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翡翠品种与鉴评 | ||
| 作者: | 戴铸明 | 开本: | 16开 |
| : | 45 | 页数: | 120 |
| 现: | 见顶部 | 出版时间 | 2008-02-01 |
| ISBN号: | 9787541625671 | 印刷时间: | 2008-02-01 |
| 出版社: | 云南科技 | 版次: | 2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这本书在讲解翡翠品质高低的部分,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它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颜色越绿越好”的肤浅认知上,而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品级评判体系。从“色、种、水、净度”四个核心要素入手,层层递进,深入剖析了每一个因素对整体价值的影响。特别是关于“水头”的描述,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解释光线在翡翠内部穿透和折射的物理现象,将抽象的“水润”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让人茅塞顿开。这套科学的评估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翡翠价值的认知高度,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同样是绿色,价格却能相差天壤之别。这本书无疑是为翡翠收藏者和爱好者准备的一份珍贵“价值地图”。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翡翠的书籍不少,但大多流于表面或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这本《翡翠品种与鉴评(修订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找到了专业性与可读性之间的完美平衡点。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佳,叙事流畅,即便是复杂的宝石学概念,也能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毫无枯燥之感。书中穿插的一些行业典故和历史背景,更像是锦上添花,让翡翠这一冷峻的宝石增添了几分人情味和文化底蕴。这种“讲故事”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究翡翠文化的兴趣,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玉石文化史诗。
评分作为一名刚入门的翡翠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建立自己的鉴赏标准,如何避免“上当受骗”。这本书恰好为我搭建了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它不仅教我如何“看”翡翠,更教我如何“思考”翡翠。书中对于不同产区翡翠的微观特性差异,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定位分析,都极具参考价值。例如,对于不同“皮壳”特征的讨论,帮助我理解了翡翠从矿石到成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这种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覆盖,让我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翡翠饰品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有理有据的审美取向。这本书的价值,绝非用金钱可以衡量,它真正教会了我如何去欣赏和拥有真正的美。
评分这本《翡翠品种与鉴评(修订版)》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走进了一座由绿色宝石构筑的迷宫,充满了神秘与诱惑。书里对各种翡翠的分类描述得极其细致,从最常见的“老坑玻璃种”到那些罕见的“蓝水”、“紫罗兰”,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故事。作者的笔触生动形象,让我对那些抽象的颜色和光泽有了具体的感知。比如,书中对“春带彩”的描述,不仅仅是简单的颜色堆砌,而是将绿色、紫色和白色的交融,描绘成一幅流动的山水画,让人心驰神往。这种对美的极致追求和专业解读,让我对翡翠的喜爱又增添了一层理性的光辉。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着作者的脚步,穿越了缅甸的矿区,感受了玉石雕刻师的匠心独运,对这种“玉中之王”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
评分我手里拿着这本宝典,感觉就像拥有了一位经验老到的鉴玉大师做我的私人向导。书中所讲的鉴别技巧,那叫一个精妙绝伦!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观察翠性的显露程度、光泽的差异、以及内部晶体结构的细微变化来判断翡翠的真伪和品质。尤其对那些高仿品的鉴别,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导。比如,关于“苍蝇翅”现象的解读,以及如何区分天然翡翠与经过处理的B货、C货,那些细节描述得丝丝入扣,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火眼金睛和深厚积累。读完这部分内容,我再看那些市面上的翡翠图片,都有了更清晰的判断力,不再是人云亦云地听信商家的一面之词,而是学会了用自己的“慧眼”去审视每一块玉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