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芥川賞入選 群象新人獎獲獎作品
村上春樹成名作 30週年紀念版
譯者重新修訂,內文重新排版設計
洋溢著青春的徬徨迷惘及回憶以都市人的感覺和六○年代嘲諷的眼光,描述充滿「空白」與「虛無」的逝去青春。
風格輕淡、明朗、清爽
晴朗的天空,鮮嫩的草坪,外加球棒的輕脆聲,就這個瞬間村上產生念頭:「對了,來寫小說看看」,於是,不久後誕生《聽風的歌》。
當時經營酒把的他,從未寫作過,因為過於忙碌,而沒時間想過要寫。深夜酒吧打烊後,在自家的廚房桌上寫稿寫到睏為止……
畢竟是有股砰、砰、砰的氣勢,《聽風的歌》有聲「砰」的氣勢,引出了接續的作品,就這樣經過了30年。
輕微的南風,送來海的香味和曝曬的柏油氣味,使我想起從前的夏天。女孩子肌膚的溫暖、古老的搖滾樂、剛洗好的button-down襯衫、在游泳池更衣室抽的煙味、微妙的預感,都是些永遠沒有止境的夏天甜美的夢。然後有年夏天(到底是哪年?)夢再也沒回來過。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
九四九年生於日本兵庫縣,日本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九七九年以《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賞」,新穎的文風被譽為日本「八○年代文學旗手」,九八七年暢銷七百萬冊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出版,奠定村上在日本多年不墜的名聲,除了暢銷,也屢獲「野間文藝賞」、「谷崎潤郎文學賞」等文壇肯定,三部曲《發條鳥年代記》更受到「讀賣文學賞」的高度肯定。除了暢銷,村上獨特的都市感及寫作風格也成了世界年輕人認同的標誌。作品中譯本至《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系列今已有49本。
譯者簡介
賴明珠
九四七年生於台灣苗栗,中興大學農經系畢業,日本千葉大學深造。回國從事廣告企畫撰文,喜歡文學、藝術、電影欣賞及旅行,並選擇性翻譯日文作品,包括村上春樹的多本著作。
給台灣讀者的封信 ◎村上春樹
譯序 ◎賴明珠
聽風的歌
譯後記
村上春樹文學的源頭--《聽風的歌》改版記 ◎賴明珠
村上春樹著作年表
書評
譯後記村上春樹文學的源頭--《聽風的歌》改版記 ◎賴明珠
寫作生涯的起點
《聽風的歌》是1979年村上春樹的處女作。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放入了很多值得挖掘的東西。如果這部作品沒有獲得「群像新人賞」,他可能就不會繼續寫作了。然而,因為得獎他從此展開專業寫作生涯,於是《聽風的歌》也成為他馬拉松式寫作生涯的起跑點。如果要深入了解作者,無疑《聽風的歌》是必讀的本作品。
在《聽風的歌》中,他提到許多關於寫文章的事。顯示當時他想寫文章的強烈慾望,幾乎滿腦子在想著寫文章這件事。從開頭的句就提到:「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不存在樣。」……
這句似乎已經透露出作者是個完美主義者。同時也點出當時他還無法隨心所欲地寫,因此也經常落入絕望的情緒中。他又說:「寫文章並不是自我療養的手段,只不過是對自我療養所做的微小嘗試而已。」
過去我讀小說,多半當消遣,從來沒有想到小說具有療傷作用。也不覺得自己受過傷。不過事實上不少朋友說,村上的作品陪他們度過段難過的日子。我自己也曾習慣在睡前讀幾頁村上的作品,尤其《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聽風的歌》和《遇見100%的女孩》,隨便翻開頁讀個三五頁,就覺得比較心平氣和,可以安然入睡了。我才漸漸體會到,村上的小說真的具有精神上的撫慰作用和鼓舞力量。
這次是《聽風的歌》四次改版,在內文上重新做了些修正。正如《聽風的歌》句「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那樣,完美的翻譯當然也不存在。不過力求完美則是永遠的努力目標。感謝讀者的長期支持。也希望讀者能重新發掘村上春樹作品中所暗藏的無限珍貴品質。
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或许在于它对“寻找”这一主题的不断重复和深化。主人公们总是在追寻着某种模糊不清的目标,也许是某个失落的记忆,也许是某种确定无疑的答案,但最终,寻找的过程本身似乎比抵达终点更为重要。作者非常克制地处理了情感的爆发点,总是让汹涌的内心活动被一层薄薄的理智和幽默感包裹住,这种“克制之美”极具张力。我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共鸣,那种现代人在信息爆炸中对真实、对意义的渴望,被作者用一种看似毫不费力的笔法表达了出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个明确的“是什么”的答案,这本书可能不会直接给你,但它会引导你问出更深刻的“为什么”,这才是文学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小说的结构处理得极其巧妙,情节的推进并非线性,而是充满了跳跃和回响,像是一段爵士乐的即兴演奏,每一个音符看似随意,实则都服务于整体的氛围构建。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陷入一种恍惚的状态,分不清现实与梦境的界限,这正是作者高明之处。他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够将最普通的生活片段提炼成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让读者在其中寻找自己的投影。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时间流逝的方式,那种既是永恒又是稍纵即逝的矛盾感,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无常与美好并存的悖论。通篇洋溢着一种对“失去”的温柔缅怀,但又不至于沉溺于悲伤,反而从中提炼出一种前行的力量。对于习惯了快节奏叙事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点耐心来适应这种独特的韵律,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被文字温柔包裹的感觉,绝对是无与伦比的享受。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氛围感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光是阅读文字,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微咸的海风,或者感受到深夜街灯下那种略带潮湿的寂静。作者对环境的渲染,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背景描写,它本身就是叙事的一部分,是人物情绪的延伸。读到一些特定的段落,我甚至能清晰地“看”到那些画面,那种色彩饱和度不高,却细节丰富的画面感,非常具有辨识度。这种对感官的调动能力,让我对作者的观察力感到由衷的敬佩。它不是那种会让你大呼过瘾、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更像是一场漫长的、充满暗示的梦境,醒来后虽然记不清所有细节,但那种情绪的余韵会久久地停留在心头,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这部作品的文字犹如一阵清风拂过心头,轻盈却又蕴含着深沉的哲思。初读时,会被那种看似漫不经心的叙事节奏所吸引,仿佛跟着主人公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漫步,却在不经意间触碰到那些关于存在、关于孤独的本质性问题。作者的笔触细腻得令人心惊,描绘的场景和人物内心活动都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那种特有的疏离感和诗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让人在沉浸其中时,会不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过往和对世界的认知。特别是对音乐和日常物品的描绘,总是能唤起读者内心深处某种难以言喻的共鸣,仿佛那些物件本身都携带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等待着被敏感的心灵去捕捉。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非常适合在安静的午后,配上一杯温热的饮品,慢慢品味。
评分这本作品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充满了疏离的美学,同时又带着一种孩子般的好奇心去审视这个成人世界。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句子,背后隐藏着对语言本身的深刻理解和玩味。特别是对话部分,常常是言简意赅,但每个词语的选择都经过了千锤百炼,充满了言外之意。它像是一面特殊的镜子,照见的不是你外在的形象,而是你内心深处那些尚未被命名的情绪角落。阅读它,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自我对话,强迫你放下平日的防备,去面对那些潜意识里的片段和碎片。对于那些追求文学深度和独特叙事体验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次不容错过的精神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