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傳統吳式太極拳入門訣要
定價:68.00元
售價:52.4元,便宜15.6元,摺扣77
作者:張全亮著
齣版社:北京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3049206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輕靜柔化,緊湊舒伸,川軌步型,斜中寓正。——王培生大師嫡傳弟子張全亮,詳解純正吳式太極拳。
內容提要
三種套路,循序漸進,適閤廣泛人群:
10式,適閤沒有太極拳基礎,練拳時間少的讀者;
18式,適閤學過太極拳,想開始接觸吳式太極拳的習練者;
28式,適閤吳式太極拳的進階習練者和參賽者。
目錄
作者介紹
張全亮,自幼酷愛武術,習練多種拳法。20世紀70年代先後師從八卦掌名傢李子鳴學習梁式八卦掌、太極拳名傢王培生學習吳式太極拳。2005年創立“北京大興鳴生亮武學研究會”,現在全國及海外已設有48個輔導站,8個分會。2009年和2014年,分彆主持申報吳式太極拳(北派)成為北京市市級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項目。先後齣版瞭8部太極拳、八卦掌方麵的專著,發行光盤20碟,發錶論文、文章300餘篇。現任北京市八卦掌研究會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大興區武術協會名譽會長,《武當》雜誌顧問。曾擔任央視《武林大會》傳統武術擂颱賽專傢評委、總裁判長,央視“武林盛典”訓練營主教練等。
文摘
序言
作為一本入門級的指導書,其對細節的描述達到瞭近乎偏執的程度,這對於追求精準的習武者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福音。我嘗試著根據書中的指導調整瞭我的“起勢”,僅僅是對手臂與軀乾連接處的描述,就讓我發現瞭過去練習中一直存在的“僵硬點”。書中對於手腕的“掤勁”和“沉勁”的區分,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結閤瞭具體的呼吸法和意念導引,讓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可觸摸、可感知。特彆是對於身體中軸綫的把握,作者用瞭不少篇幅來強調“虛領頂勁”與“尾閭收斂”之間的動態平衡,這種描述使得我不再是孤立地去看待身體的某一個部位,而是將整個身體視為一個互相連通的柔性結構。這種係統性、整體性的指導思路,遠遠超越瞭一般的動作分解圖譜,它是在教你如何“思考”太極拳,而不是僅僅“模仿”太極拳的招式。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展現齣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權威感,讀起來非常舒服,沒有一般武術書籍中那種故作高深的故作姿態。作者的文字樸實、真誠,仿佛是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麵對麵交流。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一些傳統口訣時所采取的策略——他首先會完整地呈現口訣,然後立即用現代、易懂的語言進行“翻譯”和“注解”,確保讀者不會因為對古文的不熟悉而産生隔閡。這種雙軌製的講解模式,既保留瞭傳統韻味,又兼顧瞭當代讀者的接受習慣。在講解到“步法轉換”時,作者甚至引用瞭古代建築學中關於重心轉移的原理,這種跨學科的類比,使得原本需要長時間肌肉記憶纔能領悟的步法轉換,瞬間變得邏輯清晰、豁然開朗。這種化繁為簡的智慧,是本書在眾多太極拳書籍中脫穎而齣的關鍵所在。
評分從實操層麵上來看,這本書的練習計劃設計得非常人性化,它充分考慮到瞭現代人時間碎片化的問題。作者沒有要求讀者必須抽齣固定的兩小時來練習,而是巧妙地將不同的練習模塊劃分成瞭“十分鍾的定點功法”和“二十分鍾的套路精煉”等不同時長的單元。這使得即使在工作日的午休間隙,也能進行有效的身體調整和氣息練習,而不是讓練習熱情因為時間限製而消磨殆盡。更關鍵的是,書中對不同階段的“自檢要點”和“常見錯誤糾正”部分,進行瞭非常詳盡的梳理。它不是簡單地指齣“你錯瞭”,而是告訴你在某個特定狀態下,應該如何用手指輕觸身體的哪個部位來感知錯誤的力點,這種即時的、可操作的反饋機製,極大地提高瞭自學效率,讓人感覺隨時都有一個高水平的陪練在旁邊指導,確保每一下的練習都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封麵那淡雅的墨色暈染,配上手寫體的標題,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那種古樸、沉靜的武學氛圍中去。翻開扉頁,紙張的質地也選得極好,帶著微微的粗糙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感覺這不是一本隨隨便便的讀物,而是一份需要鄭重對待的傳承。內頁的排版布局極為考究,字裏行間留白得恰到好處,使得閱讀過程非常舒展,即便是長時間盯著圖文並茂的動作分解,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於一些關鍵動作的插圖,不僅清晰精準,而且捕捉到瞭那個瞬間的力道和神韻,這是很多速成類教材難以企及的細節處理。整體來看,這本書的物理呈現,就已經傳遞齣一種對傳統武術的敬畏之心,讓人在還未深入內容之前,就已經對作者及其所推崇的武學理念産生瞭高度的信任感和期待值。這種從內到外的精緻感,是如今許多批量生産的圖書所缺乏的匠人精神的體現。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為精妙,它沒有一上來就拋齣復雜的拳架和口訣,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鋪陳吳式太極拳的曆史淵源和哲學基礎。作者像是耐心的引路人,先帶你走過那條曆史的長廊,讓你明白“慢”的背後蘊含著怎樣的“快”與“穩”。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用意不用力”的解讀,摒棄瞭那些晦澀難懂的玄學詞匯,而是用生活化的比喻來闡釋內在的鬆沉與圓活,比如將身體比作一根被水浸透的麻繩,如何纔能在不綳緊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發揮韌性。這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心理門檻。它沒有急於求成地展示華麗的套路,而是強調根基的打磨——站樁和起勢的微調,這些看似枯燥的環節,卻被作者闡述得引人入勝,讓你心甘情願地慢下來,去體悟那份“靜中生動”的奧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