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顾随先生 叶嘉莹 河北大学出版社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 叶嘉莹 河北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嘉莹 著
图书标签:
  • 叶嘉莹
  • 顾随
  • 诗词
  • 文学
  • 教育
  • 回忆录
  • 名家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中国古典文学
  • 红色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福州文豪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611635
商品编码:2708125227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 作者 叶嘉莹
定价 45.00元 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6611635 出版日期 2017-05-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是顾随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献礼书。全书分为求学时代、感念师恩、薪火相传和解读赏析四个部分。叶嘉莹先生以*人称叙事,追述故实,饱含深情;评赏讲析,精辟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前辈学人的真挚情谊,点点滴滴,彰显着耄耋赤子的家国情怀和文化担当。

   作者简介
叶嘉莹,女,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1954年起任教台湾大学,先后被聘为台湾大学专任教授,淡江大学和辅仁大学兼任教授。196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79年开始回国讲学,30多年来足迹踏遍大江南北。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培养出一批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博士,1999年以其退休金,以恩师顾随名号设立“驼庵奖学金”。著有大量诗词作品及中英文学术论文,出版有《迦陵文集》十卷。

   目录

   编辑推荐
在董卿主持的《朗读者》里嘉宾叶嘉莹说:“一个人不经过绝大的困苦,不会觉悟。”顾随是叶嘉莹的恩师,叶嘉莹是顾随*得意的弟子。顾随先后在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前身)等校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四十多年来桃李满天下,叶嘉莹、周汝昌等专家学者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叶嘉莹以老师晚年名号“驼庵”在南开大学设立了“叶氏驼庵奖学金”,以奖励后辈学子。叶嘉莹将自己的一生投向古典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文摘

   序言

好的,下面为您创作一个与《我的老师顾随先生》无关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实自然,不露痕迹。 --- 尘封的航迹:南洋海商的兴衰与记忆 作者: 李怀安 出版社: 沧海文汇 卷首语 这是一部关于潮汐、风帆与人性的史诗。在浩瀚的南洋海域上,曾有一群被称为“海商”的开拓者,他们用血汗、智慧与冒险精神,编织了一张横跨东西方的贸易网络。本书试图从他们失落的航迹中,打捞起那些被时间磨平的记忆,重现一个帝国边缘的商业传奇与家族变迁。 --- 内容提要 《尘封的航迹:南洋海商的兴衰与记忆》并非一部传统的商业史著作,它更像是一部浸润着海盐气味的口述历史与田野调查的交织体。作者李怀安,一位深耕海洋文化研究的学者,耗费近二十年光阴,深入马来半岛、印尼群岛乃至福建沿海的渔村与老宅,探寻那些关于“番银”、“胡椒”和“红头船”的往事。 本书的核心聚焦于清中叶至民国初年,活跃于马六甲海峡至南海贸易链中的几大家族——以陈氏、林氏为代表的闽南移民商帮。他们如何在异域的土地上,从一文不名的“过江老鼠”,蜕变为影响区域经济命脉的商业巨擘?他们的成功,究竟是凭借了地域纽带的抱团取暖,还是更深层的金融运作与风险控制? 第一部分:起锚:从闽南到“新天地” 本卷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早期海商离乡背井的艰辛历程。作者通过翻阅大量残存的宗族文书、契约残片,复原了他们初抵南洋时的生存状态。这不仅仅是关于贸易的记载,更是关于身份认同的挣扎。他们一面仰赖着宗族的力量建立起互助网络(如公所、会馆),一面又不得不面对殖民政府的严苛管控。 重点内容包括:早期航线的风险评估、早期货币的兑换机制(如鹰洋与铜钱的转换)、以及“保人制”下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作者尤其关注了“船头”(船长)在贸易中的独特地位,他们不仅是驾驶者,更是风险共担者和信息传递者。 第二部分:风帆正满:商业帝国与地方权力 随着贸易的繁荣,南洋海商的势力开始膨胀,他们不再仅仅是商品的搬运工,而是成为了殖民地经济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详尽分析了海商如何渗入地方税收、矿业开发(特别是锡矿)以及橡胶种植业的早期阶段。 在这里,作者引入了“灰色地带”的概念,探讨海商在帝国法律与地方惯例之间游走的艺术。他们如何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殖民当局建立起复杂且微妙的合作与制衡关系?书中通过对几起著名的“货栈火灾”和“海关纠纷”的剖析,揭示了商业信誉与政治影响力互换的机制。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分对当时家族内部的“长房继承制”与“分家制度”如何影响商业资本的再投资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展示了传统伦理对现代商业决策的深刻影响。 第三部分:暗礁:家族的裂变与时代的转身 任何商业的繁盛都伴随着结构性的危机。本书的后半部分,将笔锋转向了海商家族的内部矛盾与外部环境的剧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动摇,传统的海上生命线受到蒸汽船和电报技术的挑战。 作者着重描述了海商在“转型阵痛期”的困境:老一辈对“土地情结”的固守与年轻一代对现代化教育的渴望之间的冲突;家族信托的脆弱性在金融风暴中的暴露;以及“落叶归根”的文化冲动与南洋资产的捆绑之间的矛盾。书中记录了某大家族在1929年大萧条后的分崩离析,不再是外部打击,而是内部权力结构崩溃的必然结果。 终章:记忆的港湾 最后,作者将目光投向了当代。如今,南洋海商的后代大多已融入当地社会,那些宏伟的“番仔楼”(南洋风格宅邸)或已易主,或成为历史的遗迹。本书试图在这些被遗忘的角落中,收集最后的口述证据,探讨“商业记忆”如何塑造一个群体对“故土”和“他乡”的复杂情感。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财富的足迹,更是关于“流动性”与“定居性”之间永恒张力的文化遗产。 --- 本书特色 多源材料的整合: 首次将散落在福建、新加坡、槟城三地的商业档案、私人信件、地方志进行交叉验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细节。 “人”而非“事件”: 摒弃了宏大叙事的窠臼,以具体商人的决策过程和日常烦恼,还原商业活动的真实肌理。 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深度剖析了南洋海商独特的“行商伦理”——如何平衡儒家对“义利之辨”的警惕,与商业活动对利润的追求。 《尘封的航迹》是一部沉静而有力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在地图的边缘地带,曾有过一群不为官方史书铭记,却以一己之力改写了区域经济面貌的弄潮儿。他们的故事,是关于冒险、妥协与最终归宿的永恒追问。 ---

