读者能够熟练地应对从概念设计到最终性能验证的整个工程流程。它不仅是理论学习的支撑,更是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天线理论与工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令我惊叹。我之前对天线理论的认知比较零散,主要停留在一些基本概念上,但这本书几乎涵盖了天线设计和分析的方方面面。它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一步步推导出天线辐射的原理,并且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天线模型,比如偶极子、环形天线、八木天线等,它们的辐射特性、阻抗匹配以及增益等参数是如何计算和优化的。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阵列天线的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波束形成、扫描技术以及不同阵列结构(如平面阵列、圆柱阵列)的优缺点,这对于我正在进行的某个项目非常有帮助。此外,它还涉及了一些先进的天线技术,例如微带天线、智能天线等,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天线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虽然有些章节确实需要反复钻研,但每一次的理解都会带来新的收获,让我对天线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了解。

评分

我手上的这本关于“测量仪器设备系统设计场”的书籍,虽然封面包装普通,但内容却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那种哗众取宠的“速成”风格,而是娓娓道来,却句句切中要害。在测量仪器设备的设计方面,它非常注重原理和实现的结合。比如,在介绍数字信号处理时,它不仅仅列出公式,还会结合实际的硬件实现,讲解如何用FPGA或者DSP来实现相关的算法,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它对“场”这个概念的阐释也十分到位,不仅仅局限于电磁场,还延伸到测量环境、空间布局以及场地效应等方面,这些都是实际工程中常常被忽视却又极其重要的因素。它没有预设读者已经具备了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层层递进,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逐步理解复杂的概念。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不同测量仪器时,不仅说明了其功能,还分析了其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系统设计来弥补这些不足。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优秀的天线测量不仅仅是工具的使用,更是对整个测量系统的深刻理解和精妙设计。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关于“天线远场近场测量方法书籍 测量仪器设备系统设计场”的书籍,这本书真的解决了我长期以来的一些困惑。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天线测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但如何准确地进行远场和近场测量,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它详细地介绍了远场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场地要求、测量步骤以及数据处理,还对比了不同类型的远场测量系统。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地讲解了近场测量技术,包括不同近场测量技术(如平面近场、柱面近场、球形近场)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并且提供了详细的测量流程和校准方法。对于测量仪器设备的选择和系统设计,书中也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信号源等,以及如何搭建一个完整的测量系统。读完之后,我对天线测量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理解,也更有信心去进行相关的实际操作。

评分

这本《天线测量实用手册 第2版》给我带来了许多关于测量仪器设备设计的灵感。我一直对如何设计高效可靠的天线测量系统很感兴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它不仅仅是介绍测量方法,更深入地探讨了测量仪器本身的设计考量。书中关于射频前端的设计、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以及如何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讨论,都非常有深度。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噪声抑制和干扰排除的章节,这在实际的测量环境中至关重要,也经常是设计中的难点。它提供了一些工程上的经验之谈,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推导,这让我更容易将其应用到我的实际设计工作中。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测量需求(如宽带、高精度、便携式等)来优化仪器设计,这让我对通用性和专业性之间的权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天线测量系统设计的一个新视角,让我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了更好的结合点。

评分

这本《天线测量实用手册 第2版》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天线调试的问题,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解决。它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公式,而是从最基础的测量原理讲起,比如信号的产生、传播,以及如何正确理解测量仪器上的各种参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近场测量的章节,书中详细解释了近场测量为什么能够反映远场性能,以及不同类型的近场探头如何选择和使用,甚至还列举了一些实际测量中容易出现的陷阱和避免方法。我特别喜欢它提供的案例分析,那些真实的测量数据和分析过程,让我对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有时候,一个图表,一段文字,就能瞬间点亮我之前困惑不解的地方。它不像某些学术性的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真正地站在工程师的角度,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让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