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植物圖鑑 (2.0版)
作者 / 潘富俊
出版社 / 貓頭鷹出版社
出版日期 / 2014/06/05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裝訂 / 軟精裝
定價 / NT$580
ISBN 13 /9789862622094
頁數 / 256
尺寸 / 23X17CM
裝訂 / 軟精裝
語言 / 中文/繁體
責任編輯:Y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我們常說「領風騷」,「風」指《詩經》的國風,騷指《楚辭》的<離騷>。這是中國早的兩大文學作品(詩經早作品是三千多年前,楚辭約在兩千多年前)其中描述的植物,不只呈現當時先民的生活特色,也承載了中國文化的點點滴滴。
歷代研究者不勝枚舉,但是,兩千年年,潘富俊個採用現代植物科學來研究這些中國古典文學。
繼推出跨界經典作《詩經植物圖鑑》2.0版之後,《楚辭植物圖鑑》也在13年後全面更新、改版上市!全新編排更加深入地探討楚辭植物,分九大類,檢索更容易, 500幀全新照片與精細插畫,並佐以歷代古圖譜,結合現代與古典面貌,帶領讀者親臨南方瑰麗浪漫的文學現場。
一、 不理解植物古今名稱變化,無法讀懂《楚辭》
我們知道楚辭善用植物特性來褒貶人物,文學手法非常細膩,影響後世創作甚巨。但是,植物名稱古今有別,如果不知沿革,如何體會詩人匠心?像「蘭」、「蕙」,大約都可以看出是香草,但若不知「薋」」是蒺藜,如何明白這是惡草?不同時代,植物用途也大異其趣。我們常吃的茭白筍,在楚辭時代卻是種來採集種子(穎果)當飯食用。而且屈原也喝甘蔗汁(見<招魂>篇「胹鱉炮羔,有柘漿些」),豈不有趣?
二、 全新編排,分楚辭植物100種為九大類
「楚辭」運用植物的特性來寫作,技巧高超,並非只有我們習知的香草惡草香木惡木四類。作者全面整理、重新分類,改以九大類探討楚辭植物,力求更貼近楚辭作者創作的苦心,體會箇中深遠幽微的情思。這九類分別是:香草類、香木類、惡草類、惡木類、寫景寄寓類、以物喻情類、經濟植物、敬鬼神之植物祭禮,以及傳說中的神話植物。 《楚辭》常以香草和惡草擬喻忠良奸佞,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同時從楚辭提及的植物,可以看出地處南方長江流域,環境富饒,歌詠植物多用以比喻性情。不似《詩經》,地處北方黃河流域,環境相較艱困多變,歌詠植物就多崇敬經濟作物。
本書特別收錄散文名家也是植物專家蔡珠兒專文<清碧芬芳之書>,文中提出古今一大謎題,作者也針對這點詳加分析,由此更可稍窺作者建立「中國文學植物學」學科之篳路藍縷,體會「文學珍藏」系列如何整合自然科學與中國經典,領讀者從不同角度解讀經典作品。2014年春天已推出《詩經植物圖鑑》2.0版及《紅樓夢植物圖鑑》2.0版。
◎蔡珠兒(名作家)、魏伯特(暨南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目錄
無
作者介紹
X作者簡介
潘富俊
左手文學,右手科學,在看似無關的兩個領域摸索潛行,編枝結草搭建起一座溝通文學與自然科學的鵲橋,為古典文學賞析增開了一扇視窗。美國夏威夷大學農藝及土壤學博士,歷任林業試驗所生物組組長、恆春研究中心(原恆春分所)主任。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開授景觀植物學、植物與文學、台灣的植物文化等課程。曾任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醫學院(高醫大前身)生物系、福建閩江學院環境規畫系兼任教授,教授植物分類學、植物生態學。所學與植物密切相關,所愛與中國古典文學密不可分,田野工作與古典文學都是他的愛。數年前,將台北植物園從研究用植物園成功轉化為教學園及台北市民優質遊憩點,讓民眾在林木花草之中,悠哉吟哦古典詩文。著有《草木》、《中國文學植物學》、《福爾摩沙植物記》、《詩經植物圖鑑》2.0版、<紅樓夢植物圖鑑》2.0版等。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很多号称“图鉴”的书,内容都是东拼西凑,信息陈旧,让人阅读体验很差。但这一版的内容更新速度和信息的新颖性,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明显可以看到编纂团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去核对和修正最新的分类学信息,这一点对于严肃的参考资料来说至关重要。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了一些我以前从未在其他地方见过的稀有物种记录,这显示了作者团队的资料收集能力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这种对知识前沿的紧密追踪,确保了这本书能够持续地作为一本权威参考书被使用多年,而不是很快就会过时。这种对时效性的坚持,体现了出版者对知识尊重的态度。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气质非常沉静和专业,阅读它需要一种慢下来的心境,去体会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它不仅仅是关于植物的知识汇编,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提醒我们放慢脚步,去观察身边那些被我们匆匆忽略的美丽生命。我喜欢它那种不急不躁的叙事节奏,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静心的冥想。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清香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阅读氛围,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植物学实验室或古老的图书馆中。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标示的价格,它提供的是一种高质量的精神滋养和对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体例编排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从基础的分类学知识到具体的物种介绍,层层递进,过渡自然流畅。尤其是它对于不同植物特征的描述,语言精准而富有画面感,即便是对于植物学背景不深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每个物种时,不仅仅是罗列数据,而是融入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典故,让知识变得有血有肉,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这种将植物学研究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精心策划的知识探险,总能有新的发现和惊喜。它不愧是这个领域的标杆之作,它的系统性和深度,完全超越了我对同类书籍的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色彩的搭配和构图的精妙,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那种扎实的手感和高质量的纸张印刷,都体现出了出版方的用心。里面的插图更是让人惊艳,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植物的芬芳,感受到大自然的脉动。我特别喜欢那种细腻的笔触,即便是最不起眼的小草,在作者的画笔下也焕发出了别样的生命力。装帧的设计也很有巧思,每一页的排版都错落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服,眼睛完全没有疲劳感。这样的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性与艺术的欣赏性完美融合,让人在学习之余,也能享受到纯粹的视觉愉悦。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植物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扰就是如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的实地考察记录和附带的观察笔记部分,为我们提供了极佳的参照模型。我尝试着带着这本书去公园和郊外进行比对,那种“啊,原来是它!”的豁然开朗的体验,是任何电子工具都无法替代的。文字描述与图像的互为印证,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学习体系。我可以想象,对于专业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的精确度和详实程度无疑是可靠的工具书,而对于我这样的爱好者来说,它更像是一位耐心且渊博的私人导师,指引我在探索自然界奥秘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它的实用价值,简直是无可估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