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容川醫籍經典 傷寒論淺注補正 | ||
| 定價 | 17.00 | |
| 齣版社 | 山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3年05月 | |
| 開本 | 32 | |
| 作者 | 唐容川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242 | |
| 字數 | 245000 | |
| ISBN編碼 | 9787537744232 | |
最近,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深入理解中醫學核心理論的書籍,而《傷寒論》無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唐容川先生的《傷寒論淺注補正》,從書名上看,便傳遞齣一種親切感和探索精神。我曾嘗試閱讀過一些《傷寒論》的注本,但總覺得隔靴搔癢,難以真正領會其精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更貼近現代人思維和語言習慣的方式,來解讀《傷寒論》的條文和思想。尤其是“淺注”二字,讓我覺得作者並非高高在上地解讀經典,而是試圖與讀者進行平等的對話。而“補正”部分,則可能意味著作者在對現有版本進行梳理的同時,也融入瞭自己的新見解,這對於我這樣希望能夠接觸到最新研究成果的讀者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深入學習《傷寒論》的敲門磚。
評分近來,我開始對中醫經典著作的學術演變和流派發展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唐容川先生的《傷寒論淺注補正》,在我看來,是一部值得深入探究的作品,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注釋,更可能蘊含著作者對醫學史和學術史的理解。我很好奇,唐容川先生在“補正”的過程中,是如何考據和取捨的?他是否參考瞭哪些已有的版本,又有哪些獨到的發現?這部作品,是否反映瞭某個特定時期、特定學派對《傷寒論》的理解和發展?從一個更宏觀的視角來看,這部“淺注補正”在傳承《傷寒論》的過程中,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是否在某種程度上,推動瞭《傷寒論》學術思想的演進?這些問題,都驅動著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希望它能不僅僅停留在文本的解讀,更能引發我對於中醫發展脈絡的深入思考。
評分這本《傷寒論淺注補正》的齣現,無疑是古典醫學愛好者的一場及時雨。我一直對《傷寒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市麵上的一些注釋版本,要麼過於艱澀,要麼流於錶麵,很難真正領會張仲景老先生的精妙之處。唐容川先生的這部作品,從書名“淺注”二字便能窺見其初衷,旨在以更易懂的方式,將《傷寒論》的理論和臨床實踐呈現給讀者。翻閱瞭幾章,我能感受到作者在遣詞造句上的良苦用心,力求用通俗的語言,解釋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病機和方證。更難能可貴的是,“補正”二字暗示瞭作者在傳承經典的同時,也融入瞭自己的思考和校勘,這對於追求嚴謹治學的我來說,充滿瞭吸引力。我尤其期待書中對一些爭議條文的獨到見解,以及在理解上可能存在的突破,希望能藉此加深我對《傷寒論》體係的認知,並在實際的臨床運用中獲得更多啓發。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研習中醫的基層醫者,我深知《傷寒論》的臨床指導意義。很多時候,我們麵對的病癥復雜多變,往往需要迴歸經典的辨證思路。唐容川先生的《傷寒論淺注補正》,在我看來,正是這樣一本緻力於打通理論與實踐之間壁壘的力作。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能夠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臨床指導,例如針對不同證型的細緻辨彆方法,以及藥物配伍的妙用。許多傷寒學的研究者,雖然對理論有深刻的理解,但在實際應用上卻顯得力不從心,而我所期盼的,正是一本能夠幫助我“活學活用”傷寒理論的書籍。唐容川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傷寒論》進行“淺注”和“補正”,相信能夠為我們這些奔波於臨床一綫的中醫師,提供一份寶貴的參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經方,解決臨床難題。
評分作為一名古籍修復與研究愛好者,我對帶有“校正”和“補遺”性質的書籍總是情有獨鍾。唐容川先生的《傷寒論淺注補正》,光看書名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怎樣的“淺注”,纔能在保證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做到深入淺齣?而“補正”二字,更是讓我充滿瞭期待,它意味著作者在梳理和整理經典的過程中,可能發現瞭前人未曾注意到的細節,或是對某些錯誤進行瞭勘正。我希望這本書在文字錶達上,能夠清晰流暢,邏輯嚴密,能夠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傷寒論》的殿堂。對於我而言,一本好的醫籍,不僅要有深厚的學術價值,更要能引發讀者探索未知的求知欲,而這本書,恰恰具備瞭這樣的潛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