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溫疫論譯注
定價:20.00元
作者:曹東義 主編
齣版社:中醫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9-1
ISBN:9787801742292
字數:373000
頁碼:43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溫疫論》是明代醫學吳又可具有D創精神的一部著作,不僅開創瞭溫疫病辨證治療的xin領域,而且充分繼承瞭此前的傷寒學術成就,為此後的溫病學的誕生奠立瞭D樹一幟的基礎。吳又可關於溫疫病病因的認識,zui接近現代的微生物緻病學說,是當時世界上 進的理論;他關於疫有九傳的論述和對於溫疫病癥候的詳細觀察,說明他充分認識到外感熱病的多樣性與復雜性;他使用達原飲力圖直搗膜原、驅邪外齣的治療思想,一直影響著後人對於外感熱病的認識,至今仍然具有很da的指導意義。
在SAPS肆虐的時候,尤其覺得《瘟疫論》的珍貴,它深厚的底蘊還遠遠沒有被我們充分認識和利用。今見曹東義、杜省乾整理的《溫疫論》,能夠充分吸收前人的成就,比如其中收集的清代醫傢年希堯、孔毓禮、龔紹林的評注按語就很有參考藉鑒價值;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曹東義長期研究外感熱病學史,他在“評介”之中把吳雙可的論述,與《內經》《傷寒論》的有關論述進行比較,難道不是古人倡導的“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精神的很hao體現嗎?這樣的研究與整理工作,必將有益於後人的學習與探索,有益於中醫學術的振興。
目錄
上捲
原病
溫疫初起
傳變不常
急證急攻
錶裏分傳
熱邪散漫
內壅不汗
下後脈浮
下後脈復沉
邪氣復聚
下後身反熱
下後脈反數
因證數攻
病愈結存
下格
注決逐邪勿拘結糞
蓄血
發黃
邪在胸膈
辨明傷寒時疫
發斑戰汗閤論
戰汗
自汗
盜汗
狂汗
發斑
數下亡陰
解後宜養陰忌投參術
用參宜忌有前利後害之不同
下後間服緩劑
下後麼痞
下後反嘔
奪液無汗
補瀉兼施
藥煩
停藥
虛煩似狂
神虛譫語
奪氣不語
老少異治論
妄投破氣藥論
妄投補劑論
妄投寒涼藥論
da便
小便
前後虛實
脈厥
脈證不應
體厥
乘除
下捲
附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暫時沒有目錄,請見諒!
說實話,我之前對《溫疫論》這個書名完全沒有概念,以為又是那種非常專業的醫學典籍,大概率會看不懂。但是,朋友推薦瞭這本譯注本,我纔開始嘗試閱讀。齣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吸引人,而且譯注者在處理原文的時候,考慮得非常周全。我特彆喜歡的一點是,譯注者並沒有簡單地把所有東西都翻譯成現代口語,而是在保留原文韻味的同時,對一些比較古老或者專業的詞匯進行瞭詳細的解釋。有時候,他們還會穿插一些曆史背景的介紹,比如書中提到的某個方劑,可能會解釋一下這個方劑當時是如何被創造齣來的,或者在曆史上起到瞭怎樣的作用。這種“講故事”的方式,讓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瞭曆史的厚重感。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中醫並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苦差事,而是一次充滿趣味和發現的旅程。它讓我對中醫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神秘學問,而是充滿瞭智慧和人文關懷的寶貴財富。
評分我最近在讀的這本《溫疫論》譯注,怎麼說呢,它給我帶來瞭非常一種“復古”又“前沿”的體驗。復古在於,它讓我得以窺見古人對待瘟疫的思考方式,那種嚴謹的邏輯和對自然現象的敏銳觀察,確實是令人驚嘆。書中的一些關於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的闡述,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也依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然而,它又非常“前沿”,因為作者在翻譯和注釋的過程中,並沒有把這本書僅僅當作一份曆史文獻來對待,而是積極地將書中的理論與現代醫學的某些概念進行對照和溝通,雖然我還沒有深入到這個階段,但這種嘗試本身就說明瞭這本書的生命力和探索性。它不是一味地照搬古法,而是試圖在古今醫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讀者能夠理解中醫理論的普適性,以及它在應對現代疾病時的潛在優勢。這本書的內容,讓我重新審視瞭中醫的科學性,它不是一套僵化的教條,而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知識體係,充滿瞭智慧和可能性。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深入研究,看看它還能給我帶來多少驚喜。
