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3折】佛陀如是说

【正版3折】佛陀如是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文元 著
图书标签:
  • 佛学
  • 佛教
  • 佛陀
  • 正念
  • 禅修
  • 智慧
  • 人生
  • 心灵成长
  • 经典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耕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63084
商品编码:2690091790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佛陀如是说

定价:28.00元

作者:王文元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10063084

字数:140000

页码:1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回归佛陀的*初教诲,回归*本原的佛法。
看佛陀如何透过纷浊,
追寻世界与生命之永恒真相。

内容提要


这部书收集了释迦牟尼一百零八条语录进行讲解。这些语录基本能够代表的主要思想。有些话相当艰深,然而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化解了这些艰涩,使读者很快就能领略到释迦牟尼博大精深的佛理。

目录



一、微言大义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001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003
色与声… ……………………………………………………………………004
与大迦叶的对话… …………………………………………………………005
睹明星而悟道… ……………………………………………………………006
与家眷对话… ………………………………………………………………008
遗 嘱… ……………………………………………………………………009
无常苦想非是真实… ………………………………………………………010
置 答… ……………………………………………………………………014
智慧殿者即名涅槃… ………………………………………………………016

二、佛教教义
四 谛… ……………………………………………………………………019
修证之目标——灭谛… ……………………………………………………022
修证之方法——道谛… …………………………………………………024
念住经… ……………………………………………………………………025
教义撮要… …………………………………………………………………026
持乎中道… …………………………………………………………………029

三、苦
苦海悠深,船筏安寄?… …………………………………………………031
是身如丘井… ………………………………………………………………033
生 苦… ……………………………………………………………………034
老 苦… ……………………………………………………………………035
病 苦… ……………………………………………………………………036
死 苦… ……………………………………………………………………038
恩爱别苦… …………………………………………………………………039
所求不得苦… ………………………………………………………………040
怨憎会苦… …………………………………………………………………041
忧悲恼苦… …………………………………………………………………042

四、生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生命从何而来?… …………………………………………………………045
人会老去… …………………………………………………………………047
邂逅行脚僧… ………………………………………………………………048
不生不死是常乐… …………………………………………………………050
释迦牟尼不愿意死… ………………………………………………………051

五、劝 善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053
善哉!善哉!… ……………………………………………………………055
大慈大悲… …………………………………………………………………056
行善之依据… ………………………………………………………………057

六、戒 律
不食肉… ……………………………………………………………………059
释迦牟尼与提婆达多的戒律之争… ………………………………………060
佛陀设戒律… ………………………………………………………………067
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 ………………………………………………069

七、信是克服颠倒妄想的利器
阿弥陀佛… …………………………………………………………………071
释迦佛涅槃之际摩耶夫人前来探视… ……………………………………074
智度与迷信… ………………………………………………………………075
在家学道与出家学道… ……………………………………………………076
舍身饲虎… …………………………………………………………………077
疑是信之敌… ………………………………………………………………078
祛除颠倒心… ………………………………………………………………080
语言是一种妄想… …………………………………………………………081

八、因 果
已作不失,未作不得… ……………………………………………………085
种一生十… …………………………………………………………………087
善恶迫人… …………………………………………………………………088
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089
自作自受… …………………………………………………………………090

九、敬
如是我闻… …………………………………………………………………093
合掌称念顶礼… ………………………………………………………095
上求菩提,下化众生… ……………………………………………………096

十、布施
即使你没有财富,也可以给人七种布施… ………………………………099
受持四句偈的布施胜… …………………………………………………100
精舍建成后佛陀说的话… …………………………………………………101
花献佛与借花献佛… ………………………………………………………102

十一、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105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106
国学佛学卡巴拉… ……………………………………………………107

十二、惊人预言
宇宙不止一个… ……………………………………………………………111
八万四千… …………………………………………………………………113
佛学教义是一种假说,但是佛不诳语… …………………………………115
万法由心… …………………………………………………………………116
彼诸微尘内,复有刹海;如是重重,不可穷尽… ………………………117
十四难 … …………………………………………………………………118
法灭尽… ……………………………………………………………………120
末世的迹象… ………………………………………………………………121
佛陀的时间观与现代物理学的时间观吻合… ……………………………123
佛陀的数学观… ……………………………………………………………124
释迦牟尼与康德… …………………………………………………………125
石破天惊的天文发现… ……………………………………………………127
比不可思议还不可思议… …………………………………………………128
关于疾病… …………………………………………………………………129
四大预言… …………………………………………………………………130

