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关于子女教养的书,不是教父母要塑造、约束儿女的行为,就是教父母让儿女觉得自己不错。但父母们若只重视行为和感觉,终会失去儿女的心。
本书的基本信念是:“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父母的职责是引导孩子的心。父母要学会从孩子的行为,追究孩子的心思意念,更好的了解孩子,才能正确的引导儿女走上人生正道。
书中作者具体探讨了以下方面:
父母管教权柄的来源
正确的教养目标
儿童心灵发展的过程
子女教养的关键之处
合适的训练方式
泰德·特里普(Ted Trip),牧师、儿童教育家、基督徒学校创办人、辅导老师、威斯敏斯特神学院博士。1979年和妻子共同创办了以马内利学校,任学校教师兼行政主管,1994年至今任学校董事。特里普牧会三十年,现在他在“恩典团契”教会(Grace Fellowship Church)做牧养。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儿童教育家,至今仍定期参加儿童教育研讨会。泰德·特里普牧师与妻子结婚四十余年,现有三个儿女,七个孙儿孙女。
我是一个追求效率和结果的人,最初拿起这本书时,还担心它会过于文艺或空洞。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它以一种极其务实的方式,拆解了复杂的情感连接过程。例如,书中关于“建立安全感联结”的章节,用了很多图表和步骤来解释如何通过每日的固定仪式来巩固亲子关系,这些细节的把控,体现了作者扎实的专业功底。读完后,我不再盲目跟风购买各种昂贵的早教产品,而是把注意力重新聚焦到高质量的陪伴上。我学会了辨识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是需要被看见、被接纳,还是仅仅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做一位更具同理心的倾听者,而不是一个急于解决问题的管理者。
评分这套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成熟且富有温度,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更像是一位资深家庭咨询师在您耳边低语,给予您最贴心的建议。我个人对书中关于“将真理铭刻在孩子的心上”的论述尤为感动。它不是强行灌输教条,而是教导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生命中的“榜样”。书中提到,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如何处理压力、如何面对失败,来学习应对世界的法则。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促使我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处理冲突和挫折的方式是否恰当。它提醒我们,教育的战场,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转念之间。读完之后,我不再将育儿视为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是一段充满意义的共同探索之旅,这套书无疑是这段旅程中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评分阅读完这套书后,我的育儿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重塑。我过去总是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外在表现上,比如成绩好不好、有没有礼貌,却忽略了他们内心世界的构建。这套书清晰地阐述了“心”的重要性,强调了品格塑造远比知识灌输来得深刻和持久。特别是在关于“真理铭刻”的部分,它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教我们如何将抽象的价值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孩子。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故事化教导法”与我的孩子交流一些复杂的道德议题,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孩子不再是敷衍了事地听着,而是开始主动提问和思考。这种从“教育”到“陪伴成长”的转变,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也让我体会到为人父母更深层次的责任与喜悦。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为现代父母量身定做的指南,内容丰富到让人惊叹。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儿童心理的细腻洞察,他们并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说教式的口吻,而是真正地蹲下身来,用一种理解和支持的姿态与父母对话。书中大量的实践案例和具体的操作建议,让我感觉不再是独自在育儿的迷雾中摸索,而是有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在前面引路。比如,关于如何处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书里提出的“倾听先于指导”的原则,一下子就点亮了我。以前我总想着要控制局面,现在我明白了,建立信任才是关键。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对于改善亲子关系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这套书的排版和装帧也很有质感,阅读起来非常舒服,让人愿意沉浸其中,反复品读。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智慧长者的陪伴,在我感到无助时给予最及时的支持和鼓励。
评分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是泛泛而谈,或者过于侧重某种单一的教育流派。而这套《子女心,父母情》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全面性和深度融合。它巧妙地将心理学、教育学与传统的家庭伦理观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特别喜欢其中探讨的“父母自我成长”的章节,它没有指责父母的不足,而是温柔地指出,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必须从父母先学会更好地爱自己开始。当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情绪管理方式后,家里的氛围明显变得平和了许多,孩子对我的依赖和亲近感也增加了。这种“先修己,后育人”的理念,是很多育儿书常常忽略的宝贵财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快速见效的“秘方”,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心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