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毛球竞赛规则(2017) | ||
| 定价 | 32.00 | |
| 出版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1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中国羽毛球协会 著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64424428 | |
| 重量 | 270 | |
第壹章 羽毛球比赛规则
一、规 则(2)
二、对技术官员的建议(17)
三、技术官员规范用语(46)
四、即时回放系统(54)
五、场地和场地设备的变通(55)
六、残疾人羽毛球比赛分级(57)
七、礼让比赛(62)
八、其他计分方法(63)
九、公英制对照表(65)
第2章 羽毛球比赛通用规程
一、比赛项目(68)
二、比赛方法(68)
三、确定“种子”的原则(98)
四、报名顺序(98)
五、抽签变更和运动员替补(98)
六、竞赛日程安排(99)
七、场地规定(100)
八、比赛用球(101)
九、裁判椅(102)
十、场区广告(102)
十一、比赛服装(103)
十二、比赛用表(115)
十三、兴奋剂检测(119)
第三章 羽毛球比赛行为规范
一、教练员、随队官员行为规范(122)
二、运动员行为规范(124)
三、处罚规定(128)
LawsofBadminton
LAWSOFBADMINTON (133)
RECOMMENDATIONSTOTECHNICALOFFICIALS (151)
这本号称“羽毛球竞赛规则(2017)”的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充满期待的,毕竟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对于正式的比赛规则总是想弄得明明白白。然而,实际翻阅下来,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困惑。书中对于发球违例的描述,那种晦涩的法律条文式的语言,简直让人望而生畏。比如关于“球托必须在腰部以下”这个简单的问题,它用了整整一个段落来解释“腰部”的精确物理定义和裁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观察标准,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准备一场关于空气动力学和人体工程学的考试,而不是学习如何正确地发一个球。更别提那些关于界内界外的判定细节,图示少得可怜,文字描述又冗长且充满技术术语,仿佛是写给国际级裁判团队内部参考的,完全没有考虑到普通爱好者学习的需求。我真希望里面能多一些生动的案例分析,比如“如果羽毛球在擦网后刚好落在界线上,算不算界内?”这种常见场景,书里只是用一句笼统的“以球接触界线的部分为准”带过,实在是不够接地气。读完后,我感觉对规则的理解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反而对这项运动的复杂性产生了些许畏惧。
评分我记得书里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双打换位和轮转的描述,我当时想确认一下在发球得分后,接发球方是否立即换位。书中对这个过程的描述是如此的机械和抽象,它没有采用任何流程图或者简化的步骤分解,只是用一连串的“如果A发生,则B执行;若B未执行,则C生效”的复杂句式来堆砌。我甚至怀疑作者是否真正理解这种动态变化在实际比赛中的流畅性。阅读时,我必须不断地在脑海中构建一个虚拟的球场,并用手指在书页上标记球员的位置,才能勉强跟上文字的逻辑流。这种阅读体验,完全破坏了学习的沉浸感和效率。对于羽毛球这种强调快速反应和空间意识的运动规则,我期望的是清晰的视觉引导,而不是这样一堆堆需要被“反向工程”的文字迷宫。感觉这本书更像是对现有规则条文的忠实转录,而不是一次成功的、面向读者的“知识转化”工作。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本书的“时效性”也持保留意见。既然书名明确标注了“2017”,我期待它能反映截至那个时间点最权威、最稳定的规则体系。但在阅读中,我时不时会发现一些被括号标注的、提到“近期可能修订”的说明,或者一些看起来像是“过渡性规定”的内容。这让我不禁要问,我买的这本书,究竟是“终稿”还是“草稿”?如果规则本身在不断演进,一本规则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却是“暂时有效”。对于任何严肃的教练或管理者来说,依赖一本包含了不确定性信息的工具书,风险是很大的。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明确的终点,一个稳定下来的准则,而不是一个充满脚注和“待定项”的模糊地带。因此,在准备任何正式比赛时,我最终还是不得不去查阅官方网站上的最新在线文件,这本书的作用,更多地是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而非最终的裁决依据,这使得它的实际应用价值大打折扣。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找一本能帮助我更好地组织社区内部友谊赛的“工具书”。我们小区里的羽毛球角,大家打球图个乐子,但总有一些小摩擦,比如双打时对站位和轮换的理解不一致,或者对“二次触球”的界定拿不准。我原本以为这本2017年的官方规则汇编能提供清晰、权威的指导,让我们的友谊赛也能“有章可循”。结果呢?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关于“世界羽联(BWF)对赞助商标志的尺寸限制”以及“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着装的颜色搭配规范”这些,对于我们这种周末休闲的玩家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完全是另一个维度的信息。那些关于技术委员会的修订历史和不同年份规则细微差异的对比分析,对我来说,就像是阅读一份考古报告,对于当下如何解决“擦边球算不算”这种实际问题,它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我需要的不是历史文献,而是实用的“FAQ”或者“常见争议场景解析”,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是严重缺位的,更像是一份为职业赛事准备的“法律文本”,而不是面向大众的“操作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反人类直觉的典范。我必须得说,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是致命伤。整个版式设计仿佛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政府公文风格,黑白印刷,字体选择保守得令人发指,行间距窄得让人怀疑是不是想用最少的纸张印最多的字。最让我抓狂的是索引和目录的设计。当你试图查找某个特定条款时,比如关于“界外球”的详细定义,你得在目录里费劲地寻找一个晦涩的章节标题,然后进入正文后,会发现这个概念可能被拆分到好几个不相关的章节里进行阐述。信息点是分散的,缺乏系统性的逻辑结构,使得知识的获取成本极高。我花了比预期多三倍的时间,才能把几个关键的判罚点串联起来,这完全违背了规则手册应该“一目了然、便于查询”的基本原则。如果说规则本身已经够复杂了,那么一个糟糕的呈现方式只会让学习过程变成一场煎熬的侦探游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