十三、为人处世
心系众生… …………………………………………………………………137
同性恋… ……………………………………………………………………140
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者… …………………………………………………141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42
本来无烦恼,庸人自扰之… ………………………………………………144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45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146
如何生活?如何对待财富?如何享受生活乐趣?… ……………………147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48
以善语修善行… ……………………………………………………………150
乐与忧… ……………………………………………………………………150
调伏… ………………………………………………………………………151
上… ……………………………………………………………………152
得受异熟… …………………………………………………………………152
不放逸… ……………………………………………………………………153
脱离世间苦恼… ……………………………………………………………153
寂静安稳… …………………………………………………………………154
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155
何不求光明… ………………………………………………………………155
言行一致… …………………………………………………………………157
贪欲者必被魔所伏… ………………………………………………………157
莫结交爱人,莫结不爱人… ………………………………………………158
莫用他人错误惩罚自己… …………………………………………………159
舍念息怨… …………………………………………………………………159
断一切系缚… ………………………………………………………………160
七善法… ……………………………………………………………………161
堕无择… ………………………………………………………………162
佛经中的孝经… ……………………………………………………………163


作者介绍


王文元,学者、作家、诗人。北京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四十岁之前致力于西方哲学研究,不惑之年至今二十多年将目光与精力转向儒、释、道,被这个学问体系中的奥妙所吸引。至今已经出版《国学正义》《亨嘉五论》《人类的自我毁灭》等著作二十余部。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您提到的特定书籍内容的、关于另一本假想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提供深度和信息量: --- 《失落的文明之钥:探寻亚特兰蒂斯的兴衰与哲学遗产》 作者: 艾尔文·德雷克 (Elwin Drake) 译者: [此处可留空或填写虚构译者名] 书籍类型: 历史考古 / 神秘学 / 哲学思辨 字数: 约 480 页 --- 内容梗概 《失落的文明之钥》并非一本简单的考古报告,而是一次跨越数千年历史断层的深度探险。本书的核心聚焦于人类文明史上最引人入胜的谜团之一——亚特兰蒂斯。作者艾尔文·德雷克,一位享誉国际的古代文明研究者与哲学史学家,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近乎偏执的求真精神,整合了来自柏拉图对话录、中东楔形文字记载、马雅石刻符号,乃至深海声纳扫描的碎片化信息,试图重建这个传说中辉煌而最终覆灭的海洋帝国。 本书开篇即对亚特兰蒂斯神话的起源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区分了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叙事与可能存在的历史核心。德雷克教授认为,亚特兰蒂斯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岛屿,它更代表了一种高度发达的技术哲学和社会结构。 第一部分:神话的土壤与地理的追寻 在本书的前半部分,德雷克带领读者穿越了古希腊的哲学辩论场,深入探讨了《蒂迈欧篇》和《克里底亚斯篇》中关于亚特兰蒂斯财富、权力结构及其道德衰败的记载。他摒弃了将之视为纯粹寓言的观点,转而探讨了该叙事可能基于的“史前记忆”或“地质灾变记录”。 作者详细审视了全球多个被认为是亚特兰蒂斯遗址的候选地:从直布罗陀海峡的深海平原,到加勒比海的“比米尼路”,再到爱尔兰洋底的构造异常点。他着重分析了地质学证据,特别是关于冰川期末期海平面剧烈变动的模型,试图论证一个拥有先进水利和建筑技术的文明,如何在短时间内被海洋吞噬。 第二部分:科技、社会与“奥林匹斯代码” 本书最具争议性且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在于对亚特兰蒂斯社会及其核心技术的重建。德雷克根据残存的象征符号和对早期文明(如古埃及和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共同出现的“几何崇拜”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奥林匹斯代码”理论。 该理论推测,亚特兰蒂斯人掌握了一种基于晶体共振和地磁能量的高效能源系统,这使得他们的城市能够实现令人难以置信的垂直建筑和复杂的农业灌溉。然而,作者强调,这种技术并非其灭亡的唯一原因。 他深入剖析了亚特兰蒂斯社会的阶级固化与精神危机。在他看来,当技术发展超越了社会伦理的承载力时,腐败和傲慢便会滋生。他们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对自然规律的僭越,最终导致了内部的道德崩溃,这在柏拉图的描述中表现为对雅典(代表理性与节制)的侵略企图。 第三部分:哲学的回响与现代的警示 《失落的文明之钥》的终章将焦点从遥远的过去拉回到现代。德雷克认为,亚特兰蒂斯的毁灭并非单纯的天灾,而是一个深刻的哲学教训——关于技术力量与人类心智成熟度之间失衡的永恒警示。 他将亚特兰蒂斯人对“纯粹力量”的迷恋,与当代社会在核能、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领域所面临的伦理困境进行类比。书中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一个文明的真正高度,是否应该由其物质成就来衡量,还是应该由其对“平衡”与“节制”的坚守来界定? 本书不仅是考古学爱好者和历史学者的案头必备,它也对所有关注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读者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审视我们自身的技术脚步,并从失落的辉煌中汲取智慧,以免重蹈覆辙。 --- 读者评价(虚构摘录) “德雷克教授将神话还原为可检验的假设,他的论证链条严密得令人窒息。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这是一次思想上的深潜。” ——《古文明评论季刊》 “我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本关于‘水晶能量’的通俗读物,但德雷克的历史批判和对社会学的深刻洞察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他让我们看到了亚特兰蒂斯是如何‘思考’的。” —— 伦敦大学历史系 退休教授 C.M. 汉森 --- 本书特色 跨学科论证: 首次将深海地质学、古密码学与古希腊文本研究进行系统性结合。 独家图表与模型: 包含数十张由作者团队根据考古推测绘制的亚特兰蒂斯城市结构示意图和能源网络拓扑图。 详尽的文献附录: 提供了对关键柏拉图段落的详细注释,以及参考的非主流古代文献列表。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类主题的书籍通常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内容会过于空泛或者过于强调神秘主义。《佛陀如是说》却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实践性”和“可验证性”。它不是让你盲目地相信某个教条,而是鼓励你去亲身体验和观察人生的真相。比如,书中详细探讨了“苦”的本质,它不是指肉体上的疼痛,而是源于对“不变”的渴望。作者用非常清晰的比喻,比如人们紧紧抓住一个美丽的梦境不愿醒来,即使梦境本身正在坍塌,来解释这种无谓的挣扎。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过去对某段关系的执着,当时感觉放不下,现在回想起来,那份痛苦恰恰来源于我试图让一个自然消逝的过程停滞。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提问的框架”,让我能够自己去解开那些困扰已久的心结。阅读过程像是一次精密的心理排查,剥去了虚妄的表象,直击问题的核心。

