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传(平)—历代帝王传记 9787010142241

康熙传(平)—历代帝王传记 978701014224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兆成,王日根 著
图书标签:
  • 康熙
  • 清朝
  • 历史
  • 帝王
  • 传记
  • 人物传记
  • 历史人物
  • 中国历史
  • 平民视角
  • 九朝十三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和生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42241
商品编码:2709946367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康熙传(平)—历代帝王传记

定价:33.00元

作者:蒋兆成,王日根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010142241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他8岁登基,14岁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本书即为爱新觉罗·玄烨的传记,详细叙述了康熙的帝王生涯,突出介绍了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康熙帝为稳定局势,发展经济,保卫边疆,采取了一系列的断然措施,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

目录


章 幼童登帝位 少年显英才
 一、幼儿生活
 二、八岁践祚
 三、四臣辅佐
 四、智除鳌拜
第二章 运筹帷幄灭三藩
 一、藩地似王国尾大不掉势难制
 二、假戏真做——撤藩
 三、吴藩倡乱
 四、全面周密的战略部署
 五、平息耿藩反叛
 六、消除尚藩从乱
 七、陕甘兵变辅臣就抚
 八、荆岳对垒下的拉锯战
 九、岳州决战 收复湖南、广西
 十、进军四川、云贵 吴藩覆灭
第三章 清郑之间时战时和 剿抚兼施终统台湾
 一、郑经被驱守台清廷持和谈判
 二、郑经乘乱再攻闽粤康熙择将复逐澎台
 三、郑氏内争自相残杀康熙慎选帅才征台
 四、澎湖决战告捷台湾和平就抚
第四章 黑龙江上下之一河一溪 不可少弃之于俄罗斯
 一、哥萨克匪帮步步深入侵掠黑龙江
 二、谋求和解与周密备战反击
 三、两次雅克萨之战
 四、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第五章 三次征 平定噶尔丹之乱
 一、善和睦的民族政策
 二、征击溃噶尔丹于乌兰布通
 三、深入瀚海尽歼噶尔丹精锐
 四、四处堵截噶尔丹穷蹙自杀漠北统一
第六章 扶持、班禅 整治西藏
 一、西藏的基本形势及对策
 二、真假喇嘛之争
 三、平定西藏
第七章 重视经济与民生
 一、中止圈地和投充鼓励垦荒
 二、轻赋
 三、蠲赈
 四、恤商
 五、移风易俗
第八章 严吏治 辨赏罚 源清则流洁
 一、清初吏治积弊
 二、康熙严饬吏治举措种种
 三、清官宜扶贪官宜惩
 四、熙朝吏治的成效与缺失
第九章 选专才 指挥 潜心治黄淮
 一、治河必得股肱心膂之臣
 二、庙堂时注黄淮事今日安澜天下知
 三、从“无定”走向“永定”
第十章 理学治国
 一、尊孔重儒推崇程朱
 二、经筵日讲资治辅政
 三、博学鸿词罗致耿介
 四、文网广织消弭反侧
第十一章 尊教徒 学西方 重国格
 一、唯是是从
 二、心倾科技
 三、用其所长
 四、重国格
第十二章 多嗣的家庭和康熙离世
 一、康熙的成长环境与嗜好
 二、康熙教子
 三、皇太子废立风波
 四、康熙之死与雍正嗣位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本不涉及《康熙传(平)—历代帝王传记 9787010142241》内容的图书简介,内容将力求详实,并以人工撰写的风格呈现。 --- 《大唐风云:贞观之治的深层密码》 作者:[虚构作者名,例如:李牧之]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例如:盛世文汇] ISBN:[虚构ISBN,例如:978-7-8888-9901-0] 字数:约 50 万字 定价:98.00 元 --- 卷首语:盛世之下,潜藏的危机与远见 历史的洪流中,总有一些时代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后世的目光。唐朝的“贞观之治”,无疑是中华文明史上最令人神往的篇章之一。它不仅是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缩影,更是文化兼容并蓄、民族关系和谐的典范。然而,后世的赞颂往往过于聚焦于表面的辉煌,忽略了这场盛世得以铸就的复杂性、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以及奠基者们在权力巅峰所承受的煎熬与权衡。 《大唐风云:贞观之治的深层密码》并非一部简单的帝王传记,也不是对“开明君主”概念的重复歌颂。本书试图深入历史的肌理,以一种近乎“显微镜式”的观察,剖析唐太宗李世民及其核心幕僚群体,如何在玄武门之变后的权力真空与内外动荡中,构建起一套精妙绝伦的统治体系。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将一个从战乱中艰难走出的帝国,迅速转化为一个拥有强大内聚力和对外扩张能力的文明高地。 第一部分:从秦王到天子——权力的合法性重塑 贞观之治的起点,并非始于登基之日,而是凝结于玄武门那场血腥的政变之中。本书的开篇,将细致描摹李世民如何从一个“功高震主”的秦王,一步步走向帝位。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宫廷政变史”,而是对“权力合法性”重塑的深度研究。 (一)“罪与罚”的政治叙事: 我们将分析李世民一方如何通过官方文告和私下运作,将“弑兄鸩父”的阴影转化为“匡扶社稷,去君侧之奸”的正义叙事。重点将放在房玄龄、杜如晦等核心谋士在舆论引导上的精密布局。 (二)对旧贵族的安抚与瓦解: 隋末群雄并起,关陇旧贵族势力盘根错节。本书详细梳理了李世民即位后,对长孙无忌、萧瑀等重要人物的拉拢、制衡与疏导策略,展现了政治平衡术的精妙之处。 (三)储君之谜与“无为而治”的试探: 在确立太子与巩固皇权的过程中,李世民展现出对权力继承的极度敏感。书中将对比分析他早期对长子承乾的培养,与后期对魏王泰的偏爱,以及由此引发的朝堂暗流。 第二部分:制度的再设计——贞观体系的骨架与血肉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持续数十年之久,关键在于其构建了一套极具韧性的行政与军事管理体系。《大唐风云》将重点剖析这套体系中被后世帝王所忽视的细节。 (一)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制衡: 我们不只是罗列官职,而是探讨中书省的决策权、门下省的封驳权以及尚书省的执行权,是如何形成一个彼此监督、相互制约的闭环。例如,一次看似简单的诏令下达,背后涉及的层层审核与责任划分。 (二)选贤任能的“唐式标准”: 房、杜、魏征、长孙无忌……贞观名臣的群星璀璨绝非偶然。本书深入研究了唐初的科举制度改革的初期实践,以及更重要的——“对事不对人”的考核标准是如何被确立和推行的。魏征的敢谏,是制度保障的结果,而非个人性格的孤例。 (三)府兵制的内在张力: 府兵制是唐初军事力量的支柱,但其“兵农合一”的模式,在和平时期如何维持战斗力,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如何避免被豪强兼并,是本书深入探讨的领域。我们将追踪北征东突厥时期的兵源结构变化,揭示盛世下府兵制的隐忧。 第三部分:边疆的经营与“天可汗”的构建 贞观时期,唐朝的疆域和影响力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本书将从文化、军事和外交三个维度,解析“天可汗”这一概念的实质。 (一)对东突厥的彻底瓦解: 李靖的决定性战役只是表象。本书聚焦于战前对颉利可汗内部的政治离间、对降附部落的精准分化,以及战后对漠北地区的有效控制策略。这是一种基于“以夷制夷”并辅以文化渗透的复合型战略。 (二)西域的通道与丝路重塑: 贞观朝对西域的重新纳入,极大丰富了长安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我们将考察高昌、龟兹等关键城邦的政治结构变化,以及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如何平衡对中原王朝的忠诚与对地方文化的尊重。 (三)“德服四夷”的文化输出: 贞观时期对佛教、景教等外来宗教的宽容态度,并非单纯的宗教自由,而是将文化多样性转化为政治软实力的体现。书中将分析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和亲政策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战略意图。 结语:盛世的悖论与历史的余响 《大唐风云》的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贞观末年的复杂局面。李世民晚年对功臣的猜忌、对新政权模式的固执,以及对储君问题的反复思量,揭示了任何盛世体制都无法完全规避的“权力悖论”——即,权力巩固到极致后,如何避免其对体制本身的腐蚀?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更具批判性、更少脸谱化的贞观视角。它不是对一个“完美皇帝”的颂歌,而是对一套复杂、高效、充满人性博弈的古代治国方略的精细复盘。通过对制度细节、外交手腕和核心人物心理的深入挖掘,读者将能更真切地理解,大唐盛世的每一寸光辉,都凝聚着决策者们极度审慎的计算与历史性的抉择。 --- 本书适合谁阅读: 历史爱好者、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感兴趣的研究者、以及渴望了解“如何治理一个庞大帝国”的现代读者。本书文笔流畅,考据严谨,兼具学术深度与故事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康熙传》给我带来了极为震撼的阅读体验。作者以一种宏大的视角,为我呈现了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帝王形象。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战略家、一位文化奠基者。书中的叙述节奏张弛有度,既有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描绘,也有细腻入微的人物情感刻画。我被康熙少年时期的坚韧与果敢所打动,被他成年后的雄才大略所折服。书中对平定三藩之乱的描写尤其精彩,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魄,让人肃然起敬。同时,作者也毫不回避地展现了康熙在统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付出的代价,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康熙与西方传教士的交往,以及他对西方科技的兴趣,这展现了康熙超越时代的眼界和开放的心态。读这本书,我仿佛与康熙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帝王如何塑造一个时代的命运,如何为后世留下宝贵的遗产。这部书的内容充实,史料翔实,但又丝毫没有枯燥之感,反而充满了引人入胜的魅力。