評分這本書啊,真的是讓我對中醫的認識來瞭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我一直以為中醫就是點穴、拔罐、開方子,感覺有點玄乎,不夠科學。但《溫疫論》這本書,雖然我還沒怎麼細看它的譯注部分(主要還是被它的理論吸引住瞭),但光是看它對瘟疫的認識和論述,就覺得古代醫傢們是真的有真纔實學,而且思維方式非常嚴謹。書裏講到“邪氣”、“正氣”的辯證,如何辨彆病邪的性質,以及不同階段的治療思路,這些都不是我之前想象中的那種籠統的“清熱解毒”。它能把復雜的問題拆解成一個個環節,分析得頭頭是道,就好像偵探破案一樣,找齣病因,然後對癥下藥。而且,它還會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環境、氣候變化等等因素對疫病的影響,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的一些治療方法,雖然有些我可能不太理解其中的具體原理,但聽起來就很有條理,很有邏輯性,不是隨意的組閤。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醫背後深厚的智慧,不再是那種“經驗主義”的標簽,而是建立在對自然規律深刻理解基礎上的科學體係。我甚至開始反思,很多現代醫學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許中醫古籍裏就有我們忽略的答案,隻是需要我們去重新挖掘和理解。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透”!我之前也接觸過一些中醫的書籍,但總覺得隔靴搔癢,理解起來很費勁,很多理論就像濛著一層紗,看不真切。而這本《溫疫論》的譯注,就像一把鑰匙,一下子就把那層紗給揭開瞭。作者在翻譯和注釋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用非常清晰的邏輯來闡述。例如,書中對於“病機”的分析,條理非常清晰,你能感受到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剖析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的,而且他還善於舉一反三,將一種病機推廣到其他類似的情況。我尤其欣賞的是,譯注者在解讀原文時,並沒有把古代的醫學理論與現代科學完全割裂開,而是試圖找到其中的聯係和共通之處,這種“古今對話”的風格,讓我覺得中醫理論並非陳舊過時,而是具有生命力的、能夠不斷發展的。我讀完之後,感覺自己對中醫的理解深入瞭很多,不再是那種零散的知識點,而是形成瞭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係。這本書讓我對中醫的信心大大增加,也激發瞭我進一步學習中醫的興趣。
評分這本《溫疫論》的譯注,簡直就是一本打開中醫世界大門的鑰匙!我一直對那些古色古香的中醫書籍感到望而生畏,總覺得裏麵的文字晦澀難懂,跟不上時代。但這本書的譯注做得非常到位,字裏行間都充滿瞭耐心和解釋。它不僅僅是把古文翻譯成白話文,更重要的是,它會在關鍵的地方進行深入的解讀,比如一些核心的概念,像“傷寒”“溫病”的區彆,還有各種證候的形成原因,都解釋得清清楚楚。我以前總覺得這些概念很模糊,看完譯注之後,纔發現原來是有著清晰的邏輯和理論依據的。書裏舉的例子也很生動,有時候還會結閤一些曆史事件,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最讓我驚喜的是,譯注者還引用瞭很多後世醫傢的觀點,對原文進行補充和發展,這讓我能看到《溫疫論》的思想是如何傳承和演變的,而且還能接觸到更多不同的治療思路。這種“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感覺,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讀這本書,感覺就像請瞭一位經驗豐富的中醫老師傅在身邊,一點一點地教你,讓你能夠真正理解和掌握那些古老的智慧,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