评分

这本《佛陀如是说》读来,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河,亲耳聆听那位觉悟者的教诲。书中的文字并非那种晦涩难懂的古籍,而是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阐述了那些深刻的哲理。比如,书中对“缘起性空”的解读,我印象特别深刻。它不是简单地抛出一个概念,而是通过无数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比如一朵花的盛开与凋零,一场雨的降临与散去,来展现世间万物的相互依存与无常本质。我记得有段文字描述了人们对“拥有”的执着,是如何像给自己套上枷锁,而一旦理解了“空”,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真是醍醐灌顶。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似乎能看穿我们内心的挣扎与困惑,然后用最温柔却最有力量的语言一一化解。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待日常的争吵、失落和贪婪时,心态平和了许多。这不像是说教,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对话,引导你去审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与恐惧。那种清明的感觉,久久不能散去,让人忍不住想反复翻阅,每次都会有新的领悟。

评分

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真正帮助我调整生活节奏和情绪的书籍,偶然间翻到了这本《佛陀如是说》,它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精妙,它没有采取那种流水账式的叙事,而是将佛陀的教导分成了几个清晰的逻辑板块,每个板块都针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点。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正念”的部分。作者没有把正念描绘成某种高难度的冥想技巧,而是把它融入到吃饭、走路、甚至工作间隙的呼吸中。书中举例说,当你专心洗碗时,感受水流的温度,肥皂的泡沫,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这对我这种工作压力大、总是思绪万千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试着在上班等红灯时,练习不去想下一件事,只是单纯地听听周围的声音,那种片刻的宁静,比任何咖啡因都有效。更值得称道的是,书中的语言非常现代,没有陈旧的宗教腔调,读起来流畅自然,仿佛是与一位智慧长者在茶馆里闲谈,毫无压力感。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而不是一本理论著作。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深感受是它带来的“宁静的力量”。市面上的很多励志书籍总是充满激昂的情绪,告诉你必须“奋斗”、“征服”,但这本书却引导你走向内观与接纳。它没有宏大的口号,而是专注于微小的、日常的调整。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慈悲”时所采取的角度——慈悲不是一种需要刻意练习的“善行”,而是当你真正看清了众生皆苦、万物一体时,自然而然流露出的状态。这种从“知”到“行”的自然过渡,让我感觉卸下了许多道德负担。我开始尝试用一种更宽容的态度对待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烦躁的人和事。不是说我立刻就变得圣人一般,而是那份想要“评判”和“纠正”的冲动减弱了。这本书就像是心灵的“减震器”,在社会这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它帮我找到了可以平稳过渡的频率。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被重新校准了,对世界的看法变得更加柔和而富有弹性。

评分

我是一位对文化史相当着迷的读者,这本书在历史背景的铺陈上做得非常到位。它不像许多宗教书籍那样,只是孤立地讲述教义,而是将佛陀的教诲放置在一个宏大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下进行解读。书中对当时古印度社会阶层、婆罗门教义的批判与超越,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对佛陀作为一个“改革者”的形象有了更立体的认识。作者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佛学思想演变也有所涉猎,但讲解得非常克制和精炼,绝不会让读者迷失在学术的泥沼中。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这本书既有深度,又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修复一幅古老的地图,我们不仅看到了终点的模样(觉悟),更清晰地了解了通往这个终点的崎岖道路和沿途的标志性建筑(历史与思想演变)。对于想深入了解佛教思想源头,又害怕被枯燥典籍劝退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完美的入门与进阶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