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唐代日人来往长安考 畅销书籍 正版 历史唐代日人来往长安考/近代名散佚学术著作丛刊 | ||
| 作者 | 张鹏一 | ||
| 定价 | 14.00元 | ||
| ISBN号 | 9787203086826 | ||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 ||
| 出版日期 | 2014-12-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 本书为《近代名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37年由秦风周报社出版。全书分为二十四章,分别论述了从隋末唐初至唐僖宗各时期的日本使臣、僧人、留学生来往长安时的历史事件、轶闻趣事等。张鹏一精于考古和史志研究,著书理论精辟,视角独特,读来颇具意趣。 | 
| 编辑推荐 | |
本书是为《近代名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本系列丛书的特色为: 规模宏大:共8大类,115种,是目前出版规模*的近代学人学术文库。 体系完整:包括经济、历史、民族风俗、文学、文艺美学、语言文献、政治与法律、宗教与哲学共八大学科,囊括了人文科学的重要门类。 版本珍贵:所选皆为各领域的专纯学术著作,独到的观点,扎实的学术作风和科学的学术方法,都是后辈学人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近代名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所选的115册书目在1949年以后均未出版。  | 
| 作者介绍 | |
| 张鹏一(1867年—1943年),字扶万,号在山主人,晚年号一翁、一叟,笔名树叟。祖籍山西曲沃,生于陕西富平,遂以富平为籍。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春迁居西安,从事古代经典及史籍文献的考据研究。他生前勤奋治学,著作甚丰,已刊的著述近20种,文章多篇,未刊印的著作有近40种,是研究中古代传统文化及近代历史非常珍贵的资料。 | 
| 序言 | |
拿到《唐代日人来往长安考》这本书,我首先就被它所散发出的学术气息所吸引。作为一本“近代名散佚学术著作丛刊”中的一员,它本身就具有不凡的价值。我一直对唐朝这个集万千风华于一身的时代情有独钟,而其中,那些来自东瀛的访客,他们的视角和经历,往往能提供一些独特的观察维度。这本书的书名就非常直观地指出了其研究的核心——唐代日本人与长安的互动。我期待它能深入挖掘那些可能被忽视的史料,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这些早期跨文化交流的细节。想象一下,在那个繁华的大都市长安,有着来自日本的和尚、学者、使者,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如何适应这里的文化,又对长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这些问题的一次深入探索,让人充满期待。
评分这次拿到《唐代日人来往长安考》这本书,真是觉得沉甸甸的,不仅是书本身的厚度,更是它所承载的历史重量。拿到手上,首先感受到的是纸张的质感,触感细腻,印刷清晰,这无疑是正版书籍带来的安心感。封面设计也很有考究,古朴典雅,透露着历史的韵味。我一直对唐代这个时代充满好奇,特别是它作为当时的国际都会,吸引了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而对于那些远涉重洋而来的日本人,他们在长安的经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更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了解的。这本书的书名就直击了我的兴趣点,非常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唐朝与日本之间早期交流的窗户。这本书的出版,尤其是在“近代名散佚学术著作丛刊”这个系列中,也暗示了其学术价值和稀缺性,让我觉得这次的入手是相当值得的。
评分不得不说,《唐代日人来往长安考》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集,但事实证明,它比我想象的要生动和丰富得多。作者在处理大量史料的同时,也注重将历史人物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个体。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具体事件的描述,例如某个日本僧人在长安的讲经说法,或者某个遣唐使在长安的游历见闻,这些细节让历史的宏大叙事变得更加具体和可感。读这本书,感觉像是穿越回了那个辉煌的时代,亲身见证了中日两国人民在文化交流上的早期努力。这本书的出版,对于那些对中日文化交流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馈赠。它填补了一些学术空白,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在阅读《唐代日人来往长安考》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历史研究的魅力。作者张鹏一先生的笔触,严谨而不失温度,他对于史料的引用和解读,都充满了学术的审慎,但字里行间又能体会到他对那个时代深深的着迷。尤其是在考证那些散落在不同文献中的日人踪迹时,那种如同考古发掘般的严谨态度,让人肃然起敬。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来往”这两个字,它更是关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关于两个古老文明之间的一次深度对话。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这些日人对唐朝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等方面理解和模仿的描写,这对于理解日本古代文明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能够读到这样一本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学术著作,实属幸事,它为我打开了一个过去不曾触及的视角,让我对唐朝的国际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翻开《唐代日人来往长安考》这本书,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扑面而来,让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书房之中。书中的文字,虽然是学术著作,却在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论证中,展现出作者扎实的学识功底。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史料时那种抽丝剥茧般的耐心,将零散的文献、碑刻、壁画等证据巧妙地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身着和服的遣唐使,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中穿梭,他们或许在欣赏巍峨的大明宫,或许在体验大唐的市井生活,又或许在感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史实,更是深入地探讨了这些日本人在唐朝的生活状态、学习内容、文化影响,乃至他们如何将这些经历带回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这种深入的挖掘,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人物和事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