评分

这部《康熙传》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史诗。作者用一种近乎完美的叙事技巧,将康熙的一生娓娓道来。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如何成长、如何崛起、如何成就一代伟业的帝王。书中的细节描写非常到位,无论是宏大的历史事件,还是微小的宫廷生活,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我被康熙在处理内政外交问题上的高瞻远瞩所折服,也为他在文化教育领域所做的贡献而赞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描写康熙的个人情感时,并没有流于俗套,而是将其融入到历史的大背景中,使其更加耐人寻味。我深刻地感受到,康熙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他也是一位深谙人情世故、懂得平衡之道的人。阅读这本书,就像在聆听一位历史巨匠的倾情讲述,他用最生动的语言,最深刻的洞察,为我呈现了一个完整而鲜活的康熙形象。这部书的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

这部《康熙传》以其恢弘的叙事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将我带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力量,仿佛是一位资深的史官,用严谨的态度考证史料,又凭借非凡的想象力将那些沉寂在故纸堆中的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康熙这位千古一帝,其少年登基的青涩,亲政后的锐意进取,统一台湾的雄才大略,平定三藩的雷霆手段,以及在治国理政、文化教育、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卓越贡献,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康熙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抉择、喜悦与忧虑,都通过精妙的细节展现出来,让我对这位帝王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书中的历史事件,如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兴修水利、编纂《康熙字典》等等,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和脉搏。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握也相当到位,从服饰、饮食到宫廷礼仪,都力求真实,使得整个故事更具可信度和感染力。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帝王传记,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深度对话,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

《康熙传》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作者的笔法如行云流水,将康熙这位帝王的人生轨迹描绘得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追求的人。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康熙在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国家政权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承受的巨大压力。从少年时代的政治斗争,到青年时期的御驾亲征,再到壮年时期的励精图治,康熙的一生都在为大清的江山社稷鞠躬尽瘁。书中对康熙的性格塑造也极为成功,他既有帝王的威严与果断,又有文人的儒雅与深邃,更有革新者的锐气与魄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康熙晚年生活的描绘,那种“夕惕若厉”的自省精神,以及对继承人教育的重视,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成熟政治家的智慧与担当。读这本书,我不仅认识了康熙,更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进程,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复杂与深邃。

评分

读罢《康熙传》,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与智者的沉思交织在心头。作者的叙事风格颇具匠心,他没有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让康熙这位历史人物仿佛拥有了呼吸和温度。我惊叹于康熙在治理国家中所展现出的非凡智慧和远见卓识。他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如何推行改革,如何在内忧外患中稳固清朝的统治,这些都是极具挑战性的难题,而康熙却能一一化解,并取得辉煌的成就。书中对康熙在文化上的贡献也着墨颇多,他对汉学的尊重与倡导,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尤其是那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文化工程,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开明君主的胸怀。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康熙与群臣互动场景的描写,那些充满智慧的对话,那些激烈的辩论,都充满了权谋与博弈的色彩,也体现了康熙作为统治者独到的眼光和决断力。读这本书,就像在听一位智者讲述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智慧的启迪,让人在慨叹历史的同时,也引发了对治国之道、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