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吳楚材、吳調侯叔侄編選的《古文觀止》,精選先秦至明歷代散文二百二十二篇,因為所選包含了先秦以來優秀的散文作品及各名家之代表作,且篇幅適中,雅俗共賞,自康熙三十四年(西元一六九五年)問世以來,即風行各地,家喻戶曉,影響之廣泛深遠,遠超過《昭明文選》、《古文辭類纂》、《經史百家雜鈔》等著名選本。本局所作之《新譯古文觀止》出版於民國六十年,幾十年來不斷修訂,以求與時俱進,精益求精。此次之大幅增訂,除新增各文之「題解」外,並在既有的基礎之上,再特別加強注釋、語譯和研析三部分,力求與當代語言一致,更能貼近現代人的研讀需求,希望能幫助讀者打開蘊蓄於歷代散文名著中的豐沛寶藏。
作者簡介
謝冰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
應裕康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所教授
邱燮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
黃俊郎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所教授
左松超
國立清華大學、中央大學中文系所教授
傅武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
林明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
黃志民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所教授
对于我来说,阅读古文,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理解字面意思之后,捕捉到那种渗透在文字间的时代气息和作者的情感波动。许多教科书式的解读往往流于表面,把优美的文章读成了干巴巴的说明书。但在这套书中,我惊喜地发现,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对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无论是慷慨激昂的史论,还是婉转细腻的抒情,注释中总能隐约透露出引导读者进入作者心境的巧思。这种“知人论世”的解读方式,让那些遥远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低语,我不仅学会了“读懂”古文,更学会了“感受”古文,这对于提升文学素养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套书之前,对“增订五版”这个宣传语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无非是换个封面或微调几处文字而已。然而,当我真正开始研读后,才发现这次增订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对原文的简单校对,更像是经过了数十年教学实践的智慧结晶。其中对一些历来争议较大的段落,采纳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给出了更具说服力的解释,这对于追求准确性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这种不断推敲、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传统文化典籍应有的态度。每次翻到新的增订部分,都能感受到编者团队的严谨与虔诚,这种对知识的敬畏感,也感染了我,让我在阅读时更加专注和敬重。
评分我个人对文言文的兴趣由来已久,但总觉得市面上的一些版本要么注释过于简略,要么排版过于拥挤,读起来效率不高,常常需要频繁地在正文和注释之间来回查找,体验非常割裂。然而,这套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的注释是那种恰到好处的“润物细无声”,不会喧宾夺主,却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最精准的解读,很多典故和背景知识的补充都非常到位,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领略到古文背后的深层意蕴。特别是对于那些拗口的句式和生僻的词汇,它的解释不仅准确,而且往往会给出多个角度的理解,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单纯地进行信息接收,简直是文言学习路上的绝佳向导。
评分作为一个在海外学习中文的背景,寻找高质量的、符合传统文化语境的教材是一个长期以来的痛点。很多简体版或针对大陆读者的版本,在用词习惯、注释侧重点上,总会有些微的差异,难以完全贴合我习惯的阅读框架。这套港台原版繁体字的特质,恰好完美地弥补了这一空缺。它的用词和行文风格,更贴近我所接受的传统中文教育的脉络,阅读起来毫无隔阂感,非常顺畅自然。这种“原汁原味”的呈现,不仅是文字形式上的保留,更是一种文化精神上的继承。对于任何希望深入接触和理解华文经典传统、特别是对繁体字阅读有偏好的读者而言,这套书无疑是首选,它提供了一种稳定而可靠的文化连接点。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廉价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厚重感,非常适合放在书架上珍藏。封面设计得也很有古典韵味,既不失现代审美,又能让人感受到其中收录篇章的历史厚重感。尤其是上下两册的排版,清晰流畅,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服,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很累。对于一个喜欢纸质书胜过电子书的人来说,这样的实体书体验是无可替代的,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人的对话,让人身心都沉静下来。翻开书页,内页的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墨色均匀,没有出现模糊或洇墨的现象,这对于需要仔细辨认字迹和注释的古文阅读来说至关重要。看得出来,出版方在细节处理上确实非常用心,这不仅仅是一套工具书,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