用户评价

评分

每当我翻开《我的老师顾随先生》,总会沉浸在一种温润而厚重的学术氛围之中。叶嘉莹先生的文字,如同一泓清泉,涤荡着心灵的尘埃,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伟大教育者身上闪耀的智慧光芒。书中对顾随先生的描绘,不仅仅停留在学术成就上,更着重于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先生那种“天地之间,唯此一人”的独立风骨,那种“但求真知,不畏艰辛”的治学态度,都深深地感染着我。叶嘉莹先生作为先生的得意门生,其叙述自然是充满了真情实感。她笔下那些关于先生的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先生如何指导她治学,如何引导她思考人生,每一个细节都显得格外珍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学术传承,并非是僵化的教条,而是生命的延续,是精神的传递。顾随先生的学问,通过叶嘉莹先生的笔触,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也启发着我们思考,如何在当下的时代,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评分

翻开《我的老师顾随先生》,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置身于那个充满学术气息与人文关怀的年代。叶嘉莹先生的文字,如同她所擅长的诗词一样,充满着婉约与深邃。她笔下的顾随先生,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师者。先生那种“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治学态度,那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人生哲理,深深地烙印在叶嘉莹先生的心中,也由此滋养了我们这些读者。书中对先生治学严谨、治学勤奋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他不仅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造诣,更能够融会贯通,将古典的智慧与现代的思潮相结合。而他对学生,更是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叶嘉莹先生笔下那些细致入微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了先生作为一位教育者,是如何以爱心、耐心和智慧,点燃学生求知的心火,引导他们走上学术的殿堂。这本书不仅让我们认识了顾随先生,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师道尊严的魅力,以及知识传承的宝贵价值。

评分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师恩的伟大。叶嘉莹先生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学养深厚、人格高尚的老师——顾随先生。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朴实而动人的回忆。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体会到先生对学术的热爱,对学生的那份真诚的关怀。叶嘉莹先生在书中,将先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以及在与学生交流时的点点滴滴,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先生治学理念的阐述,那种对学术的敬畏,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文化的传承,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教育的哲学思考。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的老师,是如何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让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找到人生的意义。这本书,值得每一个热爱学习、珍视师道的人去阅读。

评分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其中所展现出的那种纯粹而真挚的师生情谊。叶嘉莹先生用她特有的细腻笔触,将顾随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风范描绘得淋漓尽致。她回忆起先生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充满了深情和敬意。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鲜活的顾随先生,他不仅有着深厚的学养,更有着一颗赤诚之心。他对待学术,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他对待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叶嘉莹先生在书中提及的先生的教学方式,那种寓教于乐、引人入胜的方法,真是让人叹服。她还通过大量具体的例子,展现了先生在不同场合下展现出的智慧和风度。这本书不仅仅是叶嘉莹先生对老师的怀念,更是一份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珍视。它让我们看到了,真正优秀的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格的塑造者,是精神的引路人。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顾随先生这位大家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叶嘉莹先生的才情和师承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

读《我的老师顾随先生》,总会想起自己曾经那些同样充满着智慧与温情的师长,顾随先生身上那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以及他身上洋溢出的那种超越时代的儒雅与风骨,让人不禁肃然起敬。叶嘉莹先生作为顾随先生的学生,以如此细腻、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这位“风流才子,学问大家”的真实形象。书中描写的先生,并非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个体。他或许会因为一首诗词而拍案叫绝,也会因为学生的一个小小进步而欣慰不已。他不仅传授知识,更以其人格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引导他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真正的宁静与力量。叶嘉莹先生在书中回忆的那些与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无论是课堂上的妙语连珠,还是私下里的循循善诱,都充满了生活的温度和智慧的光芒。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对人生、对学问有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回忆录,更是一部关于传承、关于治学精神的范本,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