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安藤忠雄论建筑
定价:30.00元
作者:(日)安藤忠雄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01
ISBN:97871120537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点击进入《安藤忠雄全建筑:1970-2012》----集结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自1969年成立个人建筑事务所至2012年期间,设计及建成的228个建筑作品。每个设计均由安藤亲述其设计项目构思历程,并收录珍贵的构思草图、建筑总图与平立剖面图、施工详图及建成实景照片。
内容提要
本书是安藤忠雄根据自己给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讲课的内容写成的部著作。他在书中详细叙述了自己成长为一名建筑师的全部过程,披露了自己成才的“秘密”。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了自己20来岁时的生活经历、苦恼以及如何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建筑的全过程。它是一本对处在人生重要时期的年轻人具有启发意义的好书。我想凡是立志成为一名建筑师的青年都会从中受益。特别是对于没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的年轻人更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序——构思的源泉
讲——现代主义与地域主义
第2讲——建筑与我的梦
第3讲——在抽象化与场所性之间
第4讲——走向有生命的建筑
第5讲——在过程中思考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厚实的纸张,细腻的触感,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封面设计简洁却富有力量感,那种黑白灰的经典搭配,恰到好处地烘托出建筑大师的冷静与克制。内页的排版更是考究,图文比例拿捏得相当到位,既有清晰的建筑照片和详尽的平面图,又不乏深刻的文字剖析,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尤其是那些用大跨页展示的经典案例,光影的捕捉和细节的呈现都做到了极致,仿佛能透过纸面感受到清水混凝土的冰冷与温度。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建筑设计抱有敬畏之心的读者来说,光是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看着它沉静而有力的存在,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看得出来,出版社在制作这本书时,是下了真功夫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建筑艺术的尊重,这绝对不是一本随便印印就完事的画册,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单凭这一点,就值回票价了。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让我不得不把它与其他一些同类书籍区分开来。我读过很多关于大师思想的解读本,但往往流于表面赞美,缺乏批判性的反思。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在赞美建筑师杰出成就的同时,也毫不避讳地触及了其创作理念中可能存在的张力与矛盾。它促使读者去思考,在追求极致简洁和纯粹的背后,建筑师如何处理人性的复杂需求与几何逻辑的冷硬之间的关系。这种坦诚和深度,让这本书的论述显得格外有力量,它不是盲目的崇拜,而是基于深刻理解后的理性评价。这本读物无疑为那些希望超越“看热闹”阶段、真正进入建筑思维核心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认知跳板和持续探讨的基石。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案例选择和深度挖掘上的平衡把握。市面上很多建筑书要么只罗列经典案例,泛泛而谈;要么就是过度聚焦于某个时期或地域,导致视野受限。然而,这本书似乎做到了“广度”与“深度”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涵盖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更难得的是,它没有将这些作品视为孤立的成就,而是将它们置于一个连续的、不断演进的语境中进行考察。每当介绍一个项目时,文字总能精准地指向其设计中最具革命性或最富人文关怀的那个瞬间,而不是停留在对表皮形式的简单描述。这种深挖本质的写作手法,使得每一页都充满了思考的密度,读起来需要放慢速度,细细咀嚼,才能体会到作者对这些建筑生命力的深刻洞察力。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名刚入门的建筑学爱好者,我之前接触的资料大多是碎片化的网络信息或者晦涩难懂的专业论文,阅读起来常常感到吃力。这本书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它没有急于堆砌复杂的理论,而是循序渐进地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作者的文笔老练老道,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耐心地为你解惑。他总能找到那个最精妙的切入点,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比如,他对“场所精神”的阐释,不是生硬地套用学术定义,而是通过对具体项目的剖析,让你真切地感受到那种被场地、历史和材料深深烙印下的独特气质。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让我这个局外人也能跟上思路,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起自信,感觉自己正在稳步地、扎实地积累知识。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琢磨现代建筑中“光与空间”的哲学性表达,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完美契合了我的思考方向。我原本以为会读到大量技术性的构筑细节或者历史的回顾,但出乎意料的是,它更像是一篇篇关于“精神”的论述。作者用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将建筑从单纯的结构提升到了存在主义的层面。它探讨的不是“如何建造”,而是“为何建造”以及“建筑如何与人、与自然对话”。那些关于“光线作为材料”的论述,对我触动极大,让我重新审视了日常光影的变化对空间氛围的决定性影响。读完其中几章后,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变得更加细腻和敏感了。这已经超越了一本行业专著的范畴,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美学和冥想的指南,引导读者去感受结构背后的那份宁